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落三秋葉古詩原文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它是從動態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解落三秋葉古詩原文,歡迎欣賞與借鑒。
風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三尺浪,入竹萬竿斜。
注釋
1) 三秋:晚秋,指家歷九月。
2) 二月:指農歷二月,即早春。
3) 斜(xiá):傾斜。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它從動態上描繪了風的力量:它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以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這首詩能讓人看到風的力量。詩中不出現一個“風”字,也看不到常用來描寫風的“吹”“刮”等字眼,但我們仍能從四種自然現象上感受到風的力量。
作者簡介
李嶠(645~714)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御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
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鑒》推斷出來,生年應在貞觀十九年 (645),卒年在玄宗開元二年(714)。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
風解落三秋葉原文翻譯
風(解落三秋葉)原文:
【風】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翻譯:
譯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葉,能催開春天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注釋
①解落:解散,散落。《淮南子·時則訓》:“季夏行春令,則谷實解落。”②解:分解。③ 二月:春季的第一個月。農歷二月,指春天。④三秋:農歷九月,指秋天。⑤過:經過。⑥斜:傾斜。
賞析: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它是從動態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
風無形,空氣流動形成風。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陣微風掠過,小草含笑向人們點頭,花兒在風中搖曳著,變著法兒撒歡兒,炊煙隨著風的節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纖細的柳枝輕拂著樹下游人的臉龐。
風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當它歡欣的時候,往往伴著細雨洋洋灑灑飄落,春天來臨的時候,風過千山秀、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拂拂,像“飛天”的裙裾在梳理著,春風吹醒冬眠的柳絳,春風送來翩飛的燕子,春風吹綠了千溝萬壑,春風搖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們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當它發怒的時候,過江卷起漫天狂瀾,有蘇軾的《赤壁懷古》來證明: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發海嘯,將參天大樹連根撥起,用掌擊碎轎車甩向路溝,用衣袖揮斷成片樹木,狂笑著,輕蔑地看著對它束手無策的人們,視自己為一列戰車,而世上萬物如螳臂。
當它悲哀的時候,會發出嗚嗚咽咽的聲音,似在訴說心中的悲怨與委屈,似小孩在哭泣,聽之也不得不為之動容。
風是神奇的,風是千變萬化的,風是柔弱的,風又是強悍的。敏感的風,多情的風,凄婉的風,千姿百態的風,你是人類的朋友,卻也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災難,風,你讓人不得不愛,同時也讓人懼之三分。
【解落三秋葉古詩原文】相關文章:
古詩元日的原文及賞析10-20
古詩靜夜思原文及翻譯03-24
小兒垂釣古詩原文賞析11-11
古詩詞原文及賞析02-23
陋室銘古詩原文及鑒賞06-16
《游子吟》古詩原文及解析07-19
古詩詞原文15篇04-15
古詩詞原文(15篇)04-15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