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小暑分別是什么意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暑是什么意思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小暑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暑是什么意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Lesser Heat),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歷每年7月7日或8日時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定義和氣候
公歷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slight heat)。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護。
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并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小暑后南方應注意抗旱,北方須注意防澇。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小暑的標志:出梅、入伏。
三候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氣候與農事
小暑前后,除東北與西北地區收割冬、春小麥等作物外,農業生產上主要是忙著田間管理了。早稻處于灌漿后期,早熟品種大暑前就要成熟收獲,要保持田間干干濕濕。中稻已拔節,進入孕穗期,應根據長勢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單季晚稻正在分蘗,應及早施好分蘗肥。雙晚秧苗要防治病蟲,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氣熱,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區的棉花開始開花結鈴,生長最為旺盛,在重施花鈴肥的同時,要及時整枝、打杈、去老葉,以協調植株體內養分分配,增強通風透光,改善群體小氣候,減少蕾鈴脫落。盛夏高溫是蚜蟲、紅蜘蛛等多種害蟲盛發的季節,適時防治病蟲是田間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環節。”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結束,我國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常常出現的伏旱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及早蓄水防旱顯得十分重要。農諺說:“伏天的雨,鍋里的米”,這時出現的雷雨,熱帶風暴或臺風帶來的降水雖對水稻等作物生長十分有利,但有時也會給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響。
“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于30℃、日最高氣溫高于35 ℃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于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前后,華南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歉關系很大,必須及早分別采取抗旱、防洪措施,盡量減輕危害。
小暑前后,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災害,亦須注意預防。
小暑時節是什么意思
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小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小暑節氣有哪些禁忌
小暑最忌吹南風
“小暑南風,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之說,意為小暑若是吹南風,則大暑時必定無雨,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沖決圩堤,要注意防洪防澇。
在江南,故農諺說“小暑雷,黃梅回;倒黃梅,十八天”。江蘇有小暑日忌西南風的說法,農諺“小暑西南風,三車勿動”,三車是指油車、軋花車、碾米的風車,意思是小暑前后,西南風和東南風的交匯機會多,主年景不好,農作物歉收,風車、軋車、油車都不動了。
小暑忌諱坐木頭
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暑過后,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小暑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歡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汗孔肌腠均處于開泄狀態,因此,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可以見到的病癥如手足發冷,小腿轉筋,雙目視物不清,甚則變生原因不明的發熱證。同時,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風,對小兒尤其如此。
小暑忌空腹飲茶
過多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如果再是喜歡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腎,消爍下焦腎陽,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癥,以及下元虛冷的腹瀉、陽痿、痛經等病癥。因此,夏季飲茶,應是在餐后飲二到三杯為宜,有饑餓感則立刻停飲。
老年人不宜夏練三伏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前人在長期鍛煉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在嚴寒天氣下鍛煉,能增加肌體對寒邪的抵抗力;在酷熱天氣下鍛煉,能提高人的耐熱能力,使得肌體能更好地適應炎熱的自然氣候。但對老年人來說,一味強調“夏練三伏”,則就不太適宜了。
老年人臟器功能減退,體內的水分比年輕人少15%左右,因此抗熱能力較差,在高溫天氣下很容易發生中暑。此外,老年人在炎熱天氣下鍛煉后,還容易誘發腦血栓、心肌梗死等重癥。所以,老年人是不宜在三伏天進行鍛煉的。
當夏季氣溫在30℃~33℃時,老年人要減少運動量,最好選擇早晨進行鍛煉,時間以半小時以內為宜。當最高氣溫高于35℃時,老年人應停止一切活動,并保持充足的飲水;同時,身邊還要存放一些常規的防暑藥品,如仁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
小暑節氣的特點介紹
從每年公歷的7月7日或8日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從字義上來講,“暑”即“熱”,說明小暑時氣候炎熱。歷書中曰:“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于極點,故名也。”也就是說,此時天氣雖然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作“小暑”。
小暑即小熱。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而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進入小暑,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并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總之,小暑節氣的氣候特點是天氣炎熱,降雨增多。
【小暑是什么意思】相關文章:
大暑小暑分別是什么意思?07-27
跳槽的意思是什么12-08
平郵是什么意思09-20
芒種是什么意思09-05
520是什么意思05-25
立冬是什么意思10-25
小年是什么意思?01-16
早茶是什么意思09-19
立冬是什么意思?10-26
大暑是什么意思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