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追尋李白教學設計
【教材理解】本單元題目為“追尋李白”,意在使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比較系統地了解被譽為“詩仙”的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人生經歷和詩歌作品,了解影響我國乃至世界的(轉載于:追尋李白教學設計)李白文化的相關信息,并開展有關李白的文化活動。所謂“追尋”體現了主動探究的意識,也反應出本單元教材是按照一定的線索來整體謀劃的。
本單元教材不同于一般教材,打破了以“單元”為整體、以“課”為單位的呈現方式,整個單元是一個綜合性的系列學習活動,是一個線索清晰的整體。
本節課就是從李白的游歷生涯入手,綜合學習、了解、走近李白。
【設計理念】將選取的代表李白寫作特點、性格特點的十首詩共分成了三個部分:山水篇、友情篇、理想篇,從而讓學習者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了解李白、親近李白,追尋到李白不朽的魂。山水詩篇中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寄情山水間瀟灑豪放,喜好游歷的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圍繞這句牽引學生追尋李白之魂的總領句,重新去品讀山水詩就會與李白的性情、追求、人生經歷息息相關起來,從而真正追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李白,將其作品藝術成就、人格魅力融入到學生自己的生命認識當中。
【學情簡介】有這樣一句歌詞:“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作為老師,我們懂得每一個孩子的心嗎?這里的“心”,簡單地說就是“學情”。前
蘇聯的一位心理學家指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第一種稱為現有發展水平,表現為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獨立完成任務;第二種稱為最近發展區,是一種準備水平,表現為學生還不能自行完成任務,需要老師的幫助,但是經過啟發也許明天會獨立完成任務。教學就是要把最近發展區水平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隨著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知識的進一步深化,又產生新的最近發展區,這樣循環往復,在兩種發展水平的矛盾運動中,不斷地推動著學生向新的更高的發展水平發展。本節課就是在學生對李白有了模糊的印象的基礎上引導其更深一步地追尋李白,走近李白。由以前對李白的“不關心”轉變為主動地去接近,去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多層次的朗讀、吟誦三首詩。體會詩人在不同時期寄情山水的心境,感受詩人寄情山水的那份灑脫、爽朗與豪情,以此來了解李白的性格。
能力目標:教會學生如何賞析古詩,借以提高學生欣賞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知道李白的生平、李白的詩,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開始追尋”詩仙“李白的旅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自讀自悟,學會賞析詩歌。通過詩風來了解李白、走進李白。
【教學難點】通過誦讀作品,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方法】教師創設情境,學生自讀自悟。
【教學準備】1.搜集李白的有關知識及優秀作品2.課件
【課時安排】本單元共安排12課時,十首古詩的簡單講解用5課時,本課是第六課時。
【教學過程】
一.幻燈出示對聯,導入新課。
1. 盛唐詩酒無雙士 青蓮文苑第一家
對聯中描寫的是我國歷史上哪位著名的詩人?從哪里看出來?
2.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出示李白的'圖片及資料。(幻燈)
3.指名吟誦以前學過的李白的詩句。(適時點撥,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李白?)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論送我情。(注重友情的李白)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寄情山水的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天真爛漫的李白)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思念故土的李白)
同學們對李白已經有了一些模糊的印象和零散的記憶,現在就讓我們再去追尋詩仙李白的足跡,更多地了解他,更好地親近他,讓我們一起追尋李白。(板書課題)
二.多維突破,步步深入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20歲時游歷了巴蜀的名山勝水,25歲開始在各地長期漫游。在他的游歷生活中寫下了不少有名的山水詩
篇,《早發白帝城》就是其中的一篇。
(一)賞析《早發白帝城》
1. 幻燈出示本詩,指名朗讀。
2. 大家都能做到熟讀成誦,但是不是都做到了會鑒賞?
師:詩歌鑒賞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要理解詩的情感,體味它的情趣。如果不知道這首詩具體是怎樣的情感,就談不上對詩的鑒賞。那么李白的這首《早發白帝城》你體會到了他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3. 學生自讀自悟,初步說出“高興”的心情。
4. 為什么高興呢?師簡介本首詩的寫作背景,學生從而又讀出了急切的心情。匯報從哪個字、哪個詞悟出的急切與喜悅的心情。
5. 學生帶著這種心情朗讀本詩(配樂:春江花月夜)每個學生都能入情入境。
6. 欣賞古詩范讀(Flash動畫),模仿范讀,帶著這種感情師生齊誦。
7. 師重讀“彩云間”“千里”“萬重山”,讓學生體悟一種氣勢——豪放浪漫(板書)。
(二)賞析《獨坐敬亭山》
1.出示本詩范讀(Flash)。提問:你聽出了什么意境?(板書:孤寂愁苦)
2.從哪些字、詞悟出來的?(小組討論、匯報)
3.怎樣理解“相看兩不厭”?教師介紹本詩寫作背景。
4.誦讀賞析,進入詩的意境。指名朗讀(配樂:寒江殘雪)
(三)賞析《夜宿山寺》
1.出示本詩(幻燈)你覺得這首詩從哪個角度來賞析合適?(板書:夸張)
2.從哪些地方悟出了山寺之高?為什么“不敢高聲語”?(板書:想象)
3.想象詩的畫面,邊朗誦邊做動作。(配樂:高山流水)
總結:李白把這些感情全部用山水之景表達出來,體現了他詩歌的特點:寄情山水(板書)。
三.感性共鳴,激發情感與求知欲
讀了這些詩句,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李白?(豪放浪漫、孤寂愁苦、善于夸張與想象的李白)。
四.課外延伸,加深對李白的認識
(幻燈出示)
豪放浪漫: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孤寂愁苦: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小學追尋李白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畢業贈言》小學教學設計04-06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設計03-07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律》04-06
小學安全教育教學設計02-16
小學主題班會教學設計10-02
小學體育教學設計(通用6篇)09-09
小學口語交際的教學設計范文07-12
小學《正比例》的教學設計05-11
小數乘小數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