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手機行業創始人創業故事
手機是時下非常熱銷的產品,那么關于手機行業創始人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下面就是CN人才網為您精心整理的創業故事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到您。
手機行業創始人創業故事一:羅永浩的錘子手機
5月16日,羅永浩通過個人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他昨日首發在《得到》的專欄文章,講述什么人適合創業,什么人不適合創業。
羅永浩認為,兩種人適合創業,一種是想發大財的,一種是不甘平凡的。這兩種都是非常好的適合創業的基本素質。當然最完美的就是結合了這兩點的人,既渴望發大財,又不甘于平凡,追求更大事業上的成就感的人。
對于不適合創業的人群,羅永浩將其分為6類,其中包括那些特別怕累、特別怕麻煩的人,希望自由、不想打工受委屈的人,對和家人相處時長很在意的人等等。
羅永浩說,關于創業的一個最大謊言,就是所謂的平衡好家庭和工作,這件事在理論上絕無可能。一旦啟動創業,就全是工作,家庭是很難兼顧的。
以下是羅永浩專欄文章全文:
歡迎來到我的干貨日記,你好,我是羅永浩。
離開講臺這么多年以后,我這次重新回來講課,我們姑且叫它講課吧,感覺非常高興。今天我會先和你說兩個話題:什么人適合創業,和什么人不適合創業。
一、這兩類人更適合創業,有你嗎?
● 最簡單,最赤裸,就是渴望發大財賺大錢的人
這就是多數創業者走出這一步的基本動力。通過賺更多的錢來滿足自己的物質欲望,或者通過賺更多的錢來徹底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這是人類不斷奮斗和進步的最古老動力之一,沒有什么丟人的。某種程度上,你甚至可以認為整個人類的商業史,就是一個窮人試圖通過商業經營活動和個人奮斗來改變自己貧窮命運的一部歷史。
● 不甘于平凡,需要獲得更大的滿足感、成就感的人
我們小時候身邊有一些人,有的是天生胸懷大志,當然也有一些是天生有幻覺,或者他們僅僅是容易被那些胸懷大志的人的故事所感染。長大的過程中,被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打擊以后,多數人也就死心了。但如果你長到二三十歲,甚至更大歲數,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成長挫折和困難之后,仍然沒有喪失這些東西,并且嚴重地不安分,時不時還想搞點什么動作,那可能是非常適合創業的人。
所以簡單地講,我認為就兩種人適合創業,一種是想發大財的,一種是不甘平凡的。這兩種都是非常好的適合創業的基本素質。當然最完美的就是結合了這兩點的人,既渴望發大財,又不甘于平凡,追求更大事業上的成就感的.人。
二、這六類人不適合創業,注意了!
● 那些特別怕累,特別怕麻煩的人
多數人對一些累的、麻煩的、不耐煩的事情,都有一個普遍的接受程度。但有些人格外怕累、怕麻煩,跟他一起工作的時候,他總是掉鏈子、拖延,這種人通常是不適合創業的。
● 做事情沒長性,容易放棄的人
一定要明確創業幾乎都是萬里長征,不要只盯著那兩個三五年上市的明星特例做判斷。絕大多數企業,包括很順利和很牛的超級大企業,走過來的歷程也都是萬里長征。
● 抗壓能力差的人
創業過程中要承受的壓力和恐懼是超出你的想象的,它會讓大部分抗壓能力正常的人都崩潰。一定要是抗壓能力優于常人的人才適合創業。所以創業的本質就跟打江山打天下差不多,除了失敗以后不用全家被拉出去砍頭,其他所有的所有的一切,都和打江山打天下是一樣殘酷的。
● 對要不要創業這事猶豫、困惑了很久的人
如果你對創業這件事并不激動,而是猶豫困惑,那多半是不適合創業的。也許適合跟著人創業,但可能不適合自己獨立出來創業。另外也不要老想著創業,現在全民創業并不是什么健康的事情。
● 希望自由,不想打工受委屈的人
有一些人之所以走上創業這條路,是因為覺得自己性格上不適合給別人打工,覺得自己受不得委屈,不喜歡被老板、上司安排自己的時間,希望能自由一些。如果基于這種理由去創業,是嚴重不提倡的。馬云(微博)老講,企業家的內心都是被委屈撐大的,你就知道一個人做老板要承受的委屈,比他打工的時候承受的委屈多無數倍。這個你一定要有清醒認知。
● 對和家人相處時長很在意的人
關于創業的一個最大謊言,就是所謂的平衡好家庭和工作,這件事在理論上絕無可能。一旦啟動創業,就全是工作,家庭是很難兼顧的。除非你的創業項目是和老婆開一個六個月內大概率會倒閉的咖啡館或者是書店之類的。大概就是這樣。
手機行業創始人創業故事二:雷軍的小米手機
雷軍自述
我是1987年上的武漢大學計算機系,武大是全國最早建立計算機科學院系的高校之一。上高中時,我沒有想過今后會當一名程序員,進入大學后選擇計算機作為專業,是因為我一個好朋友上的是中科大計算機系,為了和這個朋友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我也選擇了計算機系。
在我的印象中,很多名人都是在大學成名的,我當時也想利用大學的機會證明我的優秀。我本來有午睡的習慣,但看到有同學不睡午覺看書的時候,就把午睡的習慣改掉了。我特別害怕落后,怕一旦落后,我就追不上,我不是一個善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我會先把一個事情想得非常透徹,目的是不讓自己陷入逆境,我是首先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再出發的人。
學習一段時間后,我發現自己特別喜歡寫程序,電腦遠沒有人那么復雜。如果你的`程序寫得好,你就可以和電腦處好關系,就可以指揮電腦干你想干的事。當你坐在電腦面前,你就是在自己的王國里巡行,這樣的日子簡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
我學電腦是從“泡機房”開始的,那時候學校的計算機少,我就每天泡在機房里,如果有人上課沒到,我就去用空出來的電腦;如果有人不懂,我借指導的機會用一會兒電腦;實在不行,就坐一邊看。
泡機房就必須提前一個小時去在門前排隊,武漢的冬天是沒有暖氣的,非常冷,但機房里又必須穿拖鞋,因此經常凍得直哆嗦。后來我去得太頻繁,以至于機房管理員見著我,二話不說直接就往外轟。
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在圖書館讀了一本書,叫《硅谷之火》。那本書就是講述硅谷一幫年輕人創業的故事,包括喬布斯。然后我就下定決心創業。大二暑假,我和一個朋友組建了 Yellow Rose 軟件小組,寫了我第一個商品軟件 BITLOK 0.99.
我用了兩年時間修完了所有學分,這門課比較重要,我上四分之一的課,那門課不太重要,我上八分之一的課。計算機搞懂精髓以后,所有的東西都很簡單。計算機不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強調的是實踐。
大三、大四我基本上是幫人寫軟件,自己辦公司,做一些這樣的事情。有媒體說我大三時候就成了百萬富翁,那是瞎扯的,當時那個年代萬元戶就很有錢了,我肯定是萬元戶。
創業要走群眾路線
從大學時起雷軍就在創業,到了40多歲他還在創業。他認為,創業的心態很重要,尤其是在國內的互聯網行業,不要抱怨大公司對于創業環境的破壞,要去大公司關注不到的地方找機會,更重要的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我可能比很多創業者幸運,因為我曾經有過幾次成功的創業,但其實每次創業的失敗概率和第一次創業是一樣的,不要以為我比別人有更多的經驗,往往這些經驗,鬧不好都是陷阱。
創業的最大的風險是心態。創業做不好的核心原因是心態——急于求成,覺得自己什么都懂,覺得自己很厲害。我是把心放到什么都不懂的狀態來創業。我跟自己說,偷偷地干個小米,干成了咱就干,干不成了,咱就不承認。
我經常和一些創業者分享經驗,小米的創業是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相信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小米起步時沒多少錢,也沒多少人,只能琢磨如何動員更多的人,幫助我們把產品做好。
我們在互聯網上,把人民群眾全部發動起來,全世界的“米粉”都自發來幫我們,將MIUI產品翻譯了25個國家的語言版本,幫我在17個國家建立了網站,幫助我做了一千套主題,一萬種問答方案,幫助我在小米論壇里,發1.3億帖。
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一上來就是我們日活躍多少人,月活躍多少人,增長多少,要沒有個一億用戶,都不好意思見人。但是,當你真的去走訪和了解一個用戶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高度滿意的用戶,能給你帶來十個用戶,一個無比忠誠的用戶,最少能給你帶來一百個用戶。
小米從來不把用戶當成數字,而是當成朋友,這個道理很簡單,你的手機賣給了朋友,然后它壞了,一修修七天,你肯定自己就無法接受。如果我朋友手機壞了,說實話一個小時修不好,我就煩躁不安,算了,再給他一個新的得了。當你把用戶當朋友看的時候,所有問題都不一樣了。
我經常聽到有創業者抱怨,大公司復制了他們的產品、模式,讓他們無路可走。其實,在我辦小米之前,我一天到晚在想,假如騰訊干了,我會怎么樣,假如百度干了,我會怎么樣,假如阿里干了,我會怎么樣?
最終我發現,一定要面對這個現實,創業就是需要在現有的環境下,找出新市場,抱怨沒有用。創業者不能寄希望于大公司犯錯誤,而應該在大公司的縫隙里面找到機會,努力地把東西做到極致,做到別人沒辦法抄的程度,你才有了生存之道。
【手機行業創始人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品牌創始人的創業故事08-04
肯德基創始人的創業故事07-24
麥當勞創始人的創業故事07-27
盤點被下課創始人創業故事09-01
有關Google創始人創業的故事08-28
網易的創始人丁磊的創業故事09-26
共享單車創始人的創業故事10-21
廳客創始人馬靜的創業故事07-18
WOOK創始人許龍華創業故事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