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草原》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草原》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用調皮、有彈性的聲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好一個土娃子》,準確表達作品調皮、天真的情緒。
2、設計表演,表現孩子童趣,天真的一面。
教學重點:
學習演唱作品,并能唱出歌曲特有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結合唱、念、創等形式進行表演。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課,同學們好,很高興這節課能夠和同學們共同來學習,在沒上課之前老師想給同學們介紹為一位新朋友,那么他是誰呢?看他來了。(播放PPT展示土娃子的形象)
師:同學們從他的形象來看,給你的第一感覺是什么樣的?
生:答(很邋遢,不愛干凈)
二、初聽作品體會土娃子的特點。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位新朋友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那么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一位不修邊幅的'鄉下土娃子。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他的世界去聽一聽他的故事,看一看我們的這位新朋友還有什么特點呢?
生:答(很調皮)摸魚抓鳥(很聰明)一會一個鬼點子(很天真)想著未來啥樣子(很快樂)
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師:同學們找的非常準確,把我們這位新朋友身上的優缺點都發現了,也正是這樣才讓我們的土娃子更加生動了。
三、再次聆聽
師:這次聆聽,同學們要考慮兩個問題。
1、作品的情緒是什么樣的?2、我們應該用什么聲音去表現作品?
生:答1、(歡樂、調皮的、開心的)2、(應該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去演唱)。
《草原》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聆聽:《擠奶舞》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學目標:
1、通過《擠奶舞》、《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學習,感受綠色草原特有的生命活力,體驗蒙古族特有的風土人情,關注自然環境與社會生活,感受表現牧民生活的樂曲情感。
2、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探究草原的同時自主參與各項學習活動并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3、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現草原的美,鍛煉學生即興表演的能力,能夠用語言、舒展的歌聲、肢體動作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聽、唱、跳、說、畫來體驗蒙古音樂、表現蒙古音樂、感受蒙古音樂的獨特魅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學生聆聽,教師表演舞蹈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感知與體驗)
1、通過教師的舞蹈和民族服飾設問引入
2、感受草原風光
3、為畫面選擇合適音樂
仔細聆聽,(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兩段音樂的情緒,同時用動作做適當提示)
學生選擇并說說理由
1、導言:我們接下來要隨著一段優美的音樂去歡快的舞蹈了,你們愿意跟老師一起跳嗎?
初聽:在聆聽《擠奶舞》的同時選放有關《擠奶舞》的錄像,引發學生的興趣。
2、律動
老師把蒙古族舞蹈中常見的基本動作教給學生:“硬肩”“笑肩”“擠奶”然后分小組進行表演。
師:擠奶時大拇指要立起來…挽袖…“硬肩”是蒙古舞里最常用的動作…高興時會用“笑肩”
3、表現復聽:模仿擠奶舞的動作,合著音樂跳一跳。
四、編創與活動
導入:用多媒體出示畫面,給學生介紹蒙古族的運動項目。
1、出示課件,體驗民俗。(背景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
師:蒙古族地區每年七八月間都舉行隆重的`那達慕大會,F在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他們在干什么。
師:同學們想不想參加他們的那達慕大會呢?
2、動作創編與聲音創編同時進行。
師:請幾位同學進行摔跤、射箭、騎馬的表演,并為動作配音響。(象聲詞)
。ㄉ纸M興致勃勃地進行即興模仿和表演)
師:請一組小朋友為參加比賽的蒙古族勇士們送點喝的。送點什么比較好呢?(啟發學生說出馬奶)
師:請這組的小朋友開始擠馬奶的表演。
3、為動作找相應的節奏。
師:同學們,請你們認真地看一看歌譜。有哪些節奏和剛才我們練習過的摔跤、擠奶、射箭、騎馬的節奏是相同的?它們分別出現幾次?
師:這些動作的下面有一組節奏,這些節奏應該和哪些動作交朋友?(出示動作名稱、節奏與象聲詞的課件,引導學生找出相應的節奏并在電腦上點擊出)
擠奶摔跤射箭賽馬
XX XXXXX — X·X
噠噠噠噠刷刷嘿—嗖·啪
4、出示課件四幅畫面師選不同的畫面,全體學生作出相應的聲勢表演。
出示課件的四幅畫面(摔跤、射箭、賽馬、擠奶)。師選不同的畫面,全體學生作出相應的聲勢表演。(表演時,用《草原就是我的家》旋律伴奏,讓學生和著音樂節拍作出表演的同時,感受歌曲的情緒和形象)
五、歌曲表現(想象體驗,創造表演)
1、變換演唱形式
2、(引導學生在其他學生唱時,為他們伴舞或伴奏)
3、師生齊唱共舞。
師:剛才我們用優美的舞蹈、甜美的歌聲來表現了大草原的美,那你們想想還可用什么方法來表現美麗的大草原呢?小組討論。
4、師生共繪“草原圖”,表現草原(背景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
小組展示評價。
5、小結
導言:同學們非常的出色,歌曲唱得優美動聽,那你們能不能聽著音樂表演呢?
。1)隨著音樂自由表演歌曲。
。2)分小組創編動作,互相表演,互相評價。
。3)音的高低:學生表演結束后,讓學生安靜下來,結合學過的歌曲的旋律進行此練習。
教學反思:
根據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設計了以孩子們感興趣的形象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運用舞蹈、表演、朗讀、游戲、律動、畫一畫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勵孩子們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音樂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草原》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要求同學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草原上的鷹和人們生活有著親密的聯系,它能夠關心人們了解天氣的改變,能夠關心迷路的人克服困難。
3、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要留意培育同學的觀看力量。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去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解答課后練習第三題。
教學預備
一幅鷹的`掛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內容:
借助拼音,帶著思索題獨立閱讀思索,然后進行小組爭論。
教學過程:
一、用圖導課。
1、出示掛圖。談話:圖上畫的是什么?你們見過它嗎?
(貼圖)
2、出示課題,看看草原上的鷹與人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ò鍟n題)
二、借助拼音閱讀課文,把不懂的詞語畫下來,再查查字典。
三、說說有哪些詞語不懂,現弄懂了哪些。
四、正音。
。ǔ鍪拘『诎寤蛲队埃
旋(xuán)、卷(juǎn)不要丟介母ü。
“朝”是多音字。朝著(cháo)朝霞(zhāo)
朝、逝、沙、塵這幾個字是翹舌音。
狂、汪、當、清這幾個字是后鼻音,要讀精準。
五、仔細閱讀課文,獨立思索下列問題。
1、本課有幾個自然段?認真想每段都寫了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原上的鷹能預報天氣?
3、假如在草原上迷失了方向,鷹能幫什么忙?
六、組織小組針對思索題進行爭論。
《草原》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草原上的鷹和人們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它能夠幫助人們了解天氣的'變化,能夠幫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難。
3.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去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解答課后練習第三題。
教學準備 一幅鷹的掛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內容:
借助拼音,帶著思考題獨立閱讀思考,然后進行小組討論。
教學過程:
一、用圖導課。
1.出示掛圖。談話:圖上畫的是什么?你們見過它嗎?
(貼圖)
2.出示課題,看看草原上的鷹與人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板書課題)
二、借助拼音閱讀課文,把不懂的詞語畫下來,再查查字典。
三、說說有哪些詞語不懂,現弄懂了哪些。
四、正音。(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旋(xuán)、卷(juǎn)不要丟介母ü。
“朝”是多音字。朝著(cháo)朝霞(zhāo)
朝、逝、沙、塵這幾個字是翹舌音。
狂、汪、當、清這幾個字是后鼻音,要讀準確。
五、認真閱讀課文,獨立思考下列問題。
1.本課有幾個自然段?仔細想每段都寫了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原上的鷹能預報天氣?
3.如果在草原上迷失了方向,鷹能幫什么忙?
六、組織小組針對思考題進行討論。
《草原》教學設計 篇5
一、引言:(圖片欣賞),說感悟。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二、認定學習目標: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字詞。
2、熟讀課文,勾畫最能表現草原特點以及作者獨特感受的詞句。
3、研讀課文,具體談談你對草原特點及作者獨特感受的理解。
4、品讀課文,說說作者是如何運用對比的手法來表達自己對草原獨特感受的。
三、引導自主學習:
(一)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完成預習任務四項(字詞、作家作品、文章大意、勾畫關鍵句、閱讀疑問)。
2、我不認識的詞語:
3、閱讀過程中的問題:
(二)課堂學習:
1、預習檢查:
注音:
1)鮑( ) 前瞻 ( ) 簇( )立 迥( )然不同 摩挲( ) 面頰( ) 長鬃( ) 翡( )翠 嚶( )衣襟( )咆( ) 哮( ) 冥( ) 想
2)根據課文補充完整下列詞語。
景隨( )移 ( )然不同 ( )不足道寬厚( )慈 起伏無( ) 凝立( )想
3)文常填空:
鮑爾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內蒙古赤峰市人。我國著名的蒙古族作家、( )作家。著有《 》、《 》、《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燈》等.他的文字如野馬破陣,云過山峰。方家評論說:豪放、幽默、睿智、雅潔、細膩,皆是鮑爾吉·原野作品的特色。草原三劍客,他們是歌手( )、美術家朝戈和鮑爾吉·原野。
反饋,評價,明確:
鮑爾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內蒙古赤峰市人。我國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兒童作家。從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等均多次獲獎,近年來以散文創作為主,著有《百變人生》、《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燈》等散文集13部,曾獲人民文學散文獎、文匯報筆會獎、中國新聞獎金獎。 他的文字如野馬破陣,云過山峰。方家評論說:豪放、幽默、睿智、雅潔、細膩,皆是鮑爾吉·原野作品的特色。
2、合作探究:
朗讀課文:
個別讀——自由讀——師范讀
邊讀邊畫:畫出描寫草原特點和人(包括牧人、城里人)對草原的感受的句子。
小組合作,分工。小組交流、反饋。明確:
草原特點:①遼遠而蒼茫②看不到與看不盡③在單一中呈現豐富④草原沒有邊際,它的每一點都是草原的中心⑤可以接觸
人對草原感受的句子:
(1)遼遠而蒼茫。人難免為這種遼遠而驚慌。
(2)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3)在草原上,遼闊首先給人以自由感,第二個感覺是不自由,也可以說是局促。
(4)具備了看不到與看不盡這兩種特點。
(5)覺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隱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
渺小與微不足道。
(6)草原與我一樣,也是善忘者,只在靜默中觀望未來。
研讀課文:
讀第11段思考齊:
1、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矛盾?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2、如何理解最后一句?
小組合作,分工——單數組完成問題1,雙數組完成問題2。小組交流、反饋。
明確:1、因為壯闊,感到很自由,不受拘束;但是完全沒有拘束,也就沒有指引,人突然感到局促,無措。
2、人被突然放置在大自然面前,顯得那樣渺小,由此感受大自然——草原的博大。
品讀課文:
文章為了表現草原的特點和自己的感受,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找出文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地方,和同學探討一下他們的作用。
小組合作,分工——單數組完成問題1,雙數組完成問題2。小組交流、反饋。
明確:
對比:
1、都市景色和草原景色的對比 ,表現了草原:遼遠而蒼茫
2、草原和大海的對比:
大海:觀者在岸邊,景色受到限制
草原:可以是草原的中心,草原的內涵更富有直觀性
3、牧人與城市人的比較,引入作者的感受:“城里的人大睜眼睛看草原”城市人是在“ 尋找”草原 ,牧人,卻是在“ 享受 ”草原。
四、精講點撥:
抒情散文的閱讀方法
1、整體感悟,把握景物的特征。
2、細讀課文,勾畫關鍵描寫句,細心品味名詞(景觀意象)、動詞、形容詞(景物特征)的妙處。
3、發揮想象,描述景物,體驗感悟。
4、勾畫抒情議論句,結合作品創作緣由及作家經歷,體會作者賦予作品的思想感情。
景象——意象——意境
五、達標測評:
1、每組有一個讀音不正確,你能找到嗎?
(1)穹廬(qióng) 局促(cù) 瞭望(liáo)
(2)前瞻(zhān) 面頰(xiá) 渺小(miǎo)
(3)簇立(chù) 迥然(jiǒng)翡翠(fěi)
2、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有關草的古詩詞或成語,說出來,和大家交流。(明確)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明月樓高誰獨倚,君憂天下芳草青。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凄凄鸚鵡洲
六、總結提升:
1、抒情散文的閱讀方法
2、草原的特點和“我”的感受
《草原》教學設計 篇6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2、學科:語文人教五年級下學期
3、課時:兩課時教學內容分析
《草原》是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語文(人教教育出版社)中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以優美的內蒙古草原的風景和熱情好客的蒙古人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了解祖國土地上的那些優秀的民族和美麗的西部文化,使學生產生愛國之情。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
一、二自(然段。學習難點
聯系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教學課時安排
2課時課前準備
1.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 2.下載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的圖片,制作課件。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課前交流:你去過草原嗎?談談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贊美草原的詩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將學生帶入草原高遠遼闊的境界。 3.出示課題,感情讀題。
4.教師導言: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美麗的風光,去感受那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通讀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不認識的字請教同學。思考:草原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個字,概括出草原給你、給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根據學生回答,歸納并板書:
┌風光美美│
└人情美
三、朗讀品析,感受草原風光美
1.簡介作者:作為著名小說家、戲劇家,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風光展現出來呢?現在,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這一段文字,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讀。 3.學生自由練讀。
4.句子感悟:這段文字非常優美,讀著讀著,讓人仿佛置身于遼闊的大草原之中。說說你覺得哪些語句寫得美?(重點指導)
“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1)詞語比較:“空氣是那么(清鮮、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圖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藍天碧野,體會“清鮮”“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讀,讀出“清鮮”“明朗”的草原的高遠遼闊的意境。(2)如果此時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會怎么做?想象:作者會高歌一曲什么?誰愿意上來高歌一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1)出示圖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說一些四個字的表示“綠”的詞語來?(郁郁蔥蔥、蒼翠欲滴……借機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1)演示“綠色渲染” “墨線勾勒”。
3(2)圖片展示,感情朗讀,體會“柔美”的感覺。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請你學著這樣的說法,用上“既……又……既……又”說一句話。
5.有感情朗讀:從天到地,從小丘到羊群,到駿馬、大牛,草原的無限樂趣令人愉快,令人驚嘆,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一起仔細品味、用心賞讀吧。 6.熟讀成誦:多么優美的景色,多么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把這一切永遠印記在腦海之中吧,請同學們練習背誦第一段。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2.將課文第一自然段背誦下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重溫“風光美” 1.出示課題。
2.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草原風光
3.引導在圖片欣賞中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讀課文,感受“灑脫”之美
導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還是草原……”
出示:“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
4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指名讀,說說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問題?重點理解“灑脫”。
三、深讀課文,感受“人情美”
1.導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車的灑脫,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風情,更是令人難忘。讓我們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會會蒙古同胞。 2.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什么?(熱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據學生回答,提煉板書:迎接相見款待聯歡話別
4.咱們試試看,在它們前面加上一些詞,是不是會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滾燙的心呢?
。1)課件出示詞語:激情盛情盡情深情熱情
(2)你能否認真讀讀課文,讀完后,與小組的同學一起想想,把這些詞語加在哪個詞的前面最合適。
5.交流小結: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歡深情話別熱情迎接:
(1)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這份熱情?
(2)出示課件(理解“襟飄帶舞”──師講述:看,熱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著節日的盛裝,騎著駿馬,從幾十里外飛奔前來迎接遠方的客人,那五彩繽紛的蒙古族服裝隨風飄動,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3)草原人民撲面而來的熱情令人感動,你能否讀出草原人的熱情?
5(4)指名讀──齊讀(光是一個或是幾個人的熱情還不足以體現)。激情相見:
。1)你能否想象當時的相見是怎樣的情形──學生即興表演,教師隨機采訪:剛才你們說了些什么?你聽得懂蒙古族語嗎,如果你聽不懂,你知道他們在說什么嗎?
。2)感情朗讀,讀出激動、興奮之情。盛情款待:
。1)主人們拿出些什么款待遠方的來客?
。2)除了吃的、喝的,還不忘以歌助興,賓主無拘無束,其樂融融。(3)有感情地朗讀。盡情聯歡:
。1)出示課件:聯歡的項目有些什么呢?
(2)說明: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愛的傳統項目,是能騎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與美的展示。深情話別:
出示課件:背景為夕陽西下的草原,難舍難分的離別音樂(《蒙古人》響起。師導:夕陽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終有分別的時刻,此時的賓主雙方站在蒙古包外,望著那一望無際的草原,耳邊,悠揚的馬頭琴聲、質樸高亢的蒙古民歌還在回響;嘴里,噴香的奶茶、鮮美的羊肉,回味無窮;腦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強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著手,那樣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難舍難分(引導學生說出表示舍不得離別的成語)。這正是──(課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6此時,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說什么?此時,你就是漢族兄弟,你想說什么?
6.“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歡、深情話別”,這一切是那樣美好,是那樣和諧,人們總希望美好的瞬間能永遠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隨行的記者,你最想拍下哪一個精彩的瞬間?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2.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五、配樂朗讀全文。教學反思:
備課時一個問題難住了我:由于學生對草原的一些情況一點都不熟悉,學習《草原》這課可能不太好理解。如何更好地讓學生體會草原之美呢?后來我通過借用互聯網搜索網絡資源,搜索到很多有關草原風光圖片和資料,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形象直觀地感受草原風光,體會草原之美。我非常感謝互聯網搜索教學,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形象理解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草原》教學設計 篇7
《草原的早晨》這篇課文描寫了牧民早晨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繁榮興旺的新氣象。本課意在讓學生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的心情。文章條理清楚,語句流暢,文字優美,是學生在朗讀中初步感受語言優美、獲得閱讀快樂的好課例?紤]到孩子們的年齡特征和低段語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我主要在以下兩方面進行探索。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多感官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再加上草原對于我們江南水鄉的孩子們來說還是很陌生的,這使學習本課有了一定難度。因此,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適時創設情境,使文本更加生動、豐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課始就播放一段有關草原的視頻,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對草原有了直觀的了解;再如理解“黎明、寧靜、新綠、回蕩”等詞語是難點,課件的視覺沖擊加上老師語言的描述,使這些教學上的難點迎刃而解。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依托觀察、思考及想象,全身心地感悟草原風光美麗,體會牧民生活的歡樂,激發學生對閱讀的喜愛之情,從而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二、多種方法隨文識字,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xiaoxue.xuekeedu.com
識字教學時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本節課我以文本為載體,依托文本引導學生隨文識字。教學中我采用多樣化的識字形式讓識字與閱讀有機結合,在多樣性、趣味性的語境中,引導學生快樂識字,感受漢字的魅力。在對學生的認知有了充分的估計上,對每個生字各有側重,有的字音是重點,有的字形是重點,有的字義是重點。如:遍順口溜記“原”(草原是個大工廠,里面出產白小羊);演示象形字“羊”的文字變遷;利用古文字記憶“牧”的字形、字義;從而引出“民”的組詞,記憶“民”的筆順等。這樣做優化了學生主動識字的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
《草原》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人教第九冊《草原》教學設計。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著重理解書后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練習用關聯詞語造句。
3.領會課文中對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描寫。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活情景。
2.具體體會課文中的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ㄒ唬┙沂菊n題,啟發談話。
在我國內蒙古、新疆等地有遼闊的草原。作家老舍訪問內蒙時,身臨其境,處在草原這一特定環境之中,油然產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風俗習慣,又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的深厚情意。作者把這些內容都活靈活現地寫下來了。
我們學習的這組課文讀寫訓練的重點是:事物的靜態和動態。我們前面學的《鳥的天堂》和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草原》都是本組課文的示范文。學習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這篇訪問記,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要認真學習作者是如何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對事物進行靜態和動態的描寫的,使我們讀后覺得又具體又生動。
。ǘ⿲W生聽錄音,了解主要內容。
學生聽配樂朗讀錄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
2.草原人民是怎樣待客的?
。ㄈ⿲W生自學生字、新詞。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下面生字、新詞:“渲染、勾勒、迂回、鄂溫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講詞義。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濕潤物象,使它分出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引申為文學創作中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物行為、心理描寫來突出形象的一種手法。勾勒:是繪畫時用線條勾出的輪廓,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人教第九冊《草原》教學設計》。迂回:彎彎曲曲,來來回回地環繞。迂,曲曲折折繞彎;回,旋轉、環繞。鄂溫克:我國少數民族之一,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涯,水邊。)
2.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詞。(有些詞讓學生互學互幫,教師給予適當的指點;有些詞語留到講讀時解決;有些詞語課后個別解決。)
。ㄎ澹┡逭n文記敘順序,討論分段。
1.這篇訪問記按什么順序記敘了訪問的過程?(這篇訪問記按地點轉換的順序寫了訪問的過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別草原。)
2.按訪問的過程。課文可以分為幾段?為什么?
。ǹ梢杂腥N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為5段;(2)按初見草原景色→訪問陳巴爾虎旗公社,可分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見聞→蒙古包外、內,可分為3段。學生按其中哪一種方法來分段,都可以。)
。┲该侄卫首x課文,并說說每一段段意。同時檢查字詞掌握的情況。
。ǖ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綠毯、勾勒、駿馬、奇麗、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xx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時看到的景色。疾馳、迂回、灑脫、襟飄帶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歡迎。第4段:蒙古包內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澀、鄂溫克。第5段:斜陽下的話別。天涯、斜陽。)
(七)作業。
1.在作業本上練習課后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2.熟讀課文第1段。
第二課時
。ㄒ唬┲v讀第1段。
1.默讀,分層次。思考:課文第一段寫了什么?分幾層?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課文第1段寫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課文分兩層寫。先寫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寫產生的感想。)
2.再讀,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樣?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來寫的?為什么抓住這些景物寫?
(讀后討論。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麗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氣、小丘、平地、羊群這些景物來寫的。因為這些景物顯示了草原的特色。)
3.細讀、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這些景物的?
(從天空到地面,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寫。)
。2)作者是怎樣從天空到地面,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運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草原的美麗景色的?
。ㄗ寣W生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
(3)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讓學生自己出聲讀第1段第1層,要求學生細心體會,認真想象。重點說說下面三個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雹凇把蛉阂粫䞍荷狭诵∏穑粫䞍河窒聛恚咴谀睦锒枷窠o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雹邸澳切┬∏鸬木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xx流,輕輕流入云際!保
4.默讀、思考、朗讀:在這種境界里,作者產生了什么樣的感情?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ㄕf一說“境界”一詞的意思。讀時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關系;可用“美麗”或“壯麗”與“奇麗”作比較,理解“奇麗”一詞用得恰到好處。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表達作者感受的兩個句子。)
5.指導學生背誦第1段課文。
(讓學生按課文描寫順序和景物特點,邊讀邊想象,把這段課文熟讀成誦。)
小結:祖國的草原這么美。這段課文思路清晰,從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從上到下的觀察順序描寫景物。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點來寫,把景物和感受聯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寫初見草原的景物時主要運用了靜態描寫,為我們展示一幅草原靜態美的圖畫,但靜中又有動,例如寫羊群。
。ǘ┲v讀第2段。
1.指名讀第2段。
。ń處熖崾荆簩W習課文第2段,我們要學習作者如何按照地點的轉換,抓住事物與環境的聯系、變化的特點,運用動態的描寫方法,把文章寫得又形象又生動。)
2.閱讀、思考:寫作者訪問陳巴爾虎旗牧業公社途中,這段課文可分為幾層?
。ǹ煞譃閮蓪樱孩俪跞氩菰吹降拿利惥吧虎诳斓焦,主人到幾十里外迎接客人。)
3.講讀第1層課文。
。1)作者乘汽車進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覺?(草原十分遼闊。)從課文哪些語句看出草原十分遼闊?(“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保
“灑脫”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課文指行動自由,不受限制。)
。2)“初入草原,聽不到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边@些描寫說明草原環境有什么特點?(十分靜寂。)
。3)初入草原,環境的特點是遼闊、靜寂。后來呢?草原環境有什么變化?從什么地方開始變化的?
(草原的環境有了變化,從見到一條河開始變化。)
。4)看到了河,環境有什么變化?隱隱有鞭子的輕響說明了什么?
。ㄕf明有人了。)
(5)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環境就有了變化?(有了河流、水草長得茂盛,蒙族人民就會把牛、羊、馬群趕到這兒來放牧。)
4.講讀第2層。
(1)指名學生讀第2層。
《草原》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聆聽《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小黃鸝鳥》演奏《筷子舞》《銀杯》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萬馬奔騰,三首不同風格的歌曲,感受了解蒙古草原音樂的魅力并了解兩首樂曲產生的時代背景,表現內容、旋律特點及音樂形象。
教學重點:學唱欣賞曲的音樂主題。
教學難點:同上。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發聲練習。
3節奏訓練。
4復習。
5導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聽全曲。
2介紹演奏家。
3感受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
4復聽全曲,同時隨音樂打拍子。
5學唱主題音樂。
6表演。
三、結束部分:小結。結束全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學唱歌曲《小黃鸝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鳥的美好感情。
通過合唱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在和諧優美的.聲音中感受音樂的美妙并訓練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連接中訓練學生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重點:用正確的方法演唱二聲部合唱歌曲。
教學難點:同上。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部好。
2發聲練習。
3復習。
4節奏訓練。
5導言。
二、基本部分:
1、聽范唱帶。
2、教師范唱。
3、有節奏的讀歌詞。
4、學習歌曲。
5、演奏《筷子舞》隨音樂邊唱邊打拍子。
6、掌握音樂的強、弱。
7、齊唱。
8、自評、互評。
三、結束部分: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銀杯》,培養學生熱愛蒙古族音樂,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唱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在和諧優美的聲音中感受音樂的美妙并訓練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連接中訓練學生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重點:復唱時正確演唱。
教學難點:正確演里二聲部。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發聲練習。
3、節奏訓練。
4、導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聽范唱帶。
2、教師范唱。
3、隨音樂打拍子。
4、掌握音樂的強、弱。
5、齊唱。
6、指導不足之處。
7、反復練唱。
三、結束部分:小結。結束全課。
《草原》教學設計 篇10
第一課時
欣賞《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學目的:
1、欣賞音樂,學習用點、線和色彩畫感受,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2、通過聽音樂,畫感受,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聽記:(簡單的旋律)
。保剑疲玻
。保保博Вǎ常玻常┅В担叮担畅В病
。ǎ玻担常玻┅Вǎ保玻常┅В玻保叮暴В担
方法:A、師奏F大調音階(上引、下行)生仔細聆聽,并分析拍號。
。、師旋律奏一遍,生隨音樂用手指劃拍(學生應規定速度)
。、師重復彈,生記下各音
。摹熢俅螐椬,生同時默唱、校正、糾錯
。拧⒙犛泝热莩怀
四、念念拍拍:
導入:剛才老師測查了同學們的聽音導入:剛才老師測查了同學們的聽音考考大家。
。ǔ鍪拘『诎澹
。ǎ保兀兀丞В兀兀丞В兀兀兀兀丞В兀
。ǎ玻?XXX┃XXX┃XXXXXX┃X-
。、分析拍號后,生自行準備,1-4組第一條,其余的第二條。
。、請個別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XXXX較難),后集體評議
。、要求勻速進行節奏練習,整體的可由慢到快。
對照下面三組節奏,按老師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號填寫在括號里:
()XXXXX┃X-
。ǎ兀兀丞В兀兀
()XXXXXX┃X-
方法:A、請個別學生上面拍打,其余評議是否正確。
。隆⑸杂删毩
C、聽老師打節奏,將序號填在相應的`小括號中。
。摹葱蛱栠B起來練習
五、欣賞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討論: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你從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討論:A、歌曲具有哪個民族特色?
B、歌曲曲調由兩部分第一部分優美、深情表現了對家鄉的贊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滿激情,表現了對家鄉的無比熱愛,這種變化是怎么表現出來的?
4、第三次播放音樂,讓學生邊聽邊用曲線畫,感受音樂的起伏變化。
5、完成17頁填空練習,并練習唱一唱。
六、欣賞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結。
《草原》教學設計 篇11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按照主動、探究、合作的教學思想,組織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活動,進行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的教學的。
。ǘ├碚撘罁
新課標中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學,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方法、途徑,實際上就是學生發現問題,探究結果的自主學習過程,是從學生的生活與生存環境出發,為學生整個生活世界著想,逐漸形成最適合自己、最能體現獨特個體的音樂學習方式。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就是遵循“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這一基本理念,使教學設計和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更易激活學生先前的生活經驗,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1、《我是草原小騎手》是一首以樂段結構的羽調式歌曲,結構清晰。包括3個大樂句。第一樂句(a+b)的情緒活潑歡快,和聲內涵明確,旋律節束在不穩定的半終止上。第二句(a+b1)是第一大樂句的變化重復,僅結尾不同。第三樂句前半部分為襯字句(引入了新的旋律素材);后半部分重復開頭一句歌詞,并再現第一樂句的旋律素材。歌曲具有典型的蒙古族風格,情緒活潑,充滿自豪感,而且富有舞蹈節奏。襯詞為分裂性結構,適合2小節一換氣,其余部分為四小節換氣。抑揚頓挫的節奏、跳躍的旋律,使草原小騎手的人物形象特點非常鮮明,給人以豪爽、親切之感。
。ǘ⿲W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經過以往音樂課的學習,已經具備識唱樂譜的能力,具備了一定的分析作品的能力。熟悉歌曲教學中唱歌詞、歌譜、吹奏口風琴、分組創編活動等一系列學習方式。善于在學習中提出問題,喜歡小組合作學習。希望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空間。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需要學生聯系起以往學習的知識經驗,遷移到這首作品的學習中,在教學中重點感受、體會、表現草原小騎手豪爽的性格、開朗、自信的生活態度。在演唱歌曲時要流露出草原小騎手自豪神氣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重在啟發學生思考用什么樣的演唱語氣、情感塑造草原小騎手的形象。同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搭建展示的平臺、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
。ㄈ┙虒W方式
課堂教學以啟發式教學法、談話法、討論法。主要過程是:教師啟發學生在感受、體驗分析草原騎手的性格特征的同時,準確生動的表現草原小騎手的風采。引導學生調動自身的熱情,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ㄋ模┘夹g準備
1.使用繪聲繪影軟件的截曲功能,把作品分別截成三段帶歌詞的音響和截取伴奏。
2.PPT幻燈片制作的課件。(呈現歌譜、另準備一些蒙古族風俗的圖片)。
3.TT制作的歌譜、overture4.0軟件打出伴奏譜。(《草原到北京》和《我是草原小騎手》的歌譜以及《我是草原小騎手》的伴奏譜)
(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及其對策
四年級學生以前曾經接觸過的蒙古族的音樂作品有一年級2冊第五單元《跳起舞》中的欣賞教材《擠奶舞》、二年級第四冊第九單元中的歌曲《草原到北京》等作品,對蒙古族音樂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本課教學要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蒙古族音樂特點的了解。例如歌曲中第二小節出現的切分節奏在二年級第四冊第六單元中的歌曲《大樹媽媽》中、第四冊第九單元歌曲《草原到北京》中、三年級第五冊第五單元《木瓜恰恰恰》中、以及三年級第六冊第八單元《友誼》中的歌曲《原諒我》中都出現到過。在本課的學習中既要求學生唱準切分節奏,同時要求學生體會切分節奏對展現人物性格所起的獨特的作用。教學策略有以下幾點:
1.調動起以往學習的知識經驗,遷移到這首作品的學習中,并且在教學中重點感受、體會、表現草原小騎手豪爽的性格、開朗、自信的生活態度,并通過演唱帶出來。
2.把歌曲的音準、節奏鋪墊好,另外從音樂要素(速度)中進行對比教學,使學生體會并選出更恰當的速度能更好的表現歌曲的人物形象。
3.課前要運用打譜軟件準備好樂譜、音響、課件等資源。
三、教學目標
。ㄒ唬┣楦袘B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蒙古族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歡快活潑的情緒,體驗草原小騎手爽朗、自豪的性格,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的民族音樂文化。
。ǘ斑^程與方法”目標
聆聽并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啟發學生感受、表現小騎手豪爽、自豪的性格和熱愛家鄉的情感,體驗研究學、合作、自主學習的快樂。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指導學生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清晰的咬字、吐字完整而正確的演唱歌曲,并表現小騎手豪爽、自豪的性格特點。用口風琴吹奏歌曲旋律。
教學重點:運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清晰的咬字、吐字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歌曲中出現的切分節奏、四分、八分附點節奏以及音程的七度(到2)、八度(到1)大跳。
四、教學流程圖
。ňW頁不能顯示流程圖片,見諒--編者)
五、教學過程
。ㄒ唬┙M織教學(階段目標:回顧以往所學的蒙古族歌曲《草原到北京》,引起知識遷移)
師:播放歌曲《草原到北京》,引起學生回憶這首蒙古族兒童歌曲,從歌曲中,引發學生聯想草原兒童在馬背上生活的圖景。
生:聆聽歌曲《草原到北京》并隨著音樂輕聲唱,跟著教師想象內蒙古小朋友在馬背上的生活畫面。
師:棗紅馬不僅是草原小朋友的交通工具,還能展現他們什么樣的風采呢?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首表現草原小朋友的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同樣是一首表現蒙古族小朋友的歌曲,他們騎在馬背上向我們走來,想給我們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呢?(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
生:聽歌曲后,大家交流感受----認識到草原小騎手不同凡響之處。(神氣、自豪)
。ǘ⿲W習新歌(階段目標:指導學生正確的演唱歌詞、歌譜)
1.初聽作品,了解歌曲內容
師:草原小騎手活潑、爽朗的性格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音樂上是怎樣體現的呢?再聽歌曲時,請大家關注歌曲中有幾個樂句?(出示歌篇再次播放歌曲錄音)
生:聆聽歌曲并分析。
2.分析歌曲的結構
師:歌曲由幾個樂句組成?每個樂句由幾個音組成?出現最多的'音是哪個?
生:經過討論、研究確認三個樂句;每個樂句由1 2 3 5 6幾個音構成;出現最多的音是6
3.分樂句學習歌譜糾正音準節奏
師:我們先看第一樂句的歌譜(出示第一樂句的歌譜)請大家觀察前四小節,不看節奏,先唱音高,指導學生觀察后四小節歌譜3 3 6 6 | 6.2 | 3.5 | 3- |指導學生唱準到2的音程。(引導學生關注樂譜中的連音線的作用)
1=D
6 3 | 6 6 3 |5 6 7 | 6 6 |3 3 6 6 | 6.2 | 3.5 | 3- |
生:練習后完整唱第一樂句。
師:指導學唱第二樂句歌譜(引導學生觀察,什么地方與第一樂句重復,什么地方沒有重復,運用重復好不好?指導學生唱準到1的音準,以上活動要在聆聽的基礎上中完成)
6 3 | 6 6 3 |5 6 7 | 6 6 |3 3 6 6 | 6.1 | 6.1 | 6- |
生:練習唱第一和第二樂句歌譜。
師:指導第三樂句歌譜并要求學生完整唱歌譜。
2.6 |1 2 3 |5.3 |6 |2 2 2 3 |5 6 7 |6- |6 0||
生:唱熟第三句樂譜后完整唱歌譜
3.學唱歌詞字正腔圓
師:我們熟悉了歌譜,知道了曲作者運用了大量重復的手法,加深了我們腦海中對小騎手的印象,歌詞是怎樣描寫小騎手的呢?指導學生演唱歌詞。(指導歌曲中的襯詞的唱法和咬字吐字的方法,以及歌詞結尾處的甩腔唱法。)
生:聽老師伴奏唱歌曲第一段。
師:啟發學生情感投入,在演唱中表現小騎手神氣十足的風采。(同時引導學生運用速度的對比感受音樂所表現的內容)
4.自主學習大膽嘗試
師:第一段歌詞中簡要描述了小騎手在馬背上的感受,第二段歌詞中為我們展現了小騎手什么樣的生活圖景呢?引導學生獨立學唱第二段、第三段歌詞。
生:打獵生活、競賽生活,他變成的小射手、小摔跤手。(自主學習)
5.完整演唱感情充沛
師:學完歌曲后,我們了解了小騎手的身份中還有小射手、小摔跤手的工作要做,十分能干,你們是不是很敬佩他們呢?(引導學生完整演唱時用贊美的情感表現草原小騎手的風采)。
生:完整演唱歌曲。
。ㄈ└枨硌荩A段目標: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進行教學檢測)
分組展示生:展示交流。(師生評價)
。ㄋ模┛陲L琴教學(階段目標:用口風琴吹奏歌曲片段)
師:指導學生吹奏歌曲片段。(能力強的同學可以吹奏全曲)
我是草原小騎手
劉雅華詞
汪景仁曲
1=D
6 3 | 6 6 3 |5 6 7 | 6 6 |3 3 6 6 | 6.2 | 3.5 | 3- |
6 3 | 6 6 3 |5 6 7 | 6 6 |3 3 6 6 | 6.1 | 6.1 | 6- |
2.6 |1 2 3 |5.3 |6 |2 2 2 3 | 5 6 7 |6 - |6 0||
師:小結下課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一)評價方式
本課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教師評價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學生自評安排在完成歌曲展示之后。
。ǘ┰u價量規
評價等次
評價的內容
評價方式
優秀
帶著自豪感自信的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
自評
良好
與伙伴一起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
互評
合格
能看著歌詞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
自評
七、教學設計的特點
本課教學設計重在開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音樂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領者、組織者和學習者,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與學生共同參與學習的人。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首先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到教學設計是否適合學生發展的需要。要改變過去那種為了教歌但忽視育人目標的做法。教學中,教師在學歌譜時師生共同探究歌曲的結構,啟發學生用自信而爽朗的歌聲表現小騎手的性格。經過教師指導,學生調動自身的參與熱情,積極的表現草原小騎手的形象。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始終關注學生學習,配合積極的課堂教學評價,給學生發展的空間。把學生發展的權利還給學生。
《草原》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會認4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禮貌、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和諧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養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表達上的作用。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帶著想象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有層次的朗讀,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會。
2.運用音樂的情感引導作用體會文中美景及表達的情感。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音樂鋪墊、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說說歌曲中描繪的是哪里的景色。聽著歌曲,在你頭腦中呈現了怎樣的景象?出示課題。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及見聞說說草原的美麗景象,與實踐閱歷相結合,縮短文本與生活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今天我們將在老舍先生優美文字的引導下走進那美麗的草原。
二、自讀感悟、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找出生字、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結成旅行伙伴,去“游覽”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細細觀賞。
2.匯報交流,共同感悟。
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畫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說說你有怎樣的感受?請把你的收獲和大家一起分享。
3.內容歸納,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說說作者老舍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草原?分別根據學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紹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及民族間的團結友愛。(引導學生明確課文內容。)
三、 分層朗讀,感悟美景
1.找出描寫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讀,把你喜歡的詞句勾畫下來,細細品讀。
2.引導學生說說草原的自然風光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感慨?
“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3.是怎樣的一種景象讓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導學生說說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樣的特點?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說說天的特點。在這樣的天空下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讀出作者的感受。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說說給自己在頭腦中留下的印象。讀中評價,體味美感。
6.在這樣的境界里你會有怎樣的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自然段。
7.齊讀感悟、練習背誦。
四、品味練筆
通過老舍先生優美的語言描寫,讓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寫出一兩句描繪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詩。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畫筆畫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鞏固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美景、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憶草原自然風光,今天讓我們接著走進草原,繼續我們的草原之旅。
二、朗讀理解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說說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車在草原上所見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騎馬幾十里歡迎遠到而來的我們的情景。
3.請同學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讀中評議。
看到這樣的場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齊讀第二自然段。
三、讀中體會
1、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
2、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課文片段進行理解體會。
(1)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用"--"線標出、交流。引導學生從詞句中體會(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兩個 "再"。"總是熱乎乎地握著"中的"總是",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中的"很多……都是……"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2)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找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吹竭@樣的情景,你有什么樣的感受,你有什么話要說,你又會做些什么呢?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體驗。
(3)學習第五段: 齊讀最后一段,說說你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钡睦斫。
四、總結感悟
1.總結全文談談你的感受。本文通過寫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民族團結的精神。
2.齊唱《愛我中華》。
五、練筆拓展
同學們,草原真的是美極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先生幾 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樣的呢?請你展開豐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草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草原》教學設計11-02
《草原》教學設計04-08
《草原》教學設計及反思12-16
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10-03
《遼闊的草原》教學設計03-24
《草原》教學設計(精選8篇)08-03
《草原》的教學設計(精選20篇)08-10
老舍的《草原》教學設計優秀03-14
草原上的鷹教學設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