侗族傳統花炮節
花炮節是侗、壯、仫佬族的傳統節日,流行于廣西三江、龍勝和江西上栗、湖南等地。各地節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正月十五、二月初二、二月十五和三月初三。搶花炮原為還愿求嗣的民間宗教儀俗,現已發展成為群眾性文體活動,并列入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項目。
慶祝方式
以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花炮節最為熱鬧。主要活動是各村寨組織搶花炮。花炮是用紅布(或紅綢)纏繞的小鐵環,將其置于鐵炮頂端,然后點燃放炮,小鐵環沖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預定人員即奮力爭搶,奪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點為優勝。搶到花炮則意味著吉利幸福,可獲得豬、羊、紅蛋、酒和鏡屏等獎勵。花炮分頭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還有四、五炮。搶花炮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組隊,也可跨村寨自由組隊。
搶花炮原為還愿求嗣的民間宗教儀俗,現已發展成為群眾性文體活動,并列入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項目。
健兒搶花炮
花炮節主要內容是搶花炮。花炮由一鐵筒制成,內裝火 ,炮口放一直徑4厘米、用絲線包扎的彩色鐵環,鐵炮放在鼓樓場中央,舉行簡單儀式后,即下令點燃花炮,一聲巨響,鐵環飛向高空,雙方隊員爭先恐后去搶。場上允許擠、搶、護、攔、傳,但不能有傷人動作。能夠將鐵環送上主席臺一方為勝。花炮一般一場三炮,也有五炮或更多的。老人們認為一炮福祿壽喜,二炮升官發財,三炮人丁興旺。所以每一炮雙方都會拼命奪搶。花炮節是侗鄉最熱鬧的節日之一,每到節期,方圓幾十里的各族群眾都來參加,任何村寨都可以組織搶炮隊。搶花炮據說有數百年歷史了。
侗鄉花炮節
節日概述:搶花炮是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三月三的最重要的活動,如小鎮一樣有著百年歷史。三月三又名“上巳節”,時間是農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所以又叫“元巳”。侗族在這一天要燃放花炮,所以又稱花炮節。花炮是侗族三月三的傳統節日,它的起源應是侗族的娛樂狂歡,在侗族居住的廣西、貴州交界地區更盛行。每年在都柳江邊的'小鎮富祿都要舉行盛大的搶花炮活動。
美好寓意: 富祿 “三月三”花炮一般分為三個炮,在歷史上都賦予一定的民俗含義:福祿壽禧、升官發財、人丁興旺、五谷豐登等。如今每炮已賦予團結、勝利、幸福等新的時代意 義,但民間普通接受的是傳統含義,其傳統祝福意義更深入人心。侗家人心靈深處認為,誰搶到花炮,那一年就能得到神靈的祝福庇佑。經過上百年的沿襲,這樣 的信念已成為侗族信仰的一部分,這就是人們拼命博取這個小小花環的原始動力。不能上升為“文化”的節慶,是不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經久不衰的富祿鄉花炮 節,正是擁有傳統宗教信仰文化內核作為支撐,所以傳承了數百年。
文化影響:素有“東方橄欖球、中國式狂歡節”美譽的富祿“三月三”花炮節是三江縣 境內侗族和各民族共同歡度的盛大傳統節日,歷史悠久,生命力強,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因其規模大,民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色濃郁,在桂黔地區乃至全國都享有 較高知名度和盛譽,每年都吸引了數萬各族同胞和游客前來參與和觀賞。
【侗族傳統花炮節】相關文章:
侗族傳統節日“花炮節”08-31
侗族傳統姓氏節11-07
侗族傳統節日“斗牛節”08-31
侗族傳統節日吃新節01-31
侗族傳統風俗習慣11-05
侗族傳統春節侗年11-07
侗族傳統節日“侗年”08-31
貴州侗族民俗“月也”02-04
侗族社交習俗月也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