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活動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實際測量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
3、發展估算意思,提高估測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驗1毫米、1分米的長度,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課件、鉛筆卡片、尺子、40個1分硬幣、40張IC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瞧這是誰呀?對了,他是保衛地球的勇士,專打怪獸的奧特曼。今天奧特曼要來考考大家,你們有信心順利通過嗎?
第一關,填出適當的長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那1米有多長啊?1厘米呢?
(大家的記憶可真好)
出示:老師的身高是158什么?也可以怎么說?為什么?
(板書:1米=100厘米。)
用字母怎么表示?
(板書:1m=100cm)
(同學們可真聰明!這么快就通過第一關,繼續加油吧!)
二、探究新知
1、毫米的學習
第二關:量出數學書封面上較短的邊的長度。
出示溫馨提示: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書面較短邊的一端,根據另一端與尺子重合的位置,讀出數值。只有細心才能順利過關。
18厘米多出4格。這可怎么辦呀,測量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時,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單位來幫忙?真棒,看來咱們班的.同學知道的真不少,(板書:毫米)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一個新朋友,是一個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用字母mm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尺子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你們能用食指和拇指把它比劃出來嗎,一起試試看。(走一圈)哇,1毫米真的好短哦,比1厘米短多了,接著在尺子上比劃出2毫米、5毫米、10毫米。細心的小朋友已經有發現了,那毫米和厘米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和學生一起數)。
現在能說說數學書封面上較短邊的長度嗎?
大家不但善于觀察,還能積極思考,看看奧特曼又想考大家什么了: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寬度或是厚度大約是1毫米。
我們班的同學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恭喜你們順利通過第二關。加油!
2、分米的學習
第三關:估一估 、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請大家拿出課前分發的紙條,先估一估鉛筆有多長,再測量一下,看誰估得最準確接近。
這支筆是10厘米,10 厘米還可以用另外一個長度單位表示,你們知道嗎?非常正確,(板書分米)分米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二個朋友,它是一個比毫米和厘米都要大,比米又要小的單位,用字母dm來表示。
你們能用手指把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來嗎?(舉給老師看),打手勢跟尺子上的1分米比一比,誰的手勢最接近1分米。那你們現在用你的小手找找身邊1分米的朋友。
都很棒,只要你留心觀察,你們就會發現身邊其實藏著許多1分米的朋友。
現在請大家看大屏幕,這是一支米尺,仔細觀察它的刻度,有100厘米,也就是有1米,現在我們一起來找找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板書:1米=10分米,用字母表示:1m=10dm
恭喜你們順利通過了第三關。
3、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課題補充完整)今后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時要求特別精確的話,還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三、鞏固新知
第四關:填出適當的長度單位。
同學們可真棒,又順利通過了第四關。
第五關:比比誰的眼睛亮。(請用你們的大眼睛,迅速找出日記中弄錯了的長度單位。)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中我們學到了什么?
指導看書,把今天學的知識標上你喜歡的符號。
五、布置作業
課外實踐活動:請同學們任選五樣自己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長度,再實際測量一下,并記錄下來。
【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8的認識》教學設計03-03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3-30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2-23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04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4-09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01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9-06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7-27
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03-30