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小攬車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玩具小車是學生都感興趣也是玩過的東西,但是他們并沒有用實驗手段研究過小車運動與力的關系。用重力拉動小車,拉力的大小可以測量而且容易控制,所以本單元第一課安排研究用重力拉動的小車,同時認識我們最常見的力——重力。本課有兩個活動:
第一,組裝用重力拉動的小車。在重力小車裝置中,鐵墊圈有重量,繩子對小車可以產生一個水平方向的拉力。改變鐵墊圈的數量,就改變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變了小車拉力的大小。接下來就可以用這個小車進行研究了。
第二,研究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重力是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
過程與方法:
1、安裝用重力拉動的小車。
2、做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關系的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注重獲取證據,用證據來證明觀點。
【教學重點】
建立重力的概念,探究發現拉力與小纜車運動的關系。
【教學難點】
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關系的實驗制定。
【教學準備】
為每組學生準備:小車、粗線一根、小鉤一個、鐵墊圈10個、跑板一塊、秒表。
為教師準備:PPT、同學生材料一份。
【教學流程】
1課前交流
開始要先表揚!安撫學生的情緒!
提問:同學們,你們早上是做什么車來學校的啊?
這些車是靠什么運動起來的?
生:(人踩的力、發動機的力)
2幾個墊圈剛好能讓小車動起來
教師直接出示一輛小纜車,提問學生“你用什么方法,讓它動起來?”
生:吹、拉、推、、、
當學生說“拉”的時候,教師將一根兩頭都帶有掛鉤的繩子,掛到車子上。
師:綁在車子的什么位置呢?
生:
師:為什么這要綁在這里?
生:
師:然后呢?
生:
師:我們將用繩子拉動的車,叫做纜車。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我們自己的小纜車。【板書】我們的小纜車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鐵墊圈(手里多拿幾個墊圈),你能用這個,讓小車動起來嗎?
生:
請學生到講臺上演示。
師:你知道,幾個墊圈能使小車剛好動起來嗎?
生:
師:看哪個小組,用實驗,最快得出結論。
學生實驗的過程中,主要是要糾正他們在操作方面準確性。
認識重力
師:老師看到,同學們已經讓自己的小纜車運動起來,并且也用實驗的方法,測量了幾個墊圈能剛好使小車運動起來。
師:你們想過,是什么力量使小車運動起來的嗎?
生:
師:你們剛才都說的很好,表達出了一個概念,科學家將這種力量稱之為“重力”。
重力:重力是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
介紹重力
師:生活中,你體會過重力嗎?
生:
師:你現在能解釋,小車是靠什么力量運動起來的嗎?
生:
師:哦!原來是墊圈的重力,拉動小車運動起來的。
3拉力大小與小車的運動
師:誒!2個墊圈剛好使小車運動起來,那我多掛幾個墊圈,會怎么樣呢?
生:
師: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拉力大小與小車的運動的關系”
師:這個實驗要怎么做呢?
生:
5年級
教師分發實驗設計單,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
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清楚同一終點,同一起點,口令要和按、放一起。確保數據準確。
實驗時間10分鐘,教師巡視,及時解決他們的問題。
請實驗做好的學生,及時將實驗數據,送過來給老師。
教師將所有的數據出示的黑板上,讓學生說“你發現這些數據有什么規律?”
生:
師:還有其他的發現嗎?
生:
4總結
師:大小不同的力是怎么影響小車運動的?
生:
師:是什么力拉動了小車?
生:
師: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有什么關系?
生:
板書設計
《我們小纜車》
重力是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拉力越大,小車運動越快。
教學反思
本節課之前試教的時候,一直是按照書本上的`流程逐一下來,教學目標也基本能達成。
但總是感覺前面組裝小纜車,這個教學環節,教師講的太多,有種“保姆式”的教學感覺。因此在第3次試課時,直接出示小纜車,省略了繩子應該有多長這個問題。其實在之前的試教中,我發現學生,都可以說出來,所以就將這個問題省略了。
還有課文剛開始的那幾張圖片,其中的馬車、高爾夫休息車等這些車,學生平時接觸到的并不多,要提問他們這些車是靠什么動力運動的?難度有點高。因此我將本環節的教學,改成課前交流,提問學生“你們今天是坐什么車,來學校的?”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
本節課另一個活動是研究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這節公開課,在這個活動中,做的不夠好。主要是實驗前的指導不夠精簡,實驗材料還可以再改進。
這節課還有一個問題,自我感覺上課的時候,一點熱情都沒有,教師的情緒很低沉,這使得學生的氣氛也沒有帶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