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阜陽亳州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推薦
近期,阜陽調查隊對農村居民建房情況開展了一次專題調研,通過調研發現,阜陽市新農村和美好鄉村建設穩步推進,農民居住環境普遍改善,但是也出現了土地規劃不合理,資源浪費嚴重以及垃圾污染等問題。
一、農村居民建房現狀
。ㄒ唬┬罗r村和美好鄉村建設穩步推進。據了解, 2013年度和2014年度阜陽市90個美好鄉村建設重點示范村已基本建成,2015年度45個重點示范村已全部開工建設。全市美好鄉村建設工作呈現出機制逐步健全、氛圍日益濃厚、工作有序推進的良好態勢。2015年起,市級每年6000萬元,縣(市、區)每年不少于1000萬元,井逐年增加,主要用于中心村建設和自然村治理。
(二)惠民政策不斷出臺。交通方面,2015年阜陽市計劃改造農村公路危橋(第一批次)79座,總投資5000萬元;縣鄉道升級改造(計劃總里程210余公里,總投資44811萬元;養護工程計劃養護里程170余公里,總投資3983萬元;安保工程計劃處置隱患里程150公里,總投資1100萬元;村級公路網絡化工程計劃建設里程290公里,總投資14611萬元。危房改造方面,阜陽目前已經獲得三批共18400戶農村危房改造指標,并出臺《2015年阜陽市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要求2015年10月上旬完成6000戶農村危房改造。環境治理方面,《阜陽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方案(2015-2020年)》計劃到2020年,全市農村居民住房、飲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溝塘等水體基本得到治理,人居環境基本實現干凈、整潔、便捷。農村人居環境管理長效機制基本建立。2017年底前,全市30%的村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三)農村居民剛性建房需求強烈。阜陽農村人口密集,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約有520萬人口居住在農村,作為農業大市,阜陽地區農村居住環境較為落后,農村居民改善住房條件的意愿較為強烈。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阜陽農民人均收入不斷提高,特別是阜陽擁有數量龐大的外出農民工,一般情況下,每個外出務工家庭每年純收入約為3萬元以上,打工幾年便具備了新建住房的經濟條件。因此,近年來農村新建住房的規模在不斷增加,住房的質量面積裝修等方面也在不斷提升,出現了從粗放實用到美觀舒適的改變,瓷磚、熱水器乃至空調等已經在農村新建住房中普遍使用。
。ㄋ模┙ǚ砍杀居兴陆。農村建房成本主要人工和建材組成,人工成本近年來雖然有所上漲,但是由于近年來水泥、鋼材等建材成本不斷下降,使農村建房成本總體處于下降狀態,根據調研情況,農村偏遠地區包工包料建房約五百元每平方米,靠近城鎮地區工錢會上漲一、二百元,包工包料約七百元每平方米,當前阜陽農民新建住房主要結構為三間三層,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左右,總造價約20-30萬元左右;旧希话戕r村家庭通過務工等方式,沒有特殊的困難,都具備建設新房的'經濟能力。
二、農村居民建房方面存在的問題
。ㄒ唬┩恋刂笜司o缺。根據目前農村土地使用政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均由上級下達,但由于各地發展養殖、工業以及各種公益事業項目對土地需求不斷增加,基本上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無法用于農民建房,比如潁上縣江店子鎮全年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為30畝,全鎮人口約5萬余人,每年新增建房約400戶,按照規定每戶的宅基地面積應為220平方米以內,每年全鎮新增建房用地約為130畝,遠超過全鎮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
。ǘ┙ㄔO規劃不合理。由于目前土地政策比較嚴格,即不能改變土地所有制性質,也不能改變土地用途,這使農村集中規劃建房帶來很大制約,難以將農村居住、生活服務設施、交通路網等有機結合起來,基本上沒有給農民預留發展經濟項目的用地空間,比如家庭養殖、家庭工廠等,使部分農民不愿意跟著規劃走,往往為了出行方便跟著公路建房,為了搞生產跟著廠區或者大棚建房,導致村莊沿路蔓延,布局零亂,耕地浪費嚴重。
。ㄈ┬陆ㄗ》靠罩寐瘦^高。在調研中發現,雖然農村新建住房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普遍處于空置狀態,很多房子外觀漂亮,但內部空空如也。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農村生產形式發生較大改變,土地流轉以及農機大規模的使用,使很多勞動力脫離土地,常年外出務工,不在家居住;另一方面農村攀比之風盛行,新建住房成為一種顯示家庭實力的手段,適齡男青年家里甚至沒有一套新房子都很難找到對象,這也造成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
(四)生活環境惡化。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原先分散居住的人口集中在一起,給生活環境帶來極大的壓力,主要表現生活垃圾難以處理,生活區周圍河道基本被垃圾污染,調研中在阜南縣于集發現雖然上級配發了一輛的垃圾轉運車輛,但是由于運行成本高,且垃圾無地處置,價值幾十萬的設備基本處于閑置狀態。
。ㄎ澹┬陆ㄗ》咳狈ΡO管。在調研中發現,農村新建住房基本處于自由組織的狀態,施工隊往往是無資質、無設計圖紙、無監理的“三無狀態”,而鄉鎮政府缺乏監管手段和監管能力,經常發生施工事故,新建住房的質量也難以保證,抗震等級普遍較低,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三、加強農村居民住房管理的建議
(一)加強規劃。堅持規劃引領,努力做到先規劃后建設、不規劃不建設,科學修編完善美好鄉村建設村莊布點、中心村建設和產業發展等規劃。
(二)加強環境整治。要堅持對農村的環境治理,全面推進“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加強對農村垃圾、污水的處理,大力實施道路硬化工程,使農村環境得到亮化和美化,讓農民居住環境得到較大的改善。只要這樣切切實實的變化,才能使農民安居樂業。
(三)強化土地保障。一方面要堅持“一戶一宅、面積法定、無償分配及使用”的農村住房政策,一方面要研究農村宅基地退出補償機制,研究對“一戶多宅”、面積超標、違法占地、長期閑置等情況的處置措施,探索通過政策引導讓有條件的農戶主動放棄現有不用的宅基地,將農村宅基地盤活用好。
(四)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通過繁榮發展農村文化、辦好農村教育事業、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擴大電網供電人口覆蓋率,實施農村清潔工程等措施不斷完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充分發揮便民服務中心功能,使村民“小事不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