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科學觀察綠豆芽的生長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1.教科書共兩頁,教學內容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教科書一開始就提出:“觀察我們種下的綠豆芽生長得怎么樣了。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得更好一些?”這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思考植物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以前面的研究結果——綠豆種子發芽不需要陽光作為導線,提出“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圍繞這個問題設計一個對比實驗。教科書中的對話再次提醒我們在設計實驗時要注意的問題。
由于這個實驗需要學生在課外去進行,所以老師要鼓勵學生持續地進行觀察并記錄。
教科書中的記錄表是對學生如何去觀察以及觀察什么的指導。在上課時讓學生自己看看對他們的研究是很有幫助的。
第二部分: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這個活動建議由老師來做,讓學生來觀察實驗的結果。所以在上課前老師要提前幾天把這個實驗準備好。這個實驗的現象是綠豆芽的根都向紙潮濕的一端生長,體現了植物適應環境的能力。
第三部分:討論動植物的身體結構與生活環境的關系
教科書中提問到:“這三種植物生活在什么樣的地方?它們的葉同它們生存的環境有什么關系?”
香蕉生長在熱帶、亞熱帶,那里陽光充足、雨水多,所以葉子寬大。松樹生長在溫帶地區,針形葉有利于減少水分蒸發。仙人掌原產于熱帶荒漠地區,葉變成了刺,莖肥厚多汁,能貯存大量的水,同那里缺水、酷熱、干燥的環境有關。這三種植物的形態說明植物的器官是適應生存環境的結果。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希望學生明白,形形色色的植物生長在各種不同的環境里,環境會影響植物,植物能夠適應環境。
教科書鼓勵學生“我們還知道哪些植物適應環境的例子?”是為了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收集更多有關植物與環境關系的信息
2.在這一課中,學生將先來對綠豆芽的生長進行觀察。細心的學生會發現,并不是種到土壤中的綠豆芽都長得一樣好。這就意味著學生又將經歷一個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動手做實驗,觀察記錄,整理分析實驗結果,用實驗數據說明問題的過程。另外,學生將要研究一個比較“特殊”的實驗——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這個實驗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會植物在適應環境方面的能力。然后分析自然界植物在適應環境方面的例子,進一步建立生物的形態構造、生活習性與環境之間的聯系。
學情分析
1.所帶學科的五年級有兩個平行班,每班學生30幾人。從本單元前面相關知識學習來看,大多數學生對這部分知識表現出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也具備了初步的分析、探究能力和簡單實驗操作能力。這是學習的基礎。
2.教科書一開始就提出:"觀察我們種下的綠豆芽生長得怎么樣了。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得更好一些?"這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思考植物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以前面的'研究結果--綠豆種子發芽不需要陽光作為導線,提出"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圍繞這個問題設計一個對比實驗。教科書中的對話再次提醒我們在設計實驗時要注意的問題。
3.由于這個實驗需要學生在課外去進行,所以老師要鼓勵學生持續地進行觀察并記錄。教科書中的記錄表是對學生如何去觀察以及觀察什么的指導。在上課時讓學生自己看看對他們的研究是很有幫助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境條件。當環境條件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思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五年級上冊科學觀察綠豆芽的生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篇)04-12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篇03-19
五年級語文《彩色的非洲》教學設計12-18
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09-01
五年級語文《松鼠》教學設計04-10
數學二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01-03
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4-22
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