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集錦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1
讀完了《窗邊的小豆豆》,我真舍不得合上書,總想看看書中的小豆豆是怎么調皮搗蛋的,再聽聽小林校長對小豆豆說:“你真是個好孩子。”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一個令人頭疼的小女孩是怎樣變好的,書中描述了一個特殊的學校——巴學園和一位與眾不同的好校長——小林宗作先生。在小林校長的指導下,很多讓人頭疼的孩子漸漸變得乖巧、可愛了。
小林校長很溫和,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他都不會嚴厲地批評他(她),而是告訴他(她)以后不能這樣做了。還記得有一次,小豆豆把心愛的錢包掉進廁所了,她還把便池里的東西全部挖出來,被小林校長看見了,他只是微微一笑,然后提醒她說:“記得要放回去哦!”
在生活中,我也有這樣的老師。記得有一次,我們在上體育課,我的同桌鄭可,他被另一位同學一不小心把頭弄到了,傷了很大一個口子,老師很著急,連忙把他帶到醫務室并給鄭可家長打電話,家長把鄭可帶去了醫院,可過了一會兒,老師還是不放心,又給鄭可的家長打電話問鄭可的情況,直到老師聽到鄭可已經沒事后才放心。
爸爸媽媽更是對我無限的寬容,有一次,我考試只考了85分,剛開始我怕爸爸會罵我,可我回到家,把試卷小心地遞給了爸爸,我不敢看爸爸,可我卻聽到爸爸說:“別怕,我們來分析一下……”
合上《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我記住了:“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我想:生活中的我得到了老師、父母這么多的關心、愛護和鼓勵,我一定會在他們的關愛下自由自在地“飛翔”!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2
這是黑柳徹子的一本書。我只認為這是黑柳徹子寫的一本書,因為不需要太多虛名。看了這本書,大致是描述了“巴學園”這么一個奇妙的學校和一位獨特的老師——小林宗作先生。還有一個被退過學的孩子小豆豆。
看完這本書,第一覺得小豆豆她很幸運的,遇到了小林老師這樣的一個好老師。記得最深刻的是他說的一句話:“無論哪個孩子,在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著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的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并讓他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當時為小豆豆慶幸,但也暗自扼腕嘆息。
小豆豆在上廁所的時候把錢包掉到了糞坑里,她準備打撈她的錢包。小林老師對此的看法是贊同,并要求小豆豆把臟東西弄干凈。他讓患有小兒麻痹癥的泰明不再受他人的難堪;他鼓勵高橋參加運動會,這使得本是侏儒的高橋成為了體育明星,還在以后的日子里有了自信。他們在小林老師的鼓勵和褒獎下獲得了成功。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中國式教育,這就是我嘆息的理由。如果所有人都像小豆豆一樣遇到像小林老師這樣出色的老師,那么多的天才還會埋沒嗎?不得不說小林老師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方式很獨特是我們能接受的,但也正是很多時候我們所缺少的。小林老師在原有的教育基礎上增加了我們所感興趣的,他可以和孩子們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只有他可以和小豆豆進行幾個多小時的溝通,也許正是那個時候小豆豆感受到了不同于其他學校和老師的新奇的一切。
同樣的教育制度為什么我們不可以教出更好的學生?這也在我們心里埋下了一顆炸彈,一個關于教育方式的改變的隱患。在我們的教育里,全面化雖然重要,但是全面發展不也代表了大概率的平庸?技多不壓身固然是好,但是也需要考慮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窗邊的小豆豆》看似是一本普通的書,但它的背后更值得我們加以深思!也許也是在呼吁我們對教育的制度的改革,從側面反映好的教育對更多人的影響。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3
她寫出了日本歷史上銷量最大的一本書;她是著名的節目主持人,在全球擁有十億觀眾;她被《紐約時報》、《時代》周刊贊譽為日本最偉大的女性;她就是小豆豆—黑柳徹子。一個因淘氣,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
《窗邊的小豆豆》記錄了小豆豆來到新學校后的一段真實時光。這段時光奠定了她輝煌一生的基礎。新學校叫巴學園,學校一共只有五十多個學生。巴學園的上課方式非常獨特,通常是孩子們一上午就學完一天的功課,下午出去散步,在散步過程中學習自然科學和勞動課。在吃午餐時,孩子們在享用“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前,還要唱一首《好好嚼啊》的歌。獨特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們可以自由自在地度過校園時光。
讀完這本書,我不由得感嘆教育的力量。原先的小豆豆,上課動不動就忽然站起來,與窗外的宣傳藝人打招呼。但在巴學園一段時間的學習,小豆豆在巴學園全校外出旅行時,卻是非常有禮貌。而像泰明高橋君這樣身體有缺陷的孩子,在巴學園也重拾了自信,拋棄了在他人面前的自卑。以及阿泰這些天賦異稟的孩子,在巴學園無拘無束的學習氛圍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道路。巴學園在當時是一所“別具一格”的學校,它的成功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勝利。
巴學園的創立,得益于小林宗作先生,這位偉大的教育家。正如作者在后記中寫道:取名為《窗邊的小豆豆》是因為當時流行的“窗邊族”這樣一種說法。那可能當時人們眼中,小林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不合主流“窗邊族”,他所倡導的自由教育、尊重孩子、熱愛孩子的觀念流傳至今天,已然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工作的原則。
“一個國家,要把教育擺在首位”—孫中山曾說過。是啊,教育是潛移默化影響一個人的,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窗邊的小豆豆》帶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是:無論在什么年代,都不要低估了教育的力量。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4
閱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后,我覺得小豆豆是一個活潑天真開朗的小女孩。雖然她有點調皮,但也有著自己的理想,不會輕易讓別人動搖自己的想法。
她轉學之前,同學和老師都不接納她,不和她玩,上課時總是喜歡把抽屜開開關關的,而且上到中途,她就會望著外面有沒有宣傳藝人,有的話她就會跟這些宣傳藝人聊上半節課的時間,搞得老師跟家長投訴。最后因為投訴的次數太多了,媽媽就讓她轉到另一間學校。小豆豆一到那間學校,見到的都讓她驚訝:學校門口是用矮矮的樹做成的,而且樹上還長著嫩綠的葉子,上面還掛著一個寫著巴學園的牌子,里面的教室都是用電車做成的。
自從進入學校后,小豆豆覺得這個校長很喜歡聽她講話,而且這間學校很自由,自己喜歡學什么就學什么,還認識了許多新同學。她每天都準會去禮堂畫畫,還會去九品佛散步玩耍。在這間學校,小豆豆最好的朋友是瘸腳的,名字叫泰明,雖然泰明腳瘸,但小豆豆并沒有嫌棄他,每當他走不動時就背他,不讓他孤單。當得知泰明死后,小豆豆滿臉通紅,淚流滿面,因為她們兩個有個難忘的愿望。
過了很久,小豆豆心里雖然還在想著泰明,但沒有以前悲傷了,因為她知道泰明永遠忘記不了她,她也忘不了泰明。最后小豆豆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并為此努力奮斗。
最后我知道了小豆豆其實就是作者——黑柳徹子。她上過許多報刊,還當過親善大使,還是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我想來到這所新學校的美好時光,奠定了她輝煌的一生。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5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書,叫《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出自日本作家黑柳徹子之手。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學時的真實故事:小豆豆因為淘氣被原來的學校勸退,坐著火車,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學園里親切隨和的教育方式使這里的孩子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這是一個叫小豆豆的孩子,一個被正規學校勸退的小朋友,在巴學園這個奇怪而又新潮的小學里讀了書。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先生主張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有優質的品性,只是在長大的過程中不斷受到來自大人的各種干擾。小林先生用自己的愛為全校50多名小學生筑起了一道高而美好的圍墻。盡管處在二戰時期,但巴學園仍然是快樂而美麗的,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小林先生維護的。小林先生善解人意,愛學生,很值得每位家長、老師去學習。
我有一個書法老師,他很善解人意,當我們有問題時,老師也會為我們耐心的解答、糾正,有一次,老師帶來一位新同學,雖然老師教他寫了很多遍,但他還是寫得東倒西歪,老師沒有發火,仍耐心地教他寫。老師還很有創意,有一次,老師給我們買了空白的團扇和折扇,讓我們在上面寫書法,寫得好的,老師拍照發到學習群里,寫的不好的,老師會耐心地幫我們修改,再拍照做留念,最后讓我們帶回收藏,我們都很喜歡這位老師。
生活中像小豆豆這樣大人眼里的“壞”孩子很多,需要向小林先生的老師去教育、愛護,希望有更多的巴學園成為孩子們成長的樂園。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6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叫《窗邊小豆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請看下文。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小豆豆在巴學園學習的故事。小豆豆因為頑皮,退學后被媽媽送到巴學園,在與校長深談的四小時后,小豆豆一下子愛上了這個學校;這是一個特別的學校,它有著與眾不同的校門,由兩株矮樹組成了大門,教室則由廢棄的電車廂代替;這是一個平等的學校,他們除了接收像小豆豆一樣頑皮的小朋友,還接收了很多生理有缺陷的小朋友;這是一個包容的學校,校長總是很耐心的對待小豆豆的頑皮,一直贊揚小豆豆真是個好學生,讓她備受鼓舞;這是一個快樂的學校,每次吃飯的時候,校長都會問大家是不是帶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哈哈,原來山的味道代表了蔬菜,海的味道代表了海鮮。在這里,同學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坐位置,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是一個開放的學校,校長會邀請一些外面的人來當老師,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邀請了農民伯伯來教我們種田,讓巴學園的同學們不僅學會了書本上的知識還可以體驗課外生活。
這本書通過校長和小豆豆角色的描寫,一個頑皮的小豆豆在校長的因材施教的培養下,變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巴學園是個平等、特別、包容、快樂、開放的學校,使這里的孩子都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日子,影響他們一生。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7
《窗邊的小豆豆》一書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因為淘氣而在一年級就被勒令退學的小豆豆來到了一所全新的學校——“巴學院”后發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小豆豆對什么事都感到新鮮和好奇,常常在上課時發生一些奇思妙想,從而影響其它同學。比如小豆豆在上課時,把書桌的蓋子開了關、關了開;站在窗子旁邊,和宣傳藝人打招呼;問燕子在干什么,而且把畫都畫到了書桌上……不僅小豆豆這個班的老師受不了,連隔壁一年級的班主任老師也覺得很受干擾。
后來,小豆豆被巴學院錄取了。面試的那天,校長小林宗作與小豆豆單獨約談了四個多小時,可見他多么有耐心,他為了更加全面了解學生,愿意和他交朋友,他不僅付出了時間,更多的是對學生的關心。他專門為個子矮小的高橋君組織一場運動會;精心做出計劃的事情也是為了讓那些覺得“在別人眼里我很特殊”的羞恥念頭消失,讓歡樂和笑聲一直留在每個人的心間……
小林宗作老師讓每個人穿上最差的衣服到學校去,這樣就不用怕弄破或弄臟衣服,可以和大家愉快地玩耍。在巴學園里,從來沒有“不能”、“不許”、“不可以”、“一定”、“必須”等一系列套住我們的話語,而是用特殊的方式教導學生。
《窗邊的小豆豆》,她以稚嫩而又單純的想法探求這個世界,她以純真而又好奇的眼光接近這個社會。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8
寒假期間,我讀完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內容有著每一個小孩子的成長過程所經歷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令我回味無窮。
這本書主要講了小豆豆——黑柳徹子因為淘氣退學,來到了巴學園。巴學園不大,全校只有五十余人,但小豆豆在校長、老師和同學的影響下,變得能自理,變得更聽話。在巴學園的這段期間,她感受到了在電車教室上課的樂趣,嘗到了海的味道與山的味道,也學會了唱《巴學園》和《好好嚼啊》,還體驗到了野炊的快樂……總之,小豆豆在巴學園得到了許多快樂。但結局卻令人感到遺憾。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巴學園,校長小林宗作嘔心瀝血自己創建的一所學校。它雖然不如我們的學校大,卻有著樸素的風光;它雖然不如我們的學校人多,卻整天充滿著瑯瑯的讀書聲。更有趣的是,它們的教室是電車改造的,在那里,你可以想坐在哪兒就坐在哪兒,也可以按自己的愛好來選擇先上什么課。下午可以出去散步,還有各種各樣的活動:游泳、運動會、野炊、演出會……巴學園的老師絕不嘲笑你、挖苦你,而是真心實意地理解你、一如既往地鼓勵你。同學們也會一心一意幫助你。巴學園就像一個自由的、快樂的、幸福的、夢幻般的學校。
我們的學校卻不怎么樣。雖然我們的學校十分美麗,條件也很好,但我覺得不如巴學園好。每天都是同一個座位,一切課都由課程表決定,有時還要被老師占課,一周的活動也不多。我很喜歡《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我真希望自己能和小豆豆一樣,在一個自由自在的校園環境中成長就好了。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9
書籍,多么美麗的字眼。所以我喜歡讀書,讀書是我最大的樂趣。只要一有空,我就會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寒假里,我讀了很多書。但我最喜歡《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為淘氣,一年級就被退學了,來到巴學園。在校長小林先生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成就了她一生美好的未來。
要是小豆豆不轉到巴學園的話,她有今天的成就嗎?答案是不能。
為了讓永遠長不大的高橋君保持自信,校長小林先生精心策劃了與眾不同的運動會,讓他輕松地拿走了所有的第一,并且將比賽的獎品設為蔬菜,讓孩子們親口品嘗成功的滋味。小林先生對小豆豆經常說一句“你真是一個好孩子。”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深深影響了他的一生。小豆豆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一個懂得教育的校長,遇到了一個深受歐洲教育思想影響的杰出教育家,遇到了一個一連聽了小豆豆四個小時話,卻一直沒有打哈欠的好校長。小林先生給巴學園的孩子們設計了一些有趣的東西,比如說電車教室、海的味道、山的味道、韻律操……
我知道自己也是一個幸運的孩子,我也遇到了一個好老師,一個品德高尚的好老師,一個懂得教育的好老師。
讀書,讓我讀懂得了愛,讀懂了書中老師的愛,同學的愛;讀書,也讓我明白了生活中看的到摸的到的愛。我要將這份厚厚的愛珍藏著……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10
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因為上課講話或作業沒按時完成而被老師罰站;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因為淘氣而被父母責罵;這些都是童年時候的舊事,已經被我們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看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時卻勾起了我不少的童年回憶。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小豆豆在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氣被原來的學校退學后,來到一個名叫“巴學園”的學校學習。小林校長卻常常對小豆豆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呀!”在小林老師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孩子。
我喜歡里面的主人公——小豆豆。小豆豆其實是一個淘氣、頑皮、多動,而又可愛、善良、懂事、機靈的小姑娘,她經常有很多奇怪的想法,也會做一些在平常人眼中認為不可思議的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的“放回原處”這一篇,它講了小豆豆每次上完廁所后,總喜歡往下面看一看,這一次,小豆豆往下看時把心愛錢包掉了進去,這可急壞了小豆豆。為了找到錢包,她找到了廁所的掏口,然后奮勇地開始往外掏東西,最后堆出了一座小山。小林校長看見這個情景,問明原因后就像平時散步一樣走開了。過了一會兒,校長又走來笑瞇瞇地問小豆豆找到了沒有,還親切地叫她要把糞便放回原處。這幾句話體現了校長先生對小豆豆的尊重,體現出了他對孩子的信任,而且這種信任,即便再小的孩子,也是能感受到的。在我看來,校長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優秀的教師。而且他注重的不是學生們的學習,而是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的習慣,也讓學生們懂得了“人人平等”。我想,每個老師都應該向小林老師學習,以博大的胸懷去包容學生,去耐心地教導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
我很能理解小林老師的用心良苦,他那么有耐心地聽六歲的小豆豆說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不插嘴,直至調皮的小豆豆說完話為止。我很佩服他對小朋友的耐心,如果是別人的話,也許一句也聽不下去。小林先生不停地對小豆豆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這句話一直鼓舞著小豆豆,一直支持著小豆豆。如果小豆豆不進巴學園,不遇見小林校長的話,恐怕無論她做什么,都會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被自卑的心理包圍,不知道該怎樣做才好。可能就會懷著這種無所適從的心理,直到長大吧?小林先生為了能更加了解學生們,和他們交朋友,讓師生沒有距離,他不僅付出時間,更多的是對學生的關心,他非常了解、明白一個小孩的心理,他會幫孩子改掉自卑心,例如:游泳的時候,小林老師讓孩子們光著身子一起在游泳池里游。在開運動會時小林老師為了高橋君精心設計的比賽項目,讓他可以取得好成
績,精心做出計劃的事情也是為了讓那些覺得“在別人眼里我很特殊”的羞恥的念頭消失,讓歡樂和笑聲一直留在每個人的心田?
我也非常欽佩小豆豆的媽媽,她并沒有把轉學的原因告訴小豆豆,她怕傷了小豆豆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她就像愛迪生的媽媽一樣,老師說愛迪生是弱智兒童,是個笨得沒法教的孩子,媽媽也把他領回到家里自己培養他,最后讓他成為了世界上有名的科學家。其實小豆豆的媽媽也就是平民,大眾的很。就像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家庭婦女,那么和藹可親。她把孩子看做上天賜予的寶物,對此深懷感恩之心,一直懷著巨大的關愛與深深的理解培育他們長大。她的性格和教育方式深深地影響了自己的孩子。剛開始我以為小豆豆的家庭生活條件很優越,不說養尊處優,起碼不愁衣食,她媽媽這樣的從容樂觀一定是有經濟基礎的。實際上完全不是這回事。她有五個孩子,一個脾氣暴躁的丈夫,整天干不完的家務活。她也在柴、米、油、鹽中穿行,日子的艱難甚至超出了我們的想象。還能把孩子教育的那么好,我想,她給予我的是一種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去了解孩子,孩子們需要什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忽略孩子的思想,我們常常習慣于用成人的思維去干涉孩子們的世界,所以,我們永遠都站在兒童世界之外。書看完了,小豆豆的媽媽到底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呢?我甚至在心里暗暗告訴自己,從此以后,再也不歇斯底里地訓斥學生包括自己的孩子,再也不潦草處置日常衣食,要像小豆豆的媽媽那樣,實行不求回報的“愛的教育”,安穩寧靜,享受生活。
讀完這本書給我感悟最深的是“無論什么樣的人,上天都必然賜予他一項出類拔萃的才能”,希望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也像小林老師那樣對待像小豆豆一樣的.孩子,讓他們能在自己心中的“巴學園”自由翱翔。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11
懷著好奇的心選擇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也許就是因為可愛的書名,我覺得比較適合我這個小學老師吧。一天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心情卻像坐了過山車,遺憾、高興、傷感,最后是由衷地敬佩小林宗作先生--巴學園的校長。
遺憾
“小豆豆”是個特別的孩子,充滿愛心。她會在上課時整天的站在窗邊,呼喚宣傳藝人為大家表演;會和小草聊天;會對小燕子打招呼;為了讓患了小兒麻痹癥的泰明爬到樹上,小豆豆連拖帶拉讓泰明那笨重的身體騎在自己的身上爬上自己的樹;她為了家里的小狗洛基,她會捂著被洛基咬傷的耳朵對媽媽說:"不關它的事,別罵它。"就是這樣的一個可愛的孩子因為她的隨性,她的好奇心,被老師不停的告誡,最后被迫退學。
高興
高興的是,由于被迫退學,她來到了一所叫"巴學園"、由廢舊電車做成的學校。在這里,小豆豆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教室里隨意不固定的座位;屬于自己的樹;從"最喜歡的那門課開始"的學習;一個可以聽她嘮叨四個小時,沒有一絲不耐煩,沒有一絲厭倦的校長;每到午餐時候都會吃到"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當小豆豆的錢包掉進廁所里,任由小豆豆在廁所的掏口處,把便池里的東西一勺一勺地舀出來;為了個子矮小的高橋體驗成功,設計了別具一格運動會,而且運動會的獎品都是蔬菜,讓學生把自己的獎品當作晚餐;在這所倡導"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巴學園小豆豆由一個問題小朋友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小孩。
傷感
面對同學因為父母對小林校長的教育方針持有懷疑態度而轉學,大家流著淚送走他時,他們是多么的傷心。可孩子們并不理解送別人去參軍的含義,他們只知道開歡送會好有意思。當他們一天早晨來到巴學園看到的卻是炸彈留下的廢墟,他們也不知這意味這什么。小豆豆的信念是"我們還會再見的"
敬佩
小林老師常說:"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著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處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品質',并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小林校長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他和孩子說話總是要蹲下與他們同高,當孩子不接受他所創作的校歌,他向孩子般的失落,這樣的巴學園即便是我這樣的成年人都是那樣的向往。他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對孩子的理解,信賴和熱愛,作為教師的我一次次被感動,被震撼。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12
今天我在閱讀一本書,名叫《窗邊的小豆豆》,本書的主人公就是這本書的作者。
這本書是日本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一本書,33種文字全球發行,擁有讀者數千萬;而本書的作者就是因為書中的經歷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她就是小豆豆——黑柳徹子,一個因淘氣,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我一捧起這本書就愛不釋手,一口氣讀完了它。
這本書主要講了小林先生創辦了一所富有特色的學校——巴學園。巴學園專門接受一些在其他學校不受老師歡迎的調皮、異想天開的孩子們,而小林先生卻根據各個孩子的想法,精心地設計教育方法,在小林先生的培養下長大以后都成了才。我看了這本書后非常喜歡“巴學園”,巴學園非常有特色,小林先生很了解孩子,他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教法使這群孩子自由中學習,比如說電車教室、散步、想上什么就上什么、吃飯前先唱歌……
巴學園從1937年——1945年,在這八年里,對小林先生來說應該是最富有熱情的,也是在這八年里,是小林先生的理想之花綻開的一瞬間,只可惜這個學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已經被毀了。讀到這里,我不禁淚水漣漣,我為這么好的一所學校被毀而感到遺憾。
我想:如果沒有戰爭,小林先生會培養出多少人才啊!小豆豆能這么有名,也是和她的媽媽教育方法有關,當小豆豆一年級被退學時,她媽媽并沒有泄氣和責怪小豆豆,而是盡自己的一切力量為小豆豆尋找適合她的學校,最終小豆豆在小林先生的教育下成為一名作家。如果現在的家長和老師們也能像書中的家長和老師們一樣,創辦出更多像巴學園一樣的學校,那么就不再會有厭學的孩子了吧!我想:這大概也是這本書在全世界暢銷的原因吧!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13
淡淡的秋香氣息里,捧著一本《窗邊的小豆豆》,感受著來自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一段真實的上學時光,讓我品味到了秋收時節,落葉夾雜著泥土的芳香。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讓人無限向往的理想樂園,一位讓人無限崇拜的理想校長,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當然,還有一個既淘氣又可愛的小豆豆。《窗邊的小豆豆》,一個關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巴學園不僅僅是一個學校,它是個充滿愛心和幻想的地方。小豆豆在這里學會了愛,生活和成長,學會了在生命的別離中得到感悟。最重要的是,她在這里珍藏了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東西。這本書會讓人們思考,周圍的環境對孩子們來說有多么重要,會給他們的一生帶來多么大的影響。在一般人的眼中,小豆豆算是一個問題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總是樂此不疲地開關桌子,站在窗邊跟路上的宣傳藝人打招呼……這樣的孩子是最讓我們的校長和教師頭疼的學生。但是從書中描述的故事中,我們同時也可以感受到一個小姑娘的聰明、可愛、熱情。所以,小林校長每次見到小豆豆時總會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一句簡簡單單的話語,讓小豆豆開始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小林校長特別了解孩子的心理,善于幫助孩子去掉自卑心。可是在書中,我更尋求到了一名老師在看此問題時反思到的關于教育的一些契機和方法。善于教育孩子的教師、校長,會善于運用欣賞的眼睛發現孩子的每一個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勵的語言讓孩子感受到被承認的愉悅。雖然巴學園是幾十年前出現在日本的學校,但是小林校長那種尊重、愛護學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首先,教書的目的是為了育人,要從學生的角度教育學生。教書是為了教人,不是為了教書而教人。試看《窗邊的小豆豆》中的《粉筆》:小林宗作卻是以引導為主,輔以學習五線譜,寓苦燥的學習于快樂之中,無形中教育了孩子怎么做是對,為什么是對的,如何做會更好更棒,一舉三得從孩子的角度去教育了孩子,以教人為先,并在其中傳授知識,多好的育人之法啊!
其次,在教書教人中尊重學生,甚至說是配合學生。新教育理念下的師生關系應是平等和諧,互相尊重的。
而巴學園的午餐——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更是觸動了我對特殊孩子的那一根心弦。
要說這“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其實是小林校長對午餐盒飯的要求,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葷素營養搭配。難道只是因為他的表達方式與眾不同?不,圍繞著“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校長先生以學生的未來為基準,無意地添加了幾份“調料”。
第一份“調料”是讓孩子們無意間學到:什么是海里的東西,什么是山上的東西,而且經常會有令自己吃驚的發現。孩子們在午餐時間里,興奮地盼望著校長來看自己的飯盒,問:“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都有了嗎?”就這樣,沒有一個孩子說討厭吃山的味道或海的味道,也沒有一個孩子會有“誰的菜高級,誰的菜寒酸”這樣的想法,這又是一份無形的思想上的“調料”。試想:如果僅僅是以課堂的形式要求學生去消化這些知識,恐怕連正常的低年級學生也難以在45分鐘的課堂里實現,更何況是我們的特殊的孩子,但,書中的小林校長,利用孩子們每天都要做且都喜歡的事物,無形地施展學科及思想上教育,和特殊孩子的特點相比,正中下懷。
巴學園的午餐前有一段校長親自改寫的《飯前歌》合唱,歌詞大致是這樣的:好好嚼啊,把好吃的東西好好嚼啊。無疑,這又是一份“調料”。我想:小林校長不僅是要提醒孩子們好好嚼飯,更重要的是,吃飯的時候心情要愉快,與朋友一起慢慢地享受這份午餐。最后一份“調料”的安排,則是在大家吃飯前,每天輪流請一個學生上臺表演,而這個午餐前表演的小舞臺,造就了優秀的孩子,同時也讓稍有落后的孩子又踏上一個新的階梯。
反省我們的特殊教育,是否應該在除了尊重學生之余,還要配合學生,設計些特殊活動來鼓動激勵這些學生,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呢?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園,氣氛可能有些沉悶,或許,孩子的特殊會導致教育教學開展的難度,但小林校長的教學方法令我反思,在就餐這樣一件尋常無比的事情,可以讓孩子各個方面得到發展。或許,這僅僅只是一份就餐前愉悅的心情,又或者,臺上站著的孩子正在羞澀地撓后腦勺,但,未來的他,在“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以及那幾份“調料”的拌佐之下,定有光芒的散射。《窗邊的小豆豆》其實是一種理念的體現,雖然這種理念不可能一下子被社會理解并接受,但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并不是小林校長做什么,我們就學什么,而是要學習他教育孩子的出發點,學習他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精神,學習他能夠放下身架與孩子做好朋友的魄力。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不僅僅是專業知識上的,還有師德方面的,只有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14
暑假里,我認真讀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名著——《窗邊的小豆豆》。看完這本書后,我覺得,小豆豆的學校巴學園,有許多有趣又出人意料的地方。
比如《窗邊的小豆豆》中,講了一個故事:小豆豆有一個習慣,上完廁所,喜歡向廁所底下看看。這真是個奇怪的壞毛病。因為這個毛病,小豆豆已經掉了好幾頂帽子在廁所里。有一次,小豆豆把她最喜歡的一個錢包帶在身上,她上完廁所后又習慣性地向廁所地下看了一下,或許是她的錢包沒放好吧,向下看時錢包“啪”地掉進了糞坑里。小豆豆為了要找到他的錢包,便到糞坑的出口去找。可糞坑很大,于是就她找了一把鏟子,把糞坑里的所有東西都掏出來,下決心一定要找到錢包。這時,校長走過,看到了小豆豆便問她:“你在干什么呀?”小豆豆說:“我在找我的錢包。”校長點點頭,像平時一樣背著手便走了。等校長散步回來,看到小豆豆還在如小山一樣的糞堆里找,便把臉湊近小豆豆,像朋友似地說:“等你挖完了,要把這些東西都放回去啊。”說完,又像剛才那樣走了。
一般來說,看到小豆豆這樣掏糞坑,或許會說:“在干什么蠢事。”或者:“太臟了、太危險了停下。”或許有些人會去幫他,可是像沒事一樣說:“等你挖完了,要把這些東西都放回去啊”的人恐怕只有巴學園的校長吧。
小豆豆最終并沒有找到心愛的錢包,但她還是把糞堆恢復了原狀。小豆豆覺得校長不但沒有批評她,還非常信任她。我想,如果我們的師長都能像巴學園校長那樣,我們的學習生活一定會更有趣、更快樂。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15
今年暑假,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讓我感受很深。
這部作品的作者是黑柳徹字,日本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1984年,聯合國的官員讀完英文版的《窗邊的小豆豆》后,認為“再也沒有比他更了解孩子的了”,因而任命她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歷史上的第一位親善大使。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勸退后,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孩子,并因此奠定了她美好的一生。
《窗邊的小豆豆》不僅給我帶來了笑聲與感動,而且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該書已被破譯成了33種文字,介紹到世界各地。英文版在美國出版時,《紐約時報》發表了兩個整版的書評文章。
這本書里有“海的味道、山的味道”“電車教室”“韻律操”……這些都是小作者在巴學園度過的快樂時光。小林先生教會了小豆豆做人的道理。他曾說過:“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并讓他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這本書,對于我學習和課外知識的擴展有很大的幫助,我非常喜歡這本身,這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相關文章:
讀窗邊小豆豆有感10-25
讀《窗邊小豆豆》有感06-14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05-13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1-06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01-05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04-22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01-25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06-27
讀 《窗邊的小豆豆》有感05-23
【精】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