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重陽節的習俗源頭
我國習俗,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為何叫“重陽”或“重九”呢?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談道:“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人。”原來我國古代以“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初九正是兩陽數相重,故云。
重陽節登高這習俗起
于東漢。據梁朝吳均《續齊諧記》寫道:汝南人桓景隨道士費長房游學數年。一天,長房對桓景說,你家九月九日災難,宜離家,家人宜各做絳囊,盛茱萸系佩臂上,登高飲菊酒,禍乃可消。桓景如其言,舉家登山。及傍晚回家,見雞犬牛羊全暴死。此事流傳開來,每逢重九,人們為避災消禍圖吉利轉好運,乃有登高之習。
重陽節又是女兒節。明代劉侗《帝京景物略》:“(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歸寧,食花糕。”但尚無女兒節之名。《大XX縣志》則有:“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歸寧,亦曰女兒節。”明清代北京分宛平、大興二縣,可知京師已有重陽日亦叫女兒節的說法。
建國后,重陽節又為敬老日。中華民族素有敬老傳統美德,重陽節時,黨和政府以各種形式開展敬老活動。
【關于重陽節的習俗源頭】相關文章:
重陽節的傳統習俗10-05
重陽節飲食習俗介紹01-28
重陽節的民俗習俗放紙鶴01-28
重陽節六大習俗01-28
關于元旦的習俗01-23
關于元旦的不同習俗01-11
關于元旦的有趣習俗01-11
關于中秋習俗的作文11-17
關于重陽習俗01-27
關于元旦的由來及習俗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