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杠桿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⒈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工具和簡單機器中識別出杠桿;
⒉知道杠桿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力臂;
⒊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及其杠桿的一些應用。
【教學重點】
⒈杠桿及指點、動力臂、阻力臂的概念 ⒉杠桿平衡的條件
【教學難點】
力臂的.確定方法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這是阿基米德的豪言壯語。古埃及人在修建金字塔的時候,就是利用杠桿來搬動巨大的石塊的。
一、杠桿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幾種杠桿示意圖, 引導學生抽象出它們的共同特征:
⑴都是硬棒;
⑵都受到力的作用;
⑶都繞固定點轉動。
教師總結:結合課本圖甲講解,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
先進一步以撬棒撬石頭為例,教師板演,指導學生怎樣找準支點;確定誰是動力、誰是阻力;怎樣畫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特別是如何正確畫動力臂、阻力臂。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畫力臂的步驟:
⑴確定支點;
⑵確定力的作用線;
⑶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作垂線;
⑷標垂足,定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