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農村行政管理是國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維護農村穩定,促進農村整體進步和發展、建構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起著特別重大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行政管理畢業論文,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分析和對策措施
目 錄內容摘要
一、 新農村建設背景
二、 目前我國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 投入嚴重不足4(二) 人才流失嚴重5(三) 農民平等權利得不到保障5(四) 人口增加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
三、我國農村發展中存在一系列問題的原因
(一)體制上的原因7(二)改革的負面影響7(三)基層黨組織領導不力作用發揮不夠7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思路
(一)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其領導核心作用8(二)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保護農民權益增加農民收入
(三) 改革農村人才機制充分發揮農村現有人才資源的作用
內容摘要黨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政府報告中溫總理再次強調了這項任務。
那么怎樣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呢筆者認為一是找問題——找出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二是查“病因”——為何存在這些問題;最后才是“開藥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建設新農村的具體規劃。
2 3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分析和對策措施內容提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必須充分認識其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各地涌現出各具特色的新農村發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這些模式的發展,必須對正在開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有益的借鑒。
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廈,經濟就是這幢大廈的基礎。
如果基礎不牢固,大廈就無從建起。
如果經濟不發展,再美好的藍圖也無法變成現實。
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
只有農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農村建設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
只有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形成家庭和睦、民風淳樸、互助合作、穩定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新農村建設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窗口,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新農村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應該是臟亂差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民安居樂業的景象。
這是新農村建設最直觀的體現。
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
只有進一步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讓農民群眾當家做主,才能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真正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3 4一、 新農村建設背景當前,國家與農民之間的分配關系以及農業經營體制正在發生重大變化,農業結構調整的內涵和農業的增長方式也在相應改變,“三農”問題的解決面臨新的形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必須充分認識其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各地涌現出各具特色的新農村發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這些模式的發展,必須對正在開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產生有益的借鑒。
二、 目前我國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近七成。
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農村建設已取得了歷史性的發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呈現出一系列明顯而積極的趨勢。
但是在總體上看農業農村發展仍然面臨很多挑戰仍處在艱難的爬坡過坎階段存在許多問題。
(一) 投入嚴重不足資金遠遠跟不上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形式 2005 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 88607 億元比上年增長 25.7。
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 75096 億元增長 27.2農村增長 18與城 (1)投資的不足一是嚴重影響農村水利設施鎮投資相比差距明顯。
的維修和建設。
二是影響農業投資。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機械化應用程度較低農業裝備技術水平不高生產方式落后大多地方仍舊是以“鋤頭加扁擔”和家庭單干為主的傳統方式。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農業 4 5投資太少特別是農業研究和推廣缺乏足夠的投入保障。
(2)影響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
我國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一直落后于城市盡管近年來這個問題已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對農村社會事業的投資一直呈上升趨勢但是與城市相比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仍顯滯后。
(3)城市與農村在教育資源配制上也存在巨大差異。
如河南省 2003年全省生均教育事業費城市初中平均值為 601 元、小學為 768 元而農村則分別為 539 元和 728 元。
河南農村小學的生均教育經費支出不 (4)我國農村很多家庭因為無力承擔子女受教育足城鎮的三分之一。
的費用導致大量農村學生失學輟學。
據統計在我國的中西部地區已有 5到 10的適齡兒童沒機會入小學更有 15到 30的小孩未能上初中。
(5)高輟學率在農村的初中階段已經很明顯有的地方甚至高達 20—30. (二)人才流失嚴重 目前我國農村面臨著這樣一種困境:一方面是農村富余勞動力不斷增加需要國家采取各種方式轉移這些剩余勞動力另一方面是能夠帶領農村發展的有學歷、有專長、高素質的人才極度缺乏人才流失相當嚴重。
這種人才的流失可以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業優勢勞動力外流使農業從業人員素質普遍下降。
二是農村原有教師的調離和農技人員的改行。
三是通過高考使農村特別優秀的人才跳出了農門而國家又沒有相應的政策使這部分人返回農村。
(三)農民平等權利得不到保障 從總體上來說我國農民的平等權利得不到保障。
首先由于財政投資的`不足 5 6農村的社 會發展明顯滯后于經濟發展農民不能與城市居民同等地享有社會保障、教育、文化生活等公共資源農村廣泛存在“看病難、讀書難”的現象。
其次農民工的權益也屢屢受到侵犯。
這幾年來由于黨和政府的重視農民工的處境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
但是侵犯農民工利益的事件仍然不斷發生特別是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權利得不到保證。
三是改革過程中農民被侵權事件也不斷發生。
隨著城市建設的擴大農村土地被征用的現象越來越多在征地過程中也存在很多侵犯農民權益的問題如征地中對農民的補償標準過低、失地農民缺乏生活保障、地方部門和企業征地過程違規操作等現象。
(四)人口增加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 目前在我國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著經濟發展與人口、環境、資源不協調的嚴重問題。
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 1 號文件公布的數字我國人口同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了13215 萬人增長 11.66平均每年增加 1279 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1.07。
具體到農村的話每年增長近 750 多萬人。
同時在農村建設的過程中片面強調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忽視農村生態環境和資源的保護導致我國農村生態急劇惡化、環境污染嚴重農村能源短缺。
三、 我國農村發展中存在一系列問題的原因(一) 體制上的原因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從體制上形成了重城市、輕農村的現象。
從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開始改革的重心轉移到城市黨在政策上對城市實行傾斜主要表現在:第一財政政策的傾斜。
第二設置嚴格的戶籍制 6 7度。
戶籍制度的設置將數以千萬計的農業剩余勞動力禁錮在農村的土地上農民不得隨意遷往城市。
這種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在城鄉之間筑起了一道道資金、市場、技術、勞動力等壁壘阻礙了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交流農民收入的增加受到嚴重影響使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與消費水平的差距不斷拉大。
還帶來了農村居民受教育、就業、投保等機會的不平等從而引起收入不平等并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第三用人機制的不健全。
農村干部中大量存在不重視、不尊重知識和人才的現象敢于堅持真理、說真話、辦實事、講實效的人才得不到提拔和重用甚至受到打壓排擠。
(二) 改革的負面影響 第一造成了農技人員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實行企事業單位改制分流后農村地區的農技站幾乎成為一個空殼主要原因是工資得不到保障。
第二造成了農村教師隊伍不穩定。
由于資金、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城市比農村發展要快東部地區比西部地區發展要快城鄉之間、東部和西部地區之間在工資待遇上存在很大差異農村教師待遇普遍低于城鎮或城市教師部分農村教師生活比較困難許多青年教師都想方設法離開農村或“攀高枝”調離農村或以升學的方式脫離農村教育事業造成骨干教師的嚴重流失。
(三)基層黨組織領導不力作用發揮不夠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不力是農村建設滯后的一個關鍵因素。
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眾多問題影響了黨組織作用的發揮。
第一農村黨員年齡偏大青年黨員新增人數不多因此一些支部班子缺乏獨立工作 7 8的能力解決新的矛盾的能力不強。
第二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內生活不健全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不力凝聚力不強。
第三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夠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較弱威信不高。
第四一些基層黨組織的干部隊伍存在嚴重的知識貧困不能擺正經濟建設與黨的建設二者之間的關系把主要精力用于自己致富和迎來送往上對村黨建工作不是一抓到底而是時緊時松工作也只是停留在開會和一般號召、發文件上缺乏具體措施和督促檢查。
四、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思路(一)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其領導核心作用 建設新農村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關鍵。
針對目前基層黨組織所存在的眾多問題我們必須把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建設作為重點。
首先必須充實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力量一是加大吸收優秀青年農民入黨的力度優化年齡結構。
二是加大對一把手的培養力度挑選好帶頭人可以采取黨員選舉與上級組織舉薦相結合的方式。
其次必須健全基層黨組織的民主生活加強對農村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增強黨員的群眾觀點和政策觀念。
第三基層黨組織成員必須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掌握市場經濟規律和農業科技知識才能有針對性地帶領群眾致富更好更快地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二)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保護農民權益增加農民收入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必須把農民的利益作為建設新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不斷滿足農民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進他們的全面 8 9發展。
當前農民增收困難農民工生存和生活條件惡劣是農民所面臨的一個最重大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廣泛開辟農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來抓。
必須關注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生存問題切實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對已制定的各種保護性的政策法規要貫徹落實已經落實的則要不斷完善。
同時要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就業技能增強就業優勢。
對新農村建設的方式方法的選擇要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尊重農民、依靠農民、激發農民的創造性。
(三)改革農村人才機制充分發揮農村現有人才資源的作用 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農村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充分利用。
一要不斷培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所需要的人才。
要達到這個目標不僅需要加大發展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的力度確保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農村的總體科學文化素質而且還要不斷發展針對農民所設置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培養大量有知識、懂技術的新型農民。
二是要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的人才資源。
針對農村原有人才流失嚴重的情況筆者認為黨和政府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農村人才能夠充分發揮作用。
【農村行政管理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提綱格式01-25
行政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提綱02-26
行政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提綱范文02-26
電大行政管理畢業論文提綱02-23
行政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提綱模板02-18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格式模板范文01-22
農村養老課題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8-07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畢業論文優秀開題報告10-30
關于農村衛生建設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10-07
行政管理述職報告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