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貧困婦女現狀的調研報告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指各方面利益關系得到有效協調,社會管理體制不斷創新和健全、穩定有序的社會。近年來,___市婦聯把關注和幫扶貧困婦女群體作為參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切入點,特別對社區、農村貧困婦女群體狀況開展了調查研究,并致力于社會利益調整,向貧困弱勢群體傾斜,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全市貧困婦女的基本情況
今年始,我們通過問卷、座談、走訪等形式對全市社區、農村貧困婦女生活、思想狀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據統計,目前,全市女性人口為271.44萬人,因各種原因導致生活困難的貧困婦女約占全市女性總人口的3%左右。她們中既有因生理性原因或自然性災害而致貧的傳統貧困群體,如因老、因病、因受災而致貧者;也有在社會制度變革、技術進步條件下,因社會身份或競爭能力的差異性而導致貧困的社會性貧困群體,如失業者、被征地農民等。從調查資料顯示的情況來看,我市貧困婦女的基本特點以及存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程度偏低。本次調查的近萬名貧困婦女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有701人,只占到調查總人數的7,小學及初中文化的有7982名,占調查總人數的80,絕大多數婦女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術,觀念保守、思想落后。
(二)中老年婦女偏多,部分不能老有所養。在本次調查的貧困婦女中,年齡在18-35歲之間的只有1120名,占調查總人數的11.2,其余婦女年齡都在36歲以上;55歲以上的老年婦女有2840名,占總數的28.4。
(三)因傷殘、癡呆、常年生病等因素致貧的數量多。在本次調查中,因自身或家人傷、病、亡、癡致貧的婦女有1132名,占總人數的11.3。這些貧困婦女的家庭由于一人或多人常年生病,醫藥支出費用巨大,而這些家庭本身收入又低,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經濟負擔十分沉重,生活條件相當艱苦。
(四)下崗失業也是造成女性貧困的另一主要原因。據統計,貧困女性中40是由于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瀕臨倒斃或大幅裁員而下崗,失去了生活來源。年齡較大,文化程度偏低,勞動技能單一等特點為她們再就業帶來很多困難,同時她們還要贍養老人,撫育子女,在經濟上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困境。
(五)部分貧困婦女存在“懶、靠、要”的思想。在走訪調查中發現,有的貧困婦女害怕吃苦、不肯動腦,怨天尤人;有的貧困婦女存在聽天由命、得過且過、坐等救濟等消極思想;甚至有一些婦女才二、三十歲就不愿工作,對自己缺乏信心,這種思想成為導致她們貧困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婦聯等部門在致力于社會利益調整,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我們認為,和諧社會是一個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也一定是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的社會。近年來,我市婦聯、勞動、教育、衛生等部門把為貧困婦女辦實事,解決實際困難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幫助黨和政府做好凝聚人心、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的工作。
(一)大力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幫助貧困婦女脫貧致富。一是實施女性就業、創業幫扶工程,引導困難婦女走上自立自強道路。市婦聯從“扶貧先扶志”的思路出發,積極實施女性就業、創業幫扶工程。如從各縣(市)區挑選11名成功創業的女性典型,組建女性創業事跡報告團;市婦聯與勞動局聯合舉辦女性創業技能與實戰培訓班,編印發放《二十一世紀女性創業成功案例》;由婦聯、勞動、工商等12個部門成立由副市長掛帥的市女性創業工作指導委員會;邀請相關行業專家組建女性創業就業指導中心,通過、互聯網絡等途徑,為失業、失土婦女,尤其是特困婦女提供創業就業政策、信息、業務等方面的咨詢服務。二是開展特色型“中華巾幗志愿者”隊伍創建工作,為困難群眾提供切實幫扶。圍繞生態建設、扶貧幫困、便民服務等十大類內容,開展特色型“中華巾幗志愿者”隊伍創建工作。至去年底,注冊成立了30人以上的___市級“中華巾幗志愿者”隊伍171支,有7052名婦女成為志愿活動的骨干力量。三是實施“姐妹連心工程”,開展“五個一千獻愛心”活動。發揮千名女干部、千個“巾幗文明示范崗”、千戶文明家庭、千名女企業家和科技致富女能手、千名巾幗志愿者等社會各界力量,創建婦女互助網絡,扶助弱勢婦女群體。
(二)實施婦女健康工程,引導貧困婦女樹立健康生活新理念。以“讓女性更健康、更靚麗、心情更舒暢”為宗旨,今年我們出臺了“婦女健康工程”。目前已籌資50多萬元用于全市13個貧困鄉鎮379個貧困村中的5000名特困婦女健康檢查,對市屬五區的城鎮低保戶和低收入家庭中貧困婦女發放了5000張免費體檢愛心卡。同時,各地也紛紛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推出了多項婦女健康實事項目。如余姚推出的母嬰安康項目,明確山區鄉鎮的特困家庭孕產婦到當地所在衛生院正常住院分娩,憑低保證或鄉鎮、村證明給予全額免費;平原鄉鎮(街道)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和外來人口孕產婦,可在指定衛生院憑“分娩優惠卡”享受費用優惠,一般正常分娩費用不超過500元。
(三)為貧困少年兒童辦實事,解決貧困婦女的后顧之憂。在全市14個經濟欠發達鄉(鎮)和6個片(區)實施“兩免一補助”教育扶植政策,對特困生、低收入生活困難家庭學生實施減免優惠政策;并從去年秋季開始,在全市范圍內對特殘教育學校中就讀的殘疾學生實行全免費教育。同時,設立了2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扶持在市三區學校就讀的家境貧困的流動人口子女。
三、構建和諧社會加快貧困女性群體脫貧的幾點建議
幫助貧困女性群體盡快擺脫貧困,實現弱勢群體的利益與社會其它群體的利益協調發展,是正確化解各種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根據調查,我們認為,當前幫助貧困家庭脫貧,推動構建和諧社會進程,必須做到“造血”與“輸血”同步進行。
(一)加強幫扶力度,建立貧困婦女統一救助機制
1、完善綜合性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議以政府財*為后盾,在助困、助醫、助業、助學、助房和助法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扶助。按照___市現有條件,在低保制度“應保盡保”的基礎上,可以確定幾個重點,加大救助力度。一個是就學幫扶,對貧困婦女家庭的子女不僅要保障其完成義務教育,在高中、大學的升學上也要給予大力補助和支持;另一個是就醫幫扶,對全市范圍內的'貧困婦女家庭成員中未納入基本醫療保險人員,在患大病重病時,給與一定比例的醫療補助,實施大病救助制度,有效解決貧困婦女的因病致貧問題。
2、呼吁社會各界多渠道、多方式救助貧困婦女。隨著和諧社會建設擺上重要的戰略位置,為貧困婦女兒童的救助工作帶來了機遇。建議各種公益團體、群團部門、企事業單位等聯手,共同采取有效措施救助貧困婦女。如設立貧困婦女兒童救助基金(基金來源一方面納入市財政預算,一方面來自社會各界的經常性捐助),把貧困婦女兒童救助工作,納入全市和諧社會建設整體規劃。
(二)以就業促進政策為手段,建立以政府幫助為導向的貧困婦女群體就業幫困機制
1、制定優惠政策,幫助困難婦女群體實現就業。各級政府、各種組織設立發放的創業小額貸款等,要優先提供給要求創業和再就業的貧困婦女;要減少申請手續,加強資金的運用與管理,切實有效地為創業與再就業提供資金上的有力支持。對自謀職業的下崗、失業貧困婦女,工商、稅務、城建等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要認真落實有關再就業優惠政策,促進他們實現再就業。
2、努力拓寬就業門路。要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根據貧困女性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各級就業服務機構,健全社區再就業服務站,形成貧困婦女就業服務網絡,為貧困女性提供就業信息和各種有效就業服務,拓寬就業渠道。要動員組織各企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單位、社區服務業為援助對象優先提供就業崗位,特別是社區中的公益性等崗位要優先吸納貧困婦女就業。
3、加強就業培訓。以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一個多層次的培訓體系,政府要直接建設幾個高質量的培訓點,提供基礎性培訓服務,同時,大力發展社會培訓,鼓勵和提高社會的培訓力量。要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就業困難婦女積極參加就業培訓,通過培訓,幫助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貧困婦女都能找到工作崗位。
(三)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從源頭上解決貧困婦女救助問題
1、加快各類社會保險制度建設,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繼續擴大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覆蓋面,有效防范城鄉婦女因各種不可測因素而陷入貧困。根據我市農村保障較缺乏的實際,政府應逐年增加對農村保障的投入,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同步調整城鄉低保標準,把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群體全部納入保障范圍。提倡和推行鎮海區實行的城鄉同步的低保政策和制度,保護農村貧困婦女并促使絕大多數農村婦女免于淪為貧困群體。
2、加快普及農村新型互助醫療保障制度。當前要加快推進以大病統籌為主、貧困家庭醫療救助為補充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盡快實現低收人人口全覆蓋,逐步解決和緩解農村婦女因病致貧的問題。市、縣財政要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財政資助比例,低保家庭、五保戶、特困戶可免交參保費,由村集體或各級財政代繳。同時進一步完善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機制,通過政府推動、村民互助、,社會參與和以收定支、保障適度的原則,健全完善農村新型互助醫療保障制度。
3、積極探索市場化的養老機制。堅持家庭養老保障與社會養老保險相結合,多渠道廣泛籌集資金,創辦公益性老年公寓,為失去勞動能力、孤寡、老弱婦女創造溫馨生活環境。同時,逐步提高農村地區社會化養老的程度,積極開展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擴大五保集中供養面,在供養資金上實行五保統籌和低保補助相結合,使農村老年貧困婦女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
(四)重視婦女發展,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扶貧幫困的政策主流
婦女是社會生產的積極參與者,在扶貧幫困工作中要不斷發揮婦女的能動性和創造性。要利用各種有效載體,對貧困女性進行“四有、四自”教育,引導貧困女性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使她們樹立崗位靠競爭、報酬靠實績的意識。同時,作為沿海經濟發達地區,___應更具現代化的開放意識,積極借鑒,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進一步改善婦女的生存狀態,并在政府統計中增加分性別統計指標,以便婦女發展狀況有直觀的量的比較,實現婦女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協調。
【全市貧困婦女現狀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全市城區非機動車管理現狀調研報告12-21
留守兒童的現狀調研報告12-25
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12-25
小學教育現狀調研報告12-25
小學英語學科現狀的調研報告12-24
農村集鎮的防洪現狀調研報告01-28
福利企業現狀的調研報告范文01-28
鄉鎮安全現狀調研報告03-22
中學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12-22
全市人民調解工作調研報告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