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策略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不可控因素影響,使企業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財務因素對生產經營的影響。本文擬對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成因及其防范措施進行探討,以期降低風險、提高效益。
一、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
企業財務活動,一般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營運和收益分配四個方面。由此產生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營運風險、收益分配風險。具體來說,企業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資金結構不合理。資金結構不合理可以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嚴重影響償付能力。在近幾年投資熱潮中,絕大多數企業開展了以結構調整為目的的大規模投資活動,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行業迅猛膨脹,致使這部分企業銀行貸款大幅增加、資產負債率直線攀升。從企業負債結構來看,長期負債較少,短期負債過多,企業過度依賴銀行,使自己常常陷于因逾期借款,加大融資成本的困境。同時,由信用產生的危機也會加大財務風險。
2.投資缺乏科學性。我國產業集中度普遍較低,帶來的問題除造成采銷市場混亂外,直接影響各企業的投資決策,導致大規模重復建設。許多企業只看到市場火爆的一面,很少對投資項目進行周密系統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單打獨斗對決策信息掌握的不全面、不真實、不及時,使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致使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收益,投資無法及時收回,造成巨大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對外投資的失誤,盲目兼并重組帶來的損失,簡直不是幾個數字能掩蓋住的。
3.資金大量被占用。以鋼鐵企業為例,鋼鐵生產需要大量原燃材料,一般要滿足7-10天的生產需求。加上近年來礦、煤、油、運緊張,價格上漲,致使資金占用大幅升高。與此同時,鋼材價格被動,個別品種需求趨于飽和,使得產品庫存長期居高不下。一般情況,庫存能夠滿足不生產時7-10天的銷量。市場疲軟時,積壓產品升高2-3倍。大量資金長期被占用,使得企業缺少足夠的流動資金進行再投資或歸還到期債務,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
4.收益分配政策不規范。在規范的現代企業中,制定科學的收益分配政策,實施合理的分配方法,不僅可以吸引大量投資者,而且會給企業帶來良好聲譽這一無形資產,進而提高企業融資能力。而缺乏利潤分配政策控制制度,不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不進行科學的分配決策,必將影響企業的財務結構,從而形成間接的財務風險。我國上市公司較少現金分紅,而是過多采用配股或送紅股的分配方法,既助長了證券市場上的投機氣氛,又無助于投資者形成正確的投資理念。
二、我國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
1.與經濟環境不適應。外部看,企業財務活動受國民經濟整體形勢及行業景氣度、國家信貸以及外匯等政策的調整、銀行利率及匯率的波動、通貨膨脹等環境因素的制約。由于財務管理基礎薄弱,缺乏市場觀念和外部環境應變能力,反應滯后,措施不力,財務風險時有發生。內部看,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權責不明、管理混亂,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特別是在采購、生產、銷售、財務、市場預測等各環節之間缺乏統籌協調配合,造成應收款項、存貨等資產損失嚴重。同時,企業在資本結構方面缺乏統一的科學規劃,籌資綜合成本偏高,造成負債比重加大,增加財務風險。
2.內部財務監控機制不健全。內部財務監控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統的、強有力的內部財務監控制度,可以有效保證企業內部財務監控系統的高效運行。目前,我國企業大多沒有建立內部財務監控機制,或財務監督制度執行不嚴格,特別是有的企業管理與監督或職責權限不清,或合而為一,缺乏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難以進行有效的制約和監控,財務風險極易發生。
3.企業理財人員缺乏風險意識。高素質的理財人員是企業不可或缺的.財富。就目前情況看,企業理財骨干力量多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成長起來的,受傳統計劃經濟影響較深,所受教育也不能跟上迅速變革的現代企業財務管理要求,其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都有待提高,理財觀念和理財方法,道德操守和職業判斷能力,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求。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
1.利用財務指標進行預測和監控。關鍵是要選取準確和直觀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指標,這樣可以較好預警企業財務風險。(1)現金債務總額比,即經營現金凈流量除以負債總額。這個比率越高,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2)流動比率,即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比。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該在2以上,最低不能低于1。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有營業周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數額和存貨的周轉速度。(3)資產凈利率,即凈利潤除以資產總額。它是把企業一定期間的凈利潤與企業的資產相比較,表明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這個指標越高,資產的利用效率越好,企業在增加收入和節約資金等方面取得的效果越好。(4)資產負債率,即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之比。主要用來衡量企業利用負債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并反映企業對債權人投入資本的保障程度。這個比率越低越好。(5)資產安全率,即資產變現率與資產負債率之差,其中,資產變現率是預計資產變現金額與資產賬面價值之比。主要用來衡量企業總資產變現償還債務后剩余系數的大小。系數越大,資產越安全,財務風險越小;否則反之。
2.完善風險管理機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對財務風險進行組織化運作,能夠使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真正的規模運行。企業可以單獨設立一個財務風險管理部門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分析、監控,以便及時發現、化解風險。另外,治理結構和內控制度弱化也是高風險的表現。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實現科學決策、科學管理,形成完整的決策機制、激勵機制和制約機制。其次要建立監督控制機制,特別要加強授權批準、會計監督、預算管理和內部審計。再次是財務和會計應該分設,單位分管領導分開,分別設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責。最后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作用,搞好內部控制的評審和風險估計。
3.完善信息的傳遞方式。高質量財務信息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及時性。信息發布得越快,不確定性及其伴隨的風險消除得越快。及時的信息傳遞可以有效降低資本成本,打破信息壟斷,杜絕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黑幕交易。發布信息越滯后,一小部分特定群體牟利的可能性就越大。要對資本進行有效的配置,就必須及時、公開傳遞信息。
4.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做到責、權、利相統一。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還須理順內部的各種財務關系。各部門要明確自身的地位、作用、職責及被賦予的權力,做到權責分明,各負其責。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企業應兼顧各方利益,充分調動各部門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做到責、權、利相統一。
5.建立財務風險文化,增強風險防范意識。企業財務風險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業的全員參與和制度支撐。要在文化層面提高財務風險意識,建立全面、具體、變化的風險觀,隨時評估和發現風險,自發的協調和實現團隊化風險控制,把風險管理的觀念和行動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同時,管理層要做好風險文化建設,結合企業實際,深入調研,科學規劃,狠抓落實。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導要雙管齊下,努力提升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
http://m.shddsc.com/【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策略】相關文章:
防范計算機審計風險的方法04-01
企業員工培訓法律風險及防范技巧09-29
控制防范金融風險做好投資理財作文04-29
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及其防范的畢業論文01-05
如何有力地對互聯網投資理財風險的防范控制03-29
2017最新經濟風險企業管理策略09-16
電算化條件下會計審計監督和風險防范論文03-30
職場中如何防范小人的陷阱01-04
求職的重要策略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