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面源污染是指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活動中,溶解的或固體的污染物,本文將介紹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況調研報告(1)
為進一步加強我縣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生態環境,5月以來,縣人大常委會組織三個調研組,先后深入到縣環保局、水務局、農委,以及柏梓、古溪、塘壩、崇龕、臥佛、太安、上和、桂林等鎮街,對全縣農村面源防治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
調研組分別聽取了相關部門情況匯報,并先后到臥佛養雞場、塘壩養鴨場、太安翰霏公司、古溪筲箕灣水庫以及上和、柏梓溫氏養豬場等,對其污染防治情況進行了實地察看,召開了環保、市政、衛計委等相關部門座談會,廣泛了解我縣農村面源污染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農村面源污染現狀
我縣農村面源污染主要來自種植業、養殖業、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污染及少數場鎮工業企業污染。
1.種植業污染日趨突出。一是化肥殘留。據統計,我縣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20萬畝,年使用化肥3.4萬噸(折純),常年化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化肥的超量和不合理施用,導致土壤板結、耕地質量退化,肥料利用率低,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導致江河湖泊富營養化。二是農藥殘留。我縣年使用農藥約378噸,其中高毒農藥5噸,普通中等毒以下農藥373噸。農藥不合理使用,直接影響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同時會殘留于土壤、水體中,農藥在降解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氣體和重金屬等物質,造成大氣和周邊環境污染。三是農膜殘留。我縣農膜使用量1460噸,其中地膜使用量1330噸,蔬菜地膜覆蓋種植用量最大,主要是幾個蔬菜基地。由于農膜回收體系不健全,無農膜回收企業及加工廠,很大部分是就地丟棄或焚燒,造成土壤及空氣污染,可降解農膜成本又太高,極少使用。四是秸稈焚燒。我縣農作物秸稈利用率很低,大部分被就地焚燒,造成大氣污染,影響人居環境。
2.養殖業污染日益嚴重。一是畜禽養殖污染。近年來,我縣畜禽養殖發展較快,畜禽養殖總量大,養殖場地多,分散,規模化養殖場少,基本無環保治理設施,部分養殖場雖建有沼氣池和簡易污水糞便沉淀池,但實際處理能力遠遠達不到排放要求,畜禽糞便直接排入河道、土壤等,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目前,全縣有畜禽養殖813家(生豬存欄20頭以上),其中規模化養殖(存欄1000頭以上)共73家。蛋雞規模養殖場(10000只以上)21個,常年存欄136萬只,肉雞常年存欄460萬只。前段時間,政府開展了對雞鴨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二是水產養殖污染。據2014年年報數,全縣水產養殖面積7631公傾,年投放飼料1.2萬余噸,肥料600余噸,藥物50余噸,對水庫、次級河流有輕度污染,但個別養殖戶肥水養魚,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污染較嚴重。目前,因瓊江上游安岳境內網箱養魚特別多,上游入境水質較差,影響到瓊江流域的柏梓、塘壩、太安等場鎮的飲用水源水質安全。
3.生產生活污染形勢嚴峻。一是生產污染。我縣作為西部綠色菜都,種植業發展迅猛,隨之產生大量的廢棄蔬菜隨意堆放,任意傾倒,造成土壤、水體污染。二是生活污染。全縣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160噸,但由于鎮街垃圾收運設施缺乏,垃圾隨處亂倒、亂堆放、填埋或焚燒,嚴重影響農村生活環境。全縣每天產生場鎮生活污水約2萬噸,由于多數場鎮污水管網建設滯后,污水收集率低,影響水環境質量。
4.場鎮工業企業污染有壓力。我縣場鎮工業企業不發達,對農村環境污染相對不大,但部分鎮的工業企業規模小,布局不合理,環保設施不達標,給農村環境治理也帶來了一定壓力。如上和鎮的沙石廠,設在場鎮規劃區內,揚塵、噪聲、油污污染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群眾怨聲載道,反映很大。
(二)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情況
1.開展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治理。縣政府先后制定了《潼南縣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潼南縣畜禽養殖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潼南縣雞鴨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大力實施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治理。去年6月以來,全縣813家畜禽養殖已整治674家(其中關閉240家,整改434家),整治率達82.9%。縣財政投入1700萬余元,用于雞鴨養殖場專項治理,共拆除養雞場226戶,處置蛋雞67.26萬只,拆除養鴨場14戶,處置商品鴨24.5萬余只。通過專項整治,畜禽養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14年,全縣畜禽養殖業COD排放量約3127噸,同比下降20.4%,氨氮排放量約404噸,同比下降25.9%。
2.加強種植業面源污染控制。一是嚴控高毒農藥使用。2013年4月起,全面實施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全縣經營高毒農藥由200余家減少到20家,高毒農藥銷量由60噸下降到6噸左右,高毒農藥用量大幅減少。二是推廣科學施肥。十二五期間,我縣累計測土配方施肥707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0%以上。三是加強秸稈、農膜管理。開展了秸稈、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農膜回收示范,鼓勵農民回收廢棄農膜、化肥包裝袋等。2014年6月,農委印發了《關于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的通知》,從根本上減少了露天秸稈焚燒。
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況調研報告(2)
農村面源污染是農村地區在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未經合理處置的污染物對水體、土壤和空氣及農產品造成的污染。我市農村面源污染日益嚴重,逐漸成為耕地質量退化、農村內部環境惡化、影響各類水體水質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制約著全市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全面掌握我市農村面源污染情況,有效控制我市農村面源污染,根據工作安排,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組織相關部門開展了專題調研。
一、農村面源污染現狀
我市農村面源污染較為嚴重,主要污染物來自于種植業、養殖業及農村生活源等。
(一)種植業污染情況
1.化肥殘留。化肥使用過量,是造成土壤肥力退化和養分失衡的主要原因。據統計,2010年全市化肥使用總量(折純)為20萬噸,使用強度(折純)為696.06kg/hm2 (播種面積按287333.3公頃計算),遠遠超過發達國家225kg/hm2的安全上限,是國際安全標準的3.1倍。化肥的超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導致土壤板結、耕地質量退化,肥料利用率低,造成對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江河湖泊富營養化。如宣漢縣江口湖水域已出現中度富營養化。
2.農藥殘留。農藥不合理使用,直接影響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去年全市農藥用量接近1000噸,約有80%(800噸左右)農藥因不合理使用被浪費,被浪費的農藥殘留于土壤、水體和農產品中,造成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同時農藥在降解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氣體和重金屬等物質,也造成對大氣和周邊環境的污染。
3.農膜殘留。農膜回收率低,“白色污染”嚴重。2010年全市農用薄膜達2000噸,約40%(800噸)農膜殘留在土壤中,殘留農膜在緩慢的分解過程中會釋放出有毒污染物,致使耕地質量下降,不利于作物生長,造成嚴重減產。
4.秸稈焚燒。秸稈大量焚燒,直接影響大氣環境質量。去年我市秸稈產量為108.11萬噸,直接焚燒27.9萬噸,用作燃料45.8萬噸。大量的秸桿沒有開發利用直接用于燃燒,既浪費了資源,又影響了農村人居環境。
(二)養殖業污染情況
1.畜禽養殖污染。近年來,我市畜禽養殖發展迅猛,但傳統、分散、高密度的飼養方式仍占較大比例,糞便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率不高。2010年,全市存欄生豬485.7萬頭、牛80.9萬頭、羊105.8萬只、家禽3429.7萬羽,年產糞便達41.11萬噸。適度規模化生豬養殖戶2.1萬戶,養殖50頭以下的農村散養戶數量龐大,絕大多數養殖場和農村散養戶沒有污水糞便的處理設備設施和相關處理技術。未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畜禽糞便直接排入河道、水庫、土壤等,對周邊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如通川區皂角丫村群眾來信反映養殖場糞便直排,污染河水和周圍環境,嚴重影響了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在各級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前不久才得以徹底整治。
2.水產養殖污染。我市屬于內陸區域,現有水產養殖模式主要有池塘養殖、水庫養殖、稻田養魚、流水養殖和網箱養殖。全市有規模水產養殖場330個,養殖專業戶2000戶,養殖總面積11071公頃,飼料總使用量約為5萬噸/年,藥物總使用量20噸/年。2010年我市水產養殖場共排放化學需氧量1895.01噸,總氮248.19噸,總磷44.65噸。水產養殖中的魚類糞便、餌料沉淀以及為使水生殖物生長而撒播的各種肥料及藥品造成湖泊、水庫、池塘污染。
(三)農村居民生活污染情況
我市農村人口540萬人,農村年產垃圾量在195萬噸左右,污水排放量接近2000萬噸。目前我市農村居民生活污染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未處理垃圾量近125萬噸,生活污水大多直排。逐年遞增的垃圾和廢水既影響了農村環境衛生,又加劇了湖泊、水庫的富營養化進程。
二、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
(一)環境意識淡薄
農村面源污染分布在廣大農村,屬漸進式、累加式污染,具有分散性、隨機性、不易監測、難以量化等特點,短期內不會造成重大環境影響事件,容易被忽視。一是部分基層領導干部環境意識淡薄,忽視了面源污染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先污染,后治理”的觀念還普遍存在。二是廣大農民環保知識缺乏,對面源污染了解不多。一方面為省時省事,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大量施用化肥農藥加劇了農村面源污染;另一方面對已建好的環保設施不愛護,廢棄物亂扔,垃圾糞便隨意亂放等陋習還不同程度存在。
(二)政策配套滯后
雖然我國已頒布實施了一些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及地方法規,但就整體而言,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還很不完善。強制性、引導性技術標準和規范缺乏。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再利用的優惠政策不明確,生態環境補償機制也未出臺,同時,已有的環保法律法規執行力度不夠,對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單位和個人懲處力度不強。
(三)防治機制不力
一是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農用投入品的生產、銷售、使用、技術指導及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的管理涉及許多部門,各部門側重面不同,在農村面源污染防治中,很難協同作戰形成合力;各地沒有把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納入議事日程,沒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沒有建立起農村面源污染的監管及懲防體系。二是基礎科技支持不足。農村面源污染長期的基礎性監測調查和研究缺乏,有效的防治性技術標準和措施無法制定。
(四)投入嚴重不足
長期以來,環境保護實行“誰污染,誰治理”,環保投入主要靠業主,政府投入較少,農村面源污染很難有效防治。一方面業主只關注自己的經濟利益,對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投入不多;另一方面政府有限的財政投入主要在城市及工業污染防治上,對農村環保投入經費不足;再次農村面源污染點多面廣量大,歷史欠帳太多,環保設施建設嚴重滯后(道路、廁所、垃圾堆運、給排水管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不配套等),給農村環境治理帶來極大的困難,沒有專項經費作保障,致使農村面源污染治理難度加大。
三、對策與建議
(一)廣泛宣傳,深化認識
通過電視、報刊、網絡等大眾媒體廣泛宣傳普及農業生態環保知識,提高公眾的認知度,讓干部群眾充分認識到農村面源污染不僅破壞生態環境,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從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防治參與意識。各縣鄉(鎮)要開辦培訓班,大力開展環境保護知識和技能培訓,講授科學的施肥、病蟲防治知識等,切實幫助農民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二)完善機制,強化監管
積極探索建立一套適合我市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的監測防控體系,力求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一是構建和完善農業環境安全的評估體系;二是建立養殖業環評監測體系,加強對養殖企業的歸檔和登記管理,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實施生產各環節的監控;三是建立完善安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形成監測網絡,提升監測檢測能力,切實有效地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證工作;四是加快建立化肥、農藥等化學投入品的監測體系,切實加強化肥、農藥等農資市場管理,建立統一的生產、銷售、使用檔案資料,有效實施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管理監控。
(三)規劃控制,科學防治
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示范帶動,整體推進。一是加強村鎮建設統一規劃。強化功能分區,對新建的房屋,選址布局上要綜合考慮,以便集中配套相應的'污水和廢棄物的處理設施;二是要通過開展新村建設,特別是在新農村綜合體建設中,充分考慮污水和廢棄物處理配套,從而有效解決農村居民生活污染問題。三是搞好養殖企業的布局規劃。嚴格按照各縣(市、區)出臺的禁養限養區方案,同時考慮環境的容納度,土壤的凈化能力來防治養殖業造成的污染。四是加快農村生產集中區建設,以便控制種植業造成的污染。
依靠科技,全面防治。對種植業污染防治:一是積極推廣以重視農家肥為主體的測土配方施肥和沃土工程等新技術和新成果,減少農田水土流失造成的污染;二是病蟲害防治上著力擴大綠色防控技術使用面積,大力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并按照一定比例減少用量次數;三是繼續大力開發利用秸稈技術成果,減少秸稈的焚燒和隨意堆放帶來的污染。對畜牧業污染防治:一是將畜禽養殖業納入日常環境管理,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排污收費等制度;二是改造排污基礎設施,對現有的畜禽養殖場按照雨污分流、干濕分離、飲排分離進行排水改造,杜絕畜禽糞便直接排放現象;三是推廣生態養殖技術,實行標準化養殖。結合農村清潔工程,推廣“養殖-沼氣-種植”的生態農業模式,建設規范化、標準化養殖場,引進清潔的養殖技術,實現畜禽養殖廢物處置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生態化”。對農村生活污染防治:積極推廣生活污水凈化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技術。大力推廣化糞池、厭氧生物膜池、生態濾池等污水處理技術,逐步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排放。
(四)加強領導,強化保障
一是強化領導落實責任。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治理農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成立農村面源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切實把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到各級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目標責任,完善體制機制,深入推進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切實解決影響群眾生產生活及農業發展的環境問題。二是組建工作機構。市、縣、鄉、村四級都要建立專門的工作隊伍,確保面源污染防治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負責。三是實行目標管理,嚴格獎懲。將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一并管理。對污染情況嚴重,群眾反響強烈,又防治不力的有關部門或直接責任人進行問責,并限期整改。四是切實加大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力度,預算專項工作經費,為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健全機構、組建隊伍、引進科技、建設排污設施設備、廢棄物回收利用等提供資金支持。五是結合農村面源污染實際,制定出臺治理農村面源污染的激勵政策和懲罰措施,引導種養企業和廣大群眾自覺投入到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中去,加快構建全民防治農村面源污染的新格局。
【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業面源污染調查報告01-29
關于農村清潔工作情況調研報告03-08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情況調研報告03-08
2016農業和農村工作情況調研報告01-20
污染的危害與防治開題報告02-14
水污染調研報告12-02
農村調研報告05-26
調整后農村基層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03-09
精選環境污染防治情況的報告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