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五年級上冊《天窗》教學設計參考
教材分析
《天窗》是語文出版社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名著之旅”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是文學大師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為題材撰寫的抒情散文。文章描寫的是鄉(xiāng)下人在屋頂開天窗,引起孩子們無限的遐想,展現了小小天窗的神奇!可以說,小小的天窗不僅給鄉(xiāng)下的房子帶來了光明,還放飛了鄉(xiāng)下孩子的心靈。
全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3小節(jié)),寫天窗的來歷。第二部分(4~7小節(jié))寫小小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這一部分又分為兩個層次,分別寫夏天陣雨來臨時和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時,天窗給孩子們帶來了慰藉。第三部分(8~9小節(jié))寫天窗是神奇的并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文章表達了孩子們對大自然奧妙的'向往與追求,表現了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學情分析
課文感情真摯、文筆生動、流暢,寫作時間已久遠。課文看似簡單,實則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義深刻,對于現代兒童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理解本文,要注意通過引導質疑、情景創(chuàng)設來增加學生的感悟,體會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情感。同時借助語言訓練激發(fā)學生想象的興趣,學習文中想象的方法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教師可抓住文章的難點:為什么說“發(fā)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得感謝的。因為活潑會想的孩子們會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在反復讀的基礎上,體會“天窗”的作用,從而使學生的認識由抽象變?yōu)榫唧w,使難點化難為易。特別要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參與熱情,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提高。而且針對學生學習上的難點,運用演化、發(fā)掘策略,通過啟發(fā)聯想和表情朗讀、自主默讀、交流讀等閱讀指導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使其感情也深深地融入課文,才能得到心靈的陶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本課“藉、蝠、蝙、霸、宙”等5個生字。
2、學習用“……也許……也許……也許……”說話寫話。
能力目標:
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天窗給鄉(xiāng)下孩子們帶來的無盡遐想和無窮快樂。
2、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訓練學生自我感悟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學習課文,理解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感情;激發(fā)學生通過“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了解天窗給鄉(xiāng)下孩子們帶來的無盡遐想和無窮快樂,喚起學生與課文共鳴。
教學難點: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談自己的感受;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難懂的句子,體會“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語文五年級上冊《天窗》教學設計參考】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松鼠》教學設計04-10
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4-22
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10-09
語文《荷花》教學設計08-06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20
五年級語文《彩色的非洲》教學設計12-18
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09-01
五年級下冊語文手指教學設計08-29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04-26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隆中對》教學設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