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橋圩三中2011年中考語文調研試題及答案
第1卷
(選擇題,共30分。請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一、積累與運用(1-4小題,每小題12分)
1.請選出下列詞語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 B )
A.積攢(zǎn) 瞥見(piē) 考妣(bǐ) 萬惡不赫(shè)
B.癖好(pǐ) 惻隱(cè) 面頰(jiá) 愜意(qiè)
C.告稟(bǐng) 懦夫(nuò) 血漬(zé) 駕馭(yú)
D.撼衛 (hān) 不遜(xún) 畸形(qī) 中流砥柱(dǐ)
2.下列名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B )
A.有人把那些只讀書而不假思索的人稱為“書櫥”,也有人稱這種人為“書蟲”、“書迷”、“書呆子”。
B.這位先生關于近代歐洲文化的大作,幾乎每一頁都會有文字讓我感到莫名的激動,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絕。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額錢款時猝死于作案現場,他一生惡貫滿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講演深入淺出、居高臨下地闡述了青年的前途與國家現代化事業之間的關系,反響十分熱烈。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C)
A.我又看到了那闊別多年的鄉親,那我從小就住慣了的青青瓦房,那崎嶇的石板街道,那山城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聲。
B.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在6年間,我國的航天技術實現了從單艙到三艙,從無人到有人,從“一人一天”到“兩人五天”。
C.事實證明,忽視漢語教學不僅造成了生活用詞的平庸乏味,也讓漢語中獨特的文化意蘊在我們生活中日漸消退。
D.在交融與沖突并存的文化環境中,能否用東方雕塑語言來表達個性精神,恰恰是中國當代雕塑所欠缺的。
4.依次填入下面橫線上的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是( A )
風中的桂花香消散了, ① 。窗外那棵老槐樹,不知什么時候有了黃葉,風一吹,黃葉就 ② 。秋天就這樣明凈又清爽地來了, ③ 一半輕松,一半明快。
A.菊花的清香又飄起 旋落在窗臺上 宛如我的心情
B.清香的菊花又飄起 在窗臺上旋落 我的心情也如此
C.菊花的清香又飄起 旋落在窗臺上 我的心情也如此
D.清香的菊花又飄起 在窗臺上旋落 宛如我的心情
二、說明文閱讀(5-8小題,每題3分,共12分)
(1)近來,食品安全事件相繼發生,引發了人們對食品問題的極大關注。一些新技術出現在食品生產、包裝、保存、銷售等各個環節,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2)食品的新鮮和純正,對食品安全至關重要,為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采取積極措施予以保證。
(3)日本開發出多種保鮮材料,投入應用很有效果。其中,普遍使用的是將礦物濃縮液滲進吸水紙袋中,再用這種紙袋包裝蔬菜和水果。在運輸過程中,蔬菜和水果可以從礦物濃縮液中得到營養補給。與此同時,日本科技人員還研制出一種高純度磷酸鈣與聚乙烯混合而成的薄膜。實踐證明,磷酸鈣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氣體,抑制葉綠素的分解,起到保鮮的作用。
(4)現在,還有一種用于儲藏水果蔬菜的氣調保鮮技術。這種技術被業界稱為21世紀的新技術,亦可用于儲藏中草藥材、糧食及其他需要定期儲藏的食品。氣調保鮮與一般保鮮的不同之處,在于其通過調節果品蔬菜儲藏室的環境溫度、濕度、空氣中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四個參數,滿足不同品種生存需要的最低氧氣含量,調節果蔬品種的代謝量,保持果蔬品種營養,延長儲藏期并保持果蔬的良好品質。例如,蘋果在恒溫保鮮庫中可儲藏10周,而在氣調保鮮庫可儲藏28周,儲藏時間要高出近2倍。蘋果在恒溫庫儲藏會喪失水分,果實發軟,而在氣調庫儲藏后,無論是鮮度還是硬度,仍然如同剛入庫狀態。又如栗子,在恒溫庫可以儲藏3個月,而在氣調庫可以儲藏6個月,氣調技術儲藏比恒溫儲藏期要長1倍左右。
(5)國外氣調保鮮技術,現已達到規模性發展。意大利形成的果蔬產品產、供、銷氣調鏈,就很有代表性和說服力。他們在產地建氣調儲藏庫,運輸用氣調車,銷售有氣調周轉庫,從而保證了市場果蔬商品豐滿新鮮。這一技術在我國尚待推廣和普及。(《百科知識》,有刪改)
5.選文的說明對象是 ( D )
A.氣調保鮮技術 B. 保鮮材料 C. 食品安全問題 D.新型的食品保鮮技術
6.選文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有 ( B )
A. 列數字 作詮釋 打比方 B. 分類別 舉例子 列數字
C. 分類別 下定義 作比較 D. 舉例子 下定義 作比較
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去掉后對文意影響不大的一項是( A )
A.他們采取在產地建氣調儲藏庫,從而保證了市場果蔬商品豐滿新鮮。
B.其中,比較普遍使用的是將礦物濃縮液滲進吸水紙袋中。
C.蘋果在氣調保鮮庫可儲藏28周,保鮮時間比恒溫保鮮高出近2倍。
D.意大利形成的果蔬產品產、供、銷氣調鏈,就很有代表性和說服力。
8.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C )
A.氣調保鮮技術被業界稱為21世紀的新技術。
B.磷酸鈣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氣體,抑制葉綠素的分解,起到保鮮的作用。
C.氣調保鮮技術在我國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D.本文從保鮮材料和保鮮技術等方面介紹了一些國家為食品安全采取的措施。
三、文言文閱讀。(9-15小題,共18分)
【甲】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乙】①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②若夫霪(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
【丙】冬至立仗①,禮官定議欲媚章獻太后②,請天子帥③百官獻壽于庭,仲淹奏以為不可。晏殊大懼,召仲淹,怒責之,以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④誤知,常懼不稱,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論得罪于門下也。殊慚無以應。 (選自司馬光《涑水記聞》)
【注釋】①立仗:設立儀仗。②章獻太后:名劉娥,真宗趙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后,與漢之呂太后、唐之武則天并稱。③帥:通率。④明公:舊時對有名位者的尊稱,范仲淹曾受晏殊提攜。
9.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D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何以戰 B.彼竭我盈,故克之 水陸草木之花
C.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所惡有甚于死者 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人不知而不慍
10.對乙文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C )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這句話朗讀節奏的劃分是“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運用了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
C.乙甲文中關于“先憂后樂”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來抒發自己偉大的政治抱負。
D.與“進亦憂”照應的語句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第Ⅱ卷
(非選擇題,90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卷相應的位置上)
1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微斯人,吾誰與歸 歸: (2) 常懼不稱,為知己羞 羞:
12.翻譯句子:4分
(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2)請天子帥百官獻壽于庭,仲淹奏以為不可。
13.有同學讀了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覺得偉大的“詩圣”怎么只寫個人的遭遇,另有同學覺得這首詩表現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對此你怎么看?談談你的理解。(2分)
14.【甲】段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乙】段展示了作者遠大的抱負。你認為我們應有怎樣的憂樂觀?請結合【甲】段或【乙】段說一說。(2分)
15.別人都竭力獻媚于權勢正熾的章獻太后,而范仲淹卻犯顏上奏,試從《岳陽樓記》中他的胸襟、抱負角度分析他這么做的原因。(2分)
四、古詩文默寫。(每句1分,共8分)
16. 默寫
(1) , 為有源頭活水來。(朱喜《觀書有感》)
(2)感時花濺淚, 。(杜甫《春望》)
(3)江山代有才人出, 。(趙翼《論詩》)
(4)馬作的盧飛快,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5)蘇軾在《水調歌頭》中對飽受離別之苦的人們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6) 范仲淹在《漁家傲》中的“ , ”是夜不能寐的守邊將士對家鄉的思念。
五、綜合題。(5分)
17.小明是一個愛學習、愛思考的學生,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他喜歡把讀到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材料記下來,請看下面材料,請你和他一起思考,一起感悟。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題目(5分)
材料一 食品接連漲價,從“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軍”,再從“糖高宗”到“油你漲”“蘋什么”接力不斷,網絡熱詞也層出不窮。為了應對漲價,不少人還成了“海豚族”(海量囤積一族)。就像一副推倒的多米諾骨牌,除了農產品價格集體上漲外,人們發現,有關吃、穿、住、行的價格都在上漲,物價因素正在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
材料二 部分網絡熱詞釋義:
蒜你狠:從2009年開始,大蒜價格瘋漲。網友們借鑒陳小春《算你狠》的歌名,別出心裁地調侃出風行網絡的“蒜你狠”一詞。
豆你玩:“逗你玩”一詞,最早是出現在相聲演員馬三立著名的段子之一《逗你玩》中。從去年初開始,綠豆的價格不斷攀升,從以往的兩三元左右漲到了10元左右。
材料三 網絡語言起初主要是網友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效率及張揚個性而采取的一種快捷的自我表達方式,因為特點鮮明、生動傳神、意趣盎然、簡潔準確,久而久之逐漸成為網語的主流。對網絡語言批評者中,聲音最為響亮的當屬一些語言學家。他們普遍認為網絡語言不倫不類,不能登大雅之堂,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顛覆。
(1)從以上材料中提煉出兩條主要信息。(2分)
(2)仿照材料二中網絡熱詞釋義,從“姜你軍”“糖高宗”中任選一個,進行解釋。(2分)
(3)誦讀感悟:(1分)
在孤獨中,書是朋友,讀書使平淡的生活豐富多彩。
在黑暗里,書是燭火,讀書使迷茫的心靈清醒明澈。
請仿照給出的句子,另寫一句誦讀感悟的話。要求語意連貫,句式一致。
六、現代文閱讀。(18-22小題,15分)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個端午,便匆匆離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隨著金銀花的細碎步聲,臨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語叮嚀,踱著疲憊的小腳,輕輕推門,輕輕走近,拾起床邊垂落的被角,為我一掩再掩。
③物質極度貧瘠的歲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總是姍姍來遲。等待中長大的日子,不知何時,青葦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虛而至的瓦楞草,無聲無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個清晨,姥姥推醒了還在熟睡中的我們,她說,粽子熟了。燒了一夜的灶火已漸燃漸熄,大鍋里還咕嘟嘟冒著些微的水泡,粽香漫過那口大鍋的四周,彌漫在農家小院上空,縈繞在孩子渴望的小嘴邊,飄蕩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縈繞歲歲年年童謠,我們在姥姥精心趕制的一個又一個端午之后長高。姥姥一雙操勞的枯手,漸漸托不住昔日蹣跚的娃兒們,當小弟也站在她身后,聲漸雄渾之時,姥姥緩身回望,卻已一笑白頭。
⑤姥姥的端午,從老家搬到城里,仍舊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閑的市民生活,狹窄的蝸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門前,想念鄉間,想念寬敞的農家小院,雞鳴犬吠,想念清晨趟著兩腿露珠,一雙巧手侍弄過的黃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樹陰下,幾位老鄰絮絮陳年舊話,農諺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蒼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舊忙碌,她似乎始終是這個節日大會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記這個日子,唯她不能。我們從各自的家里奔來吃粽子的時候,還絲毫沒有感覺到姥姥的端午,將在這里停留。只記得姥姥嘮叨了許多,關于誰該談朋友了,誰該快點結婚了,別讓姥姥這么等著。大家聽著,都沒有在意。
⑦端午后幾日,姥姥在一個深夜忽然丟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邊僅僅一步之遙,卻空著兩手沒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語。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無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閃著,似乎稍不留意會不慎碰落太多的哀傷。談話間,說到童年,那葦塘、蛙鳴、老家的土炕、鄰家小孩憨態可掬的貓頭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來。”大家頓住了,都不說話,大弟站到陽臺,低頭點起一支煙,媽媽肩頭抽動,不知誰的眼淚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氣的青粽上……姥姥賜我農家巧手,包粽的“工藝”代代相傳,粽香飄進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綠與寂靜,蒹葭蒼蒼的古韻,帶著一春濡濕的水氣,簡淡、玄遠。蘆叢搖曳、薄霧輕裳,青衣姍姍,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妝行走在阡陌上的秀麗村姑,初見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淺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膩,那種感覺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遠都蟄伏在心靈深處不會消失。
⑩嫻靜的汨羅江,從遠古走來,走近幾千年光陰。姥姥的端午永遠是其中一尺鮮潔的水,滌蕩著我生命的五月,走過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8.通讀全文,說說本文除了寫“我”童年時的“姥姥的端午”外,還寫了哪些“姥姥的端午”?(3分)
19.賞析下面的句子。(2分)
姥姥的端午永遠是其中一尺鮮潔的水,滌蕩著我生命的五月,走過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20.第④節和第⑤節畫線的內容分別表現了姥姥什么樣的感情?(4分)
21.文章的第⑨小節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寫“淡妝行走在阡陌上的秀麗村姑”,這對刻畫姥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22. 端午節是我們大家的節日,本文為什么說它是“姥姥的端午”?請作分析。(3分)
七、作文。(50分)
23.陽光是自然的,萬物生長需要陽光,生命的勃發需要陽光;陽光又是生活的,生活中的陽光,可以是支持、鼓勵,可以是理解、信任,可以是幫助、引導,還可以是一方自由呼吸的空間、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一次鍛煉自我的機會.....
請以“給我一縷陽光”為題作文。
要求: 1.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要有適當的議論和抒情,要寫出真情實感。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
【橋圩三中中考語文調研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7安徽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09-26
中考英語各類試題及答案09-25
西學中考試試題及答案04-13
2022無錫中考數學試題及答案11-03
2014北京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09-25
2013北京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09-25
北京高考語文試題答案09-28
2017高考湖北語文試題及答案09-26
2015年陜西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