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秋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揣摩、品味優美的語言。
3、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揣摩、品味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品味優美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杜牧在《秋夕》中說銀燭秋光冷畫屏。馬致遠也在《天凈沙·秋思》中說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在文人墨客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蕭索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和豐收的喜悅。今天,讓我們走進別樣的秋天,去聽聽詩人的深情絮語
二、朗讀詩歌
要求:朗讀時注意音準、語氣、語速及重音的把握。
1、請一個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正確。
2、學生點評。
3、教師配樂朗讀(聽節奏、聽感情)。
4、學生點評,教師隨機點撥。
5、全班飽含感情地齊讀。
三、整體把握
1、作者在詩歌中選取了哪些景物來表現秋天的?(露珠、冷霧、白霜;稻香、鐮刀;秋蟲、蟋蟀;溪水)
2、為什么作者要將這些景物融入詩歌中?(抓住富有秋天特征的代表性景物)
3、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熱愛秋天、贊美秋天的感情)
四、賞析語言
1、詩歌第一節:
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
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用背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⑴ 學生朗讀。
⑵ 品味語言:如果把橫線部分刪掉,語言表達效果如何?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輕松、嫻靜的氛圍。
⑶ 詩歌語言美在哪兒?(生動形象的修飾語)
⑷ 有感情地齊讀。
2、詩歌第二節:
⑴ 學生用剛才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二節。
⑵ 你覺得這節詩應該怎樣來讀?
⑶ 學生評價。
⑷ 你能說說你對詩中語言的品味嗎?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此比喻似拙實妙,是一個倒裝句,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耐人尋味,與漁人生活聯系起來,實在而又能引起人的聯想。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⑸ 有感情地齊讀。
3、詩歌第三節:
各小組品味賞析詩歌第三節。
⑴ 交流對詩歌語言的品味。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⑵ 有感情地齊讀。
五、想象畫面
想象每幅畫面的意境,你能用優美的語言給每幅畫面取個好聽的名字嗎?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人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南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漁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鳴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六、寫作訓練
搜尋你記憶中秋天的印象,展開想象,寫一個優美的語段或作一首優雅的小詩來贊美秋天。
【詩歌《秋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制作個人簡歷教學設計范文11-17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設計05-09
命題作文教學設計《征文選登》11-15
秋天美文隨筆10-15
關于春節的詩歌11-07
關于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的范文05-09
秋天落葉簡歷封面10-19
秋天的葉子作文01-08
秋天的公園作文01-07
關于秋天的美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