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臘”“渾”“豚”三個生字,會寫“莫”“臘”“渾”“疑”四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積累古詩名句。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了解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體會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累古詩名句。
教學難點:
體會含有人生哲理的詩句。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詩,導入新詩。
1、同學們,我們一起跟隨著蘇軾游覽了廬山,了解到蘇軾眼里的廬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之所以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宋朝詩人陸游一起來《游山西村》。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一)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1、請大家自由朗讀《游山西村》,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朗讀,隨機糾正字音和詩句朗讀。
(1)指名朗讀古詩,注意評點字音的準確和詩句朗讀的味道。
(2)(點擊課件)認讀生字,學生提出書寫注意事項。
臘là渾hún豚tún疑yí
(3)老師指導詩句朗讀的味道,學生試讀,老師范讀,學生齊讀。
(出示課件)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借助注釋,了解詩意。
1、請大家結合注釋,猜猜這首詩的`意思。同桌之間可以互相講講。
2、全班交流古詩的大概意思。
3、思考:你讀出來了陸游的心情沒有?
三、品讀古詩,體會感情。
品讀古詩,體會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體會陸游快樂的心情。
1、體會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陸游快樂心情的原因之一——人好)
(1)請大家默讀詩句,想想農家人招待游客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字是什么?(足)理解“足”的意思。
(2)農家僅僅是“足”雞豚嗎?還“足”什么?
(3)一個“足”字可以看出什么?
(4)想象畫面,感情朗讀1、2句。
“豐足”之年,農家人殺雞宰豬,熱情招待外來游客,陸游在這里喝著酒、吃著肉,他快樂嗎?
2、體會陸游的快樂心情。(陸游快樂心情的原因之二——景好)
陸游的快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1)指名回答,引導學生重點體會:
①理解“莫笑”,從農家人熱情地招待可以體會到快樂。
②“山重水復”和“柳暗花明”的游玩情景對比看出快樂。“疑無路”和“又一村”的心理對比看出快樂。
(2)拓展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想象畫面,感情朗讀3、4句。
同學們,陸游到山西村游玩,農民熱情款待他,詩中一個“足”字可以看出當地農民的好客、純樸的性格。當陸游結束這次愉快的旅游,他的心情是快樂的,他由衷感激農民的熱情好客,他無比留戀農村的純樸生活,其實,“足”也可以概括陸游的心情,那就是——“滿足”。
四、配樂朗誦,背誦古詩。
游山西村
人好豐足
景好滿足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句,了解九寨溝美麗的自然風光。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積累能力;通過各種形式的課文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九寨溝神奇的自然風光,增強學生環保意識,知道美麗和諧的自然是建立在人們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的基礎上。
教學重點:
感受九寨溝美麗的自然風光,滲透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感受九寨溝美麗的自然風光,體會風光描寫的寫作手法。
教學準備:
九寨溝風景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情,揭示課題
在很久以前,一個叫達戈的男神,熱戀著美麗的女神沃洛色嫫。一次,達戈用風月磨成一面寶鏡送給心愛的女神色嫫。不料魔鬼插足,女神不慎打碎寶鏡,寶鏡的碎片散落人間,變成了114個晶瑩的海子,像寶石一樣鑲嵌在山谷幽林之中。從此,人間便有了這處童話般的夢幻仙境———九寨溝。(齊讀課題:九寨溝)
讀了課題后大家有什么問題要問嗎?(生問略)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課文。
二、初步感知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一邊聽一邊思考上述問題。
2、讀后交流。
(1)九寨溝在哪兒?
(2)它的名字是怎樣來的?解釋“九寨”、“溝”。
(3)它為什么能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板書:童話世界)
三、教學生字、詞。
過渡:剛才大家通過大家之間的交流大致課文的主要內容。為了更好地閱讀課文,請同學們認真地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1、檢查交流。
生詞拼讀:九寨溝三縣圖畫恰似繼續逃竄若無其事敏捷異獸珍禽
四字詞語:清澈見底色彩斑斕銀花四濺高低錯落蔚為壯觀林深葉茂憨態可掬古木參天詩情畫意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你覺得哪些難讀句子,你能讀好它嗎?指名分節讀課文:師生共同評議。
4、通過剛才我們反復的讀,九寨溝給我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的是什么?
5、找出課文概括九寨溝特點的兩句話(齊讀最后一段話)這句話中寫到了九寨溝的哪些景物?(板書:雪峰插云,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找找課文中哪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這些景色?
4、過渡:俗話說得好:“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只有入得深,方可知其妙。”這節課,我們將再次走進九寨,通過文字去聆聽九寨的天籟之音,去感受九寨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
四、走進九寨,感受詩情
1、指導學生閱讀:請同學們用邊讀邊想邊做記號的讀書方法來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①回憶學過的閱讀時做記號的方法。(板貼寫有這些閱讀方法的4條卡片:重要的地方或生字新詞下畫“——”;關鍵詞語下加“.”;精彩的語句下加“。”;有疑問的地方下加“?”)
②你最喜歡九寨溝哪兒的美景,用重點號標出,可以是一處或是兩處。
③這些美景都美在哪兒,找到句子用波浪線劃下來!
2、你覺得九寨溝美在哪?你喜歡什么景物?
(1)雪峰(出示雪峰圖片及相關語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你為什么喜歡雪峰,作者用的哪些詞吸引了你?在這句話中你是怎樣做記號的?“插入云霄”“銀光閃閃”(雪峰的特點:高、美),指導朗讀
(2)湖泊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出湖泊的美的?你在這段中又是怎樣做記號的?
湖泊的特點:(湖泊多、湖水清、湖底石塊色彩斑斕)抓住“大大小小”“顆顆寶石”“彩帶般的溝谷”“清澈見底”“五彩繽紛的圖畫”等詞語體會,指導朗讀。
(3)介紹原始森林的情況。
原始森林的特點:(多、廣)抓住“遍布”體會,(出示圖片)
(4)瀑布
瀑布的特點:氣勢磅礴多姿多彩抓住“高低錯落白練騰空銀花四濺蔚為壯觀”等詞語
指導朗讀,讀出瀑布的磅礴氣勢。
(5)學到這里,九寨溝的雪峰、翠海、彩林、疊瀑這四絕一定深深地刻在了大家的腦海中,就讓我們用朗讀的方式把這人間仙境留在記憶里吧。(齊讀第三自然段)(板書:人間仙境)
五:知識拓展,創作小詩:
同學們,九寨溝的山美、樹美、水也美,能用書本中的相關語句來描述嗎?
這是一個()的童話世界:
這里有一座座(銀光閃閃)的雪峰,
這里有一個個(色彩斑斕)的湖泊,
這里有一片片(古木參天/五彩繽紛)的森林,
這里有一道道(高低錯落/層層疊疊)的瀑布。
九寨溝真是個()!
板書:9九寨溝
雪峰插云
古木參天
童話世界人間仙境
平湖飛瀑
異獸珍
《九寨溝》的課后反思
這是我在學校參加一年一度的資深教師教學公開課,為了真實反映學生學習的.課堂狀態,還原于一種常態的課堂教學,也想把我平時對教材的研讀成果做一次系統的展示。也想為本學期的教學定位做一次自我評估。所以在選擇文本時就摒棄了故事性強含義深刻的方案,即選擇一篇寫景文章《九寨溝》。本次課為《九寨溝》第一課時,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更多的是考慮結合自己班級現狀特點出發,從目前班級的學情來看,班級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后進生,他們對文本的具體景物描繪中語言文字,他們的感悟是嚴重滯后。因此,在設計能力目標為培養學生的積累能力;通過各種形式的課文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我把目標要求放的很底,只是想保底。在實際的課堂上大家可以看到我讓學生整體感知時采用了老師范讀學生聽讀方式,從一上課就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心思,讓學生對九寨溝產生一種向往,引發他們學習課文、探究知識的興趣。
其次,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自讀。看似很平常的自讀環節,學生讀得很投入但卻用去相當長的時間,剛開始會有自讀變成齊讀,這個現象在平時上課沒有的,我想其真正原因在于學生對自讀訓練還有待提高,及學生回家預習的效果不好,對課文不完全熟悉,更談不上理解與體驗了。這讓我想起某一個教研員曾經講過:“每篇課文不通讀五遍不開講。”其目的就是讓學生熟悉文本。
我本人將整個教學流程為:以傳說故事引題——教師范讀整體感知課文——用邊讀邊做筆記的方法精讀第三自然段——抓住關鍵詞語來體會描繪景物描寫的表達方式——指導朗讀,提升情感體驗。目的就是想讓學生靜下心讀一讀文本,用自己方式感受九寨溝的神奇的自然風光,同時積累文本中的好詞佳句。
這節課的亮點:
1、借助文本指導學生采用“讀書做記號”的方式獨立理解文本,正確指導學生學用抓住關鍵詞體味描寫景物的方法。從而指導學生在讀課外讀物時,學生也采用做記號方式積累好詞佳句。
2、注重讀寫短線與長線相結合,因為四年級習作要求不僅要把句子寫明白做到文從字順,還有新鮮的詞語。本次通過課后創作小詩,恰到好處的把文本中的四字詞語進行積累和運用。
3、在設計第一課時,能根據本班學情預設保底的“雙基”的知識的教學的內容,花一定時間讓學生自由地讀文本,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時間扎扎實實地將讀落在實處。
不足之處:教師在設計課堂語言時,文本的語言不夠潤色,沒有積極調動學生主動思考、主動體驗這如詩如畫的意境。今后對本班學生的語言表達上多下功夫,改變學生欲言又止的現狀。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習"若、昂、崩、震"這四個易錯的生字;讀寫"平靜"等九個詞語,能夠理解并運用這些詞語。
2、了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文章,并能按此順序分段。
3、能運用“邊讀邊想畫面”的閱讀方法學習本課,使閱讀能力進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5、通過學習,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文章,并能按此順序分段。
教學難點:體會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文章,并能按此順序分段。
2.能正確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習"若、昂、崩、震"這四個易錯的生字;讀寫"平靜"等九個詞語,能夠理解并運用這些詞語。
3.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通過自學讀懂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同學們,我們浙江省的旅游景點非常多,自古以來就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像美麗如畫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蘊深厚的紹興,優美自然風光的千島湖,佛教勝地普陀山……真是舉不勝舉。我國宋代有大詩人蘇軾游覽了浙江的一處勝景后,讓他久久不能忘懷,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你們知道他講的“潮”是哪兒的潮?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海寧的鹽官鎮去領略一下這名揚中外的錢塘江潮。
(板書:觀潮)(學生讀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讀課文時自學課文。要求:
(1)遇到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記住字形;自學新詞,想想意思;讀通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邊讀邊想:錢江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自學結果:
(1)檢查字詞――――出示投影,指名讀
重點掌握:字音:堤、顫、漲、薄
字形:若、昂、崩、震
(2)暢談感受,理解“觀”:
A、讀完課文,談談錢江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先由學生自由說)
B、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景象嗎?(天下奇觀)
C、“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觀”的意思呢?“天下奇觀”的意思?
3、再讀課文,理清順序,給課文分段
(1)大家再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在寫這一天下奇觀時,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2)完成填空,并按這幾個表示時間的詞把課文分成三段。
(),我們來到了海寧市鹽官鎮觀潮。
(),潮來了。
(),潮頭奔騰西去。
(3)師小結:給這類課文分段,除了要注意這樣的事情是怎么發展的,分幾個階段,還可以在課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時間或地點的`詞句。通過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可以較快地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1節,你讀懂了些什么?
師歸納:潮來前江面平靜,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2、你是從哪里體會到“江面平靜”的?(橫臥、籠罩、屹立)
3、交流讀,引導學生抓住“橫臥、籠罩、屹立”等詞把當時的氣氛讀出來,注意及時請學生評價朗讀的情況。
“望”字在課文里除了看,還有一層意思——等著、盼著。該怎樣讀讀人們的這種心情
4、朗讀。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能夠背誦該部分課文。
3.通過拓展資料的交流,學習,將學生引向更廣闊的學習天地。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學習,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激趣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每年的觀潮節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去目睹它的風采,你們有沒有見到過?別遺憾,我馬上就帶著大家去看看這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不過,老師不是讓大家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現在請你們輕輕地閉上眼睛,屏幕就在你的腦海里,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體驗這一“天下奇觀”。(師范讀第二段)
二、品讀詞句,欣賞佳景
1、生閉目聽老師范讀第2、3小節,聽文字,想畫面。想想你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錢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什么也別說,趕快投入到文本之中,看看剛才哪些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你驚嘆錢江潮真是“天下奇觀”,劃出有關的句子,點出最讓你驚嘆的詞語,好好體會。可以采用談體會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朗讀的方法。
3、交流匯報,重點研讀:
(1)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A、悶雷的響聲是怎么樣的?(低沉的,“轟隆隆”)為什么會這樣?
B、指導朗讀這句話。(低沉)
(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線”是什么?(遠)
B、那條白線就是大潮的潮頭。觀潮的人們從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點左右,這時終于看到了一條白線,如果你們是觀潮的人,你們會怎么樣呢?(情不自禁地喊起來。)怎么喊?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這樣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這樣的場面就是――“沸騰”。D、有一點老師不明白了,怎么說人群“又”沸騰了呢?(結合理解上文“人聲鼎沸”)
E、指導朗讀。
(3)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A、重點理解“橫貫”一詞。(速度快、面積大)“橫貫”與“橫臥”能否調換?
B、“橫貫江面”多么壯觀!讓我們閉上眼睛去想像那個情境,再讀一讀。
C、那條白線“很快”地移來,卻“逐漸”地拉長變粗是否矛盾?
(3)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墻。
指導讀好這兩句話。讀出潮水變長,變粗,形成白色城墻的氣勢。(速度快,氣勢大)
(5)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了。
A、理解“齊頭并進”、“浩浩蕩蕩”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是怎樣一種壯觀的場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聲音,大潮是怎樣的一種氣勢!
C、潮來洶涌,當你們面對著萬馬奔騰似的潮水,你想對它些什么呢?
D、這么雄壯的氣勢,不得不讓人驚嘆它確實是“天下奇觀”,那就讀出這份激動吧!
個人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賽讀,全班齊讀。
4、理清順序,試背
(1)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生動筆在練習紙上填寫)
(2)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3)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4)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5)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6)師生齊讀這段話
(7)現在,只留下括號中的詞語,你還能說出剛才那段話嗎?(學生自由準備背誦)
三、結合名句,再次解讀
1、關于錢江潮,許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你們有知道的嗎?說給大家聽聽。
2、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幾句,看看他們筆下的錢江潮跟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有哪些相似之處。每個同學選擇2――3句來談談理解。
3、讓我們再一次滿懷激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
4、師讀第三段,結束課文的教學
四、實踐運用,活用文本
請你當當主持人,給畫面配解說詞。主題是――《錢塘潮來》?
五、拓展閱讀,引向課外
閱讀拓展資料《話說錢江潮》,探究錢潮的成因及歷史等,作簡單交流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2-23
語文四年級上冊《麻雀》教學設計01-17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04-13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1-13
四年級上冊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02-14
《語文活動》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計11-18
小學語文《咕咚》教學設計07-04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設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