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像誰課文教學設計
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否滿足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切實要求,對實踐教學能否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具有重要影響。接下來由小編整理了我像誰課文教學設計,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篇一:我像誰課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體驗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面對不同人、身處不同地點、從事不同活動所充當的不同角色。
2、通過活動觀察對比,認識不同角色對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應承擔的不同責任。
3、愿意在現實生活中當好自己的角色。
教學重點:
通過幾個活動使學生體驗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充當的不同角色。
教學難點:
深入了解自己所充當角色應承擔的責任。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好!上課前我呀想先考考大家,看看誰是我們這個班最聰明的孩子。
出示題目:兩個爸爸加上兩個兒子為什么只有三個人?
2、學生討論,揭示答案。(演示一個人既是爸爸又是兒子,他同時充當了兩個角色。)
師小結:當一個人面對不同的人時,會有著不同的角色。
師小結:當一個人面對不同的人時,會有著不同的角色。
師:聽到同學們對我的稱呼,感到很親切。能為你們上課我感到很幸福。今天我還帶來了幾張照片,想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你們說一說照片中的我還是誰?
師:(課件:第一張圖片)這張照片是我在家里與兒子照的,我又是誰?(媽媽)
師:(課件:第二張圖片)這張照片是我去超市時拍的,老師又是誰呢?(顧客)
師:(課件:第三張圖片)這張照片是我昨天晚上參加慶祝建國60周年合唱比賽時拍的,此 時的老師是誰呢?(演員)
二、交流互說,認識自己
在不同場合我變換著不同的角色。(板書:角色)有個小孩叫明明,他也會變。(課件顯示:教材中的圖片。)
1、問:就一個明明,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稱呼呢?(看來我們在不同場合角色在發生著變化。)
2、我會變,小明會變,你們也會變。誰來變變吧——指名一個學生,此時此刻,我是老師,你就是(生答學生),回到家里,你就變成(生答兒子),再指一名學生:發燒了,生病了,上醫院,你又變成了(生答病人)。
3、你們還會變出什么身份來呢?在生活中不同的地方,都變成了誰?趕緊在小組里給伙伴們介紹介紹吧,在活動時老師給大家提點建議
課件顯示:
老師的建議:
a、認真聽小組同學介紹,可以相互補充。
b、不要影響別人。
c、盡量不與別人重復。
(1)小組內互相說一說,師巡視。
(2)選代表上臺說,有照片的可以展示,師適時引導。
4、說一說你身邊的人在不同的場所又變成了誰。
(1)師:不但我們自己在變,爸爸媽媽也在變。瞧,明明又要說了。
(2)課件顯示:我的媽媽在上班時是售貨員,在家里是我的媽媽;
我的爸爸上班時是學校教師,在家是我爸爸。
(3)自由說一說家人的變化。
5、小結:其實,你,你的爸爸媽媽,還有我,在社會上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板書:社會)
三、利用游戲形式引出下一學習環節
師:上了這么長時間的課,大家一定都有點累了,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小游戲吧!誰愿意參加?
(教師讓一個學生找3名好朋友共同參加。)
生做游戲:搶椅子。
四、體會不同角色的責任
師:剛才,我們在做游戲時可以搶椅子,那在什么情況下我們不能做沒有秩序的搶椅子的事情呢?
生:排隊的時候,上課的時候……
師:看來,我們有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身份下我們還有不同的責任。(板書:責任)
五、情景表演——當好不同的角色
1、孩子們講得真好,通過學習明白了同一個我在不同的場所,所扮演的角色在不斷地變化。在不同的身份下還有不同的責任。那你們說說作為在學校學習的你怎樣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學生自由說)
2、我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怎樣才算是好孩子呀?你說說。不錯,關心家人,幫家人做事,懂得珍惜爸媽的勞動。叮咚,門鈴響了。你家來客人了,現在的你是誰?(板書:家里)
師:想一想,告訴大家。很好,是小主人。同一個我在參照對象不同時,我的角色也變化了。
3、豐富的生活賦予了我們多種角色,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還有不同的角色呢?
(1)、出示圖1我是小游客
(2)、出示圖2我是一名小顧客,你在超市購物時是怎么做的?(小顧客要遵守商場的規則,按順序排隊付錢。文明有禮貌,講究衛生)
(3)、出示圖3我是小觀眾
六、總結
在生活中,我們的角色在隨場所變化而發生變化,在不同的場所又對我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真正做個好孩子,文明的小學生、小游客、小顧客。
篇二:我像誰課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用語言或其他方式描述所觀察到的事物的形態特征;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獲取有關遺傳和變異的信息資料。
2、引領學生經歷調查、比較、分析與交流的科學學習過程。
3、知道生命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遺傳的;了解遺傳和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案例背景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青少年生長發育主要特點及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的基礎上,對生命延續內容的深一步探究活動。學生通過研究自己的身體特征與家人有哪些相似和差異,并對部分動植物進行觀察研究,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遺傳的,認識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生命科學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一、以小游戲引入主題:
1、找父母。
(出示照片)老師這里有三位同學和他們父母的照片,大家幫著三位同學找找他們的父母是誰。
(學生討論后回答)
2、引導學生找相似特征。
為什么他們是他的父母呢?你是怎樣知道的?
(學生回答)
【通過這個游戲,能很快的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盡快地進入角色。】
看來,同學們都非常聰明,知道根據臉上的特征來給他們找父母。是的,咱們都或多或少的像自己的父母,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出示課題“我像誰”)
二、人類的遺傳現象
1、我與父母。
你有沒有被別人說過像你的媽媽或者爸爸?
(學生自由發言)
2、火眼金睛辨父母。
不少同學也帶來了父母的照片,現在小組間混合一下,看能不能為同學找到家人。
(學生根據剛才的游戲和同學的談話來辨別并說出理由)
3、學生討論分析遺傳現象。
同學們都能準確的找到要找的父母,真是善于觀察的好學生。現在請各小組討論一下根據這些現象,你能從中發現什么或得出什么。
(學生討論并匯報,可能會發現“模樣”像父母)
4、繼續討論
是不是只有“模樣”像父母呢?
(學生討論并匯報。引導分析:性格、脾氣、習慣等等,都會相似。)
三、動植物間的遺傳現象
1、提出新問題
通過剛才幾個活動,咱們知道一家人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那動植物間有沒有這種現象呢?
(學生討論并匯報)
2、講解新知識
生物的形態特征或生理特性傳給后代的現象叫遺傳。
(板書:遺傳)
【通過剛才幾個活動的連續出現,加深了學生對遺傳現象的印象,然后教師再及時到給與準確的定義,這樣學生就牢固的掌握了這一知識。】
3、我知道
你知道哪些描寫遺傳現象的諺語么?
(學生討論并匯報。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等等。)
4、我會推理
(出示小狗的圖片)觀察圖中小狗的顏色和花紋,推測一下狗爸爸可能是什么樣子?
(學生推測)
【這兩個活動的設計利用了學生強烈的揭謎心理,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遺傳現象的印象與理解,增強了學生對這一現象的探究興趣。】
四、人類的變異現象
1、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新問題。
因為有了遺傳現象,那是不是子代都和父母一模一樣呢?
(學生來說說自己與父母的差別)
2、講解新知識
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形態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異,叫變異。(板書:變異)
3、火眼金睛
下面同學們來辨別一下課本P14頁,一張全家福的子代與父代之間的不同。
(學生辨別并匯報)
五、動植物的變異現象
1、我會用
跟遺傳一樣,動植物之間也存變異。下面拿出你準備的樹葉看一下這些樹葉是否全部相同?為什么會這樣?其它動物呢?
(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同一棵樹上的多個樹葉進行比較,并討論回答。)
2、我知道
你知道哪些描寫變異現象的諺語么?
(學生討論并匯報。如: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龍生九子,九子各異等等。)
3、小結
遺傳和變異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可以說,沒有遺傳,就沒有物種的延續;有了變異,生命世界才能夠像現在這樣豐富多彩。
【這一活動目的在于把人的變異現象擴展到植物和其它動物,使學生了解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的特征之一,意識到到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從而使學生初步從宏觀上感知生物界的遺傳與變異現象。】
六、班級差異大調查
1、 引導探究問題
咱們知道了生物體存在遺傳與變異現象。現在咱們就來做一個班級差異大調查。
2、解釋標準
(①選定幾個特征進行調查。如:有無耳垂、單雙眼皮、舌頭能否卷曲、頭發曲直等等。
②由教師組織全體學生參與,解釋清楚每個標準的定義。)
3、小結
我們調查出的這些就是人與人的差異,如果這些差異是因為環境的改變而產生的,那這些差異就會遺傳下去。
【本活動設計的目的是通過比較人之間差異的活動,鞏固課堂探究的成果,加深對遺傳與變異現象的認識,培養學生觀察與比較、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把觀察和思考結合起來。】
七、拓展活動
同學們課下調查一下,有沒有同學的父母都是帶近視眼鏡的?近視這個現象是變異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