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泥一年級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捏橡皮泥》本是課本上所沒有的內容,但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我根據學生實際設計的一堂活動課。它也和《吹泡泡》的課型基本相似,主要是讓學生在玩中學,在與同學玩當中學會他人的長處,發掘自己的能力。在活動中,融入了各種形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不知不覺地走進學習氛圍,主動參與活動。 學生分析:
1、二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特征,對動手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喜歡玩、喜歡活動、喜歡無拘無束地進行游戲。因此讓學生捏橡皮,學生的熱情是很高的,而且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也是挺適合的。
2、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在大腦中儲存了大量的事物形態。了解了一些事物的基本特征。而且他們也已經具備了想象思維的能力了。
設計理念:
1、語文教學改革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創造性。那么我們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放開手腳,主動參與學習、展示真實的自我感受。最好是通過一些學生所熟悉的周圍的游戲活動來帶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本著激發學生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這個想法,我又采用了多種學科形式相結合的綜合活動課形式,以輔助語文教學,使其更形象、更富有學科之間的聯系性。
教學目標:
1、能發揮想象,自己捏出一些圖案,增強動手能力。
2、能用上“先??接著??最后??”的句式進行語言訓練。
3、能通過聯想,說說你捏出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樣的?它在干什么或者可以干什么?開拓思維,讓想象插上翅膀。
4、在活動中,增強合作學習的意識。
課前準備:
錄音磁帶、投影片。
捏好的橡皮泥、火柴棒(或牙簽)
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題:
1、猜一猜,這盒子里是些什么東西?
2、教師出示一些捏好的橡皮泥圖案,讓學生觀看。
3、看了這些圖案,你想知道什么?
4、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本課的主要要解決的問題。
①它是怎么捏出來的?
②它是怎么樣的?它在干什么?它可以干什么?[激趣質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自然地引出課題,并引導學生自己說出來本次活動要解決的問題,給學生創造一種主動學習的機會。]
二、游戲練習說話:
1、教師指定一種圖案讓學生捏(冰糖葫蘆)
2、學生自由游戲,活動開始伴有活潑輕快的音樂,當音樂聲停止活動就結束。一邊說一邊捏,要求用上“我先??接著??最后??”的.句式。(以下也-相同)
[播放音樂,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調動學生潛在的激情,調控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做到收放自如,不留痕跡,使過渡自然]
3、抽幾位學生上臺一邊捏一邊說。
4、句式訓練。
我先把橡皮泥分成一塊一塊,大小差不多的小塊
接著把每塊橡皮泥揉成( )的
最后我用牙簽把它們( )地穿起來
[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有不同的理解,最后歸于語言文字上的統一規范,但在統一中追求個性化]
5、這樣捏出來的橡皮泥是怎樣的呢?
你看,( )的( )被我捏出來了。
6、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圖案捏橡皮泥。要求一邊說一邊做(伴音樂)
[活動與語言訓練有機結合,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讓他們在游戲中,動手活動中增加興趣,主動參與學習]
三、自由活動(捏橡皮泥)(伴音樂)
1、你還能捏出其他東西嗎?
用上:我捏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樣的,它可以干什么,它在干什么。
2、活動開始,四人小組合作。
[在低段學生中,滲透合作學習的新理念,發揮學生想象,珍視學生獨特的創造力,給學生留下自由空間]
四、說話訓練:
1、學生自由回答以上問題。
2、根據句式說話:
(1)我們組的同學捏了很多圖案,有()、有()、有( )。
(2)我們組的同學捏了很多圖案,有()的()、有( )的( )、有( )的()。
[語言文字的統一規范,同樣追求個性化,并通過“我們組的同學”這幾個字貫穿與加強了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整體練習說話:
把上面幾個問題連起來說話,四人小組討論自由說,指名說。
[以上幾個問題都是層層深入,由淺到深,在學生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在每個環節中都以“活動——自由說話——句式說話”的線索進行教學]
六、課外延伸:
請你把你捏的圖案畫下來,并寫出你是怎么捏的,然后利用想象,把它編成一個故事。
【橡皮泥一年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年級《畫》教學設計10-13
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4-22
一年級教學設計《i u ü》01-01
一年級語文《太陽》教學設計10-13
一年級《池上》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2
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學設計06-25
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設計12-24
一年級語文《荷葉圓圓》教學設計范文05-29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荷葉圓圓》的教學設計05-31
一年級四個太陽的教學設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