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優秀

時間:2022-12-22 18:42:0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優秀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優秀1

  一、單元教材內容分析:

  由于“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于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注意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感到“一個數的幾倍”的存在,并體驗到它的含義與作用,真正理解“一個數的幾倍”具體描述什么內容,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倍”的概念。第二,通過反復用學具操作,在學生腦海里建立“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的表象,為得出用乘法計算作鋪墊。這個過程一定要讓學生去經歷,讓學生去體驗,讓學生去探索,在親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多種活動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明白“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初步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2、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概括、交流等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倍”的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發展學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學重點:

  理解“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

  四、教學難點:

  “倍”的概念的建立。

  五、課時安排:4課時

  第五單元倍的認識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76頁例2,例3,“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1、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經歷“倍”的概念初步形成過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課件。

  師:今天的數學課,老師要介紹一位新朋友給同學們認識,它就是小狗菲菲。這節課,我們的新朋友菲菲將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數學知識,同學們原意嗎?

  (2)學生活動。

  師:上課前,老師請一些同學上來。

  師叫3名女同學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學站在第二排(3個3個地站在一起)。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優秀2

  第二排有幾個3?(2個3)

  生回答后,師引出課題:像這種情況,我們就說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道,學習“倍”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學例2)

  菲菲有三個好朋友,他們正在用小棒擺正方形,下面我們來看看他們擺的情況,用了多少根小棒。(課件演示例2中第一個小朋友,擺了一個正方形)

  學生觀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擺了一個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還可以說是幾個?

  生:一個4根。

  下面我們來看看另外兩個小朋友,他們擺圖形的時候用了幾個幾根。

  出示例2中另外兩個小朋友擺的兩個和三個正方形。

  學生觀察。

  學生說自己的發現。

  引導學生得出:2個4根,3個4根

  (板書:2個4根,3個4根)

  揭示倍的含義,指出第三個學生擺的小棒說:第三個同學擺了3個4根,3個4根也可以說成4的3倍。

  讓學生反復說幾遍。

  (2)鞏固“倍”的概念。

  判斷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幾倍?生解答時,師要求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3)教學例3。

  ①出示例3,問:同學們會擺嗎?下面,同學們自己動手擺擺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幾個圖片,應怎樣列式?為什么?

  ③小結:要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拍手游戲。

  師拍表示一倍的次數,生按要求有節奏地拍表示幾倍的次數。

  2、76頁“做一做”。

  3、78頁第1題。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倍的認識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優秀3

  一、情境創設引人入勝

  平移和旋轉這一概念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講比較抽象,不易理解。數學來源于生活,其實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在生活中能經常看到,同學們也曾親身經歷過。周老師以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游樂場為切入點,分別出示了纜車、摩天輪、旋轉木馬、滑梯和升降梯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運動方式、比畫運動軌跡、討論運動特征、比較兩者異同,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數學活動中感知平移和旋轉的含義,初步建立兩種運動方式的數學模型。

  二、教學設計層層遞進

  本節課的難點是準確描述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三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正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周老師以童趣的小螞蟻搬運食物為模型,依次呈現小螞蟻運豆子、小螞蟻運薯條和小螞蟻運三角形餅干的。場景,對應數學中點的平移、線段的平移和圖形的平移。巧妙的設計使孩子們在愉快的情境中學習,知識結構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完善和提升。周老師將本節課的難點分層攻破,并在每一層次中加以相應的練習。其中周老師選取的松樹圖、蘑菇圖、電腦圖和小船圖的平移描述,給了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去獨立研究和展示交流,在交流時強調先要找出一對對應點,再數一數格數,輕松解決難點。在此環節中充分體現了“獨立探究、講授、踴躍展示”的十二字精神,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也使孩子們及時內化了新知。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本節課內容是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如果本課教學時,沒有動態素材的呈現,是很難達到教學目標的。研究平移距離時,課件上動態演示了點的平移、線段的平移和三角形的平移,以此驗證之前的.探究結果,突破了教學難點;綜合應用時,動態呈現了富有情趣的練習,提高了練習的樂趣。

  周老師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生對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有了豐富的表象積累,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體現了教學的有效與快樂。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一節課是完美的。對于這節課我也有一些個人的想法。本節課按照教材安排還有一個環節,畫出平移后的圖形,這個部分周老師把它作為了課后練習,沒來得及講。講授,踴躍交流的結果必然導致課堂時間不足,不知道在教學時該如何把握?作為一節公開課,我很想看到所學內容的實際應用價值,在本節課中似乎沒有呈現。在課的結尾,是不是可以設計一個平移的實際問題去解決,讓孩子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或者可以讓孩子們欣賞一些平移的花邊等,讓孩子感受數學的生活美。可能我的觀點還比較膚淺,我將把握每次的學習機會,不斷思考,不斷進步。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優秀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89~92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能按照一定的標準,采用不同的方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分析、描述,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2、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并能完成相應的統計圖表,能從統計圖表中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體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4、讓學生受到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觀看主題圖(制成的動畫)——環保站的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

  ①環保站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監測空氣質量。

  ②小麗爸爸與工作人員之間的對話——昨天和今天的空氣質量狀況。

  (2)教師:看到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張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氣質量情況:

  某地區4月份空氣質量狀況統計表

  空氣質量狀況優良輕度污染合計

  天數(天)717630

  (1)學生觀察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學習統計圖。

  ①教師:誰來說一說我們過去都學過了哪些統計圖?(用作記號等方法來制作統計圖等)

  ②出示教科書第90頁的統計圖

  教師:這是條形統計圖,誰來說一說你從圖上都看到了什么?

  ③小結:像這樣用條形來表示統計表中的數據,我們就叫它條形統計圖。

  讓學生從統計圖中找一找天數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氣等級,天數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氣等級。

  讓學生明白:在條形統計圖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誰多誰少。

  (二)教學例2

  (1)學生觀察四(1)班男同學身高記錄表。

  教師:你從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師引導: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統計,人數太多,男同學身高的狀態比較混亂,可以分段整理數據。

  (2)學生完成統計表。

  ①將學生分為5個小組,分別按身高段統計一個部分。

  ②將5個組的數據匯總。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數據,該怎么辦呢?(求出合計)

  (3)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

  (4)回答第92頁的兩個問題。

  學生還可以根據統計圖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解答。

  (三)練習

  完成第92頁的課堂活動。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優秀5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操作、想象等活動,會將三角形按邊分類,并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量、猜、想象等活動進一步辨析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征。

  3.在操作、辨析等活動中初步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關系。

  教學重點:三角形邊的特征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關系。

  教學準備:搭三角形的小棒、PPT

  教學過程:

  引入

  師:看PPT,這3個圖形是什么圖形?

  生1:三角形

  生2: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師:對啊,這些都是三角形,我們已經知道三角形按角來分,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三角形的分類,不過今天我們是按邊來分類。

  出示課題:三角形的分類

  新知探究

  動手操作:搭三角形

  要求:(1)想一想用哪三根小棒

  (2)搭一搭形狀不同的三角形

  討論交流,歸納分類

  把搭的不同的三角形展示到黑板上

  師:想一想,這么多三角形,你準備分為幾類,怎么分?

  生1:分三類沒有邊相等的分一類,有兩條邊相等的分一類,有三條邊相等的分一類。

  生2:分兩類沒有邊相等的分一類,有邊相等的分一類。

  (如果沒有學生說出第二種想法)師:指著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我能不能說這個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生:可以

  那你們覺得三角形,按邊可以分為幾類?

  兩類:有兩條邊相等的分為一類,沒有邊相等的分為一類。

  學習三角形的名稱和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我們同學們想知道,這些三角形我們叫它們什么三角形嗎?

  (1)自學課本P58

  師:沒有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邊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有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

  (2)通過練習,鞏固概念

  歸納小結:有2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這相等的兩條邊叫做腰,另一條做底,底所對的角叫做頂角,腰和底所夾的角叫做底角。有3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按邊的分類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三角形的名稱,那這回誰能把三角形按邊的分類來說一說:

  三、動手操作,再次探究

  1.等腰三角形可能是()

  A.銳角三角形B.鈍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以上三種都有可能

  (1)學生動手操作(2)上來展示(3)交流

  發現:等腰三角形三種都有可能,媒體演示。

  2.等邊三角形可能是()

  A.銳角三角形B.鈍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以上三種都有可能

  (1)學生動手操作(2)上來展示(3)交流

  發現:等邊三角形只可能是銳角三角形,媒體演示。

  動手折一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發現: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等腰三角形有1條對稱軸

  等邊三角形有3條對稱軸

  師: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那能不能說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生:不行,因為還有不等邊三角形。

  總結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要問嗎?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優秀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93~95頁例3、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愿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能將表格進行完善,并能完成復式統計表,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愛的電視節目”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新聞:8人動畫片:22人體育7人

  電視劇: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一)嘗試制表

  1、教師:要想制作成統計表,應該做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學生:要考慮表應畫幾列和幾行。

  根據“節目類別”和“喜歡的人數”應畫兩行;“節目類別”有5類,要畫5列,加上“合計”要畫6列。

  2、學生動手畫一個2行6列的表。

  3、填寫相關內容。

  (1)寫上統計表的名稱。

  (2)填寫表中的內容和數據。

  4、檢查統計是否準確。

  可將各類別人數之和與合計數、合計數與調查總人數進行比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體重情況統計表

  1、觀察表,說說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師:如果將兩張表交給班主任老師,老師想知道某個體重范圍內的男女生人數,就要看兩張表,挺麻煩的。

  能不能想辦法將兩張表合成一張統計表,讓老師看起來更方便一些呢?

  3、學生自主討論,完成復式統計表。

  教師: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怎樣改進統計表?

  (老師出示復式統計表)

  介紹表頭:體重、人數、性別。

  教師:你能將表格填好嗎?(學生嘗試完成)

  反饋:展示學生做好的統計表。

  教師:像這樣的表格我們叫它復式統計表。(課題:復式統計表)

  教師: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與剛才的兩張統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張統計表?為什么?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完成第95頁課堂活動。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優秀7

  在幾何中,長方形(又稱矩形)定義為四個內角相等的四邊形,即是說所有內角均為直角。長方形的周長,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面,使學生初步理解由面組成體的意義;使學生在認識長方形面、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發現規律,主動他就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能初步應用長方形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重點: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釘子板活動記錄單學具準備:帶有長方形的盒子,釘子板學具,米尺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引入新課上節課,老師給大家留了個作業。

  讓同學們觀察周圍的物體,看哪些物體上有長方形,并量出他的長與寬,你們搜集到了嗎?(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學生匯報自己收集到的長方形并說出它的長和寬。還有很多,是嗎?(是)好了,同學們,看得出來,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的好孩子。同學們搜集到了這么多的長方形,看來,長方形在生活中到處可見,數學啊就在我們身邊,對嗎?這么多的長方形,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舉起你手中的物體,師選出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帶有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到前面來。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哪個小?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呢?誰能上前面來指給大家看看?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一樣長嗎?誰能看出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周長長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見長方形的周長是由它的長和寬決定的,長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有什么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課題:長方形的周長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個釘子板學具,你能在上面圍出任意的一個長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長嗎?

  好,聽好活動要求:每人先任意圍出一個長方形,然后由組長領著,選出你們最喜歡的幾個長方形填到報告單中,并求出每個長方形的周長,重點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長的?活動中要注意分工合作。聽明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老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匯報操作情況老師看到了,同學們在活動中合作的非常好,哪個小組愿意第一個來匯報?想來幾人來幾人。其他小組也來匯報。老師在每個小組的匯報單中畫出他們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簡單的?(長與寬的和乘2是最簡單的)你們同意嗎?所以我們常用長與寬的和乘2來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怎么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匯報說。那么,如果知道了長和寬,我們能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嗎?

  三、鞏固新知,應用實踐

  1、基礎練習題:看圖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實踐題: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長方形,比如:我惡魔內數學書的封面,還有什么?學生舉例你最想知道哪個長方形的周長,一會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學生匯報自己的實際測量情況。在實際測量中,我們難免會出現誤差,因此在測量中我們要力求準確,減少誤差。

  3發散拓展題: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釘子板上圍圖形,你也能圍出支援的圖形嗎?試一試,并切除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優秀8

  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第68~69頁的例1和做一做,練習十五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等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口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遷移類推的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2、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等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對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發現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難點:

  發現、歸納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孕伏鋪墊

  1、口算:6×4 9×3 5×3 9×7 8×5 7×5 4×8 6×8

  2、

  ①6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50是幾個十?

  ②8個百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1200是幾個百?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主題圖。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游樂場玩,高興嗎?

  (1)出示第68頁主題圖。誰能說說你從圖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匯報)

  (2)出示:坐旋轉木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錢?

  ①、組織學生列出算式,師板書:2×9=18

  ②、學生獨立解決,然后集體訂正。

  (3)出示:坐旋轉木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錢?

  ①、學生獨立列出算式,教師板書:2×10

  ②、思考算法:列式后獨立計算,然后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生匯報:

  a、可以先算9個2的和是18,再加上一個2是20,所以2×10=20;

  b、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10個2相加是20,所以2×10=20;

  c、第三種想法非常巧妙,根據乘法的意義,也可以把2×10看成是2個十,因為2個十是20,所以2×10=20。這種方法口算得很快。

  (3)出示:坐碰碰車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錢?你會列式嗎?

  ①、組織學生列出算式,師板書:20×3=

  ②、思考:20×3=?同學們先自己獨立地想,然后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學生進行班內交流。

  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想法:

  a、因為3個20是60,所以20×3=60;

  b、因為2×3=6,所以20×3=60;

  師:你覺得哪個方法快又好?我看我們班的同學都非常棒,算出了得數,還能講出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口算乘法。(板書課題)

  2、總結規律:

  師:游樂場的小松鼠要請大家幫忙了。

  出示:2×4= 20×4= 200×4= 20xx×4=

  同桌交流:怎樣算?然后匯報。

  師: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學生討論,匯報)

  小結: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計算時先看作表內乘法計算出積后,看整十,整百,整千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三、反饋練習

  1、賽一賽:看誰口算的又對又快!

  10×4 10×6 10×8 20×4 40×6

  60×8 300×4 500×6 700×8 1000×9

  2、幫一幫:幫售貨員阿姨解決問題。

  出示教科書71頁2題、3題主題圖。

  提問:你從這幅圖中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獨立列式口算。

  3、找一找: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要求:整十數乘一位數,積是240的乘法算式。看誰寫得多!

  240=()×()=()×()=()×()=()×()

  四、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你們在游樂園玩得高興嗎?在高興的同時你又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呢?怎樣進行口算乘法?在口算乘法時你準備提醒你的同學注意哪些問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1-28

數學的優秀教學設計01-08

優秀數學教學設計03-30

數學上冊教學設計及反思02-22

三年級上冊數學《秒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04-22

三年級數學上冊《周長》優秀教學設計04-27

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教學設計04-30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4-21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范文03-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股票| 利辛县| 黔南| 易门县| 油尖旺区| 什邡市| 弥勒县| 麻栗坡县| 民乐县| 安丘市| 修文县| 团风县| 丁青县| 怀仁县| 康乐县| 叙永县| 江西省| 新民市| 宜黄县| 台前县| 乡城县| 自贡市| 上林县| 邮箱| 长寿区| 茂名市| 宽城| 深圳市| 潮安县| 长寿区| 乌恰县| 海原县| 定襄县| 甘南县| 乐山市| 屏东市| 盐山县| 柞水县| 商南县| 怀集县|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