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商河基本情況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1-04-10 17:09:01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關于商河基本情況的調研報告

  篇一

  一、XX縣的基本概況

關于商河基本情況的調研報告

  商河是濟南的北大門,地處環渤海經濟圈、黃河三角洲、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的交叉輻射區域,南鄰黃河,北望京津,東連濱州,西接德州,有著南北借力,東西逢源的地理優勢。

  商河人口60萬,總面積1162平方公里,所轄7個鎮、4個鄉、1個街道辦事處、948個行政村。全境均屬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風光秀麗,四季分明。商河地熱儲量豐富,民俗文化深厚,是著名的“溫泉生態之城、休閑健身之都、鼓子秧歌之鄉”。隨著山東省“一體兩翼”戰略的部署和濟南“北跨”戰略的實施,商河區位優勢更加明顯。商河被評為“山東省最佳投資城市”并獲得“山東省綠化模XX縣”,“省級生態縣”稱號,社會治安群眾滿意調查全省第一;政府滿意率調查全市第一。

  2014年上半年全縣經濟運行穩步增長。1-6月份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0.22億元,增長8.9%,其中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20.84億元、24.29億元、25.09億元,分別增長4.3%、10.1%、11.1%。

  二、XX縣的資源

  地熱資源:商河地熱資源得天獨厚,地下儲量256億立方米,可開采量179億立方米,井口出水溫度58-62℃,埋藏淺、溫度高、水質優,屬于醫療保健型地熱溫泉。

  農牧資源:商河農牧資源豐富,小麥72萬畝、玉米76萬畝、棉花30萬畝、優質大蒜20萬畝、各類蔬菜34萬畝;全縣肉牛存欄33萬頭;生豬存欄45萬頭;羊存欄30萬只;肉禽存欄500萬只;蛋禽存欄200萬只。

  石油、天然氣資源:商河是勝利油田主產區之一。石油儲量5000萬噸,年產40萬噸。石油伴生天然氣儲量達14億立方米。西氣東輸管道天然氣日供應量40萬立方米。

  土地資源:XX縣土地寬滿,未利用地及后備土地資源較為豐富,生態植被保護完好,無工業污染,藍天碧草,空氣清新,境內道路兩旁,郁郁蔥蔥,可滿足各類項目的用地需求,特別是農牧 企業來洽談投資,合作發展。

  勞動力資源:全縣農村剩余勞動力10萬人,縣職業教育培訓中心每年培訓技術工人2000多人,同時依托XX市66所高校和200多個大學科研機構,可滿足各類企業對各層次人才的需求,養殖、農產品加工、獸醫學、制藥工程、人力資源、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工業統計、國際貿易、環境工程等專業。

  三、基礎設施

  供電:建有220kv變電站一座,110kv變電站三座,35kv變電站九座。供電充足、安全、穩定。

  供水:清源湖水庫和豐源湖水庫均使用黃河水源。清源水廠與開源水廠都采用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分水質供水模式,日供水4萬噸。

  污水處理:建有污水處理廠兩座,分別為城市污水處理廠與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6萬噸。

  物流:縣城佳怡物流園設計運能1433.5萬噸/年,可保證項目物流要求。

  四、商河產業概況

  商河經濟開發區是中國山東省委省政府批準的省級開發區,是“山東省最佳投資園區”。園區一期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距離XX市中心50公里,距濟南遙墻國際機場35公里。東鄰省道248線。建設中的京滬高速公路在區內穿境而過。園區分南北兩個區域。南區以新能源、機械制造、農牧產品等產業為主;北區主要以高新技術、項目孵化基地、文化產業為主導、同時兼顧交通物流、商貿服務和溫泉旅游。

  商河工業開發區不斷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在發展中求轉變、在轉變中求發展、初步形成了以紡織服裝、電子機械、新能源、醫藥化工、農牧產品加工等為主導的多元化發展格局。

  紡織服裝:以齊魯化紡、齊魯宏業為龍頭,現有50萬棉紗錠,年產各類服裝3000萬件。

  電子機械:以硅銀電子、燎原數控和博瑞路橋機械為龍頭,主要生產電子產品、各類機械設備。

  新能源:以力諾新材料為龍頭,主要生產高硼硅玻管、普通安瓿、小瓶、太陽能鍍膜管。

  醫藥化工:年產葡萄糖酸鈉3萬噸、葡萄糖酸鈣2500噸、葡萄糖酸亞鐵2500噸、格列齊特120噸、鹽酸二甲雙胍200噸、酒精5萬噸、飼料4.5萬噸。

  農牧產品:以萬潤肉食為龍頭,年生豬屠宰量約100萬頭、雞2200萬頭;加工蔬菜11萬噸。現代牧業,投資3億美元占地3000畝,20000頭荷斯坦奶牛養殖規模。逐漸形成以現代牧業為龍頭的現代化農牧產業龍頭企業。

  園區配套

  開發區以建設現代生態園區為目標,治理于打造一流的基礎設施及配套環境,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園區已實現“八通一平”,生產及生活設施日臻完善,宜業宜居的產業新區初具規模。

  優惠政策

  稅收方面:引進的企業,8年內上繳稅收地方留成的50%用于企業技術創新獎勵;

  管理方面:實行完全封閉管理,稅收無費;

  服務方面:提供手續代辦、法律咨詢、企業融資、項目委托等全程保姆式服務。

  對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的項目,可“一事一議”,特事特辦,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

  五、產業招商發展戰略方向調整

  XX市國際商務促進中心投資促進一處主要承擔了XX市食品藥品生物工程方面的外資招商任務以及行業研究機構,對口支援區縣園區項目落地,定期交流項目信息,積極對接項目洽談,協調項目政策和相關信息。現對商河的產業定位和未來發展,提出我們的建議和調整,實現差異化定位和特色優勢發展,借勢做事,筑巢引鳳,拋磚引玉。

  1、XX縣作為全國著名的“農業生態大縣”,建議著力打造這個城市名片,向全國在網絡上或者大型公眾媒體以及農牧產業展覽會上著重推廣,以農牧養殖大縣為依托,大力發展農牧產品的深加工,重點引進大規模商品豬、牛、羊養殖龍頭企業,豬、牛、羊肉類深加工企業,如金鑼,雙匯,龍大,喜旺,波尼亞,得利斯,北京荷美爾等。

  2、畜禽類副產品深加工企業,如骨頭、血液、內臟等副產品的加工如美國lgi集團,金鑼集團,遼寧獨鳳軒企業。

  3、品牌乳品加工企業,如蒙牛,伊利,光明,恒天然,三元等,澳大利亞澳優乳業、臺灣味全等。

  4、發展制藥醫療類產業,與濟南高新區藥谷差異化發展,引進獸藥和農藥以及寵物專用藥物企業。特別是要加強和重視醫藥中間體、合成西藥、中藥飲片、試紙類、醫療輔料等企業的深度合作和引進。緊密和山東大學藥學院、沈陽藥科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生命學院、山東醫科院、山東省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生物所等研究機構的合作。

  5、引進飼料企業,寵物食品企業,如四川新希望集團,江西正邦集團,泰國正大集團,臨沂六合集團,美國嘉吉集團公司等。

  6、引進果汁、發酵飲料、水飲料企業,如臺灣佳美食品工業,青島阿姆斯果汁,匯源果汁,韓國樂天飲料,日清集團,杭州娃哈哈,哈爾濱秋林里道斯,法國依云礦泉水,恒大冰泉等。

  7、發展糧油深加工企業,特別是玉米、大豆、花生、小麥的深加工(植物蛋白飲料加工或者植物蛋白提取),重點引進世界或國內知名糧油領軍企業以及調味品企業,如美國adm、益海嘉里、恒大糧油、中糧糧油、香港李錦記、美國亨氏、青島太陽石(豆制品)、印度博拉集團、國民淀粉等世界著名企業。

  8、深挖溫泉產業,進一步打造“溫泉生態城,休閑健身之都”的城市名片,每年舉辦一次溫泉文化體驗節,盛邀10000人體驗溫泉療養文化,打造北方著名的溫泉國際會議中心,高級溫泉會所,溫泉度假療養院,溫泉養老小鎮,溫泉高爾夫球場等。牽手濟南泉水旅游資源,吸引高端客戶留在商河,入住溫泉度假村,打造“吃在濟南,住在商河”的大旅游概念。

  篇二

  成都作為“中國軟件名城”和“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目前已成為國內外知名軟件企業的主流集聚區和軟件產品與信息服務的主要提供地。為深入了解成都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成功經驗, 3月27日至31日,我們赴成都圍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和運作模式進行了考察。針對當前我市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園發展的實際,思考如何在當前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加快發展宿遷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

  一、XX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發展現狀

  作為西部大開發中的引擎城市、中國內陸投資環境的標桿城市,成都以其發達的科技教育、便捷的信息通訊、活躍的服務市場,按照“兩化融合”、“五化并舉”的發展思路,初步形成了規模龐大、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特色鮮明的產業格局。

  (一)搶抓歷史機遇,提升規模化產業增值

  成都作為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重要的戰略性、功能性部署區,在搶抓中國和平崛起、西部大開發和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歷史機遇的同時,深入推進城鄉統籌,提出了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戰略定位和長遠發展目標,對城市信息化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XX市憑借西部大開發戰略、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西部通信樞紐建設、災后重建等一系列區域性發展戰略和政策,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加速培育和形成了一批大型軟件和服務外包特色園區和骨干型企業。自2000年以來,XX市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規模迅速擴展,產業總產值保持在年均增長30~40%,占全市gdp的比重超過6%,有利的支撐了XX市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的發展和整個XX市國民經濟的發展。2011年,XX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繼續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全年全行業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61億元(含運營商),產業增加值對gdp貢獻率超過6%,其中軟件業務收入繼續平穩增長,全年預計實現收入超過949億元。預計到2015年,軟件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200億元,對gdp貢獻率達10%,出口額達到20億美元;經認定的軟件企業累計達到1500家,登記軟件產品達到6000個;將形成“一核兩帶多園”產業布局,國產軟件采購率達到70%以上,其中本地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采購率達到50%以上。

  (二)立足“全域成都”,打造梯次化產業布局

  XX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的發展始終立足成都“兩樞紐、三中心、四基地”的城市新定位,依托“全域成都”的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按照“集約化、多元化、高端化、市場化”的發展思路,形成了“一個核心區、兩條產業帶”的空間發展格局。一個核集聚區,即以成都高新區為核心區域,輻射武侯、金牛和錦江的軟件產業主體發展區。兩條產業帶,即以成都高新區為主要集聚區,連接武侯、青牛和都江堰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帶;以XX區紅星路連接武侯科技一條街及音樂街區的數字創意及信息服務產業帶。

  2010年,XX市級戰略功能區的劃分和綜合保稅區的設立,以及雙流物聯網生態園和成華XX區音樂公園等新興園區的應運而生,標志著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特別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格局將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呈現專業化的態勢。

  (三)順應創新趨勢,構建多元化產業結構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興起,XX市順應國際產業發展格局,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抓住創建全國首批“中國軟件名稱”的歷史機遇,在原有行業應用軟件、信息安全軟件、嵌入式軟件、集成電路設計等重點領域發展基礎上,加強了云計算和saas、3g、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逐漸形成了生產、研發、運營、客服、銷售于一體的生態產業鏈條。

  目前,XX市在規劃發展多元化服務外包產業的同時,更加注重高附加值業務和基礎性業務的組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服務外包產業篩選標準。一是考慮業務吸引力。從外部市場角度出發,評估該產業是否具有經濟性和社會性的吸引力;二是考慮城市的能力匹配。從內部能力角度出發,評估該業務的要求與XX市現有及未來能力是否匹配。通過業務模型的篩選,確立了以軟件研發、工程設計、通信研發、游戲動漫作為支柱產業,醫藥研發、數據中心、系統集成、財會處理、ic設計、呼叫中心為先導業務,it咨詢、it基礎設施、人力資源、采購、供應鏈、數據處理為新興業務的產業發展格局。

  二、成都做大做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經驗

  總體而言,XX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的發展特色鮮明,其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為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

  (一)前瞻思維,創新機制,實現跨越式發展

  XX市抓住經濟全球化和產業轉移的契機,積極關注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新經濟產業,確立了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國際化戰略和大企業戰略,通過集中資源“扶大”一批,政策引導“聚大”一批,鎖定目標“引大”一批的“三大策略”和建立技術支撐平臺、教育培訓平臺、企業融資平臺等配套設施,重點發展信息安全、ic設計、數字新媒體、服務外包、物聯網、云計算、電子商務等產業集群。同時,XX市積極嘗試創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運營方式,搭建高效的市場反應機制,不斷優化政府工作流程,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前瞻性,扎實推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

  (二)聚焦核心,分類引導,實現差異化發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興起后,XX市順應國際產業發展趨勢,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作用,運用差異化的發展方針,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核心業務類別和核心區域進行優先發展,引導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產業發展結構,并制定了分行業、分業務類別、分區域的分類引導方針,形成了以高新南區為核心集聚區和層次分明的支柱業務、先導業務、新興業務。在堅持“一區一主業”基礎上,充分發揮聯動互促的作用,使產業體系的差異化更加凸顯。

  (三)強化聯動,擴大交流,實現區域性發展

  XX市在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過程中,充分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在“全域成都”的范圍內優化配置軟硬件資源,引導各縣區結合自身的資源條件、區位特點、產業優勢和發展特色進行版塊內差異化定位和錯位發展。同時,加大跨行政區域的合作交流,加強各板塊之間的產業聯動,大力促進形成各版塊功能明確、特色鮮明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的協調發展格局。

  (四)市場引導,轉變職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為國家基于電子信息、尤其是軟件產業的戰略性、功能性部署區和我國基礎軟件、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軟件服務外包和集成電路設計、信息安全、數字媒體、動漫游戲等領域的重要產業化基地,XX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完善軟件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構建以政府產業資金、債權融資、股權融資、上市融資等多種方式相組合的“梯形融資模式”;積極建設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強政府、企業、學校之間的合作交流,營造健康和諧的產業生態環境;積極致力于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政府公共服務意識,運用多樣化的調控手段,營造有競爭力的產業環境,實現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三、成都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的啟示

  (一)堅持招大引強,提升產業發展質態

  目前,宿遷已建成市軟件與服務產業園、宿遷軟件園、沭陽軟件產業園、泗洪高新軟件園、泗陽生態科技園、宿豫軟件創意園等6個企業集聚區。隨著北京迪信通、浪潮集團、華軍軟件園、京東商城、深證正佳物流、浙江泰昆等知名企業的落戶,XX市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模初步形成,但同成都、大連等先發城市相比而言差距還很大,所以堅持招商引資,加快引進一批服務外包重點項目和企業依舊是宿遷做大做強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的核心工作。

  一是以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園為核心,其他5個園區為補充,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根據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特點,采取鎖定目標上門招商、通過相關專業機構引薦招商、以現有企業的對外業務和合作招商、通過第三方建設園區自主招商、行業年會招商、新型網絡招商等招商方式,形成多渠道的招商格局,吸引一批國內外知名的軟件與服務外包企業落戶宿遷。

  二是加強同市直機關和市直招商協作組,以及國內外知名軟件與服務外包行業協會的溝通與協作,采取以市場換項目等方式,篩選目標企業,捕捉項目信息,促成一批基地型、旗艦型企業落戶宿遷。

  (二)完善人才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與成都相比,宿遷的高教資源相對匱乏,專業人才供給不足。面對這種情形,作為引領宿遷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園,應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解決。一是以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利用宿遷現有的高教資源,共建一所專業化的軟件學院。二是依托“江蘇省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的金字招牌,搭建宿遷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平臺,大力引進培訓機構,根據市場和企業的需求,實施定制培訓,重點培養軟件編程、文化創意、游戲動漫等緊缺人才。三是實施軟件與服務外包人才引進戰略,將企業所需的各類服務外包人才列入全市人才引進目錄,進一步優化區域人才環境和政策,強化事業留人、環境留人和待遇留人,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補貼力度,吸引國內外優秀服務外包人才加盟本地企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加大企業培育,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在對外招引大企業、大項目的同時,加速培育本土企業和已落戶項目對于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同等重要。當前,針對宿遷軟件與服務外包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的實際情況,擇優確定一批發展速度較快、發展潛力較大的中小企業,簽訂扶持協議,有針對性的給予金融、財稅等政策扶持,對于市級范圍內的項目,優先考慮本土企業,幫助其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其迅速做大做強。對于已經落戶的企業,積極出臺相關的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鼓勵其在宿擴大業務規模,提升產業層次,著力培養成為區域性總部。

  (四)加快載體建設,擴大產業承載能力

  根據宿遷城市總體規劃,到2015年,在湖濱新城5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域將形成以XX市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園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載體建設面積達 200萬平方米。目前,園區載體建設相對滯后,成為制約園區發展的主要瓶頸。進一步強化載體建設,擴大產業承載能力,成為當前乃至今后工作中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作為政府部門,應建立多樣化、多渠道的“梯形融資模式”,加大樓宇建設和完善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并積極同通信運營商和相關部門合作,提高通信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在符合園區產業布局的'前提下,鼓勵企業自建辦公樓宇,行程區域產業集聚。同時,對于自建載體的已簽約項目,爭取早開工、早建設。

  (五)依托“智慧城市”,釋放產業發展空間

  篇三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隨著軟件產品和信息技術在政務、企業、民生等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如何打破利益格局,使產業發展空間最大限度的釋放出來。一方面,結合當前宿遷發展實際,以“智慧宿遷”項目建設為契機,建議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圍內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管理,將分散于各縣區、各機關的軟硬件資源分步驟的轉移到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園,建立XX市云計算中心;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各級政府機關將公共服務事項、國有企業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專業的服務外包商,以市場換項目,吸引知名企業入駐,提高本地服務外包企業的接單能力。

  除此之外,透視成都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發展歷程,我們還應看到,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產業,人才、環境等資源不可或缺,成都在制定產業規劃、培育中小企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入更是遠遠超過宿遷。因此,處于后發地區的宿遷,更應該本著科學規劃、特色發展、苦干實干、厚積薄發的精神氣,才能真正的“突出重圍”,將宿遷鑄造成為江蘇知名、蘇北領先的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新高地。

  8月4日至10日,考察組先后赴山東省XX市、XX市等地學習考察,聽取了專家教授關于現代農業方面的專題講座,參觀了XX市、XX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園、農產品物流園、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等。通過學習考察,使我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倍受啟發。

  一、主要特點

  XX市總面積2072平方公里,人口103萬,耕地135萬畝。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1.6億元。現為“中國蔬菜之鄉”、全國冬暖式蔬菜大棚的首創發源地和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產交易中心。XX市總面積11282平方公里,人口769.6萬人。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0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670億元。現為全國優質高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全國獲歐盟認證農產品最多的城市;外貿出口貨運量居全國第二,食品出口量居全國第一,是全國著名的“知名農產品品牌”之鄉,素有“世界啤酒之城”、“中國品牌之都”之美譽。壽光、青島兩地發展現代農業呈現出五大特點:

  1、基地規模大。XX市目前種植蔬菜80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60%。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40萬個,形成了萬畝辣椒、萬畝韭菜、萬畝芹菜等十幾個蔬菜生產基地,建成了“中國韭菜第一鄉” 、“中國西紅柿第一鎮” 、“中國胡蘿卜第一鎮” 、“中國香瓜第一鎮”等專業鎮村,基本實現了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生產。XX市大力實施“雙百雙千”工程,即在全市建設100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培育100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創建1000個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1000個規模經營家庭農(林、牧)場和專業種養大戶。目前,大白菜產量居全國第一,芹菜產量居全國第二。其中XX市種植大白菜6萬畝,成為全國唯一獲得“中國名牌農產品”的大白菜品牌。

  2、生產技術優。XX市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省以上科研單位和瑞士、荷蘭等國外企業合作,注冊成立種業集團,建立種業研發中心,先后七次革新“冬暖夏涼”式溫室大棚,培育自主知識產權蔬菜品種9個,引進推廣蔬菜新品種1000多個、水肥一體化等國內外新技術300多項、無土栽培等種植新模式30多種。XX市對園區內農作物全部應用二氧化碳施肥、溫床扦插育苗等現代化生產技術。

  3、市場流通活。XX市建有占地3000多畝、年交易額600多億元的國內最大的農產品物流園,在國內200多個大中城市設立了銷售網絡,蔬菜銷往全國各地和日本、韓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XX市擴大海外銷售渠道,每年舉辦一次青島出口食品交易會,帶動蔬菜、品牌食品遠銷30多個國家及地區,年交易額達30多億元。

  4、品牌效應廣。XX市以基地認定、產品認證、商標注冊和名牌申報為重點,實施名牌戰略,農產品物流園進入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行列,600多種蔬菜產品獲得“三品”認證,11種農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128種涉農產品注冊了商標。壽光的“樂義”蔬菜、“王婆”香瓜,青島的“膠州大白菜”、“飯香園西紅柿”等農產品成為全國知名品牌。

  二、主要做法

  (一)XX市的做法:

  1、調優結構,基地規模化。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特我專”的產業化發展思路,建成了“中國韭菜第一鄉”等專業鎮村587個。2010年以來,規劃建設了南北長58公里、東西寬2公里的現代農業示范區。

  2、科技引領,生產標準化。建立蔬菜示范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組建50多家蔬菜協會,形成了市鎮村三級科技推廣服務體系,10萬農民獲得了“綠色證書”,2.4萬農民獲得了“農民技術員”資格,180名農民成為“農民技術員專家”。推行標準化生產,對生產基地實行“技術培訓、產品檢驗、技術規程、注冊商標、標識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對全市14萬戶蔬菜種植戶、40萬個蔬菜大棚編制身份證,建立蔬菜生產記錄檔案。建成了農資執法檢查體系、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監控。

  3、龍頭帶動,管理企業化。堅持“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企業化、產業化經營管理模式,先后培植起蔬菜產業集團、天成食品、賽維科技等20多家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建立自屬的農產品生產基地,與農戶簽訂產銷協議,形成了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格局。

  4、市場開放,銷售國際化。以農產品物流園為核心,對外抓開拓,對內抓完善,構筑了與國內外市場相融合的現代化市場體系。在8個鄉鎮建立十大蔬菜專業批發市場,先后開通壽光至北京、哈爾濱、湛江三條“綠色通道”、面向國際市場的海上“藍色通道”和“網上通道”,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直供直銷、連鎖經營、配送業務。

  (二)XX市的做法。

  1、依托會展平臺宣傳品牌。舉辦食品出口交易會,搭建國際國內兩個宣傳平臺,幫助食品出口企業以低成本開拓國際市場,擴大海外銷售渠道,給有實力的企業提供與世界500強及零售業200強等大型跨國企業洽談貿易平臺。

  2、對接國際標準做亮品牌。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以保護價收購農產品,統一加工后推向國際市場。據統計,XX市現有的300家水產加工企業,通過美國haccp認證的就有85家,通過歐盟認證的有42家,成為國內獲此類注冊最多的城市。

  3、實施精細管理培育品牌。把實施農業標準化作為推動農業走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圍繞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制定了10多個主導品種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范,被國家確定為全國優質高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無規定動物疫病示范區。推行出口農產品綠卡行動計劃,嚴格生產全過程監控與管理,保證農產品達到進口國質量標準要求。

【關于商河基本情況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鄉鎮財政基本情況調研報告01-14

關于市場的調研報告04-07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05-21

關于調研報告范文01-30

關于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02-27

關于電商的調研報告07-29

關于社區環境的調研報告12-21

關于學校的發展調研報告02-19

關于企業調研報告范文05-24

關于市場調研報告04-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沙县| 绵竹市| 阜新市| 保亭| 德兴市| 塔河县| 财经| 河间市| 通榆县| 乌兰县| 历史| 保亭| 扶风县| 石屏县| 万山特区| 龙口市| 莆田市| 义乌市| 东莞市| 汨罗市| 湖南省| 高清| 福海县| 吉隆县| 赤水市| 盐源县| 安陆市| 五莲县| 太仆寺旗| 阳原县| 西吉县| 茂名市| 花垣县| 旌德县| 天气| 京山县| 崇明县| 阿合奇县| 永新县| 阿尔山市| 三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