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感恩》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會感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會感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把握“感恩”話題作文的立意、選材角度,掌握一些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情景,點撥誘導,在充分理解“感恩”含義的基礎上,寫出真情并有所創新。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確感恩的重要性,學會感恩,培養良好的心態,樹立正確是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
把握立意、選材的角度。
【教學難點】
寫出真情并能創新。
【教學方法】
情景陶冶法 點撥法 練習法
【教學準備】
影音資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設想】
唯情能動人,唯情才成文。感恩,源于心靈深處的感動與真誠,源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所以,我想通過大量的音頻、視頻、文字資料,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聯系生活實際,點撥誘導,幫助學生立意選材,掌握一些寫作技巧。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課后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營造氛圍。
二、視頻導入
播放視頻:汶川地震新聞實錄--敬軍禮的孩子。
學生自由發言:這個孩子為什么要敬禮?看著這幅畫面你想說什么?
教師總結:小小的孩子,忍著巨大的傷痛,也要微笑著以一個軍禮來表達他的感激之情,這就是感恩。我想災區的人們,只要懷著這樣一顆感恩的心,就一定會化悲痛為力量,重建自己的美好家園。今天我們就以“感恩”為話題做一番感悟,寫一篇習作(示題)。
三、真情感受
播放手語操 “感恩的心”視頻,師生一起做,感受感恩的力量。
四、構思引導及技法點撥
1、學生自由發言:為什么感恩?感恩誰?感恩什么?
教師總結:父母的呵護、哺育;老師的指導、教誨;朋友的關心、提醒;自然的恩賜、賦予;失敗的鞭策、啟迪;(后兩點要適時引導)……
點撥一:多角度立意,拓寬選材空間,形式上可以鏡頭式組合,小標題式串聯,同時注意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
2、 具體怎樣感恩?舉例說明。
教師舉例:如感恩父母,我們可以送水拿藥,好好學習,也可以常回家看看,刷刷筷子洗洗碗,等等。
學生討論發言。
點撥二:集中選材,具體地,有詳有略地描述,評議,正反對比。
3、 投影故事《我要給媽媽洗頭》
老師正在做一次如何感恩父母的調查。
一個同學馬上說:“等我長大的時候,我要送一套很大很大的別墅給他們。”其他的同學露出驚奇和羨慕的目光。
另一個同學接著說:“我要請爸爸媽媽出去旅游,南極的冰川和北極的極光就是我送給他們的禮物!”其他的同學傳出不小的贊嘆聲。
只有一個女孩怯怯地說:“我要給媽媽洗頭,讓……讓她的長發飄逸起來……”空氣在這一刻凝固了,教室里靜得能聽見心跳聲。
“為什么?”老師不解地問。
“在一次車禍中,媽媽的雙手致殘了,只有我給她洗頭……對媽媽來說,洗頭是種幸福!”
教室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學生討論發言:小女孩為什么會獲得雷鳴般的掌聲?
點撥三:感恩來自心靈深處的真誠,不一定要驚天動地,所以要注意寫出真情,關注細節,以小見大,以點代面。
4、投影《千手觀音》圖片,講述邰麗華的故事。
點撥四:縱橫古今,引用故事,借題發揮,豐富文章內容。
五、實踐演練
1、 仿寫
感恩是牡丹。人人都知道牡丹的驚艷,可沒有多少人能真正地沉下心來領略其中的美。就像人人都知道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地學會了感恩這至親的親人。
2、根據前面的感悟,自主寫一片段。
學生任選一題,寫好后,可采取教師點評,學生點評等多種方式相互交流評價。
六、習作布置
在本節課學習的基礎上,以“感恩”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體裁不屑題目自擬,下一節課交稿互評。
七、 教學寄語
有了一顆感動的心,你就會覺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有意義的。如果我們曾感動于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聲祝福、一句勸勉,如果我們曾感動于一抹曙光、一片綠葉、一顆露珠、一泓清泉,如果我們曾感動于羔羊跪乳、烏鳥反哺、落紅護花、落葉歸根,那么,請你拿起筆,記錄下自己的情感歷程,用自己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懷一顆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學會感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長、老師、社會關愛的道理,體會得到他人關愛的快樂和幸福,擁有感恩惜福的健康心態。
2、引導學生珍惜學習、生活的機會,孝敬父母,勤奮學習,服務社會。
3、使學生不僅有感恩的想法,更要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形成感恩的意識;
難點:如何投入真摯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內心的波瀾,如何使學生不僅有感恩的想法,更有感恩的行動。
教學準備:
1、花生
2、花生成長的課件
3、感動中國孟佩杰的視頻
4、歌曲《感恩的心》
教學過程:
一、品嘗花生,懂得珍惜
活動一:
1.同學們,你們愛吃花生嗎?那么今天的課我們先從吃花生開始好不好?請小組長把花生分發下去。(師在舒緩音樂的烘托下,師:請大家全身放松,輕輕地剝開花生,把花生放到右手手心里,眼睛看著它們,然后把它放到耳邊,靜靜地聆聽,放到鼻間聞一下,再放在唇間,最后放到嘴里細細地咀嚼,讓它在嘴里回味。想著:這顆花生是怎樣長大的呢?
2.看花生知生成(播放課件)
師:是農民在春天播下了種子,精心管理,種子也拼命吸收陽光雨露和土壤中的各種營養,終于種子發芽了,它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進土里,努力生長。可是不久嫩葉上就長出了蟲子,農民又要忙著除草、捉蟲……就這樣日復一日,在150天后,花生終于成熟了。
3.同學們,品嘗了花生的味道,了解了花生的成長,你想說點什么呢?
學生交流:
生1、生2、生3。
二、師小結揭題:
不僅僅是花生,我們所吃的糧食,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讓我們一起對農民伯伯說聲——(生:“謝謝農民伯伯!”)
是啊,簡單的一個謝字,卻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感激。這就是一種感恩的表達(板書:懂得珍惜)。這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去探討如何體會身邊的人對自己的關愛,讓我們學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行動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板書課題:學會感恩,從身邊的事做起)(6分)
三、感知生命,體驗成長
過渡:同學們,下面我們來談一個輕松的話題。你們今年幾歲了?估計一下,以天為單位,大概有多少天?(學生活動,不交流)4000多個日日夜夜,你知道有多少人伴隨著你的成長嗎?對于他們的關心,你可曾體會到嗎?
1.學生交流:
生1:父母
生2:爺奶姥爺們
生3:教師們(還有食堂、宿舍的教師)
生4:同學們
生5:接送我們上學的校車司機們
生6:生病時為我們治病的醫生護士們
師小結引題:同學們,你們的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的養育,離不開老師的教育,離不開同學們的幫助,離不開許許多多的人,可是我們有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接受別人的關愛和幫助,對身邊人的付出總是習以為常,熟視無睹,那下面的情景,大家可有熟悉的感覺?
四、案例啟發,知道感恩
活動二:情景劇表演(學生表演)(師板書:案例啟發,知道感恩)
2.啟發明理:預設:同學們笑了,為什么呢?
生交流:
生1:這樣的情景是否曾發生在你的身上呢?又留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呢?
生1:李若寧做得不對,她不應該隨便對媽媽發脾氣,難道她沒看到媽媽生病了嗎?她太沒有禮貌了,一點也不尊重媽媽。
生2:媽媽生病了,李若寧應該學著去照顧媽媽,而不應該因為媽媽沒給她做飯就沖媽媽發火,這樣,媽媽得多傷心呀!
生3:李若寧沒想到媽媽也會難過嗎?媽媽天天給她做飯,今天只是因為太難受了,如果我是李若寧,我就應該理解媽媽,應該問問媽媽吃沒吃飯,然后給媽媽買點飯。因為媽媽愛我,我也得愛媽媽。
生4:這里的媽媽太傷心了,沒給孩子做飯,她心里肯定特別難過,她多內疚呀?孩子沒吃飯就上學了,她得多惦記呀?唉,做媽媽真難。
(預設:師評價一下學生的發言:同學們發言很積極)
過渡:我們看到,一個小小的情景劇引起了我們這么多的思考,我想,曾經有過這樣經歷的同學一定知道自己錯了,也知道以后該怎么做了。但,下面的這個真實的故事,會更加觸動我們的心。
五、榜樣示范,學會感恩
(師播放視頻)(師板書:榜樣示范,學會感恩)
師小結:小小的生命,撐起幾經風雨的家,她的存在,是養母生存的勇氣。同學們,看到這個故事,我想,你的內心一定不再平靜,我們該如何把對身邊人的感激之情落實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呢?
生自由暢談。
生1、生2、生3……
下面請我們班的感恩之星李若寧來談一談她的體會。
最后把這個機會留給我們班的副班長張梓萱來談一談。(張梓萱談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體會)師:父母既然給了我們生命,那么不管他做什么工作,不管他是否身有殘疾,我們都要感恩。讓我們懷著對父母的感激之情齊讀這樣一句話(課件出示):我們要感恩父母,是他們用純潔的父愛和母愛,為我們遮風擋雨,給了我們一片洋溢著愛和溫暖的成長原野。
感恩需要細心呵護,剛才同學們談到了自己的一些非常好的想法,老師也給同學們一些建議,我們來讀一讀。(師出示課件)
六、活動延伸,情感升華
師: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今天的課就要結束了,但我們感恩的行動卻剛剛開始,它將伴隨我們一生。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學會珍惜,學會表達愛,學會感恩,讓我們共同譜寫一曲感恩的樂章!師播放《感恩的心》,生慢慢離開教室。
《學會感恩》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把握“感恩”話題作文的立意、選材角度,掌握一些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情景,點撥誘導,在充分理解“感恩”含義的基礎上寫出真情并有所創新。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確“感恩”的重要性,學會感恩,培養良好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
把握好立意、選材的角度。
三、教學難點:
引領真情體驗并能表達真情實感。
四、課前準備:
播放有關“感恩”的語錄和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課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師:同學們從歌曲中領悟到什么?
生:學會感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師板書:學會感恩)
(二)解題,理解感恩
師:感恩就是對別人所給予的幫助表示感謝,下面老師請同學們看一張圖片
(課件出示圖片:汶川地震——敬軍禮的孩子)
師:請大家仔細看這張圖片,然后討論討論:這孩子為什么要敬軍禮?
生:感謝救援人員、說明他有一顆感恩的心……
(三)構思與技法
師:小小的孩子忍著劇痛,微笑著以一個軍禮來表達他的感激之情,這就是感恩。那么,在你心中,你最想要感恩誰呢?
生:父母,老師,同學……
師:我們要感恩他們什么呢?
生: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誨之恩,同學的關懷之恩……
(邊出示課件邊講解)
師:是呀,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們需要感恩的人太多了,如剛剛過去的母親節和即將到來的父親節就是讓我們去感父母的養育之恩,9月10日的教師節讓我們感老師的培育之恩,當然,感恩不是在哪個節日才能進行,應該貫穿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現在我們知道了身邊有許多人或事值得我們去感恩,關鍵是我們應該怎樣去干恩呢?大家想一想,動筆寫出你的妙計。
生: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的.教誨,自覺當環保衛士回饋自然的恩惠……
(生暢所欲言,由學生講出自己的良方,讓其他學生聽后幫忙修改,提出意見。)
(播放課件后小結)
師:同學們都有自己的良方,我們也學過很多這一類的文章,有那些同學還能記得?
生:《游子吟》,《可貴的沉默》……
師:看來大家對過去的課文記得還挺牢的,接下來老師請大家看看文中的小女孩是怎樣感恩她的媽媽的?課件出示《我要為媽媽洗頭》,請一個同學讀這則故事,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并討論討論:這篇短文側重于哪些細節描寫?小女孩為什么能獲得雷鳴般的掌聲?
生:側重于小女孩說話時的表情“怯怯”,還有就是和其他同學回答時的反應作對比……小女孩能獲得掌聲是因為她用力所能及的平凡事感動在場的老師同學……
師:由此可見,感恩應該是來自于心靈深處的真誠,不一定要驚天動地,但一定要注意寫出真情,關注細節,然后抓住細節變化來體現真情,這就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技巧。剛才我們已經共同學習了這么多,現在老師想請大家為這篇文章寫一寫提綱。
生:(1)寫我最想感恩的人是父母(略)
(2)寫我用我的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詳)
(3)寫出我對感恩的理解(略)
(師給予點評并板書):
(1)寫出要感恩的人或事(略)——選材
(2)寫出感恩的過程(詳)——立意
(3)寫出對感恩的領悟(略)——結尾
(四)出示作文要求,布置作業
1.作文要求:聯系生活實際,想想你最想要感恩誰?你打算怎樣感恩?重點寫出感恩的過程。請以“感恩”為話題,寫一篇450字左右的情景作文。
2.老師寄語:有了一顆感動的心,你就會覺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有意義的。如果我們曾感動于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聲祝福、一句勸勉,如果我們曾感動于一抹曙光、一片綠葉、一顆露珠、一泓清泉,如果我們曾感動于羔羊跪乳、烏鴉反哺、落紅護花、落葉歸根,那么,請你拿起筆,記錄下自己的情感歷程,用自己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懷一顆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點評:
《課程標準》強調:要引領學生表達真情實感;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而真實的情感體驗來源于學生的真實生活經歷和感受。教師在這節課中,選擇“感恩”為話題,學生普遍有切身體會,有利于喚起生活記憶,勾起情感體驗,有話課寫,有情可表。
同時,通過系列情景創設,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激起學生內心的記憶與情感體驗。
另外,借助《我給媽媽洗頭發》故事,讓學生在比對中 ,深化對“感恩”的準確理解和把握。
這些,是值得提倡的。
二點建議:
1.突出情感 “一貫性”。作為情景作文,關鍵就在于“情”,在于情感的激發并引領深入、細致的體驗,進而加以表達。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雖有階段性,但情感必須是“一貫性”。如,各環節是否可以這樣設計:情景導入——理解感恩——自由交流感恩誰、為什么、怎樣感恩——學生抓住重點部分練筆——當場展示、點評等等。
2.突出學習主體性。加強課堂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評價,激發學生交流、表達的積極性、創造性。
【《學會感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學會感恩征文大賽11-14
《學會感恩》閱讀答案12-02
學會感恩的勵志故事08-12
學會感恩手抄報資料06-02
手抄報學會感恩資料05-20
關于學會感恩黑板報02-26
學會感恩黑板報圖畫12-03
要學會滿懷感恩去工作07-25
學會感恩手抄報的資料12-30
讓我們學會感恩廣播稿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