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學導學案《圓的周長》教學設計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探索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也就是說,本節課學生學圓的周長時并非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學生主體富有思考性的探索過程
1、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圓的周長是小學階段最后掌握的有關周長的知識,此時學生已有長、正方形周長作基礎,學生已有能力自己去研究這部分知識。借助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從“圓周長意義”的理解,立足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自由表達。問:正方形周長與誰有關?有什么關系?為學生研究圓周長指明方向。這種研究方法對研究圓的周長有效,對發規其他知識也有效,這節課不單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學習方法 。
2、層層深入,突破難點
本節課有兩個難點:如何測量出圓的周長?發現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我采用了逐一突破的方法,層層深入。首先讓學生發現尺不能直接測量出圓的周長。從而使學生想出用測繩、用滾動等方法化曲為直。這時候教師再讓學生測量投影上的圓、運動的圓,學生面前又出現新的問題,這使學生感到必須探索一個帶有普遍性的規律。這時我讓學生分組討論,圓的周長與誰有關。再進行小組合作研究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
3、介紹有關數學背景知識,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皮亞杰說:“一切成效的工作必須以興趣為先決條件。”在教學中,我們可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習的內容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教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初步了解有關數學背景知識,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發生與發展過程,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運用在網上查閱的大量資料,找到一個體現新的教學理念的契機:通過介紹“圓周率”的發展歷史,來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激發學習興趣。了解祖沖之在圓周率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正如新大綱所要求的,不僅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還調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使探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陶冶。
4、努力方向
上課中發現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弱,操作時動作慢并較僵硬,這說明在平時的課堂中缺乏這方面的培養和訓練。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盡可能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的基本素質有待提高,如教學語言不夠生動活潑,板書不夠工整、漂亮,在教學設計上還能再加以創新,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
【人教版數學導學案《圓的周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03-02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14篇03-02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15篇04-01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通用5篇)06-26
《周長》教學設計05-29
六年級數學圓的周長期中考點復習04-02
最新地理導學案開題報告08-04
數學教學設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