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元旦節的由來和習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元旦節的由來、習俗
元旦是人們為慶祝新的一年到來而設定的節日,日期為每年陽歷的1月1日。在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決定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1月1日為元旦。
元旦的傳說源于4000多年前的堯、舜盛世,因堯、舜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非常受百姓的愛戴,固后人就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初始,把農歷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
我國古代歷朝歷代皇帝在元旦這一天,都會舉行祭祀祈福等活動。而民間也會以祭奠祖先、燃放鞭炮、吃團圓飯等方式來慶祝新的一年到來。如今,在元旦節這天,我們多會在這個三天小長假里,回家和家人吃個團圓飯。
回家團圓是我國自古以來的風俗,很多在外打工的子女,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可知父母在家有多盼望子女能回家看看。小時候不懂事沒關系,長大了一定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哪怕只是回家幫忙刷刷筷子洗洗碗,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
所以有時間的,元旦節都可以回去轉轉嘮嘮家常,給父母帶一些過冬暖衣物,看看他們還缺啥,春節前記得買好帶回去。若是太忙沒時間,平日里也可以在個人私有云上和父母分享一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讓他們能看到自己每天奮斗的樣子。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
元旦飲食
中國古代元旦飲食豐富多彩,《荊楚歲時記》的記述就是集中體現。南朝時荊楚元旦拜賀畢,接著是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táng)、五辛盤.進敷于散,服卻鬼丸,各吃一個雞蛋。其中有桃湯飲料、食品,還有藥物,一應俱全,各有其特殊含義。
【元旦節的由來、習俗】相關文章:
中國元旦節的由來和習俗01-15
立冬由來及習俗02-13
芒種的由來及習俗05-30
冬至的由來與習俗03-29
白露的由來和習俗09-09
中秋節的由來及習俗03-12
清明節的習俗及由來03-13
秋分節氣的由來及習俗04-10
驚蟄節氣習俗及由來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