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一:新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及反思
《認識平面圖形(例1)》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2頁例1。 學習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通過將圖形送回家以及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間觀念,發展應用意識。 3.初步認識幾何知識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創造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 學習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學習難點: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辨別。
學習準備:課件、白紙、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印泥、卡紙。 評價任務:
1. 體會魔術表演,說出怎樣變出圓的。
2. 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圓的特征。 學習過程:
《拼一拼(例2)》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3頁例2。 學習目標:
1.通過拼一拼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五種基本平面圖形的特征,進一步熟悉學過的平面圖形。
2.通過拼擺圖形,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積累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之美;同時也培養與同學之間的交往、合作意識,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學習重點: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和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學習難點: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學習準備:
教具準備:課件、長方形紙、風車、平面圖形若干。
學具準備:長方形紙、剪刀、不同顏色完全一樣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學習過程: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4頁例3。 學習目標: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這些平面圖形特征的認識。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初步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感受所拼圖形的數學美。 學習重點:引導學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狀的圖案。
篇二:2012年新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全冊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一、準備課
1、數一數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數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難點:學會觀察圖片的方法; 用語言表達觀察的結果。
教學準備:第2~3頁彩圖(或相應多媒體課件),第4~5頁彩圖,10以內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課題: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要與老師一起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數學知識是很有用的,學會它你就能增長本領,會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大家想不想學好數學?
我們平時很多時候要用到數數,大家會從1數到10嗎?誰來數一數?(伸出兩只小手,互相數一數同桌小朋友有幾根手指。與老師一起一邊伸手指一邊數數。)
二、看圖數數:
1. 激發觀察興趣。
(1) 師出示教科書第2~3頁彩圖。
(2)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一所美麗的小學校。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上學來了。大家看看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發現告訴同桌的小朋友。
(3)問:誰來說一說這幅圖上都有些什么?還有什么?
2、數圖中的數量。
(1)小朋友們認真地數一數,這里有幾面國旗?(配合學生回答,貼一面國旗圖(2)師:一面國旗,就可以用數字“1”表示。(同時在圖右邊對應貼出數字卡片“1”。)
(3)教師領讀,學生自己小聲讀。
(4)小朋友們再找一找,圖中還有哪些也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
(5)小朋友們再數數看,你又發現了什么?有多少?
三、認讀1~10各數:
1、10個數都數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2、可以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四、數身邊的事物:
師:這幅圖上這么多事物的數量能用數來表示,那么我們身邊的事物能不能也用這些數來表示呢?
你有幾個鉛筆盒?幾枝鉛筆?
第一行有幾位同學?幾位男同學?幾位女同學?
我們教室有幾扇窗戶?幾枝日光燈?
你的右邊有幾位同學?左邊有幾位同學?
黑板的上邊貼了幾個字?
……
五、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數了美麗的小學校里面的紅旗、花、樹木和鴿子等許多東西,還數了我們身邊的門、窗、鉛筆等事物。下課后,小朋友們還可以數一數我們校園里的事物。放學后,再數數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家人,好不好
板書設計:
數一數
1、2、3、4、5、6、7、8、9、10
教學反思:
“數一數”一課時一年級學生入學學習數學的第一課。為了使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我一上課就運用了輕松的談話方式喚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我設計了生動有趣的數數活動,吸引剛剛走入課堂的學生和其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學生們興致勃勃地數了生動活潑的主題圖中的事物,再抽象出數,然后再回到數數活動中進行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發現:許多學生沒入學前就會數數,情境圖中的數數難不住這些學生們。但也有出現個別學生數錯的情況。
2、比多少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一對應,知道同樣多的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2、通過操作、觀察,初步體驗數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重點、難點:
掌握比較的方法,會正確的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教學情境圖,小兔頭圖片,小豬頭圖片,磚塊圖片,木頭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1、聽故事,《小豬幫小兔蓋房子》。
同學們,大家好!你們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嗎?(喜歡)你們最喜歡動畫片里的誰呢?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喜羊羊。”今天呀老師就把這個貴賓請到了我們的課堂,大家高興嗎?(出示課件:喜羊羊),它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非常好聽的童話故事,下面就請欣賞童話故事《小豬幫小兔蓋房子》,( 多媒體播放小白兔、小豬蓋房子的動畫課件,進行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
2、引導觀察,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看著這個畫面,你能從中發現數學問題嗎? 生1:圖上有4只小白兔、3只小豬、2條魚。
生2:有1張桌子、4把凳子。
生3:桌子上還擺有3個蘋果、4根蘿卜。
生4:小豬扛木頭、小白兔搬磚。
同學們觀察真仔細,聽的真認真。今天我們就和喜羊羊一起來學習比較多少。(板書課題:比多少)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教學“同樣多”
(1)、師: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這個動畫課件,圖上有幾只小兔?每個小兔搬多少塊磚?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小兔頭圖片、磚頭圖片。)
(2)一只小兔搬一塊磚,有沒有多余的磚頭?有沒有多余的小兔?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像這樣一個對著一個,小白兔有4只,水泥磚也有4塊,都沒有多余的,我們就說。小白兔的只數和水泥磚的塊數同樣多(或一樣多)。(板書: 和 同樣多。)
(3)、小組合作,找一找,除了小白兔的只數和水泥磚的塊數同樣多外,還有什么和什么同樣多呢?(引導學生找出小豬只數與蘋果個數、小白兔只數與蘿卜個數等同樣多)
(4)、.操作。(教科書第8頁“做一做”第1題)
a、教師引導學生擺“同樣多”。
教師擺六塊橡皮后,請學生對著橡皮擺鉛筆,要求鉛筆和橡皮擺得同樣多。 指1名學生到投影儀上擺,其他學生在課桌上擺。最后學生看自己擺的和投影儀上擺的是否一樣。
b、全班學生獨立擺“同樣多”。(擺5個蘋果,擺的梨片要和蘋果片同樣多。)
2、教學“多些、少些”
(1)、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兔子和磚頭同樣多,那你們知道小豬和木頭分別有多少嗎?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學具在桌面上動手擺一擺 。
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要重點利用教材情境圖,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并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通過擺一擺、數一數、比一比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學會比較物體的多少,重點學會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在教學中有令人欣喜的地方,如在學習“同樣多”是,學生的觀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課上學生除了說“小兔和蘿卜同樣多,小豬和蘋果同樣多。。。。。。”還觀察到“橋和房子同樣多”。
篇三: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優秀教案讀數寫數教學設計及反思
100以內數的認識——讀數與寫數教學設計
三會小學程 鳳
教學內容:
第二冊36-37頁100以內數的認識——讀數、寫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
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重難點:
初步正確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特別注意過九的數,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 教具準備:
小棒、計數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數數: 從10起,十個十個數到100,
從35起,五個五個地數到80
從50起,二個二個數到64
2、數的組成,17、42、35的組成。
3、復習數位表: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個、十、百)對!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有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
“那么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11?”(指名回答,并上來撥珠子)
“對!因為11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1,在個位上撥1。”(并指名回答怎樣寫和讀11這個數,可指名上來板書)那么20呢?
二、導入:
“剛才表示的數都是20以內的數,如果是20以上的數又應該怎樣表示呢? “其實20以上數的讀寫和20以內數的讀寫是一樣的。”
三、新課:
1、教學例三:出示紐扣圖,學生觀察,并輸出各種顏色的紐扣個有多少粒。
黃色紐扣:四十粒 藍色紐扣︰二十七粒 紅色紐扣︰三十三粒。
想一想應該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40?(指導學生在計數器上拔株并回答)
學生邊說邊動手:40由4個十組成,所以只在十位上撥4,在個位上不撥。但是在寫的時候各位用“0”補上,寫作:40 讀作:四十全班齊讀“十位是4,個位是0,所以讀作四十”
2、引導學生用計數器上表示27和33。
(1)學生撥珠子:十位2顆,個位7顆
“請問珠子表示的數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書:寫作:27全班齊讀“十位是2,個位是7,所以讀作二十七”
(2)37如上教法。
(3)33的兩個“3意思一樣嗎”?(不一樣)
為什么?引導學生說:十位上的“3”表示3個十,各位上的“3表示3個一”
3、教學100的讀與寫。
(1)三種顏色的紐扣一共有多少粒?(100粒)
怎樣用計數器表示一百呢?怎樣寫并讀出來?
教師引導學生操作。寫作:100 讀作:一百。
4,、引導學生總結怎樣讀數與寫數
(1)出示數位表和一個兩位數的數字,學生觀察。
(2)引導學生總結得出:從右邊起,第一位數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左邊)起。
四、練習鞏固:
1、教師讀數,學生聽數并動手寫數,再全班對答案。
2、同桌2人合作,一人說數,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要求寫數和讀數都要寫出來。每人說3個數。
五、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讀數和寫數。(板書:讀數、寫數)其實方法和20以內數的讀寫都是一樣的。不知道小朋友們是否都熟練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寫呢?好我們現在來做練習。
六、做39頁相關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全班對答案。可以請小朋友到黑板板書出來。(教師注意說明容易錯的地方)
七、板書設計:
100以內數的認識——讀數、寫數
寫作: 4027 33 100
讀作: 四十 二十七 三十三 一百
從右邊起,第一位數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左邊)起。
100以內數認識——讀數與寫數教學反思;
在教學設計時,我先復習數數和數的組成,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用小棒擺數(教師報數,孩子們擺數),其中讓學生兩人一組擺出11根小棒并在技術起上表示出來,再說說它的組成,然后想一想,擺出20根小棒,應擺在計數器的哪個數位上?邊撥珠邊敘述:2個十在十位上撥2顆珠,加深對不同數位的數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在學習新課是,我讓學生通過感受具體的事物(小棒)到半具體半抽象的事物(計數器)到抽象的數這個過程,來學習100以內數的讀、寫。通過學生觀察、思考、對比,加深了他們對不同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教學讀法和寫法時,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經驗,在體驗中學習,在操作中學習,逐步學會自己掌握學習規律,并從中歸納知識.沒有了死記硬背,而且學生的學習會更有興趣.教學時我注意由易到難,逐步引導學生擺小棒、撥珠、讀數,由直觀到抽象,增強學生數感。 在例3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已先撥珠再寫數,或直接看圖寫數。體會當個位上一個也沒有時,應用“0”占位。加深了對數位意義的理解。 在教學中,通過擺小棒邊擺邊數,1個十,2個十,3個十??10個十,“10個十是100,在計數器上還可以怎樣表示?”請他們表示100,他們想出一個新的數位——百位。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雖盡量給學生“動”起來的機會,通過以“動”促思,以“說”促思,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他們進行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在這里需要進一步的讓學生去說,撥出數并說一說它的組成。但是這一點我做得還不到位。 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方法,動手、動腦去讀數,寫數,從直觀到抽象,逐步感知十進制記數方法,加強對計數單位“個、十、百”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展,自主構建知識的良好學習態度和習慣。
在這節課上,教學環節之間需要進一步聯系密切,過度要自然,并且每一個知識點要充分練習,使學生深刻理解數位的順序。整節課上教師在語言的表達上不是很清楚,出現了寫口誤。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加強語言的組織訓練。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0-17
《圓的認識》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0-18
初三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06-23
數學圓的面積課程教學設計及反思08-21
欣賞與設計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反思及評價11-16
教學設計的反思10-28
教學設計與反思12-30
數學教學設計12-28
數學教學設計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