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
利用寒假,我看了一本有趣的書《窗邊的小豆豆》。故事里面的巴學園可真是令我神往啊!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因為淘氣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小豆豆,也就是作者本身,在巴學園里學習的一段真實時光。無論是巴學園的美麗景色,還是那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都讓我覺得只有在夢里才能夠見到的:用廢棄的電車來當教室,但也只是把原本司機的座位換成了黑板,把電車的長椅子拆了下來,換上了小學生用的桌子和椅子,另外吊環扶手也沒有了。其他的,天花板也好、地板也好、門也好,都是電車原來的樣子;教室的座位可以根據當天的心情和方便,每天都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座位,而不是固定不變的';不過,最“特別”的,還是這個學校的上課方式,一般的學校都是按照每個時間段,有順序地上課,而這個學校卻是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該上什么課……
令我驚奇的事情越來越多,最后我終于知道了原因——那就是這個學校有一個博愛的校長——小林先生。他了解他學校的每一位學生,去關心他們。他能注意到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個性,并適當地去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小林先生了解到一位學生自幼患有小兒麻痹癥,為了不讓他在這個學校里覺得自己特殊,小林先生就專門為他舉辦了一次適合他的運動會;為了讓學校有校歌,吃飯時也有“飯歌”小林先生竟然自己根據一些兒歌而填詞,成為這所特別學校的特別校歌和“飯歌”……總之,小林先生是個關心愛護學生的好人。我也要去巴學園,去體驗體驗那種輕松、快樂的感覺!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2
閱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后,我覺得小豆豆是一個活潑天真開朗的小女孩。雖然她有點調皮,但也有著自己的理想,不會輕易讓別人動搖自己的想法。
她轉學之前,同學和老師都不接納她,不和她玩,上課時總是喜歡把抽屜開開關關的,而且上到中途,她就會望著外面有沒有宣傳藝人,有的話她就會跟這些宣傳藝人聊上半節課的時間,搞得老師跟家長投訴。最后因為投訴的次數太多了,媽媽就讓她轉到另一間學校。小豆豆一到那間學校,見到的都讓她驚訝:學校門口是用矮矮的.樹做成的,而且樹上還長著嫩綠的葉子,上面還掛著一個寫著巴學園的牌子,里面的教室都是用電車做成的。
自從進入學校后,小豆豆覺得這個校長很喜歡聽她講話,而且這間學校很自由,自己喜歡學什么就學什么,還認識了許多新同學。她每天都準會去禮堂畫畫,還會去九品佛散步玩耍。在這間學校,小豆豆最好的朋友是瘸腳的,名字叫泰明,雖然泰明腳瘸,但小豆豆并沒有嫌棄他,每當他走不動時就背他,不讓他孤單。當得知泰明死后,小豆豆滿臉通紅,淚流滿面,因為她們兩個有個難忘的愿望。
過了很久,小豆豆心里雖然還在想著泰明,但沒有以前悲傷了,因為她知道泰明永遠忘記不了她,她也忘不了泰明。最后小豆豆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并為此努力奮斗。
最后我知道了小豆豆其實就是作者——黑柳徹子。她上過許多報刊,還當過親善大使,還是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我想來到這所新學校的美好時光,奠定了她輝煌的一生。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3
寒假的一天,因為下雨,不能外出。于是信步到書房,拿起《窗邊的小豆豆》讀了起來。伴隨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我仿佛漸漸地走進了書中……
這本書是日本著名主持人黑柳徹子的作品,可以說是作者小學時期的回憶錄。整本書用第三人稱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巴學園。在這里,她開啟了她燦爛的童年時代:她學會了關心別人,尊重他人;同學們沒有任何的歧視、嘲笑,有的只是歡聲笑語,謙虛禮讓,遇到什么問題大家一起解決……
當我看到奇妙的電車教室時,我不禁也想去體驗一把一邊學習一邊旅行的感覺。想象一下吧,明媚的春光里,坐在電車一樣的教室里,身旁是熟悉的同學,眼睛里是自己最喜歡的學科,而窗外的春風輕輕撫動著頭發,仿佛電車載著我們在學習之路上前進。多么好的畫面啊,如果每天能從自己最喜歡的科目開始,那么一整天的心情想不好也挺難吧?
而最特別的便是“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了。也許很多人會好奇“這是什么東西”?其實,這只不過是巴學園的校長想讓孩子不偏食,不挑食罷了,但他正是迎合了孩子們好奇心的特點,使孩子們每一次午餐都在盼望和開心中度過!合上這本書,我發出了一聲滿意的嘆息。我覺得,小豆豆在巴學園的經歷,是難忘的、純潔的,也是每一個小孩所向往的.。我想,如果多一點像小林先生一樣的校長,也許就不會有那么多孩子遭到別人的嘲笑;若是世界上多一點像巴學園那樣的學校,也許就會多一點像小豆豆一樣的孩子,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最后,衷心祝愿每一個小孩都能如小豆豆那樣,度過生命中這段美好的時光!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4
《窗邊的小豆豆》我已經看了很多遍了。這本書是劉徹子寫的,自1981年出版后,不僅在日本,在全球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成為歷史上最暢銷書之一,而且被譯成33種文字,給全世界的讀者帶來了無限的笑聲和感動。
《窗邊的`小豆豆》里的小豆豆可愛,幼稚,奇怪的思想和行為讓人忍俊不禁,或許,那也是我們每個人自己陽光燦爛的童年寫照。現在再看看這本書,也還是很有意思的。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5
讀了這本書的人都知道,《窗邊的小豆豆》作者是亞洲唯一一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日本人黑柳徹子。她根據自己真實故事寫的這本書,成為日本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一本書,33種文字在全球發行,擁有數千萬讀者。
我們一起來回顧書中寫道的一些內容:小豆豆因為淘氣被退學了,一個全新的學校“巴學園”接受了她。“巴學園”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學校。
“巴學園”的教室:一個個廢棄不用的電車車廂。“巴學園”的校長:第一次見小豆豆,校長就微微笑著聽小豆豆不停地說了四個小時的話,沒有一絲不耐煩,沒有一絲厭倦。“巴學園”的午餐:每到午餐開始的時候,校長就會問:“大家都帶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來了嗎?”“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來是校長不想讓小朋友們偏食,所以蔬菜、肉類、魚類,都得吃;“巴學園”的教育方法:自己從喜歡的課程開始學起。“巴學園”的運動會:能夠自己策劃稀奇古怪的項目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那個在一般人眼中是殘疾人的叫高橋君的孩子,成了巴學園的驕傲,成了孩子們羨慕的對象。“巴學園”的活動:上午,如果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大家就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夜晚還在大禮堂里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巴學園”里的一切新鮮動人的場景多么令人羨慕。
小豆豆因為小林校長的愛護與引導,小豆豆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隨心所欲地實踐著她天真的腦袋里一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小豆豆在“巴學園”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沒有師生之分,無論老師、學生,甚至校長都是好朋友,完全丟掉了學生在老師面前的拘束。或許,有許多人會覺得這樣的教育方法是異想天開,它對愛心、耐心、想象力等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對知識的要求。但我覺得這是許多孩子的心聲。
小豆豆的錢包掉到廁所里,她把糞坑里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小林校長只說:“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小豆豆有一天單臂吊在樹上,校長走過來問她在干什么。小豆豆說,她看見牛肉也是這樣整天被掛著,她今天想做牛肉。校長聽完,只是輕輕地哦了一聲就走開了。小豆豆愛鉆籬笆,衣服總是弄得破破爛爛的,校長很了解孩子的樂趣,為了讓他們毫無顧忌地玩耍,他請家長們給孩子穿上最破爛的衣服到學校里來……
巴學園的上課方式非常特別。在第一節課開始的時候,老師把當天課程表上全部課程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告訴孩子們,他們可以選自己喜歡的那道題開始做。小學生們就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學習,先上語文課也行,先上算術課也行,都是可以的。所以,喜歡作文的小學生在寫作文,后面的位子上,喜歡物理的學生點起了酒精燈,把燒瓶燒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著什么爆發實驗。在已經習慣了背著小手、中規中矩的中國小學生看來,這一切似乎是“天方夜譚”,但這是真實的。在小林校長看來,這種看來“亂糟糟”的上課方法卻很管用。隨著小學生們年級的升高,老師就能逐漸掌握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他感興趣的方式,對問題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師能夠清楚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對于老師而言,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上課方法。
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老師不愛自己的學生,關鍵在于,你的愛是孩子們需要的嗎?你的愛是不是扼殺了孩子們的童真?《窗邊的小豆豆》能夠引起無數人共鳴,在兒童教育的方式上,給我們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我想所有看完這本書的孩子,應該沒有一個不羨慕小豆豆的吧,很多成年人也一樣,長大后回首看似荒唐的童年往事,恰恰是終生難忘的快樂。可惜,這種快樂在大人的呵斥聲中變得太短暫。在這本書中,小林校長說,無論哪個孩子,都具有優良的品質,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發現這些品質,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他還說:“不要硬把孩子塞進老師設計好的模式中,要讓他們在自然的環境中無拘無束。因為孩子們的夢想遠比老師計劃的還要遠大。”事實上,無拘無束成長的小豆豆長大以后就非常成功,被譽為“日本最偉大的女性”,而她自己也表示:在巴學園的這段時光奠定了她輝煌一生的基礎。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張秋生說過:不要把孩子放在與成人對立的強制的軌道,成人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解放孩子,做到真正從兒童出發,倡導兒童本位。他問了一個沉重的問題:“怎樣讓我們的孩子,更像一個孩子?”“作為成年人、作為父親、作為老師、作為校長,不知不覺中做了摧殘純美的童年生活的劊子手。我們以愛的名義做著傷害愛的事情。成人把自己以為重要的喜歡的強加給孩子,從來沒有平等地蹲下來問孩子需要什么。成人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孩子的生活被成人所控制,是孩子的悲哀。”當然小林校長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走正確的道路的方法我們是不能隨便套用的,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一個老師如果這樣干,我想一定會被開除的。但是表面的東西不一定要學,本質的東西一定要學。這本書表達了一個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對孩子的尊重、對孩子的理解、對孩子的關愛、對孩子的認可。
讀了這本書,增添了我對教育的信心,我在十多年的教育實踐中,尊重學生,推行民主管理的模式,想方設法開展活動讓學生得到鍛煉,這些思想與書中推崇的思想是不謀而合的。盡管我的一些做法并不為人知,有的做法也沒有被完全認可,但我相信時間會證明,給學生以他們所需要的愛與教育,學生是會銘記的和受益的。我們知道:學生喜歡自己的老師,才會愿意接受她的教育。正如古人所說:“親其師信其道”,做為老師,又何必板著面孔,讓學生一見就生畏懼呢?做老師,童真一點又如何,像個孩子一樣,與他們同歡樂,共悲傷,同他們一道感受成長的快樂,一同對事物充滿好奇、充滿熱情,一同在追索中前進!就讓自己的生命因為點燃了孩子們的未來而精彩吧!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6
最近,我看了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寫的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單純、可愛、善良、愛玩耍的小豆豆深深地吸引了我。
小豆豆在別人的眼里就是一個淘氣的小姑娘,所以她被原學校退學了。她的母親帶她來到了一個特殊的學校——巴學園,“巴學園”的教室是我所想不到的'!竟然是一個個廢棄不用的電車車廂。那位小林校長第一次見小豆豆,就極有耐心地聽她說了四個小時的話。“巴學園”的午餐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是校長為了讓大家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蔬菜魚肉都得吃,這樣才能營養均衡。“巴學園”有著讓學生夢寐以求的教學方法。孩子們每天都可以從自己最喜歡的課程開始學習,一天的課程結束后,大家就可以集體出去散步學習自然和地理……這里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與眾不同!小豆豆在“巴學園”里自由自在。在玩中學,學中玩。無論校長、老師、學生都是平等的。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經常會被小豆豆可愛又勇敢的舉動逗得哈哈大笑。有一次小豆豆的錢包意外掉到廁所里了,她竟然把糞坑里的東西全都撈出來了,堆起來都成一座“小山”了。還有一次小豆豆居然買了一塊能“預知百病”的神奇樹皮,啃后無味說明身體健康,啃后感覺苦說明身體有問題,善良的小豆豆每天“逼”著周圍的人們啃一口樹皮,所有的人啃后無味她才放心。有一天小豆豆單臂吊在樹上,校長走過來問她在干什么,小豆豆說,她看見牛肉也是這樣整天被掛著,她今天想做牛肉……這樣有趣的事情多得數不清,每件事都能令人捧腹大笑。
讀了這本著作后,雖然我對書里描述的一切是那么的向往,但同時我更能感受到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安康。在校園里那么的自由、快樂,不用擔心吃穿,也不用擔心戰爭……我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后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7
在我漫長的人生道路上,無數的好書伴我左右。它們在我遇到困難時助我一臂之力;在我迷茫時替我撥開云霧;在我悲傷時幫我撫平傷痛;在我激動時讓我堅持理智……當我遇見了《窗邊的豆豆》這本書,心中被小豆豆的笑臉所充盈著,一股暖意從心底蔓延開來。
《窗邊的豆豆》的作者是黑柳徹子,這本書記錄了她童年時代的天真爛漫,在巴學園里的.完美時代。小豆豆是幸福的,她有愛她的爸爸媽媽,有活潑調皮的洛基,有和藹可親的小林宗作教師,小豆豆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健康歡樂的長大。她的故事,就像白蝴蝶停歇在茉莉花上那樣的完美,讓人微微一笑,發自內心地感嘆:“多么歡樂的孩子!”
小豆豆的媽媽對她無微不至的關愛,讓我明白愛,有時也需要善意的謊言;小林宗作教師對小豆豆的理解,讓我懂得了真正的愛需要包容與理解;小豆豆和同學們天真純潔的友誼,讓我明白了友誼,是不分國家、種族和身份尊卑的;小豆豆和洛基在一齊的歡樂時光,讓我懂得當友情變成親情時,那便再也分不開了……也許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領悟,但至少會讓人感到溫暖。
這就是小豆豆,一個天真可愛沒煩惱的孩子。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8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我非常喜歡,因為故事里的主人公“小豆豆”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覺得她對任何東西都充滿了好奇,因為她曾把書桌的蓋子開了關,關了開,足有上百次!小豆豆也很愛說話,她第一次見小林校長時,和他說話說了足足四小時!你看她歷不厲害?
小林宗作校長非常慈祥,對他的學生也很親切,讓他們上自己喜歡的課,下午,還帶孩子們去散步,通過一些有趣的活動來教育這些孩子,為了這所學校,他可花了不少心思。
洛基雖然是一條淺茶色的牧羊犬,但它和小豆豆的感情很深。書中有一篇文章是《洛基不見了》,這篇文章依然留在我的腦海中。小豆豆從伯父家回到東京自己的家,可不見洛基的.蹤影,小豆豆很擔心,就跑去問媽媽,媽媽告訴他洛基不見了,小豆豆忍著淚跑回自己的房間,她發現了一縷洛基的毛,她放聲哭了起來。小豆豆失去了一個最親密的朋友。讀完了這篇文章,我很感動,眼淚在眼框里打轉,就像我失去了一個最親密的伙伴一樣,心里很難過。
讀完這本書,我多嗎希望自己也是巴學院這個充滿歡樂的樂園里的學生啊!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9
是否已經遺忘了童年如水果糖般清甜的味道?
是否已經找不到簡簡單單的快樂,不再笑得天真爛漫?
是否已經見那顆如水晶般透徹的赤子之心落在最遙遠的角落?
然而——總有一本書能牽動我的思緒,讓我在一種恬靜,舒心地氛圍里找到自己陽光燦爛的童年,它就是《窗邊的小豆豆》。本書是日本著名女作家,黑柳徹子的代表作,講述了作者——小豆豆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故事。小豆豆因淘氣被園學校退學后,來到用電車作為教室的巴學園,這所學校讓學生邊學邊玩,提倡開放自由。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讓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沉浸于小豆豆天真可愛,充滿童趣的言行之中,她讓我回味到童年的香味!
在美術課上,老師讓同學們畫一面國旗,其他孩子都老老實實的照畫,唯有小豆豆“不聽話”的畫軍旗,還往四周不停的添穗子,直至把課桌上都涂滿了顏料,小豆豆就像是一只不愿受束縛的鳥兒,只聽自己的話,總有自己的主張,不受外界影響,只是一心一意畫自己喜歡的,做自己想做的!正是因為這份“想做就做”,“天不怕地不怕”,她才會如此天真可愛,單純無邪!
小豆豆的美麗同樣源于他心地善良。當小豆豆在巴學園里認識了患有小兒麻痹癥的男孩山本泰明,她不僅沒有嘲笑他,還和他成為了朋友。為了讓行動不便的他看得更遠,小豆豆幫助他爬上大樹,和自己一塊兒放眼看世界。這份尊重和怪愛是尤為難得的,在小豆豆的眼里,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都能成為她的朋友,她純真無邪的心靈中沒有丑陋,沒有殘缺,一切都是美好的。
在這本充滿童趣的書中,我不僅被小豆豆的天真善良所打動,更敬佩擁有著博大人文情懷的小林校長!
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到巴學園,小林校長竟耐心的當了小豆豆四小時的聽眾,而且自始至終都保持著微笑的面孔,并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可見他是多么尊重學生,善于傾聽,以愛心和信任去保護孩子幼小的童心!
為了避免學生挑食,他發明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一說;為了讓身體有缺陷的孩子洗去自卑的心理,提倡脫完衣服游泳;為了讓永遠長不大的高橋君保持自信,精心策劃與眾不同的運動,讓他輕松拿走所有第一……
小林校長是巴學園的靈魂,在這里,他用心的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挖掘孩子的完美天性,放逐孩子們的思想,解放孩子們的心靈,讓孩子們獲得豐富的知識和無限的快樂!
在溫暖的陽光下,當我們捧著這本書閱讀時,我們的心會安靜下來,會感受到人性中最純真的最無機心的東西。這一刻,仿佛時光能夠倒流,帶純凈的生命回到最美的童年!作文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0
五年級下期暑假,老師推薦了一本書給我們看——《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作者不僅介紹了她的童年,還介紹了一種教育制度,讀后感《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350字450字550字》。
小豆豆因為很古怪所以老師叫他退了學但來到了另外一所學校“巴學園”,這里是一個充滿童真的學校,讓人羨慕的學校,古怪的項目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巴學園”的活動:上午,如果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大家就集體出去散步;夜晚還在大禮堂里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吃“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巴學園”里的'一切新鮮動人的場景多么令人羨慕。
小豆豆在“巴學園”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或許,有許多人會覺得這樣的教育方法是異想天開,但我覺得這是許多孩子的心聲。
讀了這本小說后,我想象生活中的我能得到父母、老師細心地呵護嗎?能像小豆豆在“巴學園”里一樣快樂地長大嗎?
這本書不但讓我記住了“巴學園”,記住了小林老師,記住了一個慈祥的媽媽,而且讓我讀出了作者的童年生活,讀出了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理解和尊重。
老師推薦的這一本書讓我了解了小豆豆的童年,我羨慕她的童年,但也不討厭我的童年,讓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吧!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1
小豆豆是不幸的,她被退學,因為上課不專心,被老師拋棄;小豆豆也是幸運的,她遇到了巴樂園,遇到了能夸贊她“你真是個好孩子”的小林先生。而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也就是小林先生和他的巴樂園。
這位一生致力于學前教育研究的老師,他知道孩子的天性,所以努力鉆研去挖掘孩子們的天賦,讓他們好好發展。小豆豆就在小林先生的引導下一點點長大,在巴樂園愉快的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巴樂園是與眾不同的,它讓小豆豆的身心得到了釋放,滿足了她的好奇心。而這也正是我們現在學前教育所需要和推廣的,不是一味的“學前指導”教育,而應在釋放兒童充滿想象的世界中加以肯定,給與他們支持和鼓勵,讓孩子們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獨一無二與眾不同。增強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學會愛自己,愛他人。教他們學會用心去感受世界,認識世界。
回望當今的教育,一套一套的練習題,每次妹妹回家,總是能看到她附帶回來的.“今日作業”,上面一條條列了一串,每每感嘆。這樣的教育方式,正無形之中慢慢磨平他們的棱角,慢慢失去每個孩子的特長天賦,這樣的他們今后還有什么創新性可言呢。如今的教育,過分看重能力的重要性,而忽視創新發揮的影響。教育成為了批量生產的生產線,大同小異。忽視每個孩子個性的發揮,麻木而機械化的教育。巴樂園里,小林先生給了小豆豆最適宜的土壤,讓孩子們從大自然中學習,和大自然親近,保持孩子本真自然的性格。
《窗邊的小豆豆》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巴樂園,更是一種引人深思的教育模式,讓孩子能夠身心得到良好的發展。懂得尊重孩子,關愛孩子,學會表揚孩子,鼓勵孩子,去聆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才能真正發現孩子的美。
【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相關文章:
讀窗邊的小豆豆心得12-20
窗邊的小豆豆心得12-01
窗邊的小豆豆的閱讀心得02-13
《窗邊的小豆豆》高中筆記12-12
《窗邊的小豆豆》的閱讀心得12-27
窗邊的小豆豆閱讀心得11-06
《窗邊的小豆豆》閱讀心得01-04
讀《窗邊小豆豆》有感07-07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05-13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精選】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