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銳角和鈍角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銳角和鈍角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銳角和鈍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點。
②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③使學生通過看、說、畫、分、互問、互答等活動形式,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
④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來認識銳角和鈍角。
難點:分辨銳角和鈍角,它們都是有無數個
教具、學具的準備:
課件、活動角、作業紙、三角尺
二、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復習鋪墊。
①在情境中抽象出角
師:你們喜歡去游樂園玩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看看。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這里面藏著哪些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看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們?
師:同學們看得真仔細,誰來指出這些角藏在哪?
師:同學們太棒了,找到了這么多角(課件顯示,去掉背景圖后的大小不同的角)他們長得一樣嗎?你能根據他們的特點分分類嗎?
2、給“角“分類。
(1)要求:先獨立思考,你按什么標準分類?想想還可以怎么分?分好后與同桌說說你是怎么分的?
(2)學生匯報分類方法,師標出銳角和鈍角的特點。
師:同學們說得挺好,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師邊講解邊標示出銳角和鈍角)
(板書課題“銳角和鈍角”)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
誰能說說銳角長什么樣子?鈍角呢?
3、用手勢表示角(直角、銳角、鈍角)
(1)師:同學們說的多好啊!為了確定同學們對新朋友的認識,我們來動手做做。來,愿意的伸出2食指,師做生學,先做一直角(你怎么證明你做的是直角),再把它變到銳角,告訴大家它的邊是怎么變的?
生:我是把兩條邊往里靠近,就變成銳角了。
(2)他說的和你們做的是一樣的嗎?(生答:一樣)再把它變回直角,這回就要把兩邊分開,回到了直角。如果再分開呢?會變成鈍角。叫一生說變化過程。
4、找角
①找圖片中的銳角和鈍角
師:大家都認識銳角和鈍角了,做角也已經難不倒我們,那么你能從這里找到角嗎?(課件展示:毛衣“V”字領、跳高架、雙面梯、路燈、剪刀……)
學生指出銳角和鈍角藏在哪里。并用手勢表示出來。
②找身邊的角。
師:我們在圖片中能找到銳角和鈍角,那么在我們的身邊能不能找到它們倆呢?各小組同學找一找,互相說一說(小組內交流)。
學生匯報:紅領巾,校徽,等上面都有角。來看看老師找的角,好嗎?你有什么發現?(課件展示:籃球架,屋子,欄桿,自行車)
5、畫一畫
銳角和鈍角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有,說明他們的用處很大。接下來我們也來畫角,只要你喜歡的角,都可以。動手吧,看誰畫角技術最好,動作又快。
匯報畫的是什么角,并說說你的想法?同桌互說。
6、折一折、摸一摸
(1)師折一個角,讓學生閉著眼睛摸,說出角的名稱,并說想法。
(2)同桌互相折角、摸角、猜角。
7、神奇的活動角
師:同學們,你們能用手中的活動角擺出銳角和鈍角嗎?引出有無數個銳角、鈍角。師報學生做角舉高。
8、全課總結:
安靜地想一想: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是怎樣學的?
(2)師總結:分一分(認識了銳角和鈍角)
做一做(體會直角、銳角、鈍角之間的關系)
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銳角、鈍角是無處不在的)
畫一畫(深入了解銳角、鈍角的特點)
變一變(體驗銳角和鈍角是有無數個的)
二年級數學《銳角和鈍角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3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能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的良好習慣。
教學方法:
以智慧爺爺送禮物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認識銳角和鈍角以及他們的判斷方法,然后通過做角、找角、分角、畫角、拼角等多種形式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角的認識。
教學具準備:
每組一盒畫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入課,復習舊知
1、復習內容。引導學生回憶關于角的知識。
出示角。根據圖例回答這是一個(角)
角是怎么組成?請你在圖上填出“邊”“頂點”“邊”
出示直角。這是一個什么?(直角)
除了這些,你還知道了哪些知識?小組討論匯報。
2、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兩組:一組是移動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組是移動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組可請學生指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3、比較銳角和鈍角的大小(注意,此處不揭示出兩個角的概念,只當作兩個普通的角出現)。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較。
[設計意圖]通過對角的回憶,調動學生發揮認知能力,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開展本課的學習。
二、認識銳角和鈍角
1、出示上海楊浦大橋的情境圖,請大家認真觀察,在這幅圖中,你們能找出角嗎?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憶的方式,進一步的加深對新知的認識理解。并進行板書。
①一個是銳角,一個是鈍角。(板書“銳角”和“鈍角”)
②說一說銳角與直角的關系。(在銳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小”);在回憶鈍角與直角的關系。(在鈍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大”)
③按照學過的方法請學生分別在“銳角”和“鈍角”字樣上方板演兩個直角。
④根據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筆在一個直角上畫出銳角,在另一個直角上畫出鈍角。以加深對銳角和鈍角的理解。
⑤讀一讀,加深記憶。并在練習本上分別畫一個銳角和鈍角,教師巡視。
⑥搶答。教師根據銳角和鈍角概念的不同說法進行提問。活躍課堂氣氛。
例:A、銳角比直角()
B、比直角大的是()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更清晰地把握銳角和鈍角的本質屬性,在合作中解決問題,正是新課標倡導的全新學習方式。
三、組織活動,鞏固認角
1、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1)請大家用事先準備好的紙片折出一個直角。
(2)請在大家再折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3)請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出一個銳角、一個鈍角和一個直角。
2、自由活動:找一找!
老師帶我你們去小海龜的家。瞧!小海龜的家都是由我們學習過的圖形組成的,有銳角,鈍角,還有直角。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銳角?哪些角是鈍角?并說出原因。
3、出示兩道判斷題:(課件板演比較的方法)
A、下面圖形中哪些角是銳角?
B、下面圖形中哪些角是鈍角?
②、寫有“最”的方形寶盒。
出示兩部分的內容。(課件板演)
A、用角描述圖形。如:紅領巾是有2個()和1個()組成的。
B、用同樣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個直角組成的。(小組自由發言,限制發言的時間為1分鐘)
4、小組合作完成三部分內容,限制時間。關注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任務、時間的合理統籌。
A、拼一拼。把小組內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銳角和大小不等的鈍角。
B、畫一畫。以固定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銳角和鈍角,
C、折一折。用紙張折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鞏固強化,使學生能比較牢固地建立對銳角和鈍角的理解,同時感受角的分類以及三種角之間的變化聯系。
四、總結知識,深化提高
①、小組內講解什么樣的角是銳角?什么樣角是鈍角?
②、體會,在我們做早操時,經常有兩臂的運動,想一想,兩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時是銳角,什么程度時是鈍角,什么時候又是直角。
五、課堂練習作業
p39第1、2、3題,小組校對。
二年級數學《銳角和鈍角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37—40頁。
教材分析:
《銳角和鈍角》是在學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要求學生把角按大小分為三類,銳角、直角和鈍角。由于學生已初步認識了角和直角,這節課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正確區分銳角和鈍角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好本節課為以后繼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
教學準備:
三角尺、直尺、白紙、活動小棒、各種有角的彩色圖形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有各種各樣的角,了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會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析各種角。
3、結合生活情景,進行操作活動,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認識銳角和鈍角,會用尺子畫出各種角。
4、通過操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智力。
設計意圖: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大膽放手,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借助觀察、操作、判斷等學習方式,體驗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小組合作交流,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探究把角按大小分為三類,然后分類驗證。并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消化新知。在這其中學生獲取知識,完全是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建構,并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
教學流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啟發導入
1、(出示游樂場的圖片)談話激趣。
2、觀察圖片,并與同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3、學生匯報引入“角”。
師:這位同學找到了角,你也能找到一個角嗎?(課件逐一演示)
4、(點擊,實物去掉、只剩角)
師:上學期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直角、畫角、做角、找角)
5、談話引題。
從學生喜歡又熟悉的游樂場引人,迅速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一上課就馬上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通過對角的知識的回憶,引導學生自然的進入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主動探究,獲得新知
(一)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1、就地取材
師:請小朋友拿出紙和筆畫一個你喜歡的角。(學生畫,師巡視,把學生畫的不同形狀大小的角貼在黑板上。)
2、合作交流
師: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點亂,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四人小組討論: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允許學生對一些不明顯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3、指名小組匯報結果,并說明分的理由。
4、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二)分類驗證,滲透方法
1、驗證直角
師:(指直角一類)我們怎樣來驗證這些角是是不直角呢?(用三角板比一比)
2、學生上臺驗證,并說出自己是怎樣比的。
3、驗證其它兩類角
師:他說得對嗎?誰還能用這種方法來驗證其他的角嗎?
4、給角取名
設問1:你能給比直角小的角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嗎?
師:小朋友們給它起的名字真好聽!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數學家就給它們起了一個名字,叫銳角。和老師一起說:銳角銳角。快找一個銳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設問2:你能給比直角大的角也起一個名字嗎?
師:真不錯,數學家也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鈍角。和老師一起說:鈍角。快找到一個鈍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5、師:好!那現在誰能完整地說一說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幾類?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更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并給足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小組合作,自主探索這些角的分類,通過兩種分法的討論,,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在學生自主探索出角的分類后,再來分類驗證,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一系列活動,獲得新知。特別是給角起名字環節設計,吸引全體學生都來自由想象,輕松表達,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
三、實踐運用,深化發展
1、做角:請小朋友們快速地做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并給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它是什么角,好嗎?開始吧!
2、舉例:小朋友們做出了這么多的角,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它們也隨處可見,說一說生活當中你在哪也見過這些角?
3、師:其實用我們人體四肢也可以表示角,誰愿意給大家展示一下。
4、找角(展示五角星)
師:你能發現這個五角星上有幾個角,它們分別是什么角?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能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嗎?
5、畫角:看來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可真多呀!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還利用自己聰明的大腦、靈巧的小手制做出了許多自己喜歡的角,那如果老師說出一個角,你能在紙上畫出來嗎?
老師說學生畫,然后學生同桌之間互考。(教師巡視,選一些角貼在黑板上)
師:你們喜歡這些角朋友嗎?可是它們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愿意幫助它們嗎?(學生練習)
6、小小設計(用角或有角的圖形設計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這些活動的設計是學生消化知識的重要環節,這幾個活動的設計突出了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如“用四肢表示角”學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原來人的身上也有角,每個孩子肆意的舒展自己的四肢,演示了各種角,整個環節輕松愉快。如又“小小設師”練習,既具有趣味性,又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新思維。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得愉快嗎?有哪些收獲?
(對知識的梳理和情感的體會)
【二年級數學《銳角和鈍角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銳角和鈍角》教學設計08-21
小學二年級數學《銳角和鈍角》教學設計范文06-25
8和9的認識教學設計08-22
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03-30
6和7的認識教學設計8篇04-12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范文07-02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8的認識》教學設計03-03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