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核桃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核桃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核桃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
一、全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
據史料記載,XX縣核桃栽培具有500多年的歷史,在我縣海拔1650—2300米的XX鄉鎮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20xx年前,我縣核桃主要分布在XX、XX、XX、核桃莊、XX等鄉鎮,而且基本上為零散種植且是樹齡30年以上的大樹,總數量約500多株。品種有史納大核桃、喇嘛核桃、離殼油核桃等。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發展核桃經濟林,把核桃作為全縣經濟林產業發展的主導產品,依托項目支撐,在光熱條件較好的川水XX地區種植香玲、魯光、遼核、西扶等優質核桃林基地萬畝。
雖然我縣核桃經濟林發展勢頭較快,但建一畝核桃基地,僅苗木、肥料、農藥等費用需投入近1500元。目前,我縣核桃基地建設主要靠林業項目資金投入,而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個人的投資極少,基地建設資金投入壓力大。由于農戶不愿投資,政府又無力投資,使當地群眾不按《核桃豐產栽培技術規程》留營養袋,也不進行施肥、修剪,越冬防寒等綜合撫育措施,致使經營管理的.技術措施跟不上,直接影響了核桃林基地經濟效益。據初步調查,目前全縣核桃成片掛果面積主要在XX鐵家垣、XX鮑家旱臺、XX喇家沙灘、馬場垣團結河灘、XX農場、松樹百姓村等,總面積約萬畝,其中:初果期面積萬畝,平均畝產20公斤,產值240萬元;進入盛果期的老樹折合面積萬畝,平均畝產600公斤,產值180萬元。
二、核桃合作經濟組織建設
核桃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是核桃產業化的重要環節。當前我縣核桃產業化工作正處于起步階段,核桃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也才剛剛開始。到目前為止,縣只有一家XX縣核桃協會的專業合作組織。該協會由縣林業中心技術人員和核桃種植戶自愿組成,依附于縣林業技術推廣中心開展各項工作。目前會員發展到125名(林業專業技術人員25人)。業務范圍為組織會員交流核桃種植技術和經驗,積極引進和推廣優良品種,開展核桃技術培訓、咨詢、指導和服務。協會自成立以來,制定了《XX縣核桃協會章程》、《核桃協會財務管理制度》等,并成立了協會理事會管理機構。并結合多年生產實踐經驗,采用GB/T 6001—1985育苗技術規程、GB/T 15776—20xx造林技術規程,制定和完善了XX縣《核桃育苗技術規程》、《核桃豐產栽培技術規程》,同時制定了核桃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工作標準》、《管理標準》,從而建立了與現有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相配套、管理標準和操作標準于一體的標準體系,推動了我縣核桃產業走上標準化軌道。
三、核桃產業化發展的政策和建議
1、多元化籌集建設資金。一方面要進一步整合支農項目,優化項目資源,將國家有關重點項目的政策、資金、物資向發展核桃產業的區域傾斜,切實增加政府投入;另一方面要實行各級參與,部門包聯,低息貸款等鼓勵措施,督促指導廣大群眾自主投資、獨立發展,更加自覺主動地參與核桃產業建設,從而迅速形成核桃產業投資多元化的格局。
2、建立健全產業服務體系,實施產業品牌戰略。一是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建立核桃信息匯集交流中心,形成穩定而有序地覆蓋全縣甚至是全省的營銷網絡。二是組建核桃產業協會和產業合作社,服務、協調核桃產業發展,提高果農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營銷績效。三是實施名牌戰略,提倡注冊商標,依托有一定實力的龍頭企業和服務實體,為XX核桃注冊商標及“綠色食品”認證等品牌申報,通過宣傳和深度開發,不斷提高名牌效應。建議中央、省財政按照基礎設施建設、服務體系建設給予補助。
3、加大核桃科研投入,提高產業技術含量。一是緊緊依托XX大的科研和技術優勢,全方位開展示范建園、高接換優、技術推廣、病蟲害防治和綜合管理等項目合作,有效提升產業開發的科技含量和效益。二是緊緊依托優越的自然資源,突出抓好良種基地建設、低產林嫁接改造和產品深加工,走“基地+農戶+企業”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努力實現XX核桃在規模、產量和效益上取得新突破,以更好地促進農民增收、帶動縣域經濟發展。三是在核桃主要栽植區實施一批重大科研攻關、技術示范推廣、產業開發和基地建設項目。招標聘請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農技推廣部門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實行整鄉、整縣的技術承包,指導基地建設,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能訓練,提高技術水平,做到政府出資、專家服務、農民受益,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有機結合。四是建立健全核桃質量標準體系和質量監督監測體系,以標準化推進核桃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實施生產標準化管理,提高核桃質量,增強競爭能力,同時也可成為保護核桃產業的有力措施。
核桃產業發展調研報告2
望關鎮是康縣核桃產業主產區之一。歷屆鎮黨委、政府在探索農業發展,壯大鎮域經濟,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經歷了不懈的探索和實踐,目前,望關核桃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在農民實現脫貧致富中起到了中堅作用。然而,因自然條件制約,核桃豐收時雨水較多,烘干設備欠缺,在群眾增收上有一定的影響。
一、核桃產業發展的現狀
望關鎮核桃種植歷史悠久11個行政村內均有分布,全鎮核桃種植面積已達22.5畝,其中核桃掛果面積達9.8萬畝,20xx年產量達768噸。現階段,我鎮核桃產業發展具備以下特點:
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十三五時期,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核桃產業發展,針對我鎮尚無主導產業的現狀,經過充分調研后,作出了大力發展核桃的決定,把核桃作為全鎮的支柱產業來抓,作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后續產業的重要內容來實施。全鎮村社和廣大退耕農戶發展核桃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產業板塊初具規模。截止今年,全鎮核桃總面積達 萬畝,主要有清香、香玲及本土老樹等三個品種,全鎮核桃發
展面積近萬畝以上的村有2 個,其中沈灣、李壩、中莊、躍灣等村基本實現了千畝核桃連片種植。
種植大戶影響深遠。通過部門專業技術指導,資金重點扶持,全鎮涌現出了一大批靠發展核桃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沈灣村李仲義、李壩村馬尚政等群眾成為了全鎮核桃產業發展的能人大戶,家庭核桃產值在20xx年達到3萬元以上。這些人為全鎮核桃產業發展樹立了標桿,起到了良好的帶動示范作用。
二、核桃產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第一,自然條件適宜。一是氣候適合核桃的生長條件。我鎮光照充足,氣候溫暖,適宜核桃生長。二是山地資源豐富。全鎮耕地面積3.8萬畝,宜林荒山荒地2.2余萬畝,發展核桃產業空間大。三是基礎設施完備。近年來,全鎮各地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日趨完善,夯實核桃產業發展基礎。
第二,經濟效益可觀。從近幾年核桃產業種植情況看,全鎮平均畝產50公斤,收入3000元左右。在受氣候影響較大的20xx年,每畝核桃均產量也達到了42公斤左右,核桃產業較為穩定。
第三,發展前景看好。一是市場需求大。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扁桃、榛子、腰果、核桃)之一,是重要的木本油料和用材樹種。目前,市場需求正以10%的年速度遞增,擁有穩固的需求市場。二是利用效用高。核桃仁可直接食用,
核桃油耐貯藏,易保鮮。枝、葉、外果皮能入藥,青皮、樹葉可作家畜飼料,總體利用效用較高。三是可以進行深加工。核桃仁可以做成罐頭、高級飲料、粉劑和蜜餞等食品。
三、核桃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我鎮核桃產業發展的分析,核桃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不足。
第一,農村勞動力匱乏、市場意識不強。近年來,由于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兒童,農村勞動力嚴重缺乏。另外,農戶農業生產存在盲目性和從眾性,別人種什么跟著種什么;缺乏前瞻性和大局觀,眼前看到什么賺錢就種什么。農村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市場意識不強,嚴重制約了核桃產業的規模發展。
第二,管理水平粗放,經濟效益不高。現階段,核桃與其他經濟作物相比,種植科技含量相對較低,不利于產業總體水平的提高,阻礙了核桃產業的產量和質量發展。俗話說“三分造,七分管”,我縣農戶普遍存在“重栽植、輕管理”的思想意識,大部分農戶在核桃生長的過程中,缺乏管理技術,生產投入較少,造成產量不高,果實小,收入低。
第三,加工設備欠缺,影響產業質量。望關鎮地處甘肅南部,核桃收成季節雨水較多。目前,全鎮無核桃烘干設備,群眾主要采取自然晾干的方式。因受雨水影響,在晾干過程中會出現霉變、腐爛等現象,對核桃產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按照調研結果看,一臺烘干設備對核桃的產業的影響有直觀
重要的作用,每噸核桃,采用自然晾干方式,霉變和腐爛的核桃保守估計在57公斤作用,有了烘干設備后,霉變和腐爛現象將不再存在,核桃產量的影響會降到最小。
四、想法及請求
第一,加強科技培訓。目前,群眾在科學種植方面水平依然不高,管理粗放,增量不增收現象依然存在。希望聯村單位在幫扶過程中,能強化對群眾的科技培訓,多為群眾發放一些科技書籍,提升群眾科學種植水平。
第二,解決烘干設備。烘干是核桃收成后最重要的環節,目前市場來看,大型烘干設備價位大概在30萬元以內。有了烘干設備后,全鎮核桃產量在烘干上的損耗將提升2.8%-3.5%左右,腐爛和霉變現象會得到徹底根治。
第三,合作社組建工作。全鎮現有核桃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2個,但均未實現核桃干果產品化生產,市場交易主要還是以干果散裝交易為主。希望幫扶單位能在產業品加工、包裝上給予幫扶。
【核桃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核桃產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范文12-09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2-28
工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2-24
番茄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7-24
馬鈴薯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2-11
康復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1-12
肉牛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1-14
扶貧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1-13
蘋果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1-14
鄉鎮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