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教學設計與反思參
教材分析
《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是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第二單元(3~4課)中第四課《師友結伴同行》的第二框題內容。
初中思想政治課程八年級上冊主題是交往——“我與他人的關系”。根據學生生活世界從家庭到學校到社會不斷生長、延伸的規律,第二單元的內容定位在學校人際交往上,在八年級上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單元包括第三課《同儕攜手共進》和第四課《老師伴我成長》兩課,第三課《同儕攜手共進》突出“生生交往”,第四課《老師伴我成長》突出“師生交往”,其中第一框題講“我知我師,我愛我師”,引導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老師,從而產生對老師的敬愛。第二框題講“主動溝通,健康成長”, 主要學習從師生交往觀念的改變到與教師有效溝通的原則、策略。
“主動溝通,健康成長”分為兩個目,第一目 “師生交往新觀念” 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主要探討師生關系,通過反思傳統的師生關系,探討新型的師生關系以及在新型的師生觀下如何打開師生交往的新空間,形成師生交往新行為。第二目“共筑師生情感的橋梁”是本框的重點,主要引導學生主動與教師溝通、善于與教師溝通,側重日常學校生活情境中如何化解與教師的矛盾沖突及交往的基本準則,掌握有效溝通的方法、策略。
學校的人際交往是學生交往的主要領域,師生關系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展。健康、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心理、情感、道德的發展和交往意識與能力的提升。因此,第四課《老師伴我成長》在八年級上冊中占重要地位,而第二框題“主動溝通,健康成長”又是本課的落腳點。
學情分析
當前初中生在與教師的人際交往中面臨著兩個問題。
第一,時代價值的轉型。新課程改革使教與學的關系產生了轉變,建立在傳統等級秩序意義上的以“師道尊嚴”為核心的師生交往正在被“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觀所取代。價值觀的轉型對學生如何與教師交往影響巨大。有些學生認為師生“民主平等”就可以不分場合地對老師“隨隨便便”,甚至不尊重,導致常常發生課堂與老師頂嘴、沖突的現象。
第二,個體心理發展的轉型,主要是從小學時代的“向師型”到初中的“獨立型”的轉變,既迫切渴望與教師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師生關系,又難以擺脫對老師的.遵從甚至害怕的心理,因此,如何有效地與教師進行溝通是初中學生面臨的非常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框主要是從觀念和溝通技巧兩個方面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有重要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知道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內涵;
②能夠說出與教師交往和溝通的基本準則。
2、能力目標
①能夠運用認知轉換的方法解釋師生交往的不同行為;
②能夠運用角色互換的方法理解師生交往中的矛盾沖突,能夠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③能夠遵循師生交往的基本原則與教師交往。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主動增進與教師的感情,尊敬教師,理解教師,體諒教師;
②認同新型師生關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價值取向,積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共筑師生情感的橋梁”。主要引導學生探討如何實現師生間的有效溝通以化解矛盾沖突,重點是換位思考化解師生沖突、正確對待教師的表揚和批評,有助于增進師生情感。
2、難點:“師生交往新觀念”。反思傳統的師生關系(權威—遵從),探討新型師生關系的內涵(民主平等,亦師亦生)以及在新型師生觀下如何打開師生交往的新空間,形成師生交往新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