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捷《追問》讀后感1000字范文
《追問》是一部力透紙背的反腐警示錄,通過一群落馬官員的口述紀實,描摹他們從破紀到破法的過程,深刻揭示腐敗矛盾復雜的內心世界,刻畫出他們靈魂衰落的軌跡。下面是CN人才網為大家整理的丁捷《追問》讀后感1000字范文,歡迎參考~
篇一:丁捷《追問》讀后感1000字范文
最近反腐文學有點熱,但我寫作出版《追問》不是為了蹭熱度來的——這部書是十八大以來我們有幸親歷親聞我黨猛撕“老虎”畫皮,把諸多腐敗打回原形,正義的舞臺前我們無法抑制的激動喝彩;是我個人對反腐認識循序漸進深化的結果;是一個作家加紀檢工作者有視聽要正傳,有感悟要由衷,有警鐘要捶打的責任驅使必然。
我的切入點是挖掘各類涉案官員渾濁的內心世界發展,還原其精神裂變的路徑。這種內在蛻變,往往有一個比較隱秘、漫長的過程,需要用他們真實的人生經歷來演繹,需要設計生動的人生行為來表達,需要一種“文學的真實”,需要一種讓廣大讀者感到親切的文字力量。紀實文學不是新聞報道,不是案例直敘。嚴肅的文學細節刻畫和典型性處理,是為了聚焦人心和人性,而不是為了故事化的獵奇。選材上,我只對應事,不對應人,事情為人物形象的豐滿化服務,努力使每一個人物都具備代表性、概括性,但杜絕對號入座的八卦。如果以嚴肅之心寫就的這部作品,還是不幸被八卦、被娛樂,我想恐怕是網絡時代,某些讀者可悲的閱讀消費習慣使然,請允許我對此表示遺憾和失望。
一直以來,總會有一些輿論認為,那些所謂的“精英”,從人上人,“一夜之間”跌入階下囚,其人生的急轉直下,也許令人費解,也許情有可原。凡“突然”的事,難免讓旁觀者驚愕,甚至疑問。“委屈”“沒有功勞還有苦勞”“運氣不好”等說法甚囂塵上。也有落馬者自稱“一時糊涂”,是不小心栽了跟頭。我在研讀了數百個案例,并與一些涉腐官員面對面交流后,發現并沒有真正的“突然”翻車,也不存在跌得鼻青臉腫是“一時糊涂”。他們幾乎都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腐敗“醞釀”,最終用病變的心理,畸形的人格,扭曲的價值觀,低下的品德,混亂的生活邏輯,把自己煉成了徹頭徹尾的腐敗。
作為一名作家,我覺得向讀者傳達反腐現實,激勵一場同仇敵愾的斗爭,義不容辭。在我看來,反腐報道真實,卻過于簡單,讓受眾的感悟局限在皮毛,其新聞力量更容易被信息海洋淹沒。反腐小說則受困于過多的情節虛構,容易滑向娛樂。因此,我選擇了紀實文學的手法來實施。盡管紀實文學區別于新聞報道,但它還是以文學的手段來呈現真實。就是說故事起因是真實的,結局是真實的,但不等于從情節到人物,完全對應現實里面的某一個人,人物形象還是經過一些文學處理與藝術加工的。
我寫這本書,是想將其作為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的文學讀本。廣大黨員干部可以用來照鏡子,看看你跟書中人物是否存在同樣的病理特征。而老百姓看清弄權貪官必然滅亡的下場同時,可以把它作為自己的人生警示錄來看。在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千萬不能過于物欲,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我覺得人生應該是一個相對安靜、循序漸進的上升過程,而不是書中人物這樣的大跳躍。這些官員,就是妄圖在財路、前途和情感方面要的比一般人多得多,速度快得多,滿則招損,最后導致毀滅。我想通過正反觀照告訴讀者,真正有持久生命力的,還是一顆騰空了私利,裝進了奉獻,保持著純真的強大初心。
篇二:丁捷《追問》讀后感1000字范文
看完了《追問》剩下的五個故事。不得不說,悲劇就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故事里的主人公,就能力來說,都不是平庸之輩,其中還有不少人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貢獻。看著他們一步步墮落的過程,心里有一股郁結的感覺。感覺如果我處在他們的位置,會不會犯同樣的錯誤,還真不好說。余華說過,真正的作家寫作時能讓人看清自己真實得內心,是一種非常痛苦的過程。而本書作者丁捷也寫到,寫這本書差點讓他崩潰,因為搜集到的材料包含著大量人性的負面。我可以想象作者的感覺,因為我就算閱讀這本書,心情都受到影響,想要點上一支煙緩一下。
這些人墮落的原因五花八門,但是卻合情合理,有的因為感情創傷,有的因為懷才不遇,有的因為沉浸愛好,有的因為追求浪漫,有的因為晉升失敗,有的因為愛慕虛榮,有的只是顧及夫妻,有的沉浸權利。先不談愛慕虛榮的那位和沉浸權利的那位不談。另外六位,圍繞著事件發生的,是社會關系,也就是兄弟,夫妻,朋友關系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換位而處,就像《人民的名義》中的李達康一樣,如果你的'愛人追求物質,你難道就斷絕夫妻關系嗎?我國是非常注重人倫關系的社會,作為一個官員,難道要斬斷人倫,斷絕七情六欲,變得刀槍不入嗎?先國后家這種事,要求的是官員用看不見摸不著精神對抗。就算成圣的王陽明尚且處理不好家事,而官員只不過是普通人。不由感嘆,個人對抗環境真是太難了,或許,需要什么東西幫自己一把。
剩下的兩個故事,一個是大學校長,一個是國有企業董事長,他們各自打造一個獨裁組織,卻以清廉勤勞的假象示人。按他們的原話來說,做到這個位置,想怎么樣就可以怎么樣,根本沒有人能管。甚至掌握控制權,稱為團隊的獨裁者之后,紀委這個職位的人,是自保都自顧不暇的。分享一段大學校長的做事原則對我沒有名沒有利的事不做,有名無利的事委托給別人做,有利無名的事親自參與做,有名有利的事發動資源號召做。而國有企業董事長這個故事,令我感覺十分震撼,根據他的爭奪權利的手段,堪稱企業管理層的厚黑指南。
這本書還給我另一個想法,這些人雖然最后下場不好,但是其實都是很優秀的人,畢竟還是給國家帶來不少貢獻的。然而官場上,還有很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整天素位尸餐的鄉愿。他們并不犯錯,也不怎么干實事,往往對國家并沒有什么杰出的貢獻。比如某位鐵路部的涉事領導,雖然因為貪腐下馬,但是我國鐵路在世界上都是領先的,其中他的貢獻,功不可沒。真的很難說這種領導和碌碌無為的混子,哪個對國家利害更大。
【丁捷《追問》讀后感1000字范文】相關文章:
6.《追問》的讀后感
7.無盡的追問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