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園暴力調研報告優秀
在生活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園暴力調研報告優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校園暴力調研報告優秀1
去年7月,就讀于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曙光中學的留守兒童鄭某被同校13名學生圍毆,后因傷勢過重死亡。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47.6%的留守兒童表示被欺負過,狀況堪憂。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暴力化,是值得關注的一個校園暴力現象。
今年3月起,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聯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次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從各省摸底的情況看,一些留守兒童成為“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和犯罪“易感”群體,而且容易被等惡性犯罪行為傷害。
教育公益組織北京歌路營聯合多個高校研究機構組成了聯合課題組,赴華北和西部地區兩個省五個縣的137所小學,對17000多名四五年級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家長、教師開展問卷調查,并發表了《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發展報告》。
報告顯示,在校園欺凌方面,作為受害者,31.7%的學生表示被一般欺負(每月至少欺負2-3次),16.5%的學生表示自己被嚴重欺負(每周至少欺負一次)。此外,看到同學被別人一般欺負的高達48.2%,看到同學被嚴重欺負的則有27.5%。與20xx年WHO公布的40國青少年的校園欺凌發展率相比,此次受調查的農村寄宿制小學生校園欺凌情況遠高于國際學生受害者占比的平均值12.6%。
20xx年廣東清遠校園“毆打門”事件中,清遠某鄉鎮初級中學數名學生毆打一外地學生的視頻被發到新浪博客上,視頻中,至少有4名女生對其中一名女生進行扇巴掌、腳踢達2分鐘。而牽頭打人者為從清城某學校轉來的“問題學生”,來自單親家庭;被打的學生是外地人,其父母在清遠打工,因此在本地的學校上學。毆打的原因僅僅是“看外地學生不爽”。
名校情結埋下暴力種子
中國家長慣用的“激勵”孩子的方式,有時候也會埋下校園暴力的種子。
一名目睹了班里欺凌現象的同學告訴媒體,一個女生被欺凌的原因部分來源于成績因素。老師每次批評一些成績較差的同學時,總是拿她作為比較對象。之后,“為了報仇,他們有陣子都會把一些用過的面巾紙、吃完的零食包裝袋夾到她的書里,抓蟑螂放在她桌洞里,然后和她說話的人都是和他們為敵,慢慢地大家也不敢和她說話了。”
強大的升學壓力使現今的學生兩極分化現象加劇。許多學校、教師仍單純看重升學率,過分偏向于成績好的學生,而對于成績差的學生則不夠重視。唯成績論不僅導致被歸為“差生”的學生不僅得不到老師應有的關心,而且還會被同學冷落,被父母責罵,被群體所孤立,從而導致心中的不滿情緒加劇。
這種不滿情緒一旦擴散,并接觸到社會的暴力文化,便有可能成為校園欺凌的施暴者。而那些被老師“偏袒”成績好的學生也常常會因此淪為校園欺凌的受害者。
中關村二小校園霸凌事件,受欺學生父母為了給孩子爭取權益,在網上發文質問老師對此事定性為“過分的玩笑”的說法,也描述了與校方溝通的過程。有網友表示,如果這個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告訴父母,不僅不會得到安慰,可能還會被罵說不專心學習只會與人發生沖突。
“爸媽絕不會為了我,去和學校杠上的。”此次事件,中關村二小的部分家長也表明自己的孩子也曾被事件中的“鵬鵬”欺負過,只不過未加重視或者為了避免“得罪學校”而默默忍受下來。
中關村二小是名校,更令許多家長趨之若鶩,敬之猶恐不及,豈敢站在學校的對立面。唯成績論帶來的名校情結,也成為很多家長面臨一些已經發生的.欺凌現象時,選擇忍氣吞聲。畢竟,學校是他們孩子考高分最終上更好的大學的保障。
美國式“解決方案”
在美國,“校園暴力”的處罰可能是鋃鐺入獄甚至牢底坐穿。
20xx年,涉嫌凌虐和綁架同學的三名中國留學生翟云瑤、楊雨涵和章鑫磊和檢方達成認罪減刑協議,三人將分別獲刑13年、10年和6年。法官強調,三犯服刑期滿后將被驅逐出美國,此案的兩名受害者已經對案發時在場的所有施暴者提起民事賠償訴訟。
20xx年3月,翟云瑤等人因瑣事將兩名女同學綁架至當地一處公園,12個小留學生兩個同學達5個小時,拳打腳踢,剪頭發,逼迫她吃沙子和頭發,還用香煙頭燙她的。當晚報警后,逮捕了6名涉案學生,另外6名在逃。三位未滿18歲不公開審理。已過18歲的就上了刑事法庭公開審理,罪名是綁架罪、攻擊罪、人身傷害罪、折磨罪等都屬于重罪,保釋金高達300萬美元。翟云瑤曾在法庭不屑一顧地插話,遭法官當場訓斥:“你再繼續,我將現在就作出讓你終身后悔的判決。”其中一個參與案同學的父母試圖用錢和對方和解案子,被法庭另案以行賄罪。
翟云瑤等人的行為在中國會受到怎樣的懲罰呢?本刊記者采訪了山東浩尚律師事務所董成樂律師,董律師坦言他本人幾乎沒有接觸過校園暴力的案件,因為“此類案件往往走不到訴訟程序就被私下解決了。”
校園暴力調研報告優秀2
親愛的各位聽眾朋友大家晚上好,歡迎來到本期校園新動態節目,我是主持人XX。在當今校園中,室友這個詞代表的不僅僅是在一個房間里生活,更多的是代表友誼,兄弟姐妹和互相幫助。但是最近在網上卻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叫做 感謝室友當年不殺之恩。從字面意義看可能有些人會發問:有感謝室友幫助的,感謝室友支援的,為何還有感謝室友不殺之恩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校園安全與校園暴力問題。
校園安全,一直以來都是困擾學校的重要問題。xxx案,清華女生鉈中毒,復旦學生遭投毒去世,南航學生捅死忘帶鑰匙室友,南昌航空大學男生成腐尸,張家港高校行兇案,原本前程光明的學子,再也等不到畢業那天…明明都是同學,為何要殘忍的刀刃相向,究竟是什么樣的仇恨,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在南航學生案中,沖突的起因簡直簡單的讓人難以置信:校方微博上稱,經過了解得知,當晚,一學生蔣某因為忘帶鑰匙,無法回宿舍休息,敲門宿舍內也無人應答,等他下樓向管理員借來鑰匙打開宿舍門后,發現室友袁某正在房間內打游戲,對剛才的敲門聲并沒有理會。蔣某隨后因此事與袁某發生爭吵,最后還動起了手,混亂中,袁某拿起宿舍里的水果刀,對著蔣某猛刺,等發現事情鬧大時,人已經不行了。10點多,多人將傷者抬出送去救治,可還是無力回天。同學蔣某因傷勢過重,再也沒有醒來。
明明是一件小小的瑣事,卻釀造出了這樣慘烈的苦果。兩個原本光明和充滿前途的未來就這么墜落了,本該屬于他們的將來的譜曲,也在這一刻畫上了悲劇的休止符。大學本應該是教育的象牙塔,尊重生命本應該是最基本的教育。如此的漠視生命,讓人不禁要問一聲:大學,你怎么了?
校園本應該是純凈之地,卻接連發生一起起慘劇。這是教育與社會的悲哀?還是這些丑惡正是當下社會投射在學校的`縮影?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只毀掉了被害的學生,也毀掉了他自己,到底是多大的仇恨,到底是多扭曲的心靈,才會做出這種極端的選擇。
現在,各種媒體已經開始了反思。有的媒體反思提醒注意學生寢室關系,有的開始反思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些反思不可謂不深刻,討論的也都是實際存在的問題。可是讓人感到無力和無奈的是:當這些命案發生之后,幾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這些問題;但是,當命案沒有發生、悲劇還未釀成的時候,卻幾乎沒有人對這些問題有最基本的嗅覺和敏感。xxx案件之后我們反思,復旦投毒案之后我們反思,清華鉈中毒案之后我們也在反思。為什么只有在悲劇發生了之后,人們才會開始對這些問題的思索,悲劇過了,卻沒有一個人銘記呢?有一個社會學的老師說,他曾經做過一個測試,讓學生隨機就某一個問題做辨析。結束后,學生們的話題多種多樣,但是沒有一個學生關注到校園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如此麻痹的思維,如此不經意的忽略,是否就是這一次次悲劇發生的原罪呢?只會反思卻無法引以為戒,是否就是這種慘案背后的莫名的推動力呢?
當然,也不是說這種反思完全沒有任何用處。不少學校已經注意到了這類事情的負面影響,逐步開始了對學生法律意識與心理教育的培養,例如有些學校里專門開設了心理健康學和通俗法律學,專門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輔導,同時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這些舉措不僅讓學生們能得到新的知識,也從更基本的方面減少了校園暴力發生的可能。
在以后的校園生活里,希望更多的學校能夠注意到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能從根本上遏制這種情況的發生,而不是一味的只在發生了之后,才“反思”,才“關注”。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未來只有經過真正的全面的培養,不僅擁有出色的學識,更要有健康積極向上的心靈,這樣,才能稱為棟梁。
好了,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里,感謝您的收聽,下周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校園暴力調研報告優秀】相關文章:
關于家庭暴力調研報告02-13
校園調研報告03-23
校園超市調研報告03-21
校園安全調研報告03-17
優秀調研報告07-26
校園環境調研報告02-17
校園調研報告13篇(精選)09-25
校園市場調研報告12-18
校園環境調研報告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