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數學上冊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和反思

時間:2024-06-08 23:20:53 澤彪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數學上冊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和反思范文(精選10篇)

  在日常生活中,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我們該怎么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上冊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和反思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上冊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和反思范文(精選10篇)

  數學上冊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和反思 1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分數加、減、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乘法同樣適用。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順序和運算定規律進行靈活、準確的計算。

  教學策略:

  1、加強口算的基本訓練。

  2、例6的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明確運算順序。

  3、適當增加帶分數乘法和分數連乘的計算式題。掌握帶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例:黑板的寬是米,長是寬的2倍,黑板的長是多少米?黑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讓學生知道通常先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然后再乘。

  4、通過例題的教學讓學生思考分析并明確:三個分數相乘,如果是帶分數要先化成假分數,為了簡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約分,再把約簡的分子、分母分別相乘。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乘法同樣適用,要培養學生先認真觀察算式的特點再選擇算法的良好學習習慣。

  5、教學中仍然注意復習運算順序的使用前提,不要盲目簡算。

  教學反思:

  本次乘加乘減的教學,我深感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是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通過實例和圖示幫助學生理解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和邏輯。但仍有部分學生容易混淆,需要更多的'練習來鞏固。

  反思中,我認為應增加互動環節,如小組討論或小游戲,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加深理解。同時,我也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不同基礎的學生提供差異化的教學策略。

  未來,我將繼續優化教學方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掌握乘加乘減的運算技巧,為后續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學上冊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和反思 2

  【教學目標】

  1、學會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

  2、能夠正確地進行乘加、乘減的運算。

  3、學會用含有乘加、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了解含有乘加、乘減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2×2= 2×4= 4×4= 1×3=

  3×2= 1×4= 3×3= 3×4=

  3+3+3=2+2+2+2=

  以開火車形式匯報答案,并請學生選擇一道題目說說表示什么意義。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談話:同學們公園去過嗎?公園里蘊含著許多的數學知識呢,這節課我們一同去公園中尋找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出示4匹小木馬,每匹小木馬上有3人)

  教師:仔細觀察,你從這幅圖中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能夠提出什么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呢?

  加法算式:3+3+3+3=12(個)

  乘法算式:3×4=12(個)

  加數相同我們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學例5。

  (1)過渡:仔細觀察有什么變化,看誰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個人)現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計算嗎?請同學們討論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2)匯報交流。

  方法1:根據每匹小木馬上的人數,用連加計算。列式:3+3+3+2=11(個)。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數一樣,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個人。列式:3×3+2=11(個)。

  方法3:假設每匹小木馬上的人數是3人,那就是4個3,我們在假設時多加了一個人。因此,算完后要把這個人拿走。列式:3×4-1=11(個)。

  (3)引導觀察算式。

  教師指出:像3×3+2,3×4-1這樣的算式有乘又有加減的,我們把它們稱為乘加、乘減。

  這兩個算式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畫一條橫線求的是什么?為什么還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畫一條橫線求的是什么?為什么還要減1?

  小組討論,點名回答。

  2、小結。

  乘加和乘減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減法。

  3、出示教材第58頁做一做第1題。

  看圖列算式。并讓學生說說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義是什么。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三的第4題。

  此題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圖,而且鼓勵算法多樣化。

  2、5×3-5= 5×3+5= 5×4+5=

  5×2= 5×4= 5×5=

  上下兩題對比的形式,使學生了解算式幾間的關系,從而獲得記憶乘法口訣的方法。

  五、總結全課,分享收獲。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我們計算乘加、乘減時,按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的順序。在忘記口訣時,通過聯想相鄰口訣來計算得數,如4×4可以通過4×3+4得到。

  六、板書設計。

  乘加 乘減

  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 3×3+2=11(個) 9

  3+3+3+3-1 4×3-1=11(個) 12

  運算順序:先算乘法后算加減法。

  教學反思:

  經過本次乘加乘減的教學,我深感學生理解并應用這一知識點的重要性。課堂上,我通過實例和圖示引導學生理解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但發現部分學生仍存在混淆。反思中,我認為應更加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以及通過更多的練習和互動來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未來,我將繼續優化教學方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扎實掌握乘加乘減的運算技巧。

  數學上冊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和反思 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們學會乘加、乘減的簡單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學生靈活思維的能力。

  3.滲透在解決一個問題時,要從多種角度去考慮”的觀點。

  教學重點

  掌握乘加、乘減的實際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乘加、乘減的`實際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問:這兩組口算題有什么區別,又有什么聯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學例5)

  出示實物

  教師依次擺出下面物體(也可以用磁貼代替)

  擺一個盤子,然后在這個盤子里擺上3個桃子。如此重復3次。再擺一個盤子,在這個盤子里擺上2個桃子。

  問:誰來說說,老師都擺了些什么,是怎么擺的?

  問:誰能根據老師擺的這些物體,提出一個問題?

  (可以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問:這個問題可以怎么解答?(討論)

  (3+3+3+2=3×3+2=)

  分別說說這兩個算式的意思,請你與周圍的同學一起評價一下,這兩個算式各有什么優點和缺點。

  3×3+2=這個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個盤子里共有多少個桃子。)

  2.發展提高(教學例6)

  (1)出示例64×3-2=

  (2)提問

  這個算式應該先算哪一步?

  (這個算式應該先算4乘3這一步。)

  這個算式該怎么讀?

  (這個算式讀作:4乘3的積,再減去2,差是多少?)

  (3)討論:這個算式你能用幾種不同的方法來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減去2得10.

  方法二:還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減去2,再減去4,也就是用16減去6得10.

  方法三:還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減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歸納

  問:我們剛才所學習的這兩個例題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相同點:每一道題都有兩步;

  每一道題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點:例5是乘加的兩步題,例6是乘減的兩步題。

  三、鞏固練習

  1.32+3=43+4=

  32-3=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個3想8加是(),再減5得()。

  (3)一個因數是4,一個因數是2,積是(),再加25得()。

  教學反思:

  在教授乘加乘減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學生對于基礎運算的熟練度對復雜運算的影響。課堂上,部分學生因乘法口訣不熟練,導致乘加乘減運算速度減慢,甚至出現錯誤。今后,需加強乘法口訣的鞏固訓練,確保學生在基礎運算上達到熟練水平。

  同時,我也認識到教學方法的重要性。通過設計生動有趣的練習和游戲,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未來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取得進步。

  數學上冊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和反思 4

  教學背景:

  本課內容編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也就是當若干份中有一份與其他份的數量不同時,可以先用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數 ; 也可以假設每份都相同,先用乘法算, 再減去 多 看的 部分。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由于觀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一樣。此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學習了乘法口訣,感受了乘法運算的意義,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來計算的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知道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學會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計算乘加、乘減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運用乘法口訣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數學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會用含有乘加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培養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演示法、課堂討論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

  2、 探究解題方法 。

  (1) 展示學生的解法,交流討論。

  師:我們現在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誰來說說你的算式是什么?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結果:

  ① 3+3+3+2

  ② 3×3+2

  ③ 3×4-1

  (2) 讓列②式的同學說說 : 你為什么這樣列算式,3×3 是哪里的.人數,2 呢?

  師:這樣說,大家同意這個算式的列法嗎? (利用課件再將這種方法展示一次)

  師: 像 3×3+2 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這樣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3)讓列③式的同學說說: 你 是怎樣想的? 為什么要用 3×4 ,為什 么要減 1 呢?

  (利用課件再將這種方法展示一次)

  師:像 4×3-1 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減法,這樣的算式叫做乘減算式。

  教學反思:

  在整個 教學過程 中,老師充分讓 學生 進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活動帶來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

  1、大膽放手,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實現算法多樣化。

  我通過 放手 讓學生獨立思考, 探究 不同的解 題 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決的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和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2、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享受成功的樂趣 。

  在鼓勵和引導學生列出 多種算法 后,我讓學生展示自己真實的想法, 并利用生動 形象 的課件再一次展示解題思路 。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參與數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又讓學生充分地進行了自主探索 和 討論交流,使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充分享受著數學學習活動帶來的 樂趣 和喜悅。

  數學上冊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和反思 5

  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 第11頁例7及后做一做、練習二5-10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知道小數的運算順序和整數運算順序相同。

  (2)使學生掌握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并能解答有關應用題。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舊知遷移新知識的方法來學習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解答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有關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5×2×7 25×4×8 9×10×6

  2、說出運算順序:12×(5+60) 30+7×85250×4÷200

  小結:剛才我們復習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而小數的四則運算順序跟整數是一樣的。

  二、新授

  1.教學教材第11頁例題7.

  (1)出示例題7:

  (2)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3)生嘗試練習。

  抽生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4)分析訂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學生質疑或師提問:)

  ①這個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

  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塊磚的面積)

  ③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嗎?(因為占地的是瓷磚的面積,而不是瓷磚的邊長。)

  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塊磚能夠鋪地的面積。)

  ⑤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如果有110塊夠嗎?

  ①學生獨立完成,匯報思路:

  第一種:0.9×0.9×110 第二種:0.9×0.9×10+81

  =0.81×110=0.81×10+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②學生說出第二種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說出每一步的意思。

  (6)小結: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樣的,今后我們在進行小數四則運算的時候一定要先搞清楚運算順序再計算。

  三、練習

  1、完成第11頁“做一做”。

  生完成在練習本上,抽生板演,并說出運算順序。

  2、課堂作業:第13頁練習二5-10題。

  3、拓展練習:計算(2.4+3.6)×0.5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利用課件出示例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通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題思路,使學生體會到小數的混合運算也是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通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解答過程,逐步培養了學生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不足之處:教學中只重視了計算順序,而忽視了計算的準確性,在后面的學習中還要加強計算方面的訓練。

  數學上冊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和反思 6

  課題:

  乘加乘減

  教學內容:

  教材第58頁例5,“做一做”及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方法。

  (2)通過乘加、乘減算式幫助學生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等活動,讓學生發現規律,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類比、遷移能力及求異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方法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通過乘加、乘減算式題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系。

  教法與學法

  教法:討論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學校組織秋游,游樂場里熱火朝天。(多媒體出示:教材58頁主題圖)

  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有4個旋轉木馬,每個木馬上可坐3人……)

  二、探究新知

  (1)根據這個畫圖,你想提出哪些與數學有關的問題?

  (2)小組討論。

  (3)交流匯報。

  (4)觀察算式說說自己的想法。

  如:4×3-1=11

  這個算式先算什么?4×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為什么要減1

  3×3+2=11

  這個算式先算什么?3×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

  (5)板書課題:“乘加乘減”

  三、積累應用,鞏固提高

  (1)課件出示教材58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2)動手操作。

  展開自己的想象,并用學具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乘加、乘減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個學具。

  (3)完成練習十二第1題。

  教學反思:

  在教授數學乘加乘減的過程中,我深感其重要性。學生在此階段需要扎實掌握基礎運算,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通過本次教學,我發現部分學生在乘法與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中容易出錯,尤其是運算順序。針對此問題,我計劃加強練習,特別是強化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與記憶。同時,我也反思到,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未來我將嘗試更多元的教學手段,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上冊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和反思 7

  教學內容:

  3的乘法口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②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經歷探索和編制3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掌握3的乘法口訣,能運用口訣正確地進行乘法計算,解決生活中簡單的乘法問題。

  2、過程與方法:在情境中,使學生經歷編制3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引導學生發現口訣規律,尋找的記憶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分析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運用3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圖意獨立編出3的乘法口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小棒若干 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小猴吃桃情境圖。

  師:貪嘴的小猴子想要吃桃子,它該怎么辦呀?(生:爬樓梯)

  師:瞧,樓梯多高呀,小猴子爬一會就累了要休息一會,(課件演示小猴子爬前3段樓梯的動畫)你發現了什么?

  生1:它休息的樓梯上的數字分別是3,6,9

  生2:上面的數字是3個3個往上加的

  生3:樓梯上的數字依次增加了3

  師:你們觀察的真仔細,下一次小猴子會在那個數字休息呢?

  生1:12

  生2:9+3=12,所以應該在數字12休息

  師課件展示

  師:12里面有幾個3呢?

  生:4個3

  誰愿意上臺來數一數?(請1名同學上講臺指給大家看,同學們齊聲讀出:1個3,2個3.3個3,4個3。)

  師:接著會在數字幾休息?它里面有幾個3?

  生1:12+3=15,15里面有5個3

  師課件展示

  師:多完整,誰能像他一樣清楚完整的表達出來?

  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依次展示猴子上樓梯過程。

  生1:15+3=18,18里面有6個3。

  生2:18+3=21,21里面有7個3。

  生3:21+3=24,24里面有8個3。

  生4:24+3=27,27里面有9個3。

  師:小猴子終于吃上美味的桃子了。現在請仔細觀察樓梯上的數字,你發現了什么?

  生1:依次增加了3。

  生2:后一個數字都比前一個數字大3。

  師:也就是說,這組數字都和數字幾有關系?

  生:數字3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3個乘法口訣。師板書課題:3的乘法口訣

  設計意圖:興趣是的老師,通過有趣的小猴吃桃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猴爬樓梯的過程中,學生發現小猴休息的數字都是3個3個往上遞增的,樓梯上的數字和3有著緊密的.聯系,從而為下一步編制3的乘法口訣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

  師: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小棒,小組活動擺一擺。小猴每上3節樓梯休息一次,我們就擺一個三角形,再上3節樓梯休息一次,我們就再擺一個三角形,然后根據你擺的三角形的個數和所用的小棒的根數,完成統計表。

  學生活動交流,根據課件擺小棒,并填寫統計表。

  活動結束請幾名學生匯報統計結果,師引導學生總結出:1個3是3,2個3是6,3個3是9……

  師: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2和5的乘法口訣,現在就請大家試著自己編出3的乘法口訣,編完后同桌之間交流,看看你們誰編的更合理一些。

  學生活動,編制3個乘法口訣,老師巡視,對個別學生給予指導,學生編制完成后同桌之間交流完善。

  請3名學生匯報自己編制的乘法口訣,學生點評。

  師:3的乘法口訣一共有幾句?

  生:9句

  看看你編制的口訣和老師的是否一樣?師課件出示3的乘法口訣,學生齊讀。

  師:觀察口訣,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生1:從第3句分開,前2句的“3”在后面,后面幾句的“3”在前面。

  生2:結果滿十的沒有“得”字,沒有滿十的有“得”字

  生3:從上往下看,結果依次加3;從下往上看,結果依次減3

  師:“大家觀察的真仔細,掌握了得數的變化規律,能夠幫助我們更輕松的記憶口訣。比如老師忘了“三五”是多少,怎么辦呢?

  生1:它的前面是三四十二,給十二加三是十五,所以三五十五

  生2:也可是想三六十八,十八減三是十五,這樣也能得到三五十五

  師:你們的方法真不錯,現在就用自己的方法快速記住3的乘法口訣吧!

  學生自行記憶后齊讀口訣兩遍。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獨立的編制3的乘法口訣,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去思考和創造,然后通過小組交流想法,全班交流尋求最合理的口訣形式。在此過程中,不僅體現了學生主體意識,使學生學到了基本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練習鞏固

  1、想一想,填一填

  學生填空將口訣補充完整,使進一步熟悉有關3的乘法口訣。

  2、摸石頭過河

  將乘法口訣和計算相融合,在計算表內乘法的同時,讓學生說說用到的是哪句乘法口訣,掌握3的乘法口訣,能運用口訣正確地進行乘法計算。

  3、列示計算,并說出乘法口訣。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匯報交流。

  4、解決問題

  一條小船可以坐3人,25人要坐船,8條這樣的小船夠嗎?

  先讓學生分析題意,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

  5、數學故事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故事的情節,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故事中的數學問題,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和交流的過程中。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有層次性的練習題,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通過形式多樣的聯系,不但鞏固了所學的基本知識,提高了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感知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 全課總結

  師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對本節課的歸納總結和反思,也是對知識的再次復習鞏固,提高了學生的梳理知識脈絡,總結知識要點的能力。

  教學反思:

  在教授乘加乘減的過程中,我深感理解運算順序的重要性。部分學生初學時易混淆運算次序,導致計算錯誤。通過反復練習和講解,學生逐漸掌握。同時,我也認識到應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此外,我計劃引入更多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乘加乘減的實際應用,提升學習興趣。總的來說,這次教學讓我更加明確教學方法和目標,期待在未來的教學中持續進步。

  數學上冊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和反思 8

  教學內容:

  連乘、乘加、乘減和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結果。

  2.理解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

  3.提高學生的類推能力,培養學生知識間存在著內在聯系的思想。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乘法,通過學習我們發現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新知識,看哪位同學學得快,掌握得好。

  一、復習舊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問題,再計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師提問:每個式題各含什么運算?是什么式題?每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在練習本上計算結果。

  訂正:(1)3600 (2)295 (3)800

  教師說明:

  小數的這些運算順序跟整數是一樣的`。

  教學意圖:

  本環節通過三個式題復習整數連乘、乘加和乘減的運算順序,并向學生說明小數的運算順序跟整數一樣,為下面學生將整數運算順序遷移到小數作準備。

  二、小數連乘、乘加、乘減

  1.初步嘗試。

  出示例6:光明小學的同學們在校園里種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學生默讀題目后,指名讓學生說出怎樣列算式,教師板書。然后讓學生獨立嘗試把這道題做完,教師指名板書計算過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訂正答案后,教師提問

  (1)算式中有幾步計算?每個數目都是小數嗎?是什么式題?

  (2)這個含有小數的連乘式你是按什么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2.進行類推。

  計算下列各題。

  (1)72×0.81+10.4 (2)7.06×2.4-5.7

  學生先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在訂正答案時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訂正:(1)68.72(含有乘法與加法兩種運算,先計算乘法,再計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與減法兩種運算,先算乘法,再計算減法。)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這些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板書:連乘、乘加、乘減

  教學意圖:本環節利用遷移,讓學生將整數的運算順序類推到小數,嘗試完成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

  三、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1.復習。

  教師提問:我們在學習整數乘法時曾學習過幾個運算定律,誰還記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樣表示?

  教師貼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問學生:乘法交換律中兩個數的范圍是什么?結合律中三個數的范圍是什么?分配律中三個數的范圍是什么?(這些數的范圍都是整數。)

  2.觀察討論。

  教師用投影出示兩組算式,學生口答結果,然后教師用○將左右兩組算式相連。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讓學生觀察這三組算式,并討論以下問題

  (1)這三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嗎?中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

  (2)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么特點?與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一樣?

  (3)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通過討論將得出如下結論

  ①三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中間可以用等號連接。

  ②第一組是把兩個相乘的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與學過的乘法交換律一樣。第二組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三個數相乘,與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一個數相乘,結果相等,與乘法結合律一樣。第三組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與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后求和,結果不變,與乘法分配律一樣。

  ③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中同樣適用。

  教師提問:我們分別比較這三組算式左右兩側的式子,哪一個式子在計算中更為簡便?(第一組寫成豎式,右邊的比較簡便,第二組不明顯,第三組左式比右式簡便。)

  3.教師小結:通過觀察討論,我們發現整數的乘法運算定律可以推廣到小數乘法,并且利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乘法計算更簡便。

  板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

  教學意圖:本環節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每組兩個算式的特點以及它們的相等關系,并且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也適用,同樣可以使一些計算更加簡便,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

  四、鞏固練習

  1.填空,并說一說應用了哪個運算定律。(填在書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計算下面各題。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師巡視,注意學生的運算順序是否存在問題。

  3.判斷對錯。

  (1)50.4×1.95-1.9 (2)3.76×0.25+25.8

  =50.4×0.05 =0.9776+25.8

  = 25.2 =26.7776

  全體學生用手勢判斷,并說出錯誤原因。

  4.應用題。

  玉山農場新建一座溫室,室內耕地面積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種西紅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產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計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及時訂正

  2.(1)272.182 (2)7.67 (3)20.582 (4)0.5707 (5)36.936 (6)0.88532

  3.(1)運算順序錯誤。改正:(2)計算錯誤。改正

  50.4×1.95-1.9 3.76×0.25+25.8

  =98.28-1.9 =0.94+25.8

  =96.38 =26.74

  4.1.30×6×285=2223(元)

  教學反思:

  本環節通過多種練習使學生分別對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與小數連乘、乘加、乘減這兩部分知識進行鞏固。其中第二題的六道計算題,各題目計算結果小數部分位數較多,除了注意學生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外,還要注意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數學上冊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和反思 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56頁例5。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減的意義,能正確進行計算。

  2.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用多種方法計算乘加、乘減,實現算法多樣性。

  4.培養學生的友好合作意識、探究精神。

  5.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就緊緊圍繞這一理念,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尊重學生的自我發現和與眾不同的方法,鼓勵創新思維,用恰當的評價為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全面和諧地發展。

  一、激趣引入,鞏固舊知

  教師出示小熊圖片并貼到黑板上,親切地說:瞧,多可愛的小熊啊,今天就和小熊一起走進數學樂園吧!來,先和小熊做個對口令的游戲。

  1.對口令:2、3、4、5的乘法口訣。(有節奏地進行對口令:師生對、生生對)

  小熊還想用幾道題來了解一下咱們班誰是聰明孩子呢。

  2.口算:33=42=(計算前兩題時,要說說用的是哪句口訣。)

  23=54=14=34=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我們和小熊到它的農莊科技園去參觀。

  1.圖1(在板書上畫簡筆畫):(4棵玉米,每棵結3個)請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列式:34=43=3333=

  2.圖2:小熊掰走了一個。

  請學生結合圖意提出問題:還剩幾個玉米?

  怎樣解決?小組商量討論。可以借助學具。

  學生匯報解決問題的方法;聆聽學生的不同想法。列式:

  12-1=3332=332=43-1=233=

  如果學生列出最后一個算式,告訴學生要先算乘法。

  教師把學生的方法寫在板書上,板書方法:先畫一個伸著大拇指的大手,誰思考出來的方法,就把誰的名字寫在手上,然后在大拇指的一旁寫出他的算式,有幾種方法,就畫幾只這樣的大手。

  3.圖3:小熊掰走兩個。

  在小組內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把式子獨立寫下來再互相交流。

  三、趣味練習,拓展延伸

  1.第56頁的做一做。

  第1題,看圖列式,用不同方法列式。

  第2題摘桃子:把式子寫在桃子上,指名計算并集體訂正。

  2.開放題:小熊要和同學們做朋友,想知道咱們班有多少同學。我們有多少種告訴它的辦法?

  如:數;直接說;乘加、乘減(每個小組有幾人,有幾個這樣的小組,還剩下幾人)。

  3.數田格本中同學們所寫出來的.字數。(打開準備好的一頁,都是幾行零幾個,每個人寫的行數不同,零幾個的個數也不相同)能解決的可以當堂解決,暫時有困難可以等學完6、7、8的口訣后再解決。通過這個練習,讓學生知道運用乘加、乘減的方法比數數快得多。

  四、課堂總結,引導實踐

  教師總結:我們和小熊一起探究數學問題,可真有趣,把你的收獲和大家說說吧?同學們要做個有心人,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試試去吧。

  教學反思:

  經過本次乘加乘減的教學,我深感學生理解運算順序的重要性。教學中,我通過實例讓學生體會先乘后加減的規則,并引導他們自主總結。但在練習過程中,部分學生仍出現順序錯誤,說明對規則的掌握不夠牢固。

  今后,我需更加注重運算順序的強調和練習,同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更多有趣的練習形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此外,還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掌握乘加乘減的運算技巧。

  數學上冊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和反思 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頁的例6及做一做,練習三第1~4題

  教學目的:

  知道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掌握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和類推能力;養成認真細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小數連乘、乘加、乘減

  教學難點:

  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先想一想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5×6030×7+85250×4-

  問:①每個式題各含什么運算?是什么式題?

  ②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③指名口答

  2、引入新課:小數的運算順序同整數一樣

  板書課題:小數連乘乘加乘減

  二、進行新課

  (一)教學例6

  1、出示例6

  (1)讀題

  (2)列出算式

  (3)問:算式中有幾步計算?是什么式題?每個數目都是小數嗎?

  (4)這個含有小數的連乘式題應該先算什么?

  (5)運算

  2、練習

  P9做一做

  (1)先指名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

  (2)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

  (二)教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

  1、準備題

  下面簡算中用到了哪些運算定律?

  7×12=12×7

  8×5×4=8×(5×4)

  (24+36)×5=24×5+36×5

  指名口述各定律內容

  問:這些乘法運算定律中交換律中兩個數的范圍是什么?結合律中三個數的范圍是什么?分配律中的三個數的范圍是什么?

  2、過渡:那么小數乘法中是否也有這樣的定律呢?我們一起來研究。

  3、下面每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嗎?

  0.7×1.2○1.2×0.7

  (0.8×0.5)○0.8×(0.5×0.4)

  (2.4+3.6)○2.4×0.5+3.6×0.5

  (1)集體觀察一下0.7×1.2與1.2×0.7相等嗎?為什么?

  (2)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看看、想想、算算的方法解決下面兩題

  (3)交流匯報討論結果

  (4)說明: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5)問:現在乘法運算定律中的數的適用范圍包括哪些數?

  4、練習

  P11(3)填在書上后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P11(2)

  自練后評講,說出對錯的理由

  2、計算下面各題

  19.4×6.1×2.3

  5.67×0.21-0.62

  教學反思:

  在教授數學乘加乘減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存在差異性。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我注重了例題的多樣性和解題方法的靈活性。然而,在課后練習中,部分學生仍表現出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不足,導致計算出錯。

  反思此次教學,我認為應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分層教學策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跟上教學進度。同時,增加互動環節,鼓勵學生提問和討論,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數學上冊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和反思】相關文章: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09-30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05-16

《乘加乘減》優秀教學設計范文12-27

小數乘整數教學設計06-23

小數乘小數教學設計01-09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04-06

小數乘整數教學設計06-03

小數乘小數教學設計通用12-23

《小數乘整數》教學設計優秀04-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勃利县| 盐城市| 堆龙德庆县| 类乌齐县| 黄冈市| 和政县| 南澳县| 元氏县| 崇左市| 神池县| 岳西县| 双流县| 福鼎市| 耿马| 安庆市| 普格县| 高台县| 富锦市| 榆树市| 平原县| 安龙县| 金昌市| 迁安市| 合阳县| 昌黎县| 久治县| 武威市| 西宁市| 芒康县| 疏附县| 华蓥市| 凤山县| 武穴市| 康平县| 兴文县| 汕头市| 胶南市| 阜阳市| 西乌珠穆沁旗| 深泽县| 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