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冀光無法停下創業的腳步的創業故事
63歲的張冀光和妻子曲折的創業故事,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商業進化史
張冀光
63歲的張冀光和妻子曲折的創業故事,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商業進化史。
“最近10年來,我幾乎就做一件事情。 ”在20年創業歷程中經歷了多次起落的銘萬創始人張冀光篤定的說,這件事情就是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 不過最終找準這一定位的過程并不輕松,甚至有些沉重。
“我在苦難中,你曾使我寬廣。 ”《圣經》中的頌歌告訴人們,人生的困苦,是成就寬廣的沃土。 幾度創業的張冀光在遭遇一連串的困苦后,銘萬在創立4年多的時間里均獲得了快速發展:2007年銷售收入達到了2億元,2008年的增長仍將超過50%,有20多萬家中小企業成為其客戶。
向外國人賣信息
1990年代初期,張冀光還是中國萬千從事國際貿易的“倒爺”之一,模式很簡單:從國外引進新的科技產品,轉賣給國內用戶。 一位曾是中國最早公派出國的留學生朋友告訴他,中國人在很多方面已經機會不大了,美國已有石油大王、鋼鐵大王、化工大王,我們想比人家做得好很難,畢竟別人起步早一、二百年,“但有一條外國人絕對做不過,就是信息”。
張冀光大受啟發,開始和朋友組建公司做信息方面的產品。 進行調研時他發現,雖然中國改革開放10多年了,但外部世界對中國的了解還很有限,“外國人兩眼一摸黑,誰也不知道具體情況,介紹中國企業的英文資料寥寥無幾。 ”
去香港貿易發展局時,張冀光發現盡管馬來西亞只是一個小國家,但那里介紹該國企業的資料卻占據了兩列書架,介紹美國企業的書就更多了;而介紹中國的只有一本,與中國企業相關的英文資料根本沒有。
張冀光和妻子馬為民認為這是個機會,開始組織人把中國的企業名錄翻譯成英文,印刷成書并配上一張軟盤,賣給國外客戶。 雖然定價不菲,但銷路很好。 后來,張又在此基礎上,把相關數據做成光盤,并參考國際市場的標準,最便宜的產品定價100美元,最貴的`則達到2,500美元。
善于學習并發現新機會,繼而去努力實現,這是張冀光很早養成的個性特點。 小學時,他就開始拆卸收音機,“想看看里面有沒有人”,后來又拆裝過電視機,還跑到北海少年宮去學過開汽車。
雖然清華大學在其身上留下深深的工程師烙印,不過,張冀光自認進入清華有點偶然。 按照高中平時的學習成績,他考上清華的可能性并不高。 但一次去清華參觀時讓他覺得,“這里是工程師的搖籃,是我應該來學習的地方”,于是開始更加努力的學習,并不顧老師的建議,第一志愿選取了清華并最終如愿。
【張冀光無法停下創業的腳步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從張躍的創業故事得到的創業實戰要領08-31
當創業的風停下來07-31
SOHO中國總裁張欣的創業故事09-16
木桶新論的張瑞敏創業故事09-13
創業的故事08-22
北大牛人張天一艱難創業的故事12-05
張國正給創業者的忠告勵志故事09-21
創業成功的故事03-31
諸葛的創業故事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