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發霉了教學設計
《面包發霉了》一課是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食物》單元第5課。這是在學生探索了食物的營養成分、經歷了食物由生到熟的觀察活動后,進一步研究食物變化的一課。下面是CN人才網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面包發霉了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面包的變質發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長需要適宜的環境和條件。
2、通過對霉菌的培養可以進行霉菌生活條件的研究活動。
過程與方法
1、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假設,并設計實驗研究霉菌的生長與環境的關系。
2、堅持記錄霉菌的生長情況,分析、整理自己記錄的數據。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霉菌的觀察,拓寬觀察周圍世界的視野,保護并發展對事物的好奇心。
2、在對霉菌生長的實驗活動中,鍛煉長周期實驗觀察的意志品質。
【教學重點】
觀察發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發霉的條件。
【教學難點】
通過學生自己的假設,進行合理的實驗設計。
【教學準備】
分組:每組4塊面包片,寫有1、2、3、4的號碼紙片,4個塑料袋。
教師準備:發霉的花生、發霉的橘子、蛋糕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我們需要攝入足夠的食物才能保證我們每天的營養。但有時食物太多,我們不能馬上吃完,這就需要把食物保存起來。食物在保存的過程中也會發生變化。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2.揭題,是啊,發霉了的食物我們可千萬別吃,那食物為什么會發霉,霉到底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研究一下。瞧,這塊面包就發霉了。
板書:面包發霉了
二、認識霉菌
1.觀察新鮮的和發霉的面包,你們發現了什么?
(面包發霉了、有白噗、細長的絨毛)
2.怎樣才可以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樣子呢?
(用放大鏡)
講述:當我們需要觀察一件物品的細微部分時,可以借助放大鏡等工具來觀察。
3.小組觀察,填寫記錄單。
4.匯報交流:投影儀展示各組記錄單,學生代表用語言來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樣子。
5.你們還看到過別的發霉的食物嗎?
學生交流。
教師展示其他會發霉的食物。
6.小結:霉菌是一種生物,非常小,用眼睛很難直接看清,必要時,我們可以借助顯微鏡來觀察,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霉菌的種類很多,顏色各異,有青綠色、黃色、黑色、白色等,形狀有絨毛狀、蛛網狀、絮狀等。
二、 面包發霉的條件
1.討論:面包上怎么會長出霉菌?面包發霉與哪些因素有關?
2.小組探討,作出推測
(水分的多少、溫度的高低、光的照射等條件)
3.全班交流:霉菌長在面包上,而離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沒有霉菌生長,這可能說明霉菌的生長需要面包提供養分;面包如果是放在了溫暖的地方發的霉,這說明霉菌的生長與溫度的高低有關;發霉的面包還是軟軟的,有一些水分,這說明霉菌的生長需要水分……
三、哪一塊面包上的霉菌生長得快
1.過渡:剛才的討論只是我們的一種猜想,霉菌的生長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請各組根據老師為你們提供的材料,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霉菌的生長與溫度的`關系?你能設計實驗證明霉菌的生長與水的多少有關?霉菌的生長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你還能用實驗來證明嗎?
2.選擇實驗條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塊烘干的面包,用牙簽在每塊面包上放一些霉菌。(這是一組對比實驗,用牙簽在每塊面包上放一點兒霉菌,目的是為了創設在四塊面包上都有霉菌這樣一個相同的條件。)
第一組:讓第一塊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塊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別裝在兩個塑料袋里,用線扎緊袋口后放在桌上。(探究霉菌的生長和水分多少的關系)
第二組:在第三塊和第四塊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別裝在兩個塑料袋里,并扎緊袋口。然后,把第三塊面包放進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塊面包放在溫度較高的地方。(創設不同的溫度條件,以觀察霉菌的生長速度。)
也可以自主選擇,例如空氣、光照……條件對霉菌生長速度的影響
3.分組準備對比實驗
這組的兩塊面包中,哪一塊面包上的霉菌生長得快?
每天觀察記錄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長情況,檢驗我們的推測。
四、小結
1.面包發霉是因為在它的上面生長了一種生物——霉菌,與其他生物一樣,它的生長需要獲取營養和適宜的生長環境。
因為霉變過程中產生的霉菌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所以發霉變質的食物是絕對不能食用的。
2.后續觀察活動:根據剛才我們設計的實驗方法,以四人合作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問題進行實驗,每天觀察面包上霉菌的生長情況,下次上課時帶上你們的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分享。
【下一課時進行的時間可根據實驗進展情況靈活安排】
【板書設計】
5 面包發霉了
營養
溫度
霉菌——生長條件 水分
空氣
光照
【面包發霉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們上路了教學設計03-05
《面包》閱讀答案04-06
《習作那一刻,我長大了》優秀的教學設計07-17
黃色面包烘焙簡歷封面04-23
面包的廣告詞05-12
面包糠的美食做法12-06
面包店創業計劃書及面包店風險評估01-08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