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習俗作文匯編四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習俗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習俗作文 篇1
八月十五是我們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們國的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月亮圓得像個白玉盤,我們都會欣賞著美麗的月亮,也就是賞月。
中秋節也叫中秋節或團圓節在中秋的前幾天,大街小巷都有月餅賣、有燈籠賣。到了中秋節那天,家家戶戶都擺著月餅賞月,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著佳人團圓的象征。在中秋節的夜晚,小孩子提著燈籠,掛著熒光棒,在小巷里追逐、玩耍;而大人們在家里吃月餅賞月;年輕人出外猜字謎、逛街。
每當到了中秋節,東莞就會煥然一新。街上人來人往人們都會拿著月餅去拜訪好友,在漆黑的夜景里,人們都拿著熒光棒,一閃一閃的,增添節日的喜慶。中秋節,人們都非常開心、喜慶。月餅又圓又甜,象征著團圓和甜蜜。年老的爺爺婆婆們都會給年幼的小孩燈籠錢,寓意著給福祿小孩,希望小孩子平安。中秋節的`燈籠精致美觀,各形各色。
中秋節象征著團圓,而且一年一度。“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有民風名俗都有他的意義。中秋節已經有多年的歷史,希望我們的炎黃子孫能把這個傳統。
發揚光大,讓中秋節聞名全世界。
中秋習俗作文 篇2
提起中秋節,誰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嘛。可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卻在農歷的八月十六日。那么,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呢?吃月餅、賞月、和家人團聚……這些都已成為我們舟山人必不可少的習俗。
?在八月十六這一天,多數人家的餐桌上都會有一碗傳統小菜“芋艿鴨”。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傳說在很早以前舟山人不知有芋艿,到后來食用芋艿,這中間與明愛國將領抗倭有關。明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十六,瓊州參將俞大猷奉命在舟山圍殲倭寇,不料在離舟山不遠的海面上遭到襲擊。幸虧俞大猷指揮有方,將部隊安全撤退到普陀山附近一個小島駐扎,只是運糧船被倭寇劫走,吃飯成了問題,當時實行海禁,島嶼上居民已被強迫遷走,島已變為荒島,部隊面臨糧草斷絕的困境。士兵們餓得發慌,遍地去找可吃之物,發現沼澤地里有種野生植物,根部長有球莖,于是便挖來煮著試吃。一吃味道很好,且又耐饑。俞大猷得知后發動大家都去采挖。就靠這種球莖,俞大猷的部隊渡過了難關。所以俞大猷把這種不知名的食物取名為“遇難”。第二天,俞得到情報,那些槍糧的倭寇在普陀集結,設計水陸夾擊大敗倭寇,普陀山潮音洞畔到今留有紀念明將抗倭石刻,上鐫“明嘉靖癸丑秋,副使李文進,參將俞大猷,都司劉恩至,督兵滅倭于此”字樣。
舟山人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習俗作文 篇3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
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習俗作文 篇4
今天是中秋節。吃過晚飯后,我和家人一起到頂樓去賞月。
夜幕降臨,一輪圓月正冉冉升起,那銀色的月光映著幾絲羽毛般的輕云。我和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聊著家常,感覺美妙極了。我想起了唐代詩人李白寫的<<月下獨酌>>,隨口大聲吟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話音剛落,掌聲四起。
爺爺告訴我,中秋節是在唐代定的`節日。中秋之夜,一起聊天敘舊,不亦樂乎。
十五的圓月,像一只月餅,鑲嵌在墨藍墨藍的天空上。
【中秋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中秋的習俗作文11-24
中秋賞月習俗作文11-13
中秋作文介紹習俗11-02
關于中秋習俗的作文11-17
臺灣的中秋習俗06-12
成都中秋習俗12-10
臺灣中秋的習俗12-13
中秋習俗介紹08-08
臺灣中秋習俗04-13
中秋習俗作文(精選47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