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讀后感(實用)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土中國》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曾經以為我的命運是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從貧乏的少年時代,到見證社會巨大變革的青年時代,也吃到了社會變遷的紅利。承認社會對于我的助力,靜思自己身上的鄉土印記。《鄉土中國》這本書帶領我以一個“上帝”視角去看待自己一路走來的思想變化的過程,那些留在骨血中的記憶,原來不僅是個人的思想,而是一個群體性的文化形態和文化心理。
反觀從剛剛脫離于校園生活,而成為一個社會工作者(俗稱打工人)的時候,常常會羞于承認自己來自鄉村,因為“鄉村”代表著“土氣”或“沒見過世面”,出身如何,是不可以改變的事實,但卻可以避而不談,并不想為鄉村做一個證明。但真正工作以來,雖然面對鄉村(外地人)的有色眼光,但更多的時候,一個個不甘于被固定標簽的鄉村人在這場社會巨變的過程中,抓住的機會,實現在當年可能不敢去奢望的目標。也在更多人面前脫去了鄉土的標簽,成了標準意義上的成功人士。出身于鄉村的我,也有鄉村人的特點,死磕和霸蠻,用力地生活,這些印記會一直跟隨著我,無論是否在城市化浪潮里留在何處。現在,已不再否認鄉村的出身,因為那些微妙的自卑心理,已隨著我對于群體性的心理狀態的觀察而消失。在面對成功人士或許會有羨慕,也許也會有些微的妒忌,但強烈的自卑心理卻不會再存在了,因為越是了解自己越安然地與自己相處,對于自己的接納度越高,自己的經濟能力、人格品性、精神愛好都一一坦然接受了。因為用力生活過,無愧于本心,反而沒有太多情愫去否定自己。于某種意義上,這是生活給我的一課,一堂叫做“成長和成熟”的課,那么我笑納了。
除了自我的覺知外,會去觀察周圍人和事,會試圖以《鄉土中國》里提到的觀點來對號入座,分析和推理猜想,是更有趣的一件事情。幼時學歷史,總覺得是很遙遠的事情。而今天在寫下這篇文章時,想到家族里我所知道的故事,近百年的家族故事與社會巨變事件相交匯,又何嘗不是一部中國近代史的縮影呢。
今天是二〇二叁年的農歷臘月十八,如果外婆還健在的話,今天應該是她老人家的九四歲的壽辰。兒時往往是這一天,上午我在學校領完期末的匯報書,然后興沖沖地去外婆家陪她老人家過生日,親戚聚在一堂,熱熱鬧鬧。如果碰上整十的生日,那會是一個家族式的大集會,鄉土的單位就是家族,一個遠大于現在城市里最小單位的家庭,也是鄉土社會的底色,其實就是我們從小生活的環境,現在更多的是懷念。彼時對于這種各路熟人社會有些不適應,因為任何小事,尤其是“社死”的笑話總會被長久地記憶和流傳。而現在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重返鄉村反倒是有些陌生感了,往昔尷尬的存在,現在只有一聲嘆息。但還是有很多相關的或者叫做“傳統”的部分,依然在我們的血液里,這不,馬上過年了,一年一度的返鄉潮已經開始了。
當我們遠離鄉土,卻常在夢里縈繞。當歸期將至,卻也心怯。
【《鄉土中國》讀后感】相關文章:
《鄉土中國》心得與感悟12-27
《鄉土中國》讀書筆記12-29
鄉土本色-讀《鄉土中國》有感02-15
費孝通《鄉土中國》讀書筆記07-16
鄉土中國的小學讀書筆記07-08
費孝通鄉土中國讀書筆記06-18
《鄉土中國》讀書筆記范文05-17
鄉土中國讀書筆記15篇12-13
《鄉土中國》讀書筆記(精選10篇)08-28
《鄉土中國》3000字讀書筆記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