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蟈蟈和蛐蛐》優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音樂課《蟈蟈與蛐蛐》是人音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10冊第六單元《京韻》中的一首表演曲目。 《蟈蟈和蛐蛐》是一首敘述性的詼諧歌曲。歌曲以擬人化的手法,諷刺愛“吹牛”的“蟈蟈”和“蛐蛐”,它倆相互吹捧、相互比說大話,“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頭來都成了大公雞的盤中餐。以此來告誡人們,要踏踏實實、千萬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個誠實的人。歌曲的曲調汲取于北方戲曲(如京劇)、說唱(如評書)的音樂素材創作而成。以趣味性與理論性為一體,學生在演唱時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表現這“小哥倆”的丑態,邊唱邊表演去體驗音樂的詼諧性。
學情分析
我所執教的五年級學生在歌唱能力、音樂知識、音樂表現、感受和創造性活動方面已經有了積淀,學生對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比較感興趣,有嘗試新事物的愿望,同時對京劇相關內容有過了解,對國粹藝術懷有濃厚的興趣。孩子們活潑好動,善于表現。本節課的音樂形象(蟈蟈、蛐蛐、大公雞)尤其受到男孩子的喜愛,表現起來更加自然、灑脫。歌曲詼諧、幽默的`風格容易被學生接受,并且在學習和表演中始終讓孩子們抱有濃厚的興趣。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充分體會國粹藝術的傳承價值,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目標:遵從“音樂以審美為核心”的理念,以聆聽為主,從體驗入手,興趣愛好為動力,使學生能夠簡單的了解京劇,同時學會演唱京韻兒歌。
知識與能力目標:充分利用本課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詞及教師的表演唱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合作學習為主要的模式,使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認識蟈蟈和蛐蛐,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準確演唱歌曲,注意頓音記號、休止符的演唱。
教學難點:用風趣、幽默、詼諧的情緒表演《蟈蟈和蛐蛐》。
【《蟈蟈和蛐蛐》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螞蟻和蟈蟈》教學設計(15篇)03-03
《螞蟻和蟈蟈》教學設計15篇03-02
《綠色蟈蟈》教學設計(15篇)05-30
《綠色蟈蟈》教學設計15篇03-04
《綠色蟈蟈》教學設計精選15篇07-28
《螞蟻和蟈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4篇03-04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11篇05-25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12篇04-05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13篇03-04
《老王》優秀教學設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