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阿里校招:談談面試與面試題
面試題往往是準備面試時最受追捧的東西。我這里卻想提一個有點不可思議的觀點:不要準備面試題。
“下水井蓋為什么是圓的?”
“全世界有多少輛汽車?”
不知道有多少“微軟面試題”,"google面試題"在網上到處流傳。
其實恰恰反了,這些不著調的面試題,并不因為它是微軟和google的面試題就變得高深莫測。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題目出現,正是以其極度的不靠譜反襯了這些大公司對“過程比答案重要”的詮釋,和對自己的面試官面試的把控能力的信心。
對于一個合格的面試官來說,問題只是話題的起點。所以精心準備的答案可能在面試官的一次追問后全盤崩潰,一開始支支吾吾的面試者,也可能在面試官逐漸的引導下展示出自己的能力。
我常常提一個觀點,面試和考試不同,面試可能因為一個問題答得好而通過,也可能因為一個回答不好而通過。其實面試只有結果,沒有分數。設想以下場景:
“能解釋一下http協議中302這個狀態碼是什么嗎?”,“我不記得了。” (0分)
“能解釋一下http協議中302這個狀態碼是什么嗎?”,“哦,記不清了,我只記得404是找不到頁面,304是可以從緩存讀取,5xx是服務端錯誤” (加分,了解一定http狀態)
“能解釋一下http協議中302這個狀態碼是什么嗎?”,“啊,那個,應該是服務端錯誤吧?”(傾向于面試不通過,不了解的時候嘗試猜測蒙混,這種特質對工作不利)
你看,同樣的一個問題,同樣是應聘者不知道問題的答案的情況,結果卻大相徑庭。
所以,面對面試題,過程重于結果,糾結于題目、準備答案是不會有任何意義的。
面試時該如何做呢?以下是我的幾點建議:
厘清問題,必要時可以跟面試官溝通確認,避免誤解,不但理解問題,還要同時思考面試官的意圖
不急于開始回答,可以先分析問題,列舉實際案例,爭取思考時間
不限于回答問題,可以以對面試官意圖的理解為基礎,主動講解相關知識,展示自己對相關領域的體系化思考
正面承認自己了解和不了解的東西,不敷衍,不猜測,有記不清的地方,可以正面要求面試官提示
以上四點,都是只有面試場景才能夠使用的,這也是為什么我說“面試和考試不同”。
關于爭論
技術相關崗位中,常常有這樣的抱怨:“面試官技術比我弱怎么辦?面試官跟我爭論技術問題怎么辦?”
通常情況下,面試官不應該也不會跟應聘者討論技術問題本身,比如我,如果覺得應聘者回答錯誤,會嘗試以追問的形式考查應聘者能否自圓其說,一些概念性錯誤,我則會追問其來源出處,直到對方無法回答。
當然,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作為應聘者,萬一遇到了這樣的事情,而且面試官真的錯了怎么辦?
雖然面試官在這樣的場景下天然強勢,但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有三點,至少可以緩解問題:
一、不要正面否定對方,嘗試認同對方觀點合理性,再從側面反駁。
二、展示推理過程,從雙方共同認可的觀點出發,層層推理得出你的結論,在過程中,不斷跟面試官討論確認。
三、引述出處,使用專業詞匯,使得面試官對你的觀點天然產生敬畏,不敢草率否定。例如:
“說說為什么JavaScript是一門基于對象的語言而不是面向對象的語言?” “JavaScript明明就是面向對象啊?”(慘死,還是冤死)
“說說為什么JavaScript是一門基于對象的語言而不是面向對象的語言?” “哦,JavaScript的語言規范ECMA262的序章里面提到過JavaScript是面向對象的語言,而ECMA262名詞解釋里也提到了JavaScript是基于對象的語言。在它這個定義里面,面向對象是指以對象為主要抽象工具,描述邏輯,基于對象是指基礎庫和運行時設施,以對象為基礎來設計。所以JavaScript既是面向對象,又是基于對象。JavaScript是基于對象的語言而不是面向對象這個說法我好像也聽過,但是記不太清了,因為覺得語言規范比較權威嘛,呵呵”(說的有憑有據,又留足面子,至少得回去掂量一下……)
其實“不靠譜的面試官”很少出現,這樣的突發情況并不是總能處理好,我們要盡最大努力,剩下的就憑運氣了……
【阿里校招:談談面試與面試題】相關文章:
2012年華為校招面試流程及面試題08-08
社團招新面試題09-21
高職單招面試題及答案03-21
校招面試自我介紹10-12
校招面試自我介紹07-02
校招面試自我介紹范文03-14
校招面試自我介紹15篇11-13
校招面試自我介紹(15篇)12-18
校招面試自我介紹12篇02-27
校招面試自我介紹13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