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以來,中朝貿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合作潛力巨大。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論文參考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中朝貿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合作潛力巨大。丹東是中國對朝貿易的重要邊境口岸,與朝鮮的經貿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丹東與朝鮮的邊貿近些年有很大的發展,但也存在許多理由。通過研究丹東對朝貿易狀況,以期能夠為丹東經濟的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倡議,進而為中朝邊境地區的穩定和繁榮創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丹東對朝經貿邊境貿易
丹東地處中國東北部邊陲,位于遼寧省東南部,東隔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新義州隔江相望,是國內唯一具有“沿海、沿邊、沿江”的“三沿”邊境城市。丹東與朝鮮半島有306公里的邊境線,是連接朝鮮半島與中國及歐亞大陸的主要陸路通道,也是中國對朝貿易最大的口岸城市。自1981年9月經中國政府同意恢復中朝邊境貿易后,丹東與朝鮮的邊貿便得以不斷發展。中國是朝鮮最大的貿易伙伴,丹東是中國對朝貿易最大的陸路口岸和商品集散地,我國對朝貿易中超過七成的貨物要通過丹東口岸完成,丹東也因此得名中國對朝貿易的“橋頭堡”。
一、丹東對朝貿易的發展目前狀況
1.從事對朝貿易企業數量不斷增加
1988年,丹東被列入遼東半島開放區時,僅有一家國有公司從事對朝貿易活動。近年,隨著雙方經貿的快速發展,從事對朝貿易的企業數量也得到了擴大,有專業外貿公司、自營生產企業、邊境小額貿易企業等各類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還有三資企業、生產企業、各類貿易公司和外省市駐丹機構,通過自營或者委托代理等形式參與邊境貿易,從外貿、商業、供銷到生產企業,從國有、集體企業到個體經營者,形成一個多層次、多渠道的邊貿進出口經營網絡。
2.對朝貿易方式呈現多樣化
1992年,國務院批準成立丹東邊境經濟合作區,制定了鼓勵邊貿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從此丹東對朝邊境貿易得到快速發展,中朝貿易也由記帳改為現匯方式,民營資本開始介入中朝經貿活動。隨著中朝經貿活動的不斷擴大,丹東對朝貿易方式呈現多樣化。目前丹東對朝貿易方式已由早期單一的易貨貿易發展到一般貿易、加工貿易、轉口貿易、邊境小額貿易以及民間貿易等多種貿易方式。
3.對朝貿易出口商品總量不斷提高,商品結構趨于合理
隨著從事邊境貿易的企業數量的增加,對朝邊境貿易的額度大幅增長,對朝出口商品結構由以小額商品為主轉變為以大宗出口商品為主。商品種類不斷豐富,生產資料比重逐年增加,尤其是機械設備、紡織原料及面料、糧食、化工產品等主要商品處于穩定增長趨勢,已成為朝鮮經濟恢復和發展的重要物資供應渠道。丹東對朝邊境貿易已占我國對朝貿易的70%,成為我國最大的對朝貿易商品集散地,而朝鮮也成為丹東最大的貿易伙伴,對朝貿易額占丹東對外貿易總額的80%以上。
二、丹東對朝貿易中存在的主要理由
1.政府對對朝貿易企業缺乏統一的宏觀管理協調機制
目前,在丹東從事對朝貿易的企業數量不少,但是由于缺乏政府的宏觀管理和行業組織的妥善協調機制,企業之間沒有成一個統一的發展規劃和發展模式,造成出口企業各自閉門經營,以各自利益和目標為主,沒有形成系統的邊境出口產業及產品的長遠發展劃,市場經營秩序較為混亂,出口產品商品集中度不高,專業性不強,難以形成規模。
2.對朝貿易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夠強,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
現有對朝貿易企業經營規模普遍偏小,缺乏專業化、集團化經營能力,企業之間完全是競爭關系,彼此缺乏溝通交流和互相學習,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夠強,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同時,企業人員素質較低,專業知識較少,朝鮮由于長期封閉,尚未形成符合國際合作規范操作的貿易體制,而我對朝貿易人士在從事對朝邊境貿易時也較少使用國際貿易中的規范操作,合同文本不符合國際貿易中的規范要求,一旦發生糾紛,很難通過正常的渠道來解決理由,貿易風險較高。
3、中朝邊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存在理由
目前,丹東對朝邊境貿易結算主要通過朝鮮光鮮銀行在丹東銀行開立的代理行賬戶進行結算、第三國或地區進行轉匯、以外幣現鈔方式進行結算及以易貨貿易方式進行結算。人民幣結算大量存在于對朝進口及轉口貿易結算之中,人民幣結算約占全市企業進口及轉口結算總量的50%左右,。然而攜帶人民幣入境的規定限額難以滿足邊境貿易的需要,人民幣報關外幣結算業務無明確退稅政策制度規定,現鈔結算未納入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系統導致國際收支統計數據失真,人民幣現金對朝流動監測管理困難等理由。
4.政治理由導致貿易發展不穩定丹東對朝貿易受政治因素影響較大,存在著較大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朝鮮因所處的特殊國際環境和國內政治因素,其對外貿易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核理由對東北亞地區安全產生深刻影響,給中朝關系帶來了微妙變化,而東道國的整治制度、整治穩定性和國際信譽度是是丹東外貿企業首先要考慮的理由。朝鮮經濟的低迷,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對外經濟政策的不穩定性一直影響中朝經貿合作發展,也給丹東對朝貿易增加了困難。
三、發展丹東對朝貿易的措施
1.加強政府對企業宏觀管理和協調,積極協助企業對朝投資和貿易
中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有鼓勵雙方開展邊境貿易的政策,但還需要進一步的制度變遷,以及相應的組織建設來推動該區域經濟合作向投資、技術合作的深層次發展。政府要在建立出口基地,扶持企業拓展朝鮮市場的基礎上抓住機遇。丹東不僅要鞏固中國對朝貿易橋頭堡的地位,還要全力打造成東北亞地區對朝貿易的橋頭堡和集散地。2011年6月,朝鮮批準了“黃金坪和威化島經濟區的開發計劃”,由中朝雙方合作開發建設這兩座島嶼。丹東市將利用黃金坪及其配套區的主題招商活動,擴大對朝外貿出口,積極協助中外企業在丹東落戶并對朝投資。
2.利用城市區位優勢,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丹東是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建設的重要一點,地域交通優勢明顯,不僅有鐵路、公路、水路連通朝鮮腹地,其港口也與朝鮮南浦港等主要港口有著海運聯系。隨著東北東部鐵路、丹通高速公路、哈大高鐵及新中朝鴨綠江公路大橋的陸續開通,利用這里的區位優勢,把丹東建設成“陸-港-區”一體化的樞紐和對朝物流中心,也必將推動和擴大對朝貿易。政府應完善對朝貿組織建設,規范邊境貿易行為,保護貿易往來企業的合法權利,完善雙邊經貿法規,推動各相關部門簽署相關合作協定,為兩國企業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引導、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到朝鮮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朝貿易企業可以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在政府引導下,自愿組建企業集團,信息共享,聯合經營,統一行動。建立區域性營銷網絡,實行跨國經營,提高經營規模,以規模提高競爭能力,帶動效益的提高。
3.加快改善雙邊貿易結算方式
積極推進中朝雙方銀行相互代理關系,建立銀行間結算制度。有關部門與朝方協商,在對方稅關轄區內設立能與中方銀行直接匯兌的外匯銀行,實現雙方通匯通兌。疏通人民幣現鈔回流渠道,鼓勵和引導外幣現鈔的流入。由人民銀行會同海關,根據邊境地區實際情況出臺管理辦法并加快建立中朝人民幣跨境流通監測機制,人民銀行可加強與公安、海關等部門的協作,對貨幣出入境的各個環節采取嚴密的管理和制約措施,嚴厲打擊邊境口岸貨幣走私行為。丹東市政府向國家爭取丹東對朝貿易人民幣結算出口退稅的支持政策和試點城市指定,擴大對朝貿易中朝方的資金支付渠道和結算方式。
4.加強兩國交流,制定全面靈活的經貿合作戰略
一個經濟有活力的國家,必定政治穩定為基礎,而政治穩定又可以推動經濟發展,更能使邊境繁榮穩定。因此,中國對朝鮮的總體戰略應結合政治與經濟兩方面的共同深思,推進中朝經貿的快速發展。地方政府也應根據朝鮮經濟變化的大方向,確立既符合國家利益又符合邊境地區經濟發展的整體貿易戰略,并根據形勢及時調整對朝邊貿戰略。外貿企業應及時掌握朝鮮市場的動向,密切關注朝鮮對內外政策的變化,不斷調整進出口商品結構,運用規范的邊境貿易行為,經營適銷對路商品,以質取勝,充分實現雙方貿易合作的利益共贏。
參考文獻:
[1]張穎.丹東對朝經貿特點及理由研究.對外經貿,2012(08).
[2]金明玉,趙慧娥.朝核危機下中朝邊境貿易的發展目前狀況與前景.遼寧經濟,2009(11).
[3]沈曉丹.丹東對朝邊境小額貿易發展理由探析.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
[4]滿海峰.新時期中朝關系定位與中朝邊境地區經濟合作發展.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
[5]徐洪水.關于中朝邊貿地區人民幣跨境流動理由的探討.中國貨幣市場,2011(11).
[6]林今淑.中朝貿易的目前狀況及策略研究.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
注:此文為遼東學院經濟學院2014年度教學改革與科研項目立項課題《鴨綠江區域經濟發展研究》201412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