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四年級上冊公開課《小草之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1、《小草之歌》這是一首現代詩,是精讀課文。
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詩歌的含義,感受小草的偉大。積累詩歌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子。
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作者通過采用擬人的手法,以自述的形式,抓住小草的特點,贊頌了小草的奉獻精神。詩歌共7小節。第1—3小節,每節由“我是一株小草”分別引出自己渺小、不足道、索取少。然后突然轉折,提出自己的立場:不慚愧、不氣餒;不灰心、不計較;全心奉獻。說明小草不求索取,不圖富貴,不講享受。第4—6節,每小節都是從呼喚開始,即使自己太弱太小,但是小草對防洪、固沙及美化環境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三小節的結構相同。第7小節描繪了小草蓬勃的生命力。“不要擔心”道出了安慰的語氣,表明自己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頑強生命力。
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這是本學期學習的第2首詩歌,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感受與眾不同的文章特點。學生通過簡潔、詩化的句子體會詩歌的魅力,在學習了《快樂的暑假》這首詩歌的前提下,進一步將詩歌推向更深更高的層次,理解其表達的意義。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一是學習小草的特有作用,喚起學生愛護綠色的良知;二是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不論地位高低,奉獻第一;三是了解作者怎樣描寫小草來贊美奉獻精神。
學情分析
1.這是本學期學習的第2首詩歌,他們有了一定的詩歌理解能力,讓學生在讀通,讀好的基礎上,才能理解詩歌含義。
2、由于本班有十幾個差生,所以有必要建立二對一“結對子”學習模式,實行先進帶后進。本課教學中,學生采用精讀多想,自讀自悟,合作探究,共同交流、總結,分工匯報,引領學習,聯系實際、感悟精神的方法學習。
3、學生認知障礙點:詩歌要求是在識讀、讀通、讀懂的基礎上才能真正體會其實際意義。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的內容,感受小草雖然弱小,但它的精神卻令人敬佩,培養學生奉獻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韻律美。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朗讀、背誦詩歌。
難點:理解詩歌的含義,感受小草雖然弱小,但它的精神卻令人敬佩。
【語文四年級上冊公開課《小草之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樹之歌》教學設計08-26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04-26
四年級語文上冊《秦兵馬俑》教學設計04-03
四年級上冊《買文具》教學設計04-02
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4-22
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10-09
語文《荷花》教學設計08-06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20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隆中對》教學設計12-03
四年級語文下冊:《麥哨》教學設計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