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農資價格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1-03-03 09:20:33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農資價格管理調研報告

  農資市場情況可以反映出農民的生活狀況,對提高經濟水平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是CNrencai小編收集整理的農資價格管理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參考!!

農資價格管理調研報告

  農資價格管理調研報告一

  榆林市農資市場調研情況的報告

  我市是農業大市,340多萬人口中有280多萬是農民,占總人口的84%。為了認真貫徹中央兩個1號文件,我市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扶農惠農政策,特別是在全省率先全部減免了農業稅,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但是,從去年以來,農業生產資料特別是化肥價格的不斷上漲,對農民收入和農業生產造成很大影響。當前,加強農資市場管理,穩定農資價格,做好農資供應,事關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為此,市供銷社組織專人對我市的農資市場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市農資市場的基本情況

  1、全市農業生產資料的供需狀況

  在正常年景,我市農業生產每年共需各類化肥35萬噸(自然噸,下同)左右,其中,需尿素6.5萬噸,碳銨20萬噸,磷酸二銨1.5萬噸,磷肥4萬多噸,鉀肥3000多噸,各類專用復合肥2萬多噸,其它肥料3000多噸;共需農地膜2350多噸,其中農膜590噸,地膜1760多噸;共需農藥250多噸。化肥除碳銨及部分復合肥外,其余所需均從市外調入,主要來源于省內的陜化、歧山、略陽,省外的云南、寧夏、山東等地,還有部分進口產品。

  2、全市經營企業的基本情況

  截止二00五年四月底,我市具有農資商品經營資格的單位和個人共有463 家,其中,供銷社系統219家,農業“三站”47家,個體經營者193家,生產企業直銷點2家,其它單位2家。從經營的量上看,2004年,供銷社系統農資企業共銷售各類化肥25萬多噸,占總需求量71.4%,其中,銷售尿素5.3萬噸,占80.9%,磷酸二銨1.4萬噸,占93.3%,碳銨15.1萬噸,占75.5%,磷肥2.59萬噸,占64.3%,專用復合肥0.54萬噸,占27%。生產企業、農業“三站”及個體經營量僅占28.6%,所銷售的商品除碳銨和部分復合肥、磷肥外,其余商品大部分從供銷社系統所屬農資批發單位購進。因此,供銷社在我市的農資經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保障我市的農業豐收做出了重要貢獻。

  3、全市生產企業的基本情況

  我市無大型化肥生產企業,府谷、榆林、米脂三個化肥廠,均屬地方

  小型企業,化肥產品也只有碳銨一種。由于我市是我國煤炭的主產區之一,生產化肥所需主要原料如焦炭、焦粉、粉煤的價格均比周邊地區要低的多,因此,我市生產的碳銨價格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產品遠銷內蒙、山西、寧夏、延安等地。近年來,盡管三廠均大幅度提高了產量,但產品在很多時候還是供不應求。2004年三廠共生產碳銨26萬多噸,其中榆林氮肥廠生產碳銨8.2萬噸,較上年增長46.4%,向市外(主要是內蒙、山西)銷售1.5萬噸;米脂廠生產碳銨8.2萬噸,較上年增長34.4%,向市外(主要是延安、山西)銷售2.09萬噸;府谷氮肥廠生產碳銨9萬多噸,較上年增長35 %,向市外(主要是內蒙、山西、寧夏等地)銷售近5萬噸。今年第一季度,三廠的產量增長較快,榆林、府谷兩廠的日產量都達到400噸,米脂廠的日產量達480噸,預計全年碳銨的產量將接近30萬噸,完全可以滿足市內需求。

  二、農資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存在問題

  1、價格上漲幅度大,隨意性強

  去年以來,我市的農資價格漲勢加劇,生產企業根據市場供求狀況隨意漲價,有時甚至一天一價。大部分商品均以兩位數上漲,化肥的平均漲幅超過20%,一些品種達30%。如尿素近期的價格每噸已達1900多元,較上年同期的 1500元增長26.7%,較2003年的1360元增長

  了近40%。我市需求量最大的碳銨的平均銷售價格每噸達540元,超過了市物價局每噸530元的最高限價,較上年同期的450元上漲20%,較2003年的每噸360元則上漲了50%,個別地方有時的售價甚至達560—570元/噸,物價部門的限價政策成為一紙空文;磷酸二銨的銷價每噸達2900元,較上年上漲20.8%;磷肥銷價每噸是550元,較上年上漲14.6%;農用地膜的價格由每公斤10.8元提高到13.4元,上漲24%。據農業局減負辦提供的數字,我市減免農業稅后,農民人均減負僅為23.8元,但由于化肥漲價太猛,以我市北部草灘地種植地膜玉米為例,農戶每畝需購買碳銨150公斤、磷肥50公斤、磷酸二銨15公斤、尿素10公斤,共需支出166.2元,較上年增加32元左右;而種植水稻每畝購買化肥則需增加支出60─70元;棗林果園每畝增加支出37─45元;山區旱地每畝增加支出17─25元。同時其他費用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糧食價格今年則相對穩定,農民種糧的收益下降較大,嚴重制約了農民生產的投入,為我市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埋下隱患。

  2、市場秩序比較亂,流通不暢

  隨著改革的深化,農資市場原有的經營格局已被打破,已初步形成了供銷社系統農資企業、生產廠家、農業“三站”和個體戶多渠道經營的局面。由于農資經營企業數量太多,規模偏小,全市463家農資經營企業年銷售化肥超過1萬噸的只有6家,超過1000噸的只有22家,絕大部分個體經營企業年銷售化肥只有100—200噸,有的甚至只有幾十噸,企業規模的偏小造成我市化肥市場很難與全國、全省農資市場接軌、競爭,市場管理的難度比較大。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市場逐步放開,生產廠家的“直銷”、農業“三站”及社會個體經銷商發展迅猛,而且還有大量無證經營者,這些經銷商基本全是個體經營,缺乏統一管理,商品進貨渠道復雜,經營行為極不規范,一些過期、失效農資產品或達不到使用效果的劣質產品,常常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市場,這在農藥、種子、各類專用復合肥等品種中尤為嚴重,坑農害農的現象時有發生。

  3、農資經營企業的資金普遍不足,經營成本高

  近年來,隨著銀行步入商業化軌道,政府取消了指令性計劃,全市供銷社系統的農資經營企業的資金普遍嚴重不足,尤其是去年以來,化肥價格的上漲,導致經營化肥資金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再加上生產企業普遍占用了農資公司的大量資金,進一步加劇了農資企業資金周轉的困難。如我市三個化肥廠的生產資金大部分來源于農資公司,市外的化肥企業則從今年開始普遍取消了往年的賒銷方式,采取現金結算并大幅提高了預交款比例,進一步加大了農資公司的資金壓力。在陜西渭化廠,農資公司每購一噸尿素需付二噸尿素的資金。而我市農資公司在經營中所需資金大部分來源于社會集資,以我市農資企業的龍頭老大、“AAA”企業橫山生產資料公司為例,年銷售化肥占全市實際使用量的四分之一,每年需周轉資金近2000萬元,銀行實際貸款只有800萬元,在銷售旺季,資金也存在較大缺口;榆陽區、定邊、靖邊、神木、佳縣等縣生產資料公司,每年經銷化肥都在2萬噸以上,均需資金在150—250萬元左右,全部來自社會集資,月息1分,資金的壓力造成化肥在經營中利潤很少,成本卻居高不下,化肥價格在經營環節中難以下降。

  4、化肥冬儲難以實施,部分品種的供應嚴重不足

  過去,由于農資公司的責任明確,且政府給予適當補貼,銀行保證資金供應,農資經營部門普遍重視做好化肥冬儲工作。但是,近年來,隨著農資市場供求情況和農民購肥習慣的改變,農資的儲備期相應拉長,所需資金更大,再加上農資供應季節性較強,且受氣候干旱等自然因素影響較大,生產廠家出廠價很不穩定,冬儲化肥風險較大。因此,從去年以來,我市各農資公司除橫山、佳縣等個別公司外,大部分農資企業儲量都比較少,尤其是優質化肥(主要指尿素和磷酸二銨)供應明顯不足,以尿素為例,截止今年5月底,我市共調入尿素1.1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了64.5%,貨源組織非常困難,脫銷斷檔已成定局。

  (二)化肥價格居高不下主要原因

  1、原材料價格上漲

  去年以來,受市場能源供應緊張的影響,生產化肥原材料大幅上漲。如:焦粉每噸由去年的140元漲到280元,粉煤由去年的90元漲到180元,編織袋材料也從去年的每噸1600元漲到現在的每噸2900元,生產每噸碳銨共需粉煤120公斤,焦粉500公斤,再加上電費、人員工資等各種耗損材料的全面漲價,我市每生產1噸碳銨成本價目前已達460—470元左右,成本的增加自然推動化肥價格的全面上漲,這是化肥市場價格大幅度漲價的主要原因之一。

  2、農資需求量增大

  由于中央1號文件及其它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施,我市農民基本實現了零負擔,加之去年農業獲得了較好收成,農民購買力得到進一步增強,生產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普遍增加了農業生產的投入,對農業生產資料的使用也進一步增大。據統計,2003年,我市共使用各類化肥32.7萬噸,較2002年增加了近30%,2004年我市共使用化肥35萬噸,雖比上年只增加了 7%,但優質化肥特別是尿素、磷酸二銨、各類專用復合肥的使用量均卻以超過20%幅度增長。需求量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市場價格的上漲。

  3、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儲運成本增加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內化肥市場供求關系被徹底打破,2003年以來,國際市場化肥價格不斷上漲,目前,尿素價格已達每噸280美元,折人民幣2300多元,而國內生產企業的出廠價政府限定為每噸1750元,生產企業受利益驅動,大量出口化肥,而進口量卻在逐步減少,市場供應日趨偏緊,已完全轉向賣方市場。再加上鐵路運輸的持續緊張,公路超限運輸的限制,導致運輸成本陡增。人工費用也在不斷上漲,裝卸費由去年的每噸3—5元漲到8—10元,同時倉儲等其它費用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進一步加大了化肥價格的漲勢。

  4、市場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近幾年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市的《農資經營許可證》制度已名存實亡,據我們從市發改委、工商局調查,都沒有見到有關取消《農資經營許可證》的正式文件,只是從其它一些渠道上了解到,《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改革化肥經營體制的通知》(陜政發[1997]41號)、《陜西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農資協調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規范農資流通秩序的意見的通知〉》(陜政辦發[1999]75號)兩個文件已被廢止。所以從2004年開始,市發改委就不再辦理《農資經營許可證》,農資經營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只要在工商局辦理《營業執照》就行,一些縣區在辦理執照時不按照市場準入要求把關,隨意濫發,如定邊縣有91個農資經營企業,52是個體經銷商,子洲縣有59個農資經營企業,52個是個體經銷商,由于缺乏統一的管理,加之進貨渠道復雜,相互之間價格極不統一,一些個體經銷商在銷售旺季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導致農資市場管理十分混亂,假冒偽劣充斥市場,坑農害農事件時有發生,進一步加劇了價格的上漲。

  三、建議和對策

  農業生產資料是農業生產的必須物資,購買農業生產資料是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主要支出。國家大幅度增加對農業的投入,這是得民心、順民意的好事,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實惠,但是,農資價格的上漲卻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效。這些隱性負擔,必將使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等措施的落實大打折扣。為此,我社經過全面調研分析,特提如下建議:

  1、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農資供應工作,充分發揮供銷社在農資供應中的主渠道作用。 各級黨委、政府要站在實踐“三個代表”的高度,充分認識搞好農資供應對促進我市農業發展,創建和諧榆林的重要性。不應再把農資供應當成簡單的商業行為來運作,要把做好農資供應當成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三農”問題的一件大事來抓。供銷社是農民的合作經濟組織,其宗旨是為“三農”服務。做好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不僅是政府賦于供銷社的基本職

  能,也是我市各級供銷社賴以生存的基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供銷社在我市農資供應中的主渠道作用,發揮供銷社的整體優勢,認真做好農資供應工作。 首先,培育龍頭企業,加快構建以連鎖配送為主導的農資銷售網絡,提升農資經營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一方面要通過聯合、改組、改造、機制創新等手段,鞏固提高原有供銷社農資企業的經營能力,使其盡快形成以連鎖配送為主體的農資經營企業。對資產質量好、經營機制規范(如:橫山生產資料公司、佳縣農副公司等)的農資企業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爭每縣至少組建一家運作比較規范、市場占有率比較高、經濟效益比較好的農資龍頭企業。市供銷社要盡快成立農資行業協會,組建全市農資集團公司,通過協會來加強行業自律,規范企業經營行為;通過集團公司的組建,盡快與全國、全省聯網對接,充分發揮供銷社遍布全市城鄉的網絡優勢,引領帶動全市的農資經營企業共同面對市場,參與競爭。另一方面,要打破行業界線,通過資產、資源、技術等方面的聯合,加快構建連鎖配送為主導的農資銷售網絡,連村到戶。要積極與市內外化肥生產企業聯系,發展聯儲、聯銷、總代理、總經銷等多種工商合作模式,把生產企業的資源優勢同農資經營企業的銷售優勢充分結合起來,在市場中形成與農民利益共同體,從而進一步擴大企業的規模和競爭實力,增強其龍頭帶動作用。

  其次,要重視連鎖網絡建設,打牢網絡基礎。一是加快基層社的改制,采取多元化投入,改造基層網點,改善營業條件,以新的農資經營業態面向廣大農村消費者;二是大力發展農資專業社、專業協會和村級綜合服務站,進一步完善擴大基層服務組織,使其盡可能地全部納入連鎖經營網絡,更大范圍地發揮連鎖經營的終端作用;三是廣泛吸納農業“三站”及社會農資經商戶,加入 農資連鎖經營網絡,對其實行統一管理,形成地域整體優勢,避免相互無序競爭,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害。

  第三、要實施規范化管理,提高連鎖經營水平。一是建立連鎖企業規范的作業標準。做到“八個統一”即統一門店標識、統一財務核算、統一采購配送、統一銷售價格、統一經營方針、統一服務規范、統一廣告宣傳、統一微機聯網;二是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機構,強化企業內部監督機制和科學決策機制,使農資經營更加適應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三是樹商譽、打品牌,實行承諾經營,保證農資產品無假貨、高質量,樹立企業形象。四是優質服務,采取多種便民措施,讓農民買著滿意,使著放心。

  第四,強化督導,加快實施。一是實行目標責任制,把發展農資連鎖經營網絡工作列入當地政府農村發展規劃,統籌安排,協調發展。并作為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單位領導班子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提高重視程度,加快工作步伐;二是多渠道解決連鎖經營網絡建設資金問題。采取資產置換、農民和職工入股、銀行貸款等措施,確保資金到位。三是做好人員培訓和人才引進工作,通過多種方式,加快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及員工隊伍,為現代農資經營服務網絡的改造、建設和健康運行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

  2、建立化肥儲備制度。

  建立化肥儲備制度是為了建立用經濟手段調節化肥市場的機制,加強和完善化肥宏觀調控,保證全市化肥市場長期穩定,通過淡儲旺銷、調劑余缺來穩定化肥生產和市場價格,確保農業生產用肥。同時解決貧困地區的直供肥和非正常年景的救災用肥的需要。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國發[1999]39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參照我國其它一些地、市的做法,現就建立我市化肥儲備制度提以下建議:

  (1)化肥的冬季儲備委托供銷社所屬的各農資公司承擔,儲備基金由市政府負責協調,財政貼息,由農資公司向銀行貸款的辦法解決。

  (2)化肥冬季儲備的規模暫定為每年5萬噸碳銨、3萬噸尿素、1萬噸磷酸二銨、1萬噸磷肥,共計10萬噸。碳銨的儲備原則上從市內生產企業采購。其余化肥從市外采購。儲備期從每年的十月開始直至次年3月。

  (3)儲備化肥的銷售價格,在化肥市場基本穩定時期,應隨行就市按當時的市場價格確定。在化肥價格出現大幅上漲、需要進行宏觀調控時由市物價局核定銷售價格。

  (4)儲備化肥發生的利息費用和政策性降價損失,經市物價局會同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供銷社審核并報市政府批準后,從化肥儲備單位賬存的化肥價格差異款和化肥價格調節資金中列支。化肥順價銷售形成的政策性收益差價,全額補充化肥價格調節資金。化肥價格差異款和化肥價格調節資金由化肥儲備單位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利息轉增本金,滾動使用,并自覺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檢查。

  (5)市供銷社每年要對化肥儲備單位賬存化肥價格差異款和化肥價格調節資金的使用和補充情況進行審查,并將審查結果報市政府,抄市發改委、財政局、物價局。

  (6)要建立化肥儲備信息報告制度。化肥儲備單位要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定期向市發改委、物價局、財政局、供銷社報告儲備化肥的購銷合同、儲備數量、購進價格、運雜費、儲存起止時間、實際發生倉儲費等信息。

  3、進一步加加強市場監管,規范農資經營秩序

  一是要認真執行農資經營市場準入制度,嚴把市場準入關。有關部門要繼續認真執行《榆林地區行政公署〈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的意見》(榆署發

  [1999]13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切實做好全市農資經營網點的布設、經營資格的認證、審定、登記、注冊工作,建議工商部門在發放《營業執照》時,應征求當地農資行業協會的意見,便于協會行使行業管理職能,對已經發放《營業執照》的單位和個人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和核查,對不符合許可、登記條件的或者有違法行為的要按有關規定注銷經營資格。 二是要進一步強化農資市場的整治工作。要突出化肥、農藥、種子、農機具等重點產品,嚴厲查處假冒偽劣農資產品,鏟除制造、加工、銷售窩點,并對已查處的重大農資產品違法案件進行公開曝光。

  三是要加強協同配合,確保農資市場管理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工商部門要在規范農資市場準入的同時,堅決取締和打擊無證經營和各種違法行為,嚴把流通環節農資商品質量關;質監部門要加強農資生產經營企業農資質量的監督檢查,杜絕假冒偽劣農資流入市場;物價部門要加強對生產銷售企業農資價格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哄抬價格、牟取暴利等價格違法行為,確保農資價格穩定;供銷、農業部門要加強下屬農資經營企業的督查管理,認真做好農資經營質量承諾制,督促所屬企業守法經營、優質服務、穩價保供。

  四是要強化制度建設,建立長效監管機制。首先是要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對發生重大假冒偽劣農資案件,造成農民嚴重損失和惡劣社會影響的,有關部門要嚴格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其次是要完善投訴舉報制度。建立健全投訴舉報處理機制;三是要落實案件上報和督辦制度,不得瞞報、漏報。

  4、實行對農民購肥的直補政策

  為了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省、市出臺了一系列扶農惠農政策,包括對農民種植地膜玉米、選購良種、購買農機具等進行直補,以種植地膜玉米為例,農民每種植一畝地膜玉米,可獲直接補貼10元,集中連片的示范點補貼40元,每購買1市斤優質種子可獲補貼0.5元,每畝可補貼2.5元(每畝使用5斤種子),對農民購買農機具的補貼則更大,農民每購一臺農機具,由省財政補貼三分之一,市、縣配套三分之一,農民只需出三分之一的價格就可買到,這些政策的實施對我市的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購買化肥這一農民生產最大一項開支卻沒有什么優惠政策,建議市政府應借鑒國家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經驗,逐步改變現行的對生產領域的補貼轉變為對購買化肥的農民在銷售環節上進行直補。以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鼓勵農民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投入。

  5、要充分發揮農資協調領導小組的作用。近幾年來,我市的農資協調領導小組的作用不是很明顯,致使我市的農資市場積累了大量的矛盾和問題,市場行為極不規范。從我們調研的

  農資價格管理調研報告二

  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特別是今年春耕生產后,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價格的迅速攀升,嚴重挫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直接影響農民收入的增長。根據區物價局的檢查工作部署,我縣于今年第一季度開始,對全縣農資生產供應現狀及價格變化情況進行調研,并組織人員開展專項檢查。按區物價局《關于加強農資價格監管的通知》要求,對我區部分化肥和農藥實行價格干預措施,隨著農資價格監督檢查工作力度的加大和價格行政干預措施的逐步落實,目前,我縣農資市場供應趨緩,市場價格穩中有略升。

  一、基本情況

  (一)產、供、銷情況。由于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生產資料經營權放開多年,在價格管理上,國家只是對大型化肥、農藥、農膜生產企業的化肥出廠價格和部分進口化肥的口岸交貨價格實行指導價管理,流通環節的批發價格、零售價格已放開,實行市場調節價,因此,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的產、供、銷已發生根本變化。就我縣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外省化肥、農藥、農膜批發成為我縣農資經營的主要方式。我縣主要經營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生產資料的分布到縣、鄉、村,基本上有一個良好的供銷環境。

  2、本縣內主要化肥生產企業有鎮駿威復合肥、鎮復合肥和鎮復合肥等,主要用途是用于甘蔗、果蔗、和山林生產等方面。但我縣生產企業規模小、產量低,質量難于保證。這些廠家投資規模小,生產設備差,技術落后,沒有一家采用噴漿技術生產復合肥的廠家,均是攪拌式作坊生產,產品質量難于保證,且生產分散,難于管理。由于投資規模小,產量、銷量有限,多數廠家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二)化肥、農藥、農膜價格情況。XX年12月開始,我區化肥等農資市場價格,無論是國產肥還是進口肥,也無論是單質肥還是復合肥,整個市場價格均出現明顯的漲價現象。特別是進入XX年春耕生產后,化肥等農資價格上漲幅度明顯加大,群眾反映意見強烈。以農民長期喜歡施用的化肥、農藥比較,國產含氮肥46%尿素同期比升9.1%;國產含氮肥17%碳酸氫銨同期比升7.1%;國產含p.n.k.ktk各18%復合肥同期比升7.7%;。化肥等農資價格的過快上漲,抑制甚至抵消了農民收入的增長,嚴重挫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二、化肥價格上漲的原因分析

  據調查縣內化肥生產廠家人士的分析解釋,今年化肥價格全面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生產化肥的各種原料價格上漲,如氯化鉀從2200元/噸漲到2400元/噸,碳酸氫銨從去年的550元/噸漲到600元/噸,尿素已漲到2200元/噸,編織袋材料也從去年1.20元/只漲到現在的1.5元/只,由于原材料漲價,作為終端產品的化肥,自然會隨著成本的推動全面漲價,這是化肥市場價格大幅度漲價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二,國務院出臺系列措施支持農業發展,農民和農業企業積極性增強,增加了農業生產的投入,對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需求增加。在市場供應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需求發生較大變化必然引起市場價格的波動。

  原因三,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內化肥市場供求關系被徹底打破,化肥出口急劇增量,而進口減少,市場供應趨緊,呈現賣方市場。

【農資價格管理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資公司春耕備耕工作報告04-28

店面調研報告02-25

法醫調研報告01-21

需求調研報告01-21

手機調研報告01-20

離婚調研報告01-19

rfid調研報告01-17

商場調研報告12-18

環境調研報告09-09

車站調研報告06-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秀| 阜阳市| 稻城县| 长岭县| 北碚区| 祁东县| 汪清县| 景洪市| 和林格尔县| 靖州| 博客| 墨脱县| 武冈市| 阜阳市| 永平县| 那曲县| 深水埗区| 大同市| 赤城县| 西林县| 旺苍县| 屏山县| 绍兴市| 文安县| 阿荣旗| 丰宁| 嘉鱼县| 柳州市| 夹江县| 清涧县| 浪卡子县| 南丰县| 诏安县| 陆河县| 巨鹿县| 中西区| 沭阳县| 金山区| 萨嘎县| 宁晋县| 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