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特產》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特產》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搜集資料與交流活動,使學生了解全國各地豐富的特產,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閱讀《故鄉的楊梅》了解課文抓住幾個方面的特點來描寫故鄉的楊梅,體會作者對故鄉的熱愛。
3.通過介紹特產,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給喜歡的特產做廣告或寫產品介紹,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交流活動了解全國各地特產。
[教學難點]為特產做廣告或寫產品介紹。
[教具準備]師生共同收集的家鄉特產的實物或圖片,也可做成課件,為課堂上交流做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全國各地的特產。這節課我們重點來介紹一下自己家鄉的特產好嗎?咱班同學來自祖國各地,誰先說一說? (指名說自己的家鄉是哪兒,特產是什么)
剛才聽了幾位同學的發言,都是一個樣的,只說出了家鄉的特產叫什么名,都沒有把家鄉特產的樣子、特點介紹出來,如果大家都這么介紹,怎么會使人印象深刻呢?丁丁現在成了小導游,看看他是怎樣介紹家鄉特產的?
二、閱讀短文,學習寫法
丁丁的故鄉在江南,他介紹的是故鄉的楊梅,對楊梅你想了解什么?(學生提出問題)
1.下面就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自讀課文《我愛故鄉的楊梅》,邊讀邊畫出文中介紹了楊梅的哪些特點。(學生自讀后交流回答,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
2.你最喜歡楊梅的什么特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先自己讀,再和同桌讀一讀,比比誰能讀出喜愛之情。
3.指名讀,學生評讀。給學生放介紹楊梅的課件。
4.丁丁為什么能把楊梅寫得如此誘人,使人難忘呢?
三、口語表達——介紹家鄉特產
你能不能也做一個小導游,像丁丁一樣夸夸自己家鄉的特產?請你介紹時要像《我愛故鄉的楊梅》那樣,抓住形狀、顏色、味道或按其他的順序說,請大家先在小組里和同學練習說一說,比比誰介紹得最好。
誰愿意當小導游,介紹你了解的一種家鄉特產?
四、筆下生花:為喜歡的特產寫廣告或產品介紹
剛才我們交流了自己所收集的特產資料,看來大家的收獲可真不小。老師也受益匪淺,我真為你們的家鄉感到自豪!你們的家鄉擁有這么多豐富的特產資源,如果要讓更多的人都了解這些特產怎么辦呢?(學生交流,共同推薦——做廣告或者寫產品介紹)
選擇自己喜歡的特產為它寫一份產品介紹或是廣告詞,可以自己寫,也可以和你的朋友合作。兩三句可以,四五句也行,要把產品的特點介紹清楚。學生交流展示,教師小結。
五、總結
同學們通過搜集有關特產的資料,學習、討論、交流有關介紹特產的方法,了解了全國各地豐富的特產。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各地的特產,讓世界了解我們,希望同學們今后能為宣傳家鄉的特產多出主意,為把家鄉的特產推向全國,走向世界而努力。
[板書設計]
我愛故鄉的楊梅楊
梅樹: 四季常綠葉狹長
果實: 形狀顏色味道
《特產》教學設計2
設計意圖:
在“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中,我們挖掘了許多極具鄉土特色的課程資源,《東山特產展不完》就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首童謠,它句式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而且包含了地域的知識。我園通過開展學講閩南話、學唱閩南童謠、學說閩南語故事等活動,推動幼兒對閩南語、閩南童謠、閩南文化的了解,傳承家鄉優秀傳統文化,讓幼兒耳濡目染,在濃郁的閩南文化氛圍中,感受閩南語的魅力。
活動目的:
1、在活動中讓幼兒感受閩南方言童謠獨特的美。
2、讓幼兒理解閩南童謠的內容,體驗民間童謠特有的韻味。
3、萌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
事先開展“東山知多少?”談話活動,讓家長幫助幼兒了解東山地名和各地特產。
2、物質準備:
。1)東山各村的背景圖及各種特產的圖片。
。2)將東山各村的背景圖配上音樂《美麗的東山島》制作成課件。
(3)2-3種特色食品;響板。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引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許多圖片,請小朋友看一看,然后告訴老師里面有哪些村莊?”(引導幼兒觀看課件)
師:“剛才,我們看到許多村莊,有哪些呢?”(教師將幼兒說出的地名貼在黑板上),F在請小朋友一起說一說有哪些村莊?(教師引導幼兒邊觀看圖片邊說出各村的名稱)
師:小朋友都知道我們東山島有這么多美麗的村莊,老師告訴小朋友一個秘密,原來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特色的東西,后來被人們編成了一首很容易記的童謠,這首好聽的童謠叫《東山特產展不完》,請小朋友聽聽。
二、完整欣賞,感受童謠
1、教師借助響板完整朗誦一遍童謠,讓幼兒感受童謠的'韻律美。
提問:(1)這首童謠的名稱叫什么?(請2—3名幼兒回答,然后全班一起回答)(2)小朋友在這首童謠里聽到各個村莊有哪些特色的東西?(教師將幼兒說出的特產貼在黑板上———出示圖譜)。
2、結合圖譜,再次欣賞童謠,引導幼兒理解閩南語。
《特產》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搜集資料,使學生了解全國各地豐富的特產,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閱讀《我愛故鄉的楊梅》,了解課文從兩個方面抓住特點來描寫故鄉的楊梅,體會作者對故鄉的熱愛。
3.口語訓練:做一名小導游,向大家介紹自己家鄉的一種特產。
4.為自己家鄉的特產寫一份廣告。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家鄉特產的資料。
教學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找出自己熟悉的水果和產地。
2.再查找資料,了解其它水果產地,多了解一些物產的產地。
導學過程:
一、問題激趣,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吃什么水果呢?知道它們產于何地呢?
二、組織學習活動,積累知識。
1.指導學生把自己熟悉的水果和產地連起來。
2.全班交流完成情況。
3.根據查閱的資料說說還有哪些地方產什么水果?還可引導學生說說文中水果的其它產地?
4.引導學生寫出文中A2課題物產的產地,鼓勵學生多寫。
5.交流學生所寫的內容,隨機指導學生把產地定正確。
6.學生獨立完成A3,畫出各組中不是同一類的特產。
7.交流學生完成情況,并引導說出為什么?
三、小結點撥。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導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家鄉嗎?知道家鄉有什么特產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二首古詩都和江南水鄉的特點有關系?想讀讀嗎?
二、引導古詩,了解大意,體會感情。
1.學生自己讀二首古詩,自學不認識的字詞。
2.同桌互說詩的大意。
3.全班交流,指名說出二首古詩的大意。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二首詩。
5.配樂朗讀,創設情境,學生談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6.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三、引導學習閱讀課文《我愛故鄉的楊梅》。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自學。
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按怎樣的順序敘述的?
3.重點讀讀自己喜歡的部分,說說為什么喜歡?
根據學生回答,指導感情朗讀課文。并抓住重點詞句通過刪詞換詞等方法讓學生體會語句的優美。
四、總結,布置作業。
第三課時
導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學習內容。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從古詩和和閱讀課文中感受到了故鄉鱸魚的美,楊梅的甜潤,這節課我們也來向大家介紹介紹家鄉的特產。
二、介紹家鄉特產,為寫打基礎。
1.引導學生回顧《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說說作者抓住了楊梅的哪三方面特點來介紹的?
2.學習作者介紹楊梅的方法,現在如果你是一名小導游,你怎樣向客人介紹自己家鄉的一種特產呢?先在小組討論,互相說說。
3.全班推薦幾名學生當小導游給大家介紹。
三、引導交流,學生通過問、查后對本地特產的介紹。
四、潛移默化,引導寫作。
1.剛才我們在班里向大家介紹了自己家鄉的特產,還了解了本地的特產,如果要讓全國各地的人都了解自己家鄉的特產怎么辦呢?
2.為了讓所有的人了解我們家鄉的特產,我們想了很多辦法,現在我想讓大家為家鄉的特產寫一份廣告或產品介紹,你們有沒有信心。那么廣告詞或產品介紹怎么寫呢?
3.引導學生回憶印象深刻的廣告用語或產品介紹,點撥這些廣告或產品介紹主要是抓住產品的特點,用簡單的詞語或句子高度概括,并且要配合生動活潑的畫面。
4.學生構思作文。
五、巡視點撥。
第四課時
一、學生繼續寫作文。
二、教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寫好的作文。
【《特產》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關雎》教學設計03-24
初冬教學設計04-03
《海燕》教學設計04-03
《zcs》教學設計03-26
草原教學設計03-11
《景陽岡》教學設計03-05
蝗蟲教學設計03-05
《蛇》教學設計03-05
《心愿》教學設計03-02
《數數》教學設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