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優秀教案
《桃花心木》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寫的一篇中心突出、內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為大家帶來的是《桃花心木》優秀教案,歡迎閱讀參考。
《桃花心木》優秀教案一
【教學目標】
1、以教材為憑借,引領學生關注生活現象,引發深入思考,產生獨特體驗,發表獨到見解。
2、在對種樹現象及緣由的學習探討過程中,領會種樹人語重心長的話語,受到生活與成長的啟迪,豐富和提升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喚醒經驗:
1、談話交流。同學們養過花、種過樹嗎?你們通常是怎么照料它們的?
2、揭題讀題。看得出來,同學們對自己親手栽種的花木常常是百般呵護、精心照料。有一位高個子種樹人,他也種了一種樹,這種樹挺特別,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而且這種樹的木材色澤美麗,質地優良,還是世界名貴木材呢!想知道這種樹的名字嗎?對了,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桃花心木。
3、設問讀文。那么,在這些桃花心木還是小樹苗的時候,這位種樹人是怎樣培育它們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讀課文,劃出有關句段。
(設計意圖:學習應基建于學生的經驗之上,讓學生交流關于養花或種樹的經驗,既是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喚醒與提取,為下文發現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與眾不同埋下伏筆,又能讓學生從較為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步入課文學習。緊接其下對桃花心木進行“特別介紹”,并隨即設問,則意在引發學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學生的閱讀心向。)
二、讀中感知,讀中生疑:
1、讀奇怪表現。誰給大家讀一讀,這位種樹人是怎樣培育桃花心木的?(指名數位學生朗讀相關段落)
2、感知不同之處。讀著讀著,你們有什么發現嗎?這個高個子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和我們通常栽培花木有什么不一樣?
3、生發疑問。如果這個種樹人就生活在你的身邊,你發現他是這樣種樹的,你對他的表現會有什么看法或疑問?
(設計意圖:由好奇而讀文,因讀文發現,因發現而生疑。以上三步,讓學生經歷了正確讀文,讀懂字面意思,進而引發思索產生疑問的過程,正是在這種讀、思、議的過程中,學生漸漸走進課文,與文中人物、事件開始初步對話。)
4、小結過渡。作者和你們一樣,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當他發現高個子種樹人種樹有許多奇怪的表現時,心中產生了許多疑問,而且也一股腦兒向種樹人倒了出來。
(設計意圖:看似小結過渡,可有可無,實則是借“小結”來激勵和滲透,暗示學生無論在讀書時還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發現,善于質疑。)
三、讀中深究,交流感悟:
(一)讀中充分感知文字內容。
1、自由朗讀。那么,種樹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請同學們把他的話找出來,仔仔細細多讀幾遍。
2、角色轉換,多次感知。誰能來當一當種樹人,給大家說一說:你種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沒規律呢?
評一評:種樹人當得像不像?誰再來當當?老師也想來當一當,大家歡迎嗎?
(設計意圖:閱讀的理想境界是學生能走進課文,與文本對話,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進行精神交流與碰撞,并產生自己的讀書感受與情感體驗。但對小學生而言,決大部分還缺乏對語言的敏銳感受力,還很難自發地“走進”課文,達到“對話”境界。這就需要教師鋪設臺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步入其間。多層次地“讀”就是一種很好的階梯。以上環節先承接學生自己提出的疑問讓學生“找一找,仔細讀”,再通過“當一當種樹人”、“評一評,比一比”等方式進行角色轉換讀,目的正在于讓文字內容、種樹人形象漸益鮮活起來。這樣就為學生與文本能夠對起話來作了充分的積淀與孕伏。)
(二)抓住要點,細細品味。
1、讀中抓住要點。種樹人,你能不能用一句話給我們介紹一下,你這樣種樹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2、出示重點句,細加品味。
句1: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句2:種樹是百年的'基業,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
句3:我模仿老天下雨是為了桃花心木苗不養成依賴之心。
(先后順序視實際情況而定)
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想一想:種樹人的這些話有道理嗎?
(設計意圖:“對話”不是空洞之語,學生與文本對話首先應能夠從眾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讀懂重點所在,這也是學生閱讀應練就的最基本能力;其次才是聯系已有經驗、生活實際等與文字內蘊的東西進行碰撞,從而受到情感熏陶、心靈震撼、思想啟迪等。所以這部分教學先設置了“用一句話介紹你這樣種樹的原因”這樣一個角色轉換情境,讓學生緊承其上,在多遍讀的基礎上練習抓住要點;后面的想一想、議一議“種樹人的這些話有道理嗎?”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供選擇的開放的話題,它引發學生聯系上下文、生活實際等進行深入思考,這一環節設計意在引領學生從文字信息本身漸漸朝著自身“心靈深處”跑去。)
(三)引領思辯,提升認識。
學到這兒,你們還覺得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關愛、不知規律嗎?此時,你們又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閱讀應該是個一斷建構、不斷解構、再重新建構這樣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做一個努力促進者,促進學生完成自我建構。本課教學中,學生讀到高個子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種種奇怪的表現時,曾質疑,曾指責,甚至感到憤憤不平。可此時此刻,當深入與種樹人的解釋進行對話后,學生的原有認識已經變化了。引領學生進行思辯,就是意在促進學生認識的提升。)
四、啟發引領,升華感受:
1、看來大家對高個子種樹人產生了由衷的欽佩,文中還有一個人物——“我”,他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
2、結合交流品讀、領會作者的感悟。
(設計意圖: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引領學生關注生活現象,引發深入思考,產生獨特體驗,文中“我”的表現恰恰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他善于從平凡生活中去發現、去攫取有意義的東西,他還善于從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從而激勵自己。這些對學生的成長而言,不都是極有價值的資源么?而通常學生學課文,關注文字內容本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營養”的很少。因此,教師發現有價值的東西,進行及時的引領就很重要。更何況,將學生的視線由種樹人引向“我”,還可順理成章讓學生感知全文的行文脈絡,并引發對文中作者那段感悟的理解和討論。可見,此處的設計有一舉多得之功效。)
附板書設計:
6、桃花心木
種樹人 樹的成長
不確定 (人的成長)
懂規律 獨立自主
懂真愛 經受考驗
《桃花心木》優秀教案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正確讀寫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借種樹喻育人說明的深刻道理,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借種樹喻育人說明的深刻道理,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1、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桃花心木》,一齊來讀課題。
2、質疑:桃花心木是一種怎樣的樹呢?翻開課本第七英,你能快速地課文中找出來嗎?
預設:第2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教師出示課件。
3、師:找得很準,同學們很會讀書。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桃花心木。(出示桃花心木資料)這就是桃花心木,它原產美洲,是多米尼加共和國的國樹。在咱們中國有廣泛種植。它樹高可達15米,因此常用作行道樹、庭園樹。同時,它也是世界名貴木材之一,可以用來制作高檔家具、樂器等。
4、閱讀了這些資料,咱們能讀出桃花心木的特點嗎?(指名學生朗讀。預設:你讀出了桃花心木的“高大”,你讀出了桃花心木的優雅……)
5、師:(出示樹苗照片)再來看看這張圖片,你知道這又是什么嗎?對,這是桃花心木的樹苗。種樹人是怎樣把這僅及膝蓋的樹苗培養成高大筆直的桃花心木的呢?就請同學們自由地放聲讀課文,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注意,讀的時候要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會讀。如果哪些地方讀起來不順暢,就回讀一遍或多遍,努力把課文讀通順。聽明白了嗎?
6、學生自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質疑。
1、出示課件,學習生字新詞。
師:課文中的生字詞,老師不教,哪位同學已經會念了?(指名學生讀生詞)介紹一下經驗。
齊讀生字詞。
2、自由默讀課文,思考解難。
師:種樹人是怎樣種樹的?你對他的做法有什么疑惑?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一找!
學生匯報交流。
預設:學生可能會找到以下的句子
(1)奇怪的是,他來得并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2)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3)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
三、再讀課文,師生共同解疑。
1、一般人種樹都要按時給樹林澆水、施肥、除草,可他卻有閑功夫喝茶聊天,這是為什么呢?你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嗎?
預設:
(1)種樹人笑了,他說:“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
(2)種樹人語重心長的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
2、質疑:(出示12自然段)
a.我們先來看看第一段話,種樹人是怎么說的?為什么會笑著說?(對自己種樹的經驗非常自信)
b.這段話中的“不確定”指的是什么?你能在課文中找答案嗎?
預設:前一個不確定是種樹人模仿老天下雨,不定時不定量的澆水;后一個不確定是自然界中的不確定。正因為有了種樹人的不確定,才使得桃花心木苗適應了自然界的不確定。(這一部分學生自由談)
3、原來種樹人有意制造了不確定,是為了讓桃花心木適應自然界的不確定。難怪他對他的做法那么自信,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4、再來看看第二段話,種樹人是怎么說的?(語重心長)語重心長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你來語重心長的讀一讀。
5、引導評議:他讀得夠不夠語重心長?誰能讀得再語重心長一些?(若學生讀得不到位,教師加以引導并范讀:語重心長這個語重,我們要重讀哪些關鍵詞才能達到心長的效果呢?)
6、小結: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會拼命扎根、自己汲水生長的樹即使暫時在種樹人的照料下生長得很好,將來還是會枯死。原來,種樹人一系列的奇怪舉動蘊藏著他的良苦用心。我們一齊來語重心長的讀一讀。
四、精讀課文,潛心領會人生哲理和文章寫法。
1、聽了種樹人的話,作者想到了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課件)
2、質疑:這段話中,也有兩個“不確定”。這兩個不確定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3、面對大自然的不確定,桃花心木是怎么做的?面對人生的不確定,人又該怎么做?
4、你知道哪些遭遇人生的不確定時,能夠經得起考驗的人呢?
5、學生匯報資料,老師相機出示霍金等人物的圖片。
預設:所以,不只樹,霍金……張海迪也是這樣……劉翔也是這樣……
6、除了這些名人,你或者你身邊的人,可能會遇到哪些不確定呢?又該怎么做呢?
7、是啊,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所以,在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林清玄告訴我們——(指課件,生齊讀);我們的老師也這樣教導我們——(齊讀)爸爸媽媽依然鼓勵我們——(齊讀)身邊的朋友還會這樣說——(齊讀)
8、同學們,這個道理你們還想聽嗎?讀了這么多遍,你的感覺怎么樣?
9、師:再好的話聽多了我們心里也會覺得很煩。我們會在心里說,我都知道了,你不要再煩我了!讓別人明白道理的關鍵不是在于說多少遍,而在于記在心里。再好的道理,再深刻的道理、再有意義的話,如果反反復復地就這么說,任何人都會覺得厭煩,這不奇怪。林清玄這么一位優秀的作家,也講了這個道理,他為什么不會令我們感到厭煩?他是怎么一步步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的?
10、小結:沒有直接講道理,而是先寫了一件事后說道理,用桃花心木的成長來說人的成長,這樣的寫法就叫做——借物喻人,借事喻理(板書)。
11、這個時候,老師不禁想起了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管子的一句話——(出示課件,師范讀。)。考考同學們,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培植以后一年就有收獲的,是莊稼;培植以后十年才有收獲的是樹木;培植以后百年才有收獲的,是人才。)
12、質疑:為什么管仲和林清玄都要把種樹和培養人放在一起說呢?
13、的確是這樣。桃花心木和人一樣,都要經歷許多的“不確定”。只有鍛煉出獨立自主的心,才能經得起“不確定”的考驗,努力成長。所以種樹的人不再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五、讀寫結合,升華情感體驗。
1、假如你就是如今長成大樹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說些什么?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談出自己的感受:對種樹人說……;對已枯萎的同伴說……;對一起成長的伙伴說……;對前來散步的人們說……)
2、同學們,我們的人生路還很長,要面臨的困難和挫折還有很多。但我相信,我們會在這些困難和挫折面前獨立自主、獨自面對,茁壯地成長。最后一點時間,老師送大家一首詩,也送給我自己和后面聽課的老師們,與大家共勉(出示課件,師生齊讀)。
【板書設計】
3、桃花心木
澆水無規律
樹的不確定 人的不確定
拼命扎根 生活考驗
汲水生長 獨立自主
長成大樹 努力成長
【《桃花心木》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桃花心木讀書筆記(15篇)03-30
桃花心木讀書筆記15篇03-30
優秀部門獲獎感言優秀范文02-19
優秀求職簡歷04-07
文員優秀簡歷09-01
優秀畢業留言05-06
優秀見習報告03-01
大專優秀畢業生優秀自我鑒定03-17
優秀英語簡歷模板02-20
優秀簡歷模板示范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