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追月教學設計
感受音樂作品《彩云追月》的風格特色,了解相關音樂文化,在學習中增進民族文化意識和熱愛祖國優秀音樂作品的情感。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教學分析
1. 教材分析
歌曲是由王付林根據任光作曲的民族管弦樂《彩云追月》填詞而成,樂意寧靜,歌詞深情,描繪了作者思念遠在臺灣的親人,盼望兩岸早日統一的迫切心情。歌曲中多次運用的切分音以及波音、倚音,使曲調委婉細膩,不僅潤飾、美化了曲調,更賦予旋律獨特的風格,有助于歌曲感情的深化與升華。
2. 學情分析
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特點: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伴奏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學生已具備的基本知識:能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了解一些常見的民族樂器。
3. 教學媒體環境分析
多媒體教室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音樂作品《彩云追月》的風格特色,了解相關音樂文化,在學習中增進民族文化意識和熱愛祖國優秀音樂作品的情感。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樂于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并能與他人合作,學會用打擊樂器、聲勢動作和人聲伴唱等多種音樂形式來表現歌曲。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用連貫、流暢的氣息,柔和深情的聲音演唱《彩云追月》,并準確地掌握切分節奏。聆聽民族管弦樂曲《彩云追月》,熟悉其它版本的《彩云追月》,體會樂曲的意境。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感受音樂作品《彩云追月》的風格特色。
2、能用連貫、流暢的氣息,柔和深情的聲音演唱《彩云追月》。
3、學會與他人合作,用多種音樂形式來表現歌曲。
(二)教學難點
1、能唱準、拍準切分音節奏。
2、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聲勢動作和人聲伴唱等形式
表現歌曲。
3、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音樂體驗的'積極性,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不斷提高
對音樂的感悟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云月遐想 → 云月追逐,解決節奏難點 →
入情入境,體會彩云追月 →自主互動,學習彩云追月 →
多種形式,豐富彩云追月 → 拓展延伸,再現彩云追月
(二)教學過程設計
伴著葫蘆絲演奏的《彩云追月》旋律學生走進課堂。
1、創設情境,云月遐想。
師:伴著舒緩的旋律,讓我們乘著想象的翅膀來到浩瀚的天空。
① 點擊課件,出現云層圖
師:多么美麗的云層啊!藍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誰來說說你觀察過的白
云的樣子呢?
學生思考,自由回答。
小結:老師仿佛看見了飄逸秀美的云姑娘,它在天空中變化多姿、翩翩起舞。
② 欣賞一組月亮的圖片。
師: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夜色中她顯得多么安詳、多么寧靜,仰望靜謐的夜空充滿了無限遐想,誰來說說你了解的關于月亮的歌曲呢?
學生思考,交流自己熟悉的關于月亮的音樂作品。(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彎彎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月亮之上等等)
師:云和月在天空中也是一對好朋友,讓我們看看這對好朋友在天空中干什么呢?
【彩云追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必備教學設計02-25
小班教學設計02-22
夏教學設計01-01
數學教學設計12-27
春酒教學設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