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調研報告集合4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駐村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駐村調研報告 篇1
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是當前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帶著這個問題,我和駐村工作隊對我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增收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團包子村基本情況及村民外出務工現狀
團包子村屬純彝族聚集村,平均海拔高度1300米,幅員面積38.5平方公里,轄3個村民小組163戶735人,其中農業人口109戶615人,以養殖為主導產業,現人均純收入9341元;全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3戶242人。該村屬省定貧困村,現貧困發生率為1.5%。團包子村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小涼山區,主要地形為山地,與美姑交界,自然條件比較惡劣,交通相對閉塞,第二、三產業發展存在先天不足,農業、畜牧業也難以形成規模化。要加強團包子村民增收的自我造血功能,現階段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主要途徑無疑是外出務工。
全村現有適齡勞動力300余人,其中在外省務工5人,在省內務工40人,在縣內務工10人,在家務農250余人,外出務工者僅占總勞動力人口約16%。在外務工者主要務工地點為福建、阿壩州、貴州、云南、重慶等地,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體力工作,如隧道建設、建筑業、制造業、搬運等,人均勞務收入20xx—6000元/月不等。本村外出務工總體呈現出勞動人口低學歷,工種低技術含量,收入不穩定等特點。
二、對外出務工現狀的分析
經駐村工作隊長期走訪調查分析,村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觀念陳舊,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尤其在各種脫貧政策的普惠下,部分村民安于現狀,對外出務工缺乏熱情。另一方面,不少青壯年勞動力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如果夫妻同時外出務工則無人照料老人和兒童。
綜合數據分析以及與村民座談,如果外出務工,務工收入將成為農民收入的主體部分,而且是農民增收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一個貧困戶家庭只要有一個穩定的外出務工勞動力,那整戶將實現高質量脫貧。村民通過外出務工,提高了生活水平,實現了消費升級,增長了知識經驗,從而也促進了農村社會發展和區域發展,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優秀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對干渴陳舊的農村社會勢必會注入新鮮活力。如我村一組村民吉怕小龍,從部隊退伍后到成都務工,從事高鐵隧道建設,在部隊和大城市增長了不少見識閱歷,回鄉后從事貨運、養殖等產業并帶動一批村民共同發展,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將其吸收為預備黨員和儲備干部,以其先鋒示范效應在全村作宣傳引領。
三、所做的工作
1、為讓打工經濟成為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我和駐村工作隊多方聯系,引導愛心企業四川雅翎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與團包子村建立勞務輸出關系,至今已動員近30人到成都及周邊地區務工,從事搬運和生產一線工作,平均家庭年收入預計增加3—5萬元。
2、努力在全村營造“外出一人,致富一家”的良好氛圍,定期召開外出務工人員專題會議,年終對外出務工人員的典型進行表彰,邀請優秀農民工代表參加,認真聽取他們對村經濟發展的思考。
3、積極優化外出打工途徑,加強組織就業技能培訓。因人而異,為村民及時聯系、提供各類縣內外務工資源;在農閑時組織村民參加有實用價值的培訓,努力提高文化技能水平。
4、完善社會服務,盡量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針對外出務工衍生的留守兒童、婦女、老人等問題,組織本村納入公益性崗位的村民,對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屬施加照顧。
駐村調研報告 篇2
經過多次的走訪,駐村工作隊發現奇峰村現存陋習主要有愛喝酒、愛打牌、辦客鋪張浪費、環保意識較差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老百姓自身缺乏創新與發展的動力,坐享其成,不愿吃苦。針對奇峰村現存的問題,從觀念上改變群眾,鏟除奇峰陋習迫在眉睫。
一是促務工,推進勞務輸出“轉窮路”。
組織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特別是整天無所事事,游手好閑的群眾向農業產業化轉移。開展轉移就業培訓,提高老百姓參與勞務經濟的能力,舉辦勞務輸出培訓班,開辦種養殖、鄉村旅游等符合農村特點的專業培訓,讓老百姓學到一技之長,實現轉移就業。同時充分運用互聯網為老百姓提供有效信息和就業指導,并鼓勵、吸收各類專業人才回鄉創業,將好的管理經驗、生產技術帶回家鄉,帶動更多人走上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二是搞三講,激發正能量“拔窮根”。
民風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個地方的發展,直接關系到一個地方的形象,直接關系到一個地方的機遇。因此,駐村工作隊將與村委會一同把整治舊民風、樹立新民風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大事來抓。引導和教育老百姓樹立“講良心,講誠信,講孝心,與人為善,和睦相處”的新民風,組織有正氣、講正氣、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民風糾察隊,嚴厲打擊賭博、欺人訛人的`不正民風。同時,村上召開群眾大會時通報本村的好人好事和歪風邪氣的典型案例,引導老百姓開展自我監督,讓民風更加淳樸。
三是移風易俗,簡單節儉辦客事。
將奇峰村委會作為紅白喜事移風易俗試點村,主動向先進村和試點村吸取經驗,制定相關村規民約,簡化紅白喜事,規定宴席菜品的規模和數量。讓老百姓移風易俗,簡單辦客事,拒絕鋪張浪費;把錢用在刀刃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駐村調研報告 篇3
縣委組織部:
我自20xx年12月到小姓鄉工作以來,我始終把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安排和要求牢記于心,盡快熟悉有關情況,及時轉變工作角色,現將一年來的工作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小姓鄉位于松潘縣南部,距離松潘縣城57公里,轄區內自然景觀和植被原始狀態保護完好,動植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全鄉幅員面積306.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931畝,退耕還林1792.6畝;草原面積55375畝,可利用草原面積47069畝;公益林21130.41畝,商品林369畝。全鄉戶籍人口1686人,常住人口1530人;轄5個行政村15個村民小組(碑子寺村、姑納村、平安村、大爾邊村和埃溪村),鄉政府駐樹株壩。
二、成效亮點
多年來,小姓鄉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包鄉領導的悉心指導下,在縣級幫扶、相關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鄉黨委、政府團結帶領鄉村兩級干部和廣大農牧民群眾,緊緊圍繞縣委戰略決策,按照“一城兩心三地”的戰略布局,結合區位優勢、發展態勢、群眾意愿,因地制宜、符合實際地提出:“一核三心兩軸”的奮斗目標和發展愿景。在鄉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鄉村兩級干部添措施實、落責任細、抓執行強,各項工作穩妥有序、有力、有效推進,成效明顯、亮點紛呈。
(一)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穩步發展
小姓鄉以埃溪、平安、碑子寺、集體經濟整合在縣城購買了鋪面一間。確保了集體經濟不致流失,可以保值增值。但是集體經濟的發展還可以有更好的路子,比如利用小姓鄉的優勢資源——各村老寨子的空閑土地養殖藏香豬。
(二)村級班子建設得到強化
如何推進推進班子建設,一個好的村級領導班子能夠有力保障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小姓鄉5個村在20xx年底全部實現了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肩挑。把一批年輕的優秀的青年選進了村級領導班子,為小姓各村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埃溪村、姑納村的支部書記都不到30歲,文化水平較高,有想法,能夠帶領全村謀劃未來的發展。
(三)小姓鄉各村的發展現狀
小姓鄉自然資源較為豐富,但沒有比較明顯的優勢,農牧民收入在全縣處于中下水平,老百姓的收入主要靠種植蔬菜、養殖牦牛、雜牛、山羊;挖藥三部分組成。但是全部都不成規模,種植收入全憑運氣和天氣。可以說收入很不穩定。其中碑子寺村、姑納村主要收入來源是靠種植萵筍,這兩個村的土地資源(耕地較多),且相對方便,種植規模也相對較大。其余三個村由于實施了搬遷,生產資料都在原來的老寨子,且耕地多為坡地,種植蔬菜成本相對較高。其中大爾邊村、埃溪村屬于典型的'羌族傳統老寨子,自然風景優美,陽光充足,很適合開發休閑旅游。但目前都處于發展瓶頸期。
三、下一步工作建議
下一步,小姓鄉將緊緊圍繞“一核三心兩軸”的奮斗目標和發展愿景,致力于將“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愿景,作為鄉村兩級干部的己任,努力把小姓建設成為各族人民詩意棲居的生態美麗家園。
(一)確定一個核心。這一目標強化鄉政府所在地的核心地位,即鄉政府所在作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打造成全鄉發展的核心地區。
(二)聚焦文旅結合,著力建設“文旅相宜之鄉”。緊緊抓住全縣申創歷史文煥名城和建設國際高原生態旅游勝地的有利契機,逐步將小姓鄉打造成權限南部新興的文旅融合研學游目的地,讓生態人文優勢成為促進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心得增長極,是“文旅相宜”成為小姓鄉的心名片。
駐村調研報告 篇4
按照縣委的要求,我到這個村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蹲點調研。期間,我按照相關要求,輕車簡從、入鄉隨俗,住進了村委會。三天時間里,走進了學校、衛生室、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與干部、群眾、新農村建設指導員交流談心,了解村情民意,研究解決具體問題,并就該村發展向村干部提出意見建議。蹲點調研加深了我對“三農”工作的認識,增進了我與群眾的感情,增強了我做好工作的光榮感、使命感和信心、動力,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村位于xx鎮東北角,離鎮政府8公里,離縣城35公里,東鄰六合鄉、南鄰大營村、西鄰勤勞村、北鄰新莊村,屬典型的山區半山區、旱區;漾弓江穿村而過,屬冬干夏濕高原季風氣候,海拔1860米,年平均氣溫20℃、平均降雨870毫米;國土面積22.21平方公里;耕地3092畝,林地29514畝,轄14個自然村23個村民小組,其中山區小組7個、壩區小組16個,民族以白族、漢族為主;現有農戶987戶,總人口4568人,非農人口120人,貧困戶760戶、貧困人口378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2620元;種植玉米、水稻、大麥、大蒜、蠶桑、板栗等農經作物,烤煙種植面積較少,20xx年全村僅種植100畝;養殖生豬、山羊、肉牛、家禽等。
xx村黨總支部設書記1人、副書記1人、支委7人,總支部下設5個支部,分別為河東、河西黨、老干、降支香麥地、落果地密5個黨支部,有黨員78人,60歲以上黨員占50%;村級組織20xx年換屆,第五屆村“三委”班子結構合理、組織紀律性強,能夠團結協作、全面履職、服務群眾;村委會配備辦公用房、農家書屋、黨員活動室、現代遠程教育接收站,能夠滿足工作需要;村組總體和諧穩定,未發現大的矛盾糾紛。
當前,全村黨員干部正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認真做好護林防火、春耕備耕、西支溝建設等工作。西大溝長5.5公里,經向省水利廳爭取資金150萬元,由大理安邦建筑公司承建,預計今年5月底竣工。西支溝建成后,對于河東農田灌溉、生產生活用水、作物穩產、群眾增收具有較大促進作用。
二、困難問題
(一)人均耕地少。xx村人口稠密,人口數在行政村中居全縣第三、全鎮第一;人均耕地僅為0.7畝(水田4分、旱地3分),是xx鎮人均耕地面積最少的村。大春主要種植水稻,小春主要種植大蒜。由于人多地少,水利條件不好,大春生產的谷物不能完全滿足群眾需要,政府每年都要對缺谷戶進行救濟。
(二)水利設施落后。東西大溝、西甸大溝是xx村的主要農田灌溉溝,水源來源于漾弓江,取水位置位于河頭村與金墩鄉新莊村委會交界處。東溝主要灌溉河頭、上登、施家、秦家、下登等自然村的農田,西溝主要灌溉木扎、舊地、上營、軍北、軍南自然村的農田,西甸大溝主要灌溉地密、落果自然村的農田。多年來,由于村組無集體收入,水利設施投入不足,原有的水利設施比較陳舊、滴漏嚴重、難以正常蓄水調水,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用水非常緊張。為了緩解用水困難,有的農戶自發籌資尋找水源、鋪設管線,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各自為陣,既增加農戶開支且受益面有限;為爭奪水源,農戶間矛盾摩擦不斷,于團結穩定不利。盡管各方盡力改善水利設施,但由于滿足不了群眾用水需要,干部與群眾間“隔閡”沒有完全消除。若問題長期得不到緩解,將影響村組工作正常開展。
目前,隨著西大溝問題的解決,修復東大溝、西甸大溝的呼聲日益高漲且迫在眉睫。由于年久失修,東大溝、西甸大溝污染及滲漏逐年嚴重,該村河東絕大部分農戶的生產生活用水依然十分困難,盡管群眾多次提出修復要求,但經過預算,大致需要資金200余萬元。由于資金沒有著落,工程至今無法啟動,村干部表現壓力很大。
(三)生活用水不安全。近年來,由于干旱呈常態、水利設施落后、村民用水量增加、河流污染嚴重,該村至少有半數以上村民飲用河水和地窖水,不安全飲水問題非常嚴重。據了解,落果、地密等自然村的村民及xx小學河頭校點的師生直接取用漾弓江水。漾弓江由于上游污染,到xx段時,水的'顏色為淺黃色,水質極為惡劣,直接取用江水將對健康造成極大威脅。手工造紙作坊由于工藝落后,盡管絕大部分已經關停,但現在還運營的作坊,對河流及環境的污染也極其嚴重。用水緊張且不安全的現狀,是制約xx村的最大發展“瓶頸”。
(四)通行條件較差。目前,xx至xx8.6公里水泥路硬化工程已經實施,但由于該村很多自然村處于山高坡度地段,通村道路多為簡易開挖的山間小道,一到雨天泥濘濕滑,群眾出行不便。一到雨季,有的地方還容易引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如南山腳、降支香、麥地、落果、地密等村。漾弓江東邊的河頭、上登、施家、秦家、下登等村,現在僅有幾座古老木橋供人行走,汽車、摩托不能通行。河頭村由于離村委會較遠,木橋到河頭村目前只是簡易山道,嚴重影響了該村發展。去年該村建成的xx大橋,總投資120萬元,也只能解決秦家、施家等村的群眾出行,群眾出行仍然十分困難。
(五)群眾增收難度大。受自然、地理等因素影響,xx村產業結構單一,農業產業化程度和綜合效益低,增收效果不明顯;每年有近千名村民外出務工,由于多為季節性,對農民收入拉動幅度不大。少數干部和農戶由于主觀能動性不強,“等靠要”思想嚴重,不熱心公益事業,脫貧致富的信息不足。基于上述原因,造成了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差、增收難度大。要改變這一現狀,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六)人居環境有待改善。該村多數住宅為村民自建的土木、磚木結構房,建筑質量較差、配套設施不全。有的擠占了公共用地,造成村內道路狹窄;有的人畜未有效分離,人居環境較差。村內無公共綠地,無專門的公共活動場所,社會生活單調,居民生活、采暖以山柴為主要燃料,無統一垃圾回收和處理點。長期以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養殖和農業廢棄物任意排放,垃圾沒有及時清運,臟、亂、差問題普遍存在,房前屋后、道路兩側、溝渠農田隨時見到暴露垃圾,白色污染嚴重。畜禽養殖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水體,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加劇了水體的富營養化。由于村組財力薄弱,缺乏長效管理需要的經費,村民投工投勞、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不高,村組難以開展正常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對環境污染問題基本處于放任自留狀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問題,極大威脅群眾身體生命健康,造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負能量”,亟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駐村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駐村調研報告11-18
下鄉駐村調研報告02-07
駐村工作調研報告01-04
駐村調研報告范文03-07
駐村幫扶工作調研報告03-20
駐村調研報告(精選10篇)09-09
【精選】駐村調研報告14篇11-22
駐村工作隊調研報告11-18
駐村調研報告匯編(11篇)11-18
2017駐村書記扶貧調研報告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