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雅舍談吃》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雅舍談吃》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年少時,我總坐在酒席上擺弄鋪在桌上的塑料薄膜。薄膜之下,是我和同齡伙伴玩耍的一席天地;薄膜之上,是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的爽朗笑聲。來去幾更幾刻,結束后我已呼呼睡去。中國人在吃上,總是給予了特別多的感情。
年歲漸長,在大學的圖書館,我翻看到了梁秋實先生的《雅舍談吃》。這是一本寫給生活的情書。那會正逢盛夏,食堂還沒開,我躲進圖書館蹭上一時的涼快,沒承想讀得饞涎欲滴,食欲大開。世上那么多新奇美妙的食物,各地有各地的特色,都包含著一方人獨特的煙火百味。
梁先生寫的,是要人生豐容增色。生活不只眼前的茍且,還有美食和遠方。梁先生從北京玉華臺的核桃酪吃到嶺南的豉汁酥鴨,從學烤鮮羊肉到學蒸東坡肉,吃上數十年,貫穿著他雅致有趣的生命足跡。歷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鄉的味道以及記憶的味道躍然紙上,承載著獨屬于一方的情懷、鄉愁和人生。導演陳曉卿讀罷也頗為動容,尋著他的足跡,走遍了神州大地。《舌尖上的中國》這個充滿了人文雅致、時代變遷的經典紀錄片由此誕生了。
梁先生寫的,也是人生要尋本求真。現代人物資充裕,生活穩定,有時跟一些網紅風,打卡珍奇珍饈餐廳,卻很少以一種珍惜的心態細細品味。梁先生卻不同,他常想,上天待人不薄,但口腹之欲需要有個限度。往往是最平凡的食材,吃出成千上萬的滋味,才是最得自然本真的美味。我尋著梁先生“千里莼羹,未下鹽豉”的精神,也依照著走過蘇州的西園寺,嘗過一碗湯頭清澈的素齋面。面條軟嫩筋道,香菇肥糯芬芳,隨著滑溜的面條一同入腹,香味內斂,鮮美非凡,仿佛吳儂軟語驅散了耳邊所有的煩惱。
美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幸福,除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其中所蘊含關于人生的文化哲理和時光洪流中抹不去的記憶,才是世間最珍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